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钧 王菲:民国元老李根源十年隐居姑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4:51:59

民国元老李根源十年隐居姑苏

2011年05月25日 07:03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李根源

阙茔村

小王山摩崖石刻和李根源墓已成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党元老、辛亥老人李根源原是云南腾冲县人,怎么会在古城苏州隐居长达10年之久,而且留下了不少引人瞩目的传闻和故事呢!

退出政坛来到苏州隐居

李根源,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秀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留学日本,学习陆军军事,先后毕业于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总办。武昌起义后,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起义,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并兼任其他职务。后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以及“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但是,1920年李根源部滇军遭败绩后,脱离了李根源的统率,李根源失去了地盘,不得不远遁上海租界暂栖,1921年迁至宜于安居的苏州,买下了十全街前云南学政姚稷臣故宅(后编门牌时为111号,今为277至279号)。

一年后,北方政局又发生重大变化,直系军阀复抬出黎元洪为大总统。黎元洪派人到苏州,请蛰居的李根源出山,特任航空督办、农商总长、二度短暂兼代总理。1923年6月,遭曹锟、吴佩孚等制造的种种难题,而作为下野军阀失势下台,李根源无颜投奔南北军阀,遂归视作故土“曲石”(“曲石”为李根源先十世祖指挥佥事李钟英明亡后隐遁处。因仰慕先人而名),从此,李根源在政坛上销声匿迹,1928年起在苏州穹窿山余脉小王山的阙莹村隐居。遗著《曲石文录》、《曲石诗录》均取自“曲石”而名。

隐居期间办学校建医院

1927年,李根源母阙太夫人病逝,李根源经多方寻觅,选择小王山作为母亲的归葬之地。小王山又名琴台山,位于吴中区穹窿山东南麓。小王山面向太湖,与木渎灵岩山相邻,背靠穹隆山,遥望木渎灵岩和胥口太湖湖湾,位置十分优越。小王山高53.9米,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山顶呈浑圆状,坡度很缓,山上土层深厚,林木苍翠,植被覆盖茂密,山区一带景色秀丽,环境幽雅,小王山历来是名人雅士隐居归葬之地,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与优美的自然环境。1928年3月9日,阙太夫人灵柩从上方山治平寺运抵小王山安葬。李根源将墓庐命名为“阙茔村舍”,从此李根源“庐墓十年”。“阙”字取自母亲姓氏,“茔”,指墓冢。李根源在小王山守墓期间,曾营建9间瓦屋,原有章太炎的篆书匾额和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的草书石刻,堂屋悬挂冯玉祥将军绘赠李根源的巨幅《蜀道难图》等,惜今均已毁佚,现正在原址重建“阙茔村舍”。

据景区办公室沈莉介绍:重建后的“阙茔村舍”基本保持原貌,八间二厢一披,高围墙上有两个石墙门,门额沿用张仲仁题书,具有古朴的农村风格。内分厅堂、书房、寝室、厨房等。另将新辟接待室,估计半年后即可竣工。李根源在小王山先后种植松树万棵,寄寓对慈母的怀念,并题名为“松海”。“松海”建有十景,即小隆中、万松亭、听松亭、湖山堂、卧狮窝、听泉石、灵池、梨云涧、孝经台、吹绿峰等。目前,“松海十景”建筑均已修复,被誉为苏州的小隆中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而命名“小隆中”寓意颇有讲究,系借鉴古隆中的景物幽静清雅、文化沉淀丰富而取名。因为古隆中是诸葛亮青年时代在湖北襄阳以西十三公里隐居长达十年之地,又是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的发生地。李根源在小王山隐居期间,还在善人桥宝林寺创办农村改革会,兴利除弊,办小学和成人夜校,建医院和公共浴池,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朱德曾送李根源电风扇

