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 课文课后四题:朱德早年的爱情和婚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43:55

朱德早年的爱情和婚姻

2011-05-04 01:34:24

浏览 2039 次 | 评论 1 条

朱德早年的爱情和婚姻

 

顾则徐

 

 

说明:自从2010年春我的《朱德别传——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一书在香港出版后(台湾版名称为《永远的共军总司令——朱德》),虽然大陆索求的专业、非专业人士很多,但碍于海关之封建割据,本书难以一睹。时常有出于社会公义之朋友,希望我能将部分内容提供到网络,以使较多的读者共享。犹豫至今,方决定选择部分估计可在大陆发布的章节,陆续以单列文章标题在博客登出。有本说明者,即为该书节选。

 

 

朱德的第一个妻子是1906年春朱德顺庆府读新式学堂前娶的,当时朱德二十岁。朱德这门婚事是早就定下的。朱德母亲十九岁嫁到朱家,共生育了十三个儿女,除了溺死的外,留下六男两女,朱德是第四个。在朱德上面,最大的是姐姐朱秋香,其次是两个哥哥朱代历、朱代夙,下面是妹妹朱九香,弟弟朱代炳、朱代焜、朱代庄。妹妹朱九香嫁本县农民也是远亲刘兴海,刘兴海有个比朱德年长的妹妹刘氏,由长辈做主许配朱德,但一直没有完婚。朱德科举梦破灭之后,要去新式学堂接受新教育,最后他的养父朱世连看席聘三的面子答应了,但要朱德完了婚后才可以去顺庆府读书,朱德就答应了完婚。朱德自己后来一直没有提起过这桩婚姻,看来他是很不满意的。朱德养父朱世连要将完婚作为朱德考新学堂的前提条件,也可以一定程度证明朱德当时确实不满意这婚姻。但是,不管怎么说,朱德是举行了完婚仪式,有了第一任妻子朱刘氏。当时中国还是清朝,远不是后来“五四”时期的男女解放,朱德能完了婚而不承认这婚姻,绝对算是走在了时代很前面。

 

朱德第二个妻子是他一生当中唯一一个因为自由恋爱和爱情而娶的。1909年春天朱德到昆明后,因为担保人地位太低和不是云南籍的原因,没有考上云南讲武堂,当时他住在临阳客栈,不仅染上了伤寒,而且盘缠已经花完,身无分文。朱德这时真正是贫病交加,前途一片黑暗。正在这时,朱德意外交上了桃花运。临阳客栈是以接待脚夫为主的廉价客栈,客栈归一个比较富裕姓萧的妇女所有,她有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叫萧菊芳,平时也是帮手。穷困潦倒的朱德表面看上去跟那些住店的脚夫没有什么两样,但登记时写的几个功底扎实的毛笔字露了馅,引起了正在准备考学堂的萧菊芳注意,她观察出年青的朱德根本不是那些粗俗的脚夫辈,渐渐动了春心。姓萧的妇女自然很快明白了女儿的想法,自己也很中意朱德,就不要朱德住费和饭钱,要他帮自己做登记、记帐,并帮萧菊芳补习文化。这样,朱德总算没有流落街头。

 

很快,姓萧的妇女向朱德提出婚姻问题。很难说朱德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没有动心,那年代多一房老婆并没关系,但家里已经有老婆,做上门女婿是无论如何不成的,而且会很让人看不起。朱德只能如实说了自己已经有老婆和来昆明的目的,表示谢绝。姓萧的妇女很豁达,不仅没有因此将朱德推出门外,而且认了朱德干儿子,愿意为朱德实现志向尽力,至于婚姻的问题就暂时搁下不提了。姓萧妇女和萧菊芳又作姓肖。萧菊芳又称萧素贞、萧桂英,她后来考上了昆明师范学堂。朱德进云南讲武堂时填的籍贯,正是姓萧妇女的籍贯,而且,她还到部队探望朱德这个“儿子”,故意帮四川口音的朱德造成是云南籍的影响。

 

三年后,1912年秋,26岁的朱德已经是少校,在云南讲武堂任教官,与还是昆明师范学堂学生的萧菊芳结了婚。他们名义上的介绍人是跟朱德一起的一个姓萧的军官,其实,这不过是按照传统履行的一个程序而已。在朱德涉及自己私生活的回忆里,萧菊芳被他认为是第一个妻子,但事实上,不管他与朱刘氏如何,萧菊芳终究只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朱德与萧菊芳结婚后,家中的发妻朱刘氏为朱德守身终生,活到了七十多岁。朱德与萧菊芳当属自由恋爱则无疑,朱德自己曾说是“半自由结合”。讲究语言准确性的朱德“半自由结合”说法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他与萧菊芳属于自由恋爱。还在做云南讲武堂学生时,昆明师范学堂就是他喜欢跑去的一个地方,那时,萧菊芳已经考进了昆明师范学堂,而同盟会小组里杨蓁女友李世贞也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她们彼此同学,朱德与杨蓁经常往师范学堂跑,这显然是朱德跟萧菊芳在谈恋爱了,而且这也应该是朱德平生第一次恋爱。第二层意思,朱德开始很穷,地位只是个学生,没有能力娶萧菊芳,等地位提高后娶她,似乎又有点报当初萧菊芳与她母亲收留朱德之恩的样子,对朱德来说也有点别扭,所以觉得也不算是完全的自由结合。

 

