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3公里考核新闻:第三共和论(压缩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38:51
第三共和论(压缩版)
王书瑶
(作者按:“第三共和论”全文写在2001年11月,它是一个两岸和平统一的方案,这个方案与“一国两制”不同,它只有由台湾方面提出来才有可能实现。原文12000余字,打印出来直接寄到台湾,可能中间会出差错。2002年12月19日,我以旅游的名义,去新加坡给国民党的政要寄去文章。其中,只有时任国民党副主席、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先生回了信(全文附后)。现在,中华第一共和新一任总统选举中,马英九先生以高票当选,为了表示祝贺和纪念,特再发表“第三共和论”的压缩版,以一个中国平民老人的赤子之心,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民主统一。) 中国统一的最隹方案 第三共和论
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是中华第一共和,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第二共和,两岸统一后的中国是中华第三共和。中华第三共和的国名叫中华共和国。台湾以统一换取整个中国的民主进步;大陆以民主进步换取中国的统一。认为大陆可以首先建成社会主义,是一种很自大的说法,这种自大的情绪如果继续下去,就会重蹈康熙的覆辙,再次错过一次发展的大好似良机。两岸统一,是中国强盛的唯一选择。
一、(略)二、民国蜕变成了“党国”和复归为民国这里说的“党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党和国家,而是指一种特定的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党国”是同“王国”、“帝国”、“民国”、“共和国”并列的一种政治体制。王国是指以国王为代表的一个家族对一个国家的统治;帝国是指以皇帝为代表的一个家族对一个国家的统治;民国和共和国则是指全体国民或公民对一个国家的控制,——党国则是指一个政党对一个国家的控制。
党国这种政体,最初是由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引发的。马克思提出资产阶级专政要由无产阶级专政取代,由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变成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无产阶级如何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要由无产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来进行专政。马克思并没有这种实践,谁有了这种实践呢?列宁有了这种实践。不幸的是,这种实践不是按着马克思的设想,在资产阶级专政发达的国家中进行,按着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要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中进行,在那里,除了有发达的资产阶级专政之外,还同时有发达的资产阶级民主。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并不是在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的,而是在一个资本主义相对不发达的俄国完成的。那里有地主、有农奴、有皇权,也有一些资本主义,唯独没有发达的资产阶级专政与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专政之是否有无,尚可置疑。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专政,必得借助于国家强力机构。在那里,同时也有代议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在这个制度下,工人的一张选票同资本家的一张选票,具有同等的法律效率,为数众多的工人,为什么会把选票投给对他进行专政的政府?
但是,无产阶级专政却是实实在在的。列宁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斯大林则把它发展到了极致,在那里暗无天日,专政的对象不仅仅是“资产阶级”而已。
第一个把党国这种政治体制引进中国的则是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25年他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现尚有一事,可为我们模范,即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俄国之能成功,即因其将党放在国上。我以为今日是一大纪念。应重新组织,把党放在国上。”
著名的政治评论家罗隆基先生对此加以猛烈的抨击,他说:“‘党在国上’,有什么可反对的地方呢?国虽然成了党人的国,党又非全国人的党,那么我们这班非党员的国民,站在什么一个地位?‘党国’这个名词,影响于国民的国家观念很大。……从前的事,是全国人的事,如今中俄的事(指当时的中俄中东铁路战事----引者注),是‘党国’对俄国的事。一字之差,在心理上就千里之别了。”“国民党革命成功,可以说‘党在国上’,其他的党革命成功,当然亦可说‘党在国上’。这当然成了继续不断的‘党天下’,那么,以党建国,国在哪里?国在哪里?”(以上引文见《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后来中国的事情就真的成了两个政党的事情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则天下太平;国共分裂,则国内战争,国家大事,完全成了两党之间的事。
“民国”变成“党国”,是民主的倒退,是专制的复辟。以一个政党的专制代替一个家族的专制,也仍然是专制。经济的垄断必然带来低效率,政治的垄断必然带来腐败。1946年国民党发动对共产党的战争,军事形势不可谓不利,可是不出三年,便一败涂地,退踞台湾。根本原因在于腐败。到台湾之后,倒是有些洗心革面,虽然还是党国政治,却在清除腐败的同时,进行土地改革,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再加上有利的国际环境,台湾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奠定了民主改革的经济基础、民主改革的阶级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产生了强大、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有了强大的中产阶级,才有历次政治事件对台湾党国政治的有力地冲击,才有开放党禁,才有2000年的大选,彻底结束了“党国”政治,再没有哪一个政党可以高踞在国家之上,可以“以党治国”、可以“以党代政”、可以“党在国上”。“党国”复归为“民国”。
