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狂兵txt下载乙崛:党家村 门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33:58
 

    90年代初,一批志在寻访中国古民居的建筑学家来到黄土高原,一座方整规则如棋局,飞檐斗角气势宏大的村落进入他们的视野,一队专家当下震惊:这位于关中腹地、铺展开去的一片村落,古朴沉静,宝塔、祠堂、私塾、牌坊、暗道、城楼、老池、古井一应俱全;20多条巷道纵横贯通,主次分明,全部以条石或卵石墁铺,别具一格;看家楼为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是防御设施齐全的望楼;文星阁风水塔矗立村东南,为六层六角形宝塔,高37.5米;此起彼伏的四合院每座占地约260平方米,厅房为头,厢房为臂,门房为足,暗合人形,寓意深远;“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装饰考究,三雕俱全;家家门外都遗留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均为石雕,门墩为鼓或狮子形状;砖雕峙头,雕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门额题字,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隐隐文气如紫烟缭绕……

这方小小的世界,自足封闭,其内部功能齐备,错落有序、精致严谨的建筑群被浸渍在一种看不见的书卷气、耕读风中,美学、道德、秩序与理想的融合汇流成遥远年代中文化乡村的典范,隐隐的倒映着那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功名梦想。“元明清三朝建筑耀高堡,欧亚美百国专家赞古村”,这“中国传统古村落活化石”的纹理中显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凝固了的建筑,更多的是一种已经逝去的、我们那些性情纯良、喜好诗书的先祖们如老玉般通透清明的生活方式。

党家村始于元代,历史700多年,当初党姓、贾姓商人流落于此,起屋建村,因党姓为多,故称“党家(贾)村”。明时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地方巨富,遂扩建村落,凡事皆按体例,有讲究,村落寨堡相通,四合院123院,321座。党家村所在的韩城,自古便是诗书之乡,陕西厚土有王气亦富文脉,大文学家司马迁便诞生于此。村民固守耕读持家的古老文化传统,人才辈出: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父子御史、父子知州、祖孙巡抚、兄弟侍郎、南北尚书、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等佳话层出不穷,明清两代村中出进士举人5名、秀才44名,几乎半数家户捧得功名,被誉为“解状盛区”、“士风醇茂”。

而党家村也是能文能武的!这武便是吹吹打打、喧嚣热烈的农民本色,锣鼓社火耍神楼,秧歌小曲绞窗花,这些诗书之外红火艳丽的民俗提示着游客这里仍旧是秦腔吼吼的八百里秦川。

 

    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这块土地曾是自西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建都的地方。韩城地处陕西东部黄河之滨,古有“关中四塞之国”、“秦塞雄都”等美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乡。专家们归纳出党家村的三大特点:其一,它具有中国古代农村聚落的生活、生产、防御三重结构的特点,其“防御”功能影响力较大;其二,它属“村寨分离型”的聚落,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甚为独特的一种村落类型;其三,以党家村为代表的韩城四合院中、上房(厅房)不是日常生活性空间,而是庄重、明快的礼仪空间和祭祀空间,北方民居中广泛采用的“一明两暗”式空间分隔,在韩城中绝少采用等。

  党家村传统民居的特征之所以说党家村是陕西省内所见最完整的传统村落,因为在此可看到城堡、风水塔、节孝碑、宗祠等,遗憾的是1989年4月该村将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戏楼拆毁。该村现有清朝所建住宅120余处,绝大多数为四合院住宅,少量为三合院,虽党家村四合院平面配置与北方相近,但在空间上融入了更多的晋、陕两地特点。门楼是住宅中重点装饰的部位,檐下有卷草纹样的挂落,门廊两侧耳墙多以四方面砖镶砌;门前有上马石,青石踏步;门下则有各式各样的抱鼓石或门墩。门上往往高高悬挂着精心制作的字匾如“笃敬”(取自“言忠信,行笃敬”)、“清白家”、“忠敬恭”等,更有表示功名业绩的“太史第”、“世科第”、“文魁”、“登科”等。时至今日,韩城一带对门楼的建造仍很重视,甚至不少没有四合院布置、也不建门房的住宅,也在入口处高高耸立起精湛的门楼。

