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冲突实验室升级表:赝品横行 鉴宝专家揭示真实的“古玩江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1:44
赝品横行 鉴宝专家揭示真实的“古玩江湖”
  • 周益 南京报业网 2007-3-16 11:16:00
  •   近日,一起“真假田黄石案”在中国古玩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当此事以上海市静安区法院判决卖方退还40万元而宣告终结时,人们终于发现,古玩市场已经到了不得不用法律来解决行业内纠纷的时候了。
    •   近日,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著名鉴宝专家王立军接受周末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波谲云诡的“古玩江湖”。

        热播栏目的背后

        王立军的头衔很多,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鉴宝》栏目的专家组成员。近两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极其火爆,《鉴宝》栏目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受关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随之出现。王立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针对其中质疑声最大的两个焦点事件作出了回应。

        田黄石事件

        2004年9月11日央视《鉴宝》栏目的重头戏——专家鉴宝中,专家对天津藏友朱廷哲提供的一方“清代寿山橘皮田黄冻印石”进行鉴定估价。

        据观众回忆,当时在场的鉴定专家是天津市藏石学会会长靳志忠,他给这方寿山田黄冻印石开出了180万元的高价。但节目播出后,很快就有观众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的《田黄石鉴赏与收藏》一书中发现,该书刊有一件与《鉴宝》栏目中质地、形状、印记相同的田黄印石,而该宝物的持有人正是靳志忠。

        随后,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靳志忠承认,出现在那期《鉴宝》栏目中的田黄冻印石和书里的那方是同一件,但同时他也表示东西不是他的,而是天津另一位藏家的石头,大家彼此相熟,写书的时候就用上了。

        王立军听到这事时,撇着嘴哼了一声:“那是个赝品!不过曾经还有人出更高的价格把它买下了呢。”

        “靳志忠出过好几本田黄石的书,名气很大。有一次,我带着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小白龙的扮演者王伯昭去他那里挑选田黄石。”王立军说,“我到他家时,正好有一个台湾人在打那方寿山田黄冻印石的主意。结果,那个台湾人当天就送来300万元人民币,取走了石头。”

        “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台湾人就折转回来,说田黄石是假的,要跟靳志忠打官司。据说,靳志忠最后把钱如数退给了台湾人。”王立军笑着说,“跟我同去的王伯昭很冤,不管我怎么劝阻,最后还是花了几千块买了靳志忠一块石头。后来找其他人鉴定才发现,那也是假货。”

        记者获悉,在田黄石事件发生后,靳志忠如今从公众视线中销声匿迹。

        王立军摇摇头说:“其实,那天在靳志忠家我已经发现不光台湾人买的那块是假田黄石,而且靳志忠花巨资收藏的田黄石没有一块是真的。”

        青铜镜事件

        2007年初,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和江苏丹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丹阳”中,一面据称曾被陈逸飞等人出价100万美元的战国青铜镜,在礼仪小姐展示时不慎摔落在地,当场碎裂!众多目睹这一过程的人都愣在当场,一时间鸦雀无声。

        这件事很快引起轩然大波,很多藏家和观众都对央视工作人员的粗心态度进行了质疑。王立军当时也在现场,他向记者透露了与此事有关的许多内幕。

        王立军说,那面铜镜其实并不为包括他在内的专家看好,只因铜镜所有人陈凤九另外还收藏了几面有价值的铜镜,所以才破例让那面铜镜登台亮相。至于铜镜值100万美元的说法,是陈凤九的一个朋友说的,并不可信。

        当铜镜被摔碎后,央视工作人员和现场专家立刻对铜镜进行了更为慎重的鉴定,并将实际价值跟陈凤九进行了沟通,最后陈凤九也同意不再追究此事。

        王立军说:“我们跟陈凤九各让一步,他不追究,我们也不向媒体透露铜镜的实际价值,所以人们就再也没看到这个事件的后续报道。”

        对于一些媒体提出这个事件可能是央视炒作的质疑,王立军回答说:“这只能说是个巧合,谁也不愿意这样的事发生。”

        贪官马向东的藏品基本是假货

        在接受周末报记者专访时,王立军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赝品”。在他看来,当下的古玩市场“赝品”已经无所不在了。“前几年,南方某地‘发掘’出了一大批石造佛像,请专家去看。专家一看,说:不得了,你们要发财了!当地领导听了很高兴,准备投几个亿,成立佛教艺术馆,搞旅游开发。这时有人举报说,这其实是一个古玩商造的假文物。后来请了北京的专家再去看,那些佛像果然都是假的。”

        “有一次,武汉的一位‘收藏家’请我看他的东西,他家里面摆满了超市里的那种货架,货架上堆满了青花瓷器。那个人省吃俭用,就为了买藏品。我看完他的东西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全部是假的。我只能告诉他,你感觉不行,不要再投资买这些青花瓷器了。这时旁边一个人走过来,请我去他家看看。他也收了一大堆古瓷器,哥、官、汝、定、钧,五大名窑大概1400多件,也都是赝品。这类事情,我在全国各地看得太多太多了,人们花了那么多钱,收藏一堆赝品,令人心中很不是味儿。”

        王立军是收藏佛像的专家,广东一个企业家花了几亿元,想搞一个佛像馆,请他去剪彩。“剪彩的时候,当地媒体的长枪短炮都对着我,记者们热情地问:‘王老师说说吧,里面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那时我已经知道里面东西大多是赝品了,可我总不能立刻就泼冷水吧,只好说这东西要用高科技仪器才能检测,我的肉眼是无法鉴别真伪的。”

