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春潮小说无错txt:课堂的情绪调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3:03:11
一节课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是每个教师的追求。但我们发现,教学展示课,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紧扣,还美其名曰,教学条理清楚,教学节奏明快。一般的常规课,教师们更是按着预设紧锣密鼓地实施教学环节,学生在快节奏的时间里大脑在高速运转。因此,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压力——情绪紧张,这就使学生的学习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观察材料证明: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是15分钟左右;7-10岁是20分钟左右;10-12岁是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是30分钟。那么,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注意力特点进行用脑卫生,有效地驾驭和控制课堂内学生的情绪,使之教学形成一种松弛有度的节奏感、旋律感,从而达到轻松感呢?
一、请你提提意见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实际水平更重要,学习语文情感素质比现有的知识程度更重要。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教学过程展示的应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平台。也就是说,当教师按自己的预设与学生互动教学到学生注意力可达到的集中时间后,教师让学生自由地提提意见、发表质询、提出见解,教师在倾听中进行满足学生的需求——调整教路,这样,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民主的宽容,无疑给学生带去片刻的情绪轻松,学生将以饱满的情绪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例如:教学《七色花》这篇课文内容的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感知后,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一片花瓣实现了第一个愿望——回家。这时你发现不少学生精力不够集中,而时间已经过去20分钟,因此教师就可以带着微笑说:“请同学们回顾自己刚才学习的内容,想想你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帮帮老师,提提意见,你认为接下去的学习用什么方法与方式更合适。” 学生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松弛下来,学生在议论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意见还很有建设性。其中有一个同学建议让他们自由读,然后说说珍妮实现的6个愿望是什么,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样,教师采纳了这学生的意见,改变预设中引导学生逐个感悟小姑娘拥有七色花做的7件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感悟交流自己感受深的事。交流中教师灵活引导,在评价中明白做最有意义的事最快乐。学生情趣盎然地又进入了松弛有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目标不但得以完美体现,学生也将留下愉快而美好的印象,从而酿造出扎扎实实的人文底蕴。
二、运用美的艺术
学生的表情是一张“晴雨表”,无时无刻都在传递着各种信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把学生当成倾听的工具,一味地实施自己的预设方案,而应善于洞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感受他们的要什么,要善于把握他们神情表现,揣摩出他们的心理需求。当发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缺少情感和灵性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美与幽默的语言、肢体语言的魅力以及音乐与图像的配合,来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扣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内容、激情、技巧三合为一,使学生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就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课堂注意力只有20分钟,因此,作为教师,教学进行到20分钟前后,就要特别关注学生情绪的变化,灵活机动地运用美的艺术,调节学生情绪。例如,北师大七册《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引导学生品味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过程的描写内容,时间刚好在20分钟左右,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感悟力不强,要进入那种月光、微波、巨浪、浪花的变化意境描写,感悟贝多芬创作的激情与音乐的魅力是十分困难的。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魅力与音乐配合,把学生带入设置的意境感悟中。也就是说,教师播放《月光曲》,运用富有节奏与声音起伏变化的朗读,把音乐旋律的柔和、渐强,再由渐强到平和的音乐美表现出来。学生静静欣赏,持续一遍、二遍、三遍……直到学生沉浸在情境中,引起思想情感的共鸣,并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然后让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并尝试着朗读。这样,学生的跃跃欲试调动起了情绪,有效地提高了个体的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当发现学生开小差或疲劳时,教师还可走进学生中间,用一个微笑、一种目光、一个表情,或采用幽默的语言:“教室里怎么会有十个太阳,晒得同学们都蔫了,老师来当个英雄,给同学们带来一片绿荫。怎么样?” 等等,学生在哄笑声中,明白了老师的暗示,在老师的亲和力中调节了情绪,教师再结合教材特点,设置一个高潮——放飞学生的空间,采用画面结合、师生互动竞赛的学习方式,叩响学生的心灵大门。这样有分寸、有节奏地创设语文的情绪场景,课堂出现的生理、心理、行为、节奏一致,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浓厚。
三、进行劳逸结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这就告诉我们,启发思维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思维,只有在主动情况下,才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否则,被动的思维课堂,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被动接受,甚至一知半解,循环往复,最终学生会索然无味而昏昏欲睡。因此,科学使用大脑,调解学习情绪的最佳方法是劳逸结合,让学生在做、记、写、游戏中交替使用左半脑和右半脑,适当转换兴奋中心,这样,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的心灵乐曲,启迪学生的智慧火花。
例如,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如果一味地引导学生读、写、记的循环往复,学生肯定会感到疲劳不堪,因此,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20分钟左右,依据教材内容,合理进行“摘苹果识字”、“爬山夺红旗识字”、“接龙识字”等游戏,学生天然的好胜心,激发了参与欲,在兴趣盎然中,思维也就活跃了。或者教师对一些较难掌握的生字编一些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再让学生仿着编,这样的转换学习方式使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也被激发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那种直率、纯真的特点,运用课堂评价,让学生在倾听中说说、评评,学生在发现别人的一点优点或缺点时,他们会感到沾沾自喜,这样无形中也调整了情绪。又如,中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为辅,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显然比低年级增加。因此,依据教材内容,当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到思维注意力集中的一定时间,就变换一种学习方式读一读或写一写。“读”就是针对学习过的内容,选择自己有把握的语句,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并展示给同学们。“写” 就是针对学习过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与学习过程感悟到的体会,学生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自由、愉悦与轻松情境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然后进行交流。无形中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调节教学。再如,高年级学生,可以找准时机在重难点或疑问丛生处设计高潮,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中实现第二次飞跃,把课堂教学引向那“万马战犹酣”的艺术高潮。例如教学 “飞夺泸定桥”时,在学生感悟红四团战士奋不顾身夺桥场景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尝试着通过朗读语速的变化、声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把惊心动魄的夺桥气势读出来;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评价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感情朗读的要领;教师再播放电影中夺桥片段让学生欣赏,最后,教师让学生看画面,并抑扬顿挫地进行范读,学生在看与听的结合中再次走进“夺桥” 场景中。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处于一种积极、热情、活跃、轻松的状态,学生显然会有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 的感觉。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将教师板书的内容抄写下来,在抄写中,理清学习的内容,并试着复述出来。这样的动手抄写与动脑整理的变换形式学习,无形中就是一种学习情绪的调整,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从而保持了旺盛的学习精力。
总之,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从而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潜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在思想集中起来而精神放松下来的状态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