都市逍遥记txt:鲁迅的胡子》短篇之美(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10:32

《鲁迅的胡子》 蒋一谈著 新星出版社

五月入选新浪文学好书第一名的《鲁迅的胡子》只不过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蒋一谈以简单平常的汉语词汇作为短篇小说的名字,以奇妙的故事创意构建其独特的短篇小说艺术风格。微博上讨论说:蒋一谈的短篇小说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能让读者更加真实清晰地感知中国人道德与情感的生存现实。

《鲁迅的胡子》是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压题作品,但不是讲述鲁迅故事的作品。此篇的主人公是一位失意的中年男人,由于命运的安排,他从中学辞职和妻子开了一家足底保健小店,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附近一家规模更大的足底保健店开业后,他们家的小店马上面临生存危机,生活的残酷性立即显现出来。这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被星探公司看中了,因为他的相貌、体型和鲁迅长得很像,公司想请他去出演一部话剧,扮演剧中的中年鲁迅。这件事给他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荡起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故事波澜。

这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但蒋一谈却一直在有意克制自己,不让叙事溢出生活常态,不让它真的成为一个传奇,他只想把过去的鲁迅身影拉回到现实的中国。一个是足底保健店的小老板,一个是声名显赫的鲁迅先生,残酷的生存现实让两者联系在了一起:为了保住小店养活妻儿,能在北京继续生存,这个足底保健店的小老板无奈地穿上了鲁迅的长衫,粘上了鲁迅的胡子,非常认真、非常仔细地为客人做足底保健按摩。人物之间的巨大落差让故事画面产生了极其苦涩的黑色幽默味道。

出人意料的是,足底保健店的故事在这里只是桥段,另一段因鲁迅话题而产生的父女情感故事徐徐展开:女儿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她的父亲研究鲁迅一辈子,临近退休还是副教授。他内心纠结,患上了精神妄想症,固执地认为自己是研究鲁迅最好的学者,是命运对自己不公。在父亲被查出身患绝症后,女儿忍不住撒谎劝慰父亲,说鲁迅最欣赏他的学识,会来家里看他的。父亲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为了不让父亲失望,为了了却父亲见上鲁迅一面的心愿,女儿开始委托星探公司寻找扮演鲁迅的特型演员。足底保健店小老板被这个故事感动,决定出演这部没有报酬、且自己不能说一句台词的话剧……这位年老寡欢、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鲁迅研究学者,面对眼前的鲁迅,惊喜万分,开始了大段独白……

说句老实话,在当下这个叙事泛滥、语言平滑的文学阅读时代,忽然欣赏到这种自我约束的朴素文字和耐人寻味的故事创意,简直就是奢侈的享受。事实上,一位写作者能够约束自己的文字,与其说是一种处理语言的能力,不如说是一种品格,一种智慧。

《ChinaStory》讲述的是一位老父亲和儿子的故事――典型的中国故事。蒋一谈直接省去了故事的因果渊源和起承转合,起笔直接截取几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生活片段,显示了充分的写作自信。老伴去世,年近七十的老那独自一人在小镇上生活,唯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一家英文杂志社《ChinaStory》工作。这本杂志专门为外国读者介绍中国故事。儿子寄来杂志,老那带在身边,才能感受到儿子没有走远。为了能读懂儿子登载在杂志上的英文文章,也为了满足自己在小镇上显摆的虚荣心,不懂英文的老那借助一本英文词典,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和翻译工作。儿子是他的骄傲,是他的生活乃至生命的支撑点。他不富裕,却愿意卖掉自己的老屋帮助儿子在北京买一套一居室的房子。家里唯一陪伴他的就是那只会说英文单词“chinastory”的鹩哥。在这篇故事里,蒋一谈保持绝对的中立,他像清雅的画家一样,将茶铺、教室、老街、老屋等生活场景逼真生动地勾勒出来,先喜后悲的感人气息静静流出……老那为自己的劳累付出了代价。年轻的儿子身在北京,一无所知,更不能体悟到年迈的父亲渴望和儿子交流的心思。故事的结尾,老那晕倒在地,窗台上的鹩哥惊恐万分,连续鸣叫着“chinastory”,叫了一天一夜……八十几个“chianstory”的连排,读后令人不能平静,正如一位读者在微博里的留言:“这是你的父亲,也是我的父亲。”

