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少年txt下载 孟南:三年多时间塑成“毛主席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04:08

         三年多时间塑成“毛主席像” 


田金铎老人

        在沈阳,路过中山广场,人们脑海中闪现的除了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外就是对中国历史难以忘却的记忆,但是对76岁的田金铎老人来说,每次走到这里他都会凝视许久,因为这个被人们称颂的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的雕塑作品就是出自他和12位鲁美师生之手。当目光停留在毛主席那慈祥笑容上时,他的思绪却早已回到了41年前。昨天,当记者跟田老说起这件事时,他的言谈中依然充满了激情。

创作前:“毛主席像笑不笑成焦点”

    说起这组雕像的制作,田老说那要追溯到1967年11月份,当时全国范围内都在建造毛主席像,沈阳也是如此。当时,任务就交到了鲁迅美术学院,鲁美则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和杨美应、高秀兰两位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老师以及4名鲁美学生,再加上已经从鲁美毕业的6名“单干户”,13个人组成了创作组,由他任创作组组长。在创作前他们翻阅了大量资料,从毛主席的一大批照片中最终选择了他在60年代的照片作为创作依据。同时,他们又拿出多个方案走到百姓中征求意见,最终就有了带着慈祥笑容的毛主席雕塑。

    这组雕塑作品的名称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整个雕塑高20.5米,塑像高10.5米,基座高约8米,宽11米、长23米,群像人高3.5米。在全国,以毛泽东塑像为主,周围衬以巨型群雕的,也只此一处。有美术理论家在总结当时的雕塑作品时,以艺术技法并结合现实来审视,认为这件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创作的作品和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收租院》,是那时期出现的两件精品。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雕塑,田老说在创作中,这组雕像的内容主要展现了各个时期的斗争,为了让雕像无论从形态还是主体上都最大化接近大众的审美标准,他们之前制作了很多小稿,并在操场上专门展示出来请各界观众前来提意见,然后再做修改,可以说这组群像集中了太多人的智慧。    创作中:材料曾拿到海南岛暴晒

        从1967年开始创作到1970年竣工,这组雕像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制作完成。田老说,这个作品倾注了他们太多的心血,可以说是一厘米一厘米地抠,一厘米一厘米地过。创作方案出来后,由于作品体量太大,沈阳军区特地在郊区找到一处空军的飞机修理库,供创作使用。创作中,群像中的人物开始是在部队里选模特,后来发现做出来的人像脸型都太像,于是又重新从群众中挑选模特,并很快得到批准。他们在画报上看到一个火车司机的形象很符合创作要求,有关部门迅速地从天津铁路局把这位职工请到了沈阳。就这样他们一个一个寻,一个一个找,完成了群像的制作。看到那一个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群像,心里那份激动无法形容。

    此组雕塑的材质是合成树脂(俗称玻璃钢),在那个时期,这种材料在我国还很稀有。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作品,还专门建立了一个玻璃钢厂,负责材料问题。考虑到雕像在外面经风吹日晒后怎样才能更完整地保护,材料厂采用了无数次的实验,力求达到最佳效果,他们甚至把材料拿到海南岛在阳光下暴晒,以测试它的效果,最后终于生产出满意的材质了。而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将作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当毛主席那伟岸的雄姿出现在中山广场上时,他们忍不住热泪盈眶,说这是他们一生中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作品。

               
    创作后:现场讲解观众如潮

        雕像制作完成后,矗立在中山广场的中央,被太多人所敬仰,当时大家对这逼真传神的雕像十分感兴趣,每天都有大批的群众来到广场上观看,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欣赏这组群雕,在广场上还专门安排了讲解员,配备了士兵站岗维持秩序,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艺术创作,了解雕像所展现的历史。田老说他都没想到当时会有那么多人来看,真是有点儿受宠若惊。

        41年间,沈阳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那组群雕依然是沈阳的标志性建筑。如今,这组雕像虽然没有了往日的讲解员和士兵的守卫,却早已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不仅仅是沈阳这座城市的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沈阳历史变迁的见证,它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无论岁月如何侵蚀,他的经典是无法抹去的,而随着岁月的悠长,它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