        王立军感叹说,说真的昧良心,说假的不就是拆人家台吗?在那种时候,我真觉得做人难。

        “一个台北老板打电话给我,要我帮了看看他的藏品,我们约定在珠海见面。”王立军说,“晚上到珠海时,那个台北老板已经为我订好了五星级宾馆的房间,我们吃水果的瓷盘是明宣德年间的,喝茶的青花瓷杯也是他最得意的藏品。如果这些都是真货的话,我感觉自己所享受的简直是帝王一般的待遇。可一眼看过去,它们都是仿品。”

        王立军觉得台北老板很热情,也很真诚,就把自己的判断和盘托出。“当时他就变了脸色,说他的藏品全是在台北买的,怎么可能是假的呢?”王立军苦笑着说,“第二天醒来,台北老板已经不辞而别,房费也没帮我结,来回机票和房费全是我自己埋单。”

        原沈阳市常务副市长马向东案发后,王立军被请去鉴定他的收藏。“马向东的藏品都在一个密室里,基本上都是假货,只有两座小青铜鼎是真的。”王立军说。

        “我搞收藏20多年了,也是从上当受骗起家的,可以用‘惨痛’两个字来形容我以往的收藏经历。我的藏品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赝品。我身边就有一些人,都是工薪阶层,被赝品坑惨了。”王立军叹了口气说,“上海有个60多岁的老先生,花费毕生的精力买了很多古玩,请专家鉴定,有的说真,有的说假。最后,他找了五六个专家来‘会诊’,专家说全是假的,老先生当场就中风瘫痪了。”

        “还有一位南方收藏家,在当地很有名,家里堆满了古董。有一天他得了绝症,快死了,把妻子喊到跟前,得意地说:‘家里这些可都是宝贝啊,没有1000万元,你们不要卖。’但他死后,妻子带着东西去卖,全是假的,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文物造假一条龙

        为什么赝品会充斥古玩市场,王立军感慨地说,现在造假、卖假以及假鉴定已经形成了一条龙,彼此配合默契。

        据说,现在全国有成千上万家文物仿制企业,为了谋取高额利润,以假充真,蒙骗收藏者。他们造假手段非常高明,还编出许多精彩的故事。

        王立军告诉记者,仿制文物的事自古就有,中国曾出现过4次作伪高潮——第一次是在宋代,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第二次是清乾隆时期,主要是名人字画造伪、作假,连乾隆皇帝也难辨真假,当时好多的书画赝品上都有乾隆的题跋;第三次是晚清到民国时期,大量复制、仿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无所不造、无所不仿;第四次高潮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各种仿古工艺厂多如牛毛,作伪手段更为高超,造假者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分工合作,市场逐步专业化。

        所以,王立军认为,在没有专家指点的时候,普通收藏者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王立军说:“作为一个收藏者,要坚持三个绝对:一、绝对不要相信地点,荒山老林中都会出现赝品;二、绝对不要相信人物,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也会捧着假货让你买;三、绝对不要相信故事,有的人故事讲得不亚于电视剧。看东西再说话!”

        这些事,王立军都遇到过。“以前,一些假文物贩子把赝品提前一两年埋在深山老林里,伪造成一个被荒弃的坟堆,然后带着我去挖。现在他们更绝,专门挑现成的坟头上长着参天大树的坟墓,从远处斜打一个洞把赝品放进去。相信很多藏家都有我这样的经历吧。

        “有一次,我去一个山区,遇到一个老太太,她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前年山里大旱,把水库晒个底朝天,她和儿子发现水库底下有一个东西闪闪发光,挖出来才发现是个青铜鼎。要不是我多个心眼,对青铜器还比较在行,怎么会怀疑她说的话呢?

        “现在,有的文物贩子专门请一些老人充当演员,这我也遇到过。有一个文物贩子约我去深圳看一幅字画,告诉我这是一个国民党高官逃离大陆时留给他老婆的。我到深圳一看,还真有那么一个老太太,打扮得很得体,说起解放前的事也头头是道。当我发现字画有假后,就质问那个文物贩子。他倒也爽快,告诉我老太太就是他请来的演员,专门扮演国民党高官的遗孀。”

        在王立军看来,现在赝品泛滥的主要原因就是鉴定专家队伍良莠不齐。

        “有的专家是理论型的专家,整天在家写书,但鉴定经验、眼力不过硬;有的专家是极端型,瞧不起民间藏品,一律否定;有的专家是老好人,只要送东西去,他就好好好,闭着眼睛看东西,全是真的;有的专家人品不好,是腐败型,家里面的各种礼品从门口排到窗户下,放得满满的,鉴定证书天天写,一出就是几十张。”王立军说,“当然还有‘复合型’的,即:眼光既差又是老好人。我粗算了一下,如果这些专家每人每天只为藏家看一次东西,全国每天就会出现上百件赝品,3年之后,藏家手中将有成千上万件的赝品。”

        “我曾经问一个古玩城的老板:‘你为什么喊某某来搞鉴定?’他说:‘我要是让一个眼光好的专家来,那么我们一分钱也赚不到。’越是眼光好的专家,越没有人找;越是眼光差的专家,天天门庭若市。”

        王立军向记者透露,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在着手整治鉴定专家的队伍,已经将几个老资历的专家开除出了鉴定专家队伍,只是考虑到那些人年纪太大了,所以没有通过媒体公布出来。

        “不过,真真假假的才好玩,不然搞收藏多没挑战性。”王立军最后笑着对记者说,“再说了,没有那些造假的,还要我们鉴定专家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