《随河漂流》和《夏末秋初》,几乎就是作者从意识的天空中抓取的几片闪亮“思絮”。在《夏末秋初》这篇小说里,周轩、周文姊妹俩与母亲之间是一种常年疏离而又割不断的情感。城市里的孤独家庭,三个女性和一个小女孩,在悲伤的故事里,一步一步慢慢靠近。

《随河漂流》的故事非常简单却又充满独到的回味。两对恋人因一次野外漂流而改变了命运。爱情是脆弱的,人生是漂流的,或许是作者要表达的。苏民和柳蕙的爱情在作者的叙事中留下了大片的空白,包括他们的结局都是那样的模糊而不确定,就像苏民所言,他甚至怀疑自己生活的真实性。直到小说结尾处,作者也没有指出确切的方向,只是用模糊的语气暗示了女主人公想漂流下去才能让自己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前景。显然,蒋一谈是冷静而客观的,他希望自己与被表现者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使得故事可以通过读者的阅读而得到延伸,并最终完成这部作品。

实际上,当我读蒋一谈的短篇小说时,这种感觉非常强烈。他的叙事,总是让我想起八大山人水墨中的留白,从而唤醒我继续想下去的意识。八大山人,这位吝啬笔墨的画家,是绝不肯轻易放纵自己的,如果一笔可以表达,他们一定不会用两笔。这便是古人所说的简约和疏淡,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追求的是含蓄、疏朗、真切、自然的意境。这种意境朴素而平淡,不堆砌辞藻,不刻意涂抹修饰,尽量避免过分的渲染,更不让解释或阐释的文字出现在叙事之中,但它又是有情致的,有醇厚滋味和深刻蕴含的。

当下,就在许多写作者不惜浓妆艳抹、巧言令色以取悦读者的时候,蒋一谈能孤标另举专注写作短篇小说,实属难得,我认为他的心中一定有一种立处孤高,不为流俗的节操与情怀。 F158

名家推荐

在这个世界上,失败者注定会被遗忘。

但是,在蒋一谈那里,失败者依然有故事可讲――悲伤、恐惧、奇迹、虚妄和希望,这些人从他们的失败中领会生之意义。

或许所有的人都是失败者,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在失败者的寂静和荒废中,世界变得层层叠叠,气象万千。

李敬泽(批评家)

蒋一谈笔下的故事真挚、简净而充满温情,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洞悉他的忧乐和绮思,以及他对中国社会、文化和道德的朴素见解。格非(小说家)

蒋一谈果敢地投入了一项艰难事业:用天真纯净穿越沉重现实,以普通人的哀愁和喜乐,映现时代忧伤的真实面容。其叙事从容隽永。无疑,这是一种温暖的良心写作。

北 村(小说家)

当人们执著地,甚至过于执著地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时候,蒋一谈却俯首甘写短篇小说;但他的短篇小说,就生活容量和艺术难度而言,却堪比长篇小说。在他的小说故事中,单纯共复杂一色,成功与失败齐飞;悲剧在喜庆的锣鼓中上演,喜剧在悲观的迷雾中退场。凡此种种,都奇妙地与这个不可理喻的时代构成了对应关系,并提醒着我们,蒋一谈的短篇小说值得我们一谈再谈。

李 洱(小说家)

蒋一谈的短篇小说风格多样,他以简约洁净的叙事完成其独到的故事创想,描绘了中国人现实生活中的内心困境、挣扎和希望,创造了当代中国短篇小说故事创意和写作技法的新形态。

邱华栋(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