但是,以一个得票率只有39%的总统来治理国家,显然缺乏强有力的民意基础。如果进行第二轮投票,就会产生一个得票率超过50%的总统。这是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这次大选是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的,国民党在大选中的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是有一点在政治上却是积极的:它宣告了“党国”政治的结束。如果以后国民党东山再起,也决不会再出现党国政治。
在此之前,两岸统一的问题,还可以说是“国共第三次合作”,但是,现在不行了,共产党忽然发现他没有了一个谈判的对手,他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政权,而不是一个政党,“国共合作”也不能解决问题。现在不能用“党党”对谈来解决问题,而必须是政权对政权来谈判解决问题。这多少有些滑稽,孤掌难鸣。
但是,伴随民主进程的,还有台独势力的发展,陈水扁上台,是台独力量暂时占据上风的表现。现在第一共和的最大危险,不在于别处,而是在于分裂。分隔几十年后,如果台湾独立了,将是中华民族的大悲哀。 
三、四、五、(略)
六、中华共和国――中华第三共和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到现在,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不仅没有进展,台独倾向反而有所加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亦有现实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是过去的敌对立场,现实的原因则是两岸经济发展程度与政治经济体制差别很大。这里提出第三共和的方案,试图化解这些矛盾,实现国家的早日统一。
台湾方面的优势是经济发展快于大陆,人均收入高出大陆十几倍,自1986年台湾解除戒严以来,民主进程发展很快,2000年又实行了大选,那里不但实现了经济现代化,也实现了政治现代化;大陆方面的优势则人多地大,经济总量与军事实力强大,国际空间广阔。一方的优势,同时也就是另一方的劣势。这里提出的第三共和方案,则是优势互补,化解历史的余恨,毕竟那一代人大部都已做古,余下的只是观念。
1、 国名第三共和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国名的问题,它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
① 统一后的中国不能叫中华民国首先,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对象,是中共领导下的几百万乃至几千万军队与民众流血奋斗三年的时间,才把中华民国政府赶到台湾的,如果统一后的中国还要称做中华民国,那是不现实的。其次,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华民国的国民政府极为腐败,当时经济凋敝、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有过那一段经历的人对中华民国的印象是痛苦的。最后,“民国”这一个词,在国际上使用者甚少,不如“共和国”这一个词用得多。
② 统一后的中国也不宜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字当然很响亮,但是,既有团结、照顾台湾人士的考虑,也有大陆自身的因素,也不宜称中华第三共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打败中华民国的国民政府之后建立起来的,她要革中华民国的命,但是,留存在台湾的国民政府却一直在与中共抗衡,即使通过和平方式,使台湾居民接受过去敌对一方的中央政府的治理,还可能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这恐怕是台湾方面不愿接受一国两制的重要原因。更何况,台湾方面还有经济与政治上的优势,大陆的经济发展远不如台湾方面来得快,使台湾方面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治理,也同样存在心理障碍。
其次,从大陆方面自身来说,也有变更国名的历史要求。这件事情,说来话长。“人民”这个词语,是一个有多种含义与用法的词语。在我们说:“中国人民是勤劳伟大、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时候,这里的“人民”是泛指古往今来的一切中国人的,它包括所有的中国人,不分民族、阶级、阶层,不分官和民,她甚至还可以包括皇帝。就是说,在这种意义下使用人民二字,是泛指一切人的,它没有特殊的政治含义。但是,在另外的一些场合,它却有特殊的政治含义,特别是在共产党人那里,它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含义。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地主是革命对象,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也要团结地主一道抗日,地主不再是革命对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也就是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先生在对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指导意义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在这里,“人民”是一个限定性词语,一些阶级、一些人包括在人民之内,一些阶级和一些人被排斥在人民之外。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人民”二字,正是在这种意义下使用的。它的政治含义是:这个国家,只是人民的国家,而不是反动派的国家,只有人民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这个国家也只属于这一部分国民,另一部分人虽然也是中国人,却是被专政的,不是国家的主人。这种称谓,是当时革命的产物,是当时革命成功的标志,有它时代的适时性。可是到了今天,在对“人民”二字,做上述毛泽东所做的解释的情形下,在台湾的国民党人会同意统一在“人民共和国”之下吗?在第二共和,关于这个“人民”的情结,比处皆是:人民政府、人民军队、人民法院、人民警察,还有,货币也是人民的,叫人民币,等等。