小隆中景区李根源纪念堂内专门陈列一台旧式铜电扇,系李根源在小王山隐居期间,由朱德敬赠。这台电扇表明了李根源与朱德非同寻常的友谊。

朱德是在1909年秋进陆军讲武堂的。李根源是在1909年8月29月抵云南昆明任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1910年5月9日接任总办。在李根源革命思想的熏陶下,讲武堂的学生思想日趋激进,争相传阅革命书刊,相率剪去辫发,学生大多参加了后来的辛亥革命。朱德早年离开家乡求学,随后又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毕业后回到仪陇任体育教师。不久后他就感到教育救国之路不通。1909年春到昆明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投考陆军讲武堂的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却榜上无名。究其原因,朱德用四川仪陇县籍贯报名。而讲武堂创办之初,录取学员以云南籍为主,所以朱德未被录取。半年多以后讲武堂第二次招生,朱德又报名参考,报名时他用的姓名是“朱玉阶”,籍贯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由于成绩好,又是“云南籍”,自然被录取了。入学后,朱德假填籍贯之事很快暴露,与学校当局发生争执。当年主持讲武堂校务的李根源表示:“籍贯错了改回来就可以。不要为了这个问题,把一个跋涉千里来投考讲武堂的有志青年拒于门外。”对此,朱德非常感动。多年后,朱德回忆说:“当时讲武堂总办是李根源,教官大多是同盟会员。讲武堂建立了同盟会组织,秘密传阅同盟会宣传革命的书刊”;“李根源先生凭着他的革命热诚与灵活手腕、任劳任怨的精神,保存了这个革命力量的熔炉”。

1950年,朱德致李根源邀请函,邀李根源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次会议。李根源先后出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李根源到京后受到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朱德在颐和园专门宴请了李根源,在这次师生家人的宴会上,大家畅叙抗战以来别离的情景,十分融洽。

1965年5月以后李根源因病住院,朱老总多次到医院看望。同年7月6日下午1时35分,李根源与世长辞,享年86岁。朱德出任治丧委员会主任;7月9日朱德亲自在嘉兴寺主祭。

打造“露天书法艺术馆”

小隆中景区现存近代名人摩崖题刻106方、碑廊题刻45方、石碑题刻23方,合计:174方。这批摩崖题刻均是李根源与民国政要和社会名流雅集留下的墨宝,其中包括民国总统黎元洪、国学大师章太炎、书法家于右任、书法艺术大师吴昌硕等人的墨宝。

据健在的李根源学生金云良介绍,这批名人书法真迹系李根源特地雇工精心雕刻于崖石,字大者近一米,小者仅几厘米,原有550余条石刻条文,犹如字帖书海,蔚为壮观。近代书法家、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所题“小隆中”三字,即镶嵌小隆中景区的大门。石壁上所镌刻近代诗人邓邦述一首借景抒情的《松海铭》,真实地写出了李根源与一批爱国志士的高尚情操。“松海”两字系近代文学家、著名诗人陈衍借黄山云海景色引伸命名。除有陈衍、章太炎、于右任题书“松海”、“听松”外,还有描绘松海优美景色,借景抒情的《松海歌》、《松海吟》、《松海十景十吟》、《龙吟诗》等摩崖石刻。走出桃园林往北数十步,有两块大石壁,其中一石为四丈见方、陷伏在山坳里的平坦岩石,刻有章太炎篆书“孝经·卿大夫章”,每个字一尺二寸见方,此乃小王山石刻之冠,已经残破,一部分字埋在土中。章太炎的篆书、行书为世所推崇。因其对金石学造诣深厚,书写篆文,均有典章渊源可循,所作笔势舒展苍劲,书体古朴蕴籍。孝经台相距咫尺,又一块大石壁上刻着黎元洪写的“克绰永福”,离此稍下有原阙茔小学周围有李根源的老师赵端礼所留遗墨“礼义廉耻”,苍劲有力。讨袁护国军总司令蔡锷书写的“书札四通”,扇形刻石,行书;画家张大千有跋正书,款行书书写的“巢松”;盆景艺术家周瘦鹃、文学家范烟桥、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护国军将领林虎、“七君子”之一沈钧儒等人书写的墨迹多达百条,无不令人夺目。

据金云良介绍,顾竹亭伴随李根源十余载,游访留题题到哪里,他便刻字刻到哪里。刻石是门艰辛的工艺,山岗地势各不相同,因此有摩岩与摩崖之分,即卧壁石刻与立壁石刻,两者难度都很大。摩崖石刻的书法各具特色,有的苍劲沉酣、雄健瑰丽,有的飘逸飞扬、秀丽隽美,有的端庄典雅,古朴浑雄,各种流派纷呈,参差错落,蔚为壮观,使小王山成了一座饱蘸翰墨的文化名山,不愧誉称为“露天书法艺术博物馆”。

李根源墓与小隆中景区已一起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章太炎最理解李根源隐居小王山、筑造小隆中的心机,曾一语道出李根源当年的心思:“退处十年筑屋松海,自署小隆中,又追慕武侯为人,盖仕隐不同,故淡泊宁静,亦山林之趣”。这正是李根源隐居姑苏小王山自许诸葛亮爱国有志报国无门的心事。

郁乃尧 张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