他们结婚后,萧菊芳还没有毕业,仍然住到学校宿舍里。不久后的1913年夏,朱德奉调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三旅步兵第二团第一营营长,又不久赴中越边境的蒙自、个旧一带剿匪,朱德与萧菊芳夫妻分居在了两地。护国战争结束后,朱德率部驻扎在四川南溪,萧菊芳也随军住到了南溪。1916年9月萧菊芳为朱德生了一个儿子,朱德为儿子起名朱宝书,也叫朱保柱。后来,这个儿子改名为了朱琦,也是朱德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儿子。1919年6月,萧菊芳得热病死了。萧菊芳死了后,朱德为她写了个挽联:“举案齐眉,颇自诩人间佳偶;离尘一笑,料仍是天上仙姝。”可见他与萧菊芳的婚后感情应该不错,不然,就不会说“颇自诩人间佳偶”了。

 

萧菊芳一死,留下的三岁儿子没有人照顾了。很快,一位师范毕业的小学教师陈玉珍成为了朱德的第三任妻子。陈玉珍,又作陈玉贞。据朱德孙子朱和平说,介绍人是孙炳文。朱和平这个说法反映了实质性的情况,但据有的回忆说介绍人是朱德手下一位叫陈平辉的军官,陈玉珍是他堂妹。应该是公开出面做介绍人的是陈平辉,实质上为陈玉珍定夺的是孙炳文。从朱德的角度说,娶陈玉珍跟爱情毫无关系,完全就是急需要一个女人照顾萧菊芳病故留下的年幼儿子朱琦。当时正是朱德军务特别紧张的时候,他自己要再照顾儿子显然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咨谋和挚友的孙炳文考虑帮朱德马上解决一个女人,也是属于很应该的事情。但孙炳文是陈玉珍的舅舅,亲自出面过于显得是长辈决定,对孙炳文这样新思想的人来说并不是很妥当,因此,就由陈玉珍的堂哥陈平辉出面作为介绍人。虽然这样,对陈玉珍来说还是会心知肚明,知道是舅舅孙炳文要自己嫁给朱德填房,陈玉珍作为一名受新式教育的大脚女性,既不是很愿意服从,又不得不要服从,因此,她提出,一定要先与朱德见过面后再讨论结婚问题。朱德答应了见面。见面后,彼此印象都很不错,随即就结了婚。

 

朱德与陈玉珍婚后的生活在朱德回忆起来还是幸福的,陈玉珍既具有新式女性的优点,又具有传统女性的优点,不仅能够理解朱德,能够陪伴朱德读书、讨论时世,而且也能够嫁夫随夫,一切决定于朱德,尽心抚养好朱德的儿子。后来她伴随朱德到德国去了一年,回国后又继续抚养朱琦。陈玉珍一直活到文革结束时。

 

但朱德与陈玉珍婚后正是朱德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当时朱德“撤回部队,还政于民,川滇和解”的明智主张不能被接受,在四川的滇军处于越来越糟糕的境地,最后还是不得不退回云南。1919年底,孙炳文又离开去北京,朱德失去了一个最可以交流思想的人。1920年,朱德手下一个姓贺的团长见朱德心情抑郁,就把他在四川开县作教师的妹妹介绍给了朱德做姨太太,这就是贺治华。贺治华的姨太太身份是可以确定的,因为,朱德与陈玉珍的婚姻关系一直维持到1927年南昌暴动之前,南昌暴动后朱德才再也没有见过陈玉珍。但是,贺治华是不是龚楚回忆的“四姨太”,则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龚楚还只是间接的孤证。如果贺治华就是“四姨太”,则朱德应该在萧菊芳一死娶了填房陈玉珍之后,接连娶了三位姨太太,然后再娶了贺治华,但关于这三位姨太太的情况,没有任何的资料可以反映。如果这三位姨太太不存在,则朱德就是只娶了贺治华一位姨太太。本书作者倾向于朱德是娶了四位姨太太,即贺治华是“四姨太”,因为,龚楚相关的回忆比较清晰,他没有任何必要伪造朱德跟他说的话,而由于中共官方、朱德本人以及朱德子孙辈有着太多禁忌和顾虑,在关于朱德姨太太和贺治华的问题上的话并不可信,所以,龚楚的话更具有可信性。

 

虽然孙炳文离开时朱德与他相约了去欧洲,但在回了昆明后,安逸、奢靡的生活也并不是朱德能够一下子断然放弃的。中共官方党史一般把朱德出国和参加中共描述得很坚决,这是违背常理的。事实上,从1919年底到1922年3月朱德逃离昆明,有两年多时间,朱德如果要很坚决的去欧洲,并不会滞留这么长时间。至于参加中共,更应该只是朱德与孙炳文再会面后才有的明确想法,当时中共不过成立不久,人数很少,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还没有什么影响,朱德虽然读了点关于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苏俄等的文章,但对中共基本还没有多少清晰的概念。正因为朱德是犹豫的,所以,他便娶了姨太太。最硬朗的证据是,朱德回昆明当宪兵司令后,居住着面积近四百平米的很不小的中式房子(红花巷3号),但后来又在昆明购置了建筑面积近六百平米的洋房(小梅园巷5号),并进行装修,只是还不等装修好,唐继尧就反攻进了昆明,把朱德的洋房没收掉了。如果朱德真的是一心一意出国并参加中共,何必购置洋房并进行装修呢?他后来自己说过:“借着唐继尧的毒手,将封建关系替我斩断。”他这话说明了当时虽然准备出国,但并不很坚决,还处于一定程度的彷徨当中,是唐继尧推了他一把。朱德自己说的话,才是合理的,也即他是想着要出国,但还没有下定最终决心,是唐继尧帮他把这决心最后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