但是,革命成功已经过了五十多年,第二共和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积极的变化,对于国名中“人民”这一限制性词语存在的必要性就值得重新考察。原因惊人地简单:在大陆,已经没有人民的敌人了。没有哪一个阶级阶层是人民专政的对象。地主没有了,富农没有了,官僚资产阶级没有了,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没有了,“地富反坏右”都没有了。国民党倒是还有,在台湾,但已经不再是反动派了,如果还要提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专政,台湾的和平统一将永远没有希望。在这里,“人民”作为一个限制性词语,忽然没有了边界:在中国,包括台湾,在人民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对象了。既然没有人民之外的中国人,那中国就是所有中国人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人民”两个字,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不能设想,如果把台湾的一部分人排除在人民之外,台湾人会同意在任何条件下实现统一?
在大陆如同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总有罪犯,但是,不论罪犯有多少,都构成不了一个被专政的阶级或阶层。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特例,第二共和之初建立的电台,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后来建立的电视台就叫中央电视台,中间就没有了“人民”两个字。“人民”的情结,正在悄悄地消退。其实,大陆的积极变化尚且不仅如此。
200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他的著名的“七、一”讲话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接着说,可以把这些阶层中符合条件的人,吸收进共产党内来。余皆不论,单说“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前者在民主革命的词典里,叫做是“买办”,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外国资本家利益的,属于革命对象;私营企业主,能称得上是企业主的私营业者,总要雇工在八人以上,这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解释中,叫资本家。这两类人中的“优秀分子”连共产党也可以加入,难道还可能是人民的敌人吗?在革命战争中,反动阶级中的个别分子,也可以加入共产党,但是,它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必须背叛本阶级,并且以消灭本阶级为己任。现在吸收这些阶层中的人入党,会要求他们背叛本阶级、消灭本阶级吗?
1986年蒋经国在台湾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国民党也在变;2001年江泽民在北京说“与时俱进”,共产党也在变,可谓南北呼应,两岸唱合。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时移事易,观念与方法都要变。变什么?怎么变?当然是向前变,适应新的、变化了的情况。
③ 中华第三共和的国名叫中华共和国中华表示地域民族特征,区别于法兰西、区别于俄罗斯、区别于美利坚;共和国表示它不是帝国,或别的国体,是共和的。它还表示,中华共和国是全体中国人的中国,不分民族、不分阶级阶层,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这个新的国名,不会在国名上形成对和平统一的障碍,而且还符合与时俱进的精神。
2、 宪法  ①宪法的基本精神有三个,一个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是贯彻限制政府权力的原则,一个是贯彻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福祉的原则。  ②宪法的第一条应该规定:“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同样神圣不可侵犯”。③不谈主义第一, 不谈三民主义  不谈三民主义有两个原因,首先一个原因是它先后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先生早期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还有一个后来在1925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民主义,后一个三民主义被称作新三民主义。如果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前后发表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信哪一个呢?如果我们不能在后一个说法中找出有什么不可抗拒的被强迫因素的话,我们必须遵照后来居上的原则,相信后面的说法,那就是新三民主义才是“正统”的,可是,国民党历来所遵从的三民主义却都是“旧”三民主义。另一个原因则是,三民主义在大陆“训政”时期,这个训政思想就受到胡适、罗隆基等许多主张民主的人士的攻击,而且,它在大陆的实践是失败的,所以,三民主义最好不提。我们都相信,三民主义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是不提,只一般地提民主。