  每一种民居不仅有独特的建筑形式,也有各异风格的建筑装饰。同时,一定形式风格的建筑装饰,又往往决定着其所装饰的建筑物的形式及风格。党家村传统民居集落的形成演变,虽只有670多年历史,但从土窑陋屋到青砖青瓦的高大四合院,都显现直观、深博隐喻。党家村的历史是党贾两姓氏族发展史上的鼎盛期,其建筑设计与施工之精美以及各类建筑装饰艺术水准之高,体现了当时审美的追求,其砖雕品种之多是其它装饰形式无法比拟的。

  有效的治安及村落防御党家村自元代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有人居住以来,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二十多代人的建设与保护,不可不提安全防御系统的建筑特点。党家村位于黄土高原的塬畔之下,北靠悬崖、南临河道,村址西北高而东南低,中部高而两端低,具有避风、向阳和排水方便之特点,其五大防御工程是:⑴巷道与哨门。村内各巷道均有哨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唯有上巷东西两端的哨门作为村子出入的门户;日间开放,傍晚关闭,村中有安居告示:“夜埋地炮,行人止步”;⑵安全的南墙“长城”,在临河一线特建造了石砌墙基的砖砌高墙,有的甚至高达15米,兼起河堤、房基和防护墙之作用,似航船之舷,保护全村的安全;⑶筑起高层建筑———望楼。民国后在韩城社会名流的赞助下,修建了党家村看家楼,它为三层砖木结构,曾是党家村人登高望、最先获取敌情,并指挥避难的值班室;⑷安全防火屏障。党家村四合院之间的各种巷道,多以砖砌山墙与青瓦屋面形成耐火屏障,巷道内裸露的可燃物构件较少,客观上起着防火间距的作用,加上村规民俗的特别要求及防火意识,自党家村建村至现在,除有兵匪人为纵火外,120多座砖木结构四合院,从未自然发生过火灾;⑸设计巧妙的避难路线。党家村以上、下巷为日常通行干道,同时也考虑了兵匪战乱时应避难的主要通道,特别是上巷,利用砖砌护栏的石铺道路与泌阳堡(避难专用寨)相连,各户由四合院住宅进入支巷,再由支巷汇入主干道,再逃往泌阳堡临时避难,一般行走路程仅5分钟左右。

  这正是往日兴盛与辉煌的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样的高大门楼,那挺拔的文星阁、华美的节孝碑及布局合理的四合院令人真实地感到中华儒家文化的哲思。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感言“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 

 

  党家村里看家训 

     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北的党家村民居四合院,因其建筑精良、独具风格、保存完好,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被誉为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早在元朝至顺年间,党家村的始祖党恕轩就定居于此。其孙党真乡试中举,使党家人兴奋地拟定了党家村的建设规划。后来,党家与贾家联姻,并合伙经商,创立了“合兴发”商号,据家史记载,当时村中“日进镖银千两”。自此,党家开始富冠韩塬。

    党家村的先辈们发财不忘治家,在为子孙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为子孙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把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修身之法、养性之规,用考究的书法、精美的雕饰刻在正对大门的照壁或庭院、厅房的醒目处,让子孙后代日日见、时时读,从中获取禅益。一家刻家训,家家刻家训,于是家庭门训便成了党家村一道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大字家训,左右两侧各刻“山高”、“水长”二字,意在志向更高更远。以此训家,少了板着面孔的严厉,多了书香门第的气息,果然不失举人风范。

  普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们能光前裕后,党家村的先辈也不例外,他们训导子孙:“志欲光前,惟以诗书为先务;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作家风。”虽是商人,却把接受教育当成头等大事;虽然富裕,仍不舍勤俭持家的作风。

  党家村的家训大多因源于生活而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如:“薄味养气,去怒养性,处抑养德,守清养道”;“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园,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从养身养性到一言一行,党家村人对后代的关爱可以算得上是细致入微了。

  党家村的家训中也有不少是党家先辈精心挑选出来的名言警句,如:“友贵淡交,须从淡中交得去;人原难作,仍自难处做将来”;“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事无奇但率真”;“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时失言醒时悔,健不保养病时悔”;“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心酸,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观”。其中哲理,经历了世俗变迁的洗礼,仍可为今人借鉴。

  如今的党家村人仍生活在这些古老的四合院里,仍每天面对着这些门庭家训。这些门庭家训早已印在了党家村人的脑海里,势必也将影响着更多后来的党家村人。

 

(首发于20001112日《山西经济日报》)