第二, 也不提社会主义在现今的世界上有没有“社会主义”这回事,还是值得怀疑的。如果真有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那是应该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首先建立,而不是在落后的农业专制社会中首先实现。列宁牌号的社会主义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经过了几十年的实验。中国大陆则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口实下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现今世界上那么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尚未进入社会主义,而贫穷落后的中国倒是能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那必定是空谈与梦想。那是一种很自大的说法。这种情绪如果继续下去,就会重蹈康熙的覆辙,再次错失一个发展的大好良机。我们必须重新现实地认识自己。资本家害怕社会主义,而没有资本家的努力,社会的经济就一定不能发展。
④实行代议制民主政治实行代议制民主政治,实行多党议会制,每隔几年进行一次选举,选上了执政,选不上在野;在政权内部实行三权分立。政党之间的竞争,可以实现第一个层次的政党之间的监督,在政权内部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制衡,再加上舆论媒体的监督,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惩治腐败。
⑤强调法治而不是人治
3、 国旗第三共和的国旗不能用晴天白日旗的理由,同前面所述不能用“中华民国”的国名是同样的。“五星红旗”在几亿人口中传唱了五十余年,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这是第二共和最伟大的成就,我们应该使她发扬光大。不过,在结构上,她还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现在的五星红旗中的五颗黄星,是一大四小,一大,代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四小代表农、商、学、兵,意思是在工农商学兵中,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其他四个阶级或阶层,是被领导阶级或阶层。但是,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工人阶级在历史上是不是真正领导过中国,我们姑且不论,如果他真的领导过第二共和,那么,“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责任,应该由他来肩负,是不公道的。看一个阶级的先进性,要看他是不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现在全世界都有一个共识: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什么人是这个先进生产力的物质承担者?精神劳动者和企业家。科学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的过程是:科学家创造出先进的理念,技术人员依此创造出观念的技术,企业家投入资金和组织实施,把它变成物化技术,并且进行实际的生产;工人参预这个物化过程并且同农民一道进行实际的物质生产。结果,不论是物质产品还是服务都增长了,科学技术在前面起了带头的作用。但是,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工程师,都不想肩负起对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责任。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责任,是由这个社会中的另一部分精英——政治家们肩负起来的,他一般地并不代表某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他们的一般政治责任是推进国家的富强、增进人民的幸福,在民主政体的国家中,只有获得选民多数的支持,政治家才能获得执政的资格。如果他只代表一个阶级的利益,其他阶级的利益都依附于这个阶级,这显然是不可靠的和受到怀疑的。在现代的社会中,镰刀和锤子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在设想的第三共和的国旗上,是五颗同样大小的星,他们可以成圆形排列,也可以一字儿排开,但是,不论以何种形式排列,不论是处在哪个位置的星,都不代表特定的阶级或阶层,他们都是一般地代表全中国各族人民、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红色代表激情,代表一个古老的国家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在国旗上红色不代表革命,试想,中国最早的“汤武革命”是什么意思?是商汤和周武“革”了夏桀和殷纣的“命”,如果一个国家在她的旗帜上写上“革命”两个字,那么,她要“革”谁的“命”?
这个中国和平统一方案,表面看来,是双方都各退一步,但是,实际上却是双方都向前跨出一大步,迈向历史的新阶段,双方都能得到分裂时所完全无法得到的好处。后退一步天地宽,前进一步前途广。统一后的中国将是怎样一个繁荣、和平、民主与富强的局面,是不待智者而后知的。台湾方面以统一换取全中国的民主进步;大陆方面以民主进步换取中国的统一。这是诸多可供选择的中国和平统一方案中的一个,可能是最好的一个。2001年11月
附1:马英九给王书瑶的复信,原文是繁体字。书瑶先生惠鉴:日前您的来信我已经收到了。承蒙支持雅爱,并 惠提有关政策之建言,业已敬领拜览,专此致谢;今后仍盼时赐 教言,以匡不逮。适值岁末年终,敬祝羊年万事如意 身体健康马英九
(信末没有日期,台湾方面的邮戳日期有些模糊,大约是民国92年1月10日,北京方面的邮戳是2003 01 21)
附2 :书瑶复信如次:
英九先生台鉴:顷接大札,兼获赐福,深感殊荣,复觉亲近。先生大才,经纶济世,声隆政显,众望所归。先生之大中华情结,尤为令人钦敬。祝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盼贵党与先生,谋略早定,力促中国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早日和平统一,勿假台独以时日,则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也。嘉节将临,即颂新春愉快,阖府康泰。
王书瑶 2003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