(二发于2001313日《太原晚报》)  


党家村家训 

1山高  水长

2志欲光前,惟以诗书为先务;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作家风

3薄味养气,去怒养性,处抑养德,守清养道

4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5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园,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

6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7友贵淡交,须从淡中交得去;人原难作,仍自难处做将来

8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事无奇但率真

9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

10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时失言醒时悔,健不保养病时悔

11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心酸,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观

 韩城门楣

笃敬      清白家  忠敬恭    太史第   世科第      文魁  登科第       耕读第  外翰第       明经第  树德第      光裕第   忠信第           谦益第   裕德第   郡守第  亚魁第  太史第;文魁、大郡伯、士进士、轶重华封、补衮旧家、戬毂、钟灵毓秀、绿槐永荫、三槐择世、炙(不认识)而昌、父子御史、敦务修齐、世德相承、视履考祥、十马高轩……       戬毂    钟灵毓秀               绿槐永荫        

 

门楣题字三类:

一、                    家族的标志。周时樊仲甫辅佐宣王中兴,因此,樊姓的人家就在自己的门楣写上"补衮世家"。五代王柘想让子孙贵为三公,植三槐于庭,王姓的人家门楣题字则是"三槐世泽"。

二、                    权贵的标志。明清时期,是韩城四合院建筑特色的成熟阶段,而韩城的文化事业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解状盛区"、"户尽可封"的繁荣时期。于是,四合院的门楼上,权贵们都在炫耀自己家庭的官衔和地位。"文魁"、"武举"、"进士第"、"世进士",使门楣增辉。党家村党蒙光绪年间曾在翰林院任职,古代称翰林为太史,于是,党蒙家的门楣题字为"太史第";明万历年间,城里张家巷薛同术、薛之屏父子均作过知州,知州地位相当于太守,而太守古称五马,于是薛家的门楣上则写着"十马高轩"。

三、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门楣题字往往是他们信仰的标志。"耕读第"、"勤俭居"、"平为福"、"树德门"、"宝善居",这些传统格言,人生哲理,既是盖房人的生活理想,也和四合院一起,成为子孙后代的财富。在民间,后辈改造旧居时,总把旧门楼上的门楣题字描贴下来,再镌刻在新盖的门楼上。
传统的门楣题字多为名家所题,或楷或行,苍劲刚健,流美飘逸,村巷成了展示书法艺术的长廊。

四、                    党家村"安祥恭敬"的题字为清状元王杰所书,而张家巷"十马高轩"则为其门婿书法家梁元所题。这些保存完好、或木刻或砖雕的门楣题字已成为韩城光辉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门楣

 

传统的题字内容丰富多采,寓意深刻,文化气息极浓。常见的有三类:一、家族的标志。周时樊仲甫辅佐宣王中兴,因此,樊姓的人家就在自己的门楣写上"补衮世家"。五代王柘想让子孙贵为三公,植三槐于庭,王姓的人家门楣题字则是"三槐世泽"。二、权贵的标志。明清时期,是韩城四合院建筑特色的成熟阶段,而韩城的文化事业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解状盛区"、"户尽可封"的繁荣时期。于是,四合院的门楼上,权贵们都在炫耀自己家庭的官衔和地位。"文魁"、"武举"、"进士第"、"世进士",使门楣增辉。党家村党蒙光绪年间曾在翰林院任职,古代称翰林为太史,于是,党蒙家的门楣题字为"太史第";明万历年间,城里张家巷薛同术、薛之屏父子均作过知州,知州地位相当于太守,而太守古称五马,于是薛家的门楣上则写着"十马高轩"。三、对普通老百姓而言,门楣题字往往是他们信仰的标志。"耕读第"、"勤俭居"、"平为福"、"树德门"、"宝善居",这些传统格言,人生哲理,既是盖房人的生活理想,也和四合院一起,成为子孙后代的财富。在民间,后辈改造旧居时,总把旧门楼上的门楣题字描贴下来,再镌刻在新盖的门楼上。

   传统的门楣题字多为名家所题,或楷或行,苍劲刚健,流美飘逸,村巷成了展示书法艺术的长廊。党家村"安祥恭敬"的题字为清状元王杰所书,而张家巷"十马高轩"则为其门婿书法家梁元所题。这些保存完好、或木刻或砖雕的门楣题字已成为韩城光辉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