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媛微博:欧游杂记(3)上 [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50:00

 

 

 

七月十三日,我们离开了迷人的尼斯,前往地中海边的一个小国——摩纳哥(Monaco)。我们的车仍沿着地中海岸开,不同的是我们所走的公路不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丛山峻岭中穿行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视野越来越开阔。再看车窗外的右侧,平视已见不到大海,只见到蓝天白云低眉俯视却不由地惊叹起来起来,这时的大海已在我们所走公路的山脚下,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蓝。一片湛蓝的海中,悠然的飘浮着几只白色的小艇,就象一块巨大的蓝色的天鹅绒上散落的几颗白色的珍珠。以前我曾从山上看过湖和河,却未曾居高临下俯瞰过大海,更不用说象地中海这样美的大海,这次确实是大开眼界,只盼我们车能在这样美的景点停一停,让我们下车拍几张照,但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随团旅游的缺点就在这儿,不能随心所欲。

 

 

 

 

 

 

 

 

 

 

 

 

 

 

 

 

 

 

 

 

 

约在十点钟左右,我们在一个香水工厂作短暂停留,参观香水制作过程,顺便买些香水。一路上只顾照相、观赏风景名胜,却忘了法国是盛产香水的国家。经此提醒,当然不可错过良机。该厂看上去规模虽然不算大,但生产的香水却种类繁多,经介绍知道香水制造的工艺流程确实不简单,特别是选料特别精细工序繁杂。临走时我们买了些装璜精美但又价格公道的香水,用着将来送人。离开香水工厂后,我们又继续赶路前往摩纳哥。

 

大约中午时分我们抵达了摩纳哥这个地中海岸的风景秀丽的小王国。这次旅行之前我们都不知道世界上除了非洲的摩洛哥以外还有这样一个摩纳哥,当时我们看到旅行社的广告上写要去的国家中包括摩纳哥,丝毫也未怀疑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摩洛哥王国。当时还以为反正摩洛哥是非洲离欧洲最近的国家,顺道去看一下是可能的,直到我在听过导游介绍后才知道这是另一个国家。这个小国的大部分在地中海边的一个半岛上,不过这个半岛海拔高度很高,实际上是与内陆的山脉相连的一个小山峰,半岛伸向海中的尖端是陡峭的绝壁悬崖。而这个王国的皇宫和城堡就建造在那万仞悬崖之上,远远看去十分险峻,让人倒抽一口气。

 

 

 

 

 

 

 

 

 

 

 

 

 

 

 

 

 

 

 

 

 

 

 

 

 

 

 

 

 

 

 

 

 

 

 

 

 

  万家灯火

 

 

 

 

 

 

 

 

 

  

据导游说,摩纳哥虽然是个小国,但却是世界上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全年日照时间在300天以上,这里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是休闲度假的最佳国度。加上这里是免税王国, 因而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云集,从而其房地产价格比伦敦还贵。过边境时,一个摩纳哥边防人员上车张了张就让我们过去了。车子经过一个港湾,港中停泊了不少船只,包括一些造型十分漂亮的豪华游轮和私人游艇。然后我们的车子驶进了一个靠近崖边的大型停车场。在那儿下车后我们乘电梯升到崖顶,开始对该国(市)的游览。一出电梯,崖顶看到的就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建筑,十分雄伟,有拱门廊柱和巨幅浮雕。我们以为是皇宫,但导游却说不是,说这是一个大酒店。然后我们步行顺着上山的街道去看摩纳哥皇宫,皇宫座落在半山腰,是一幢较现代的欧式三层楼建筑,乍一看就像美国中部地区小镇的镇长办公楼,不同的是它的正面中央有一个哥特式的大理石雕花的拱门,左端有一个中世纪式样的灰砖石古堡建筑群,包括方形雕楼,古城墙和钟塔,整个建筑风格不一,颇有些滑稽,可见现代文明对这些小国家文化的冲击力量之大,使其传统文化几乎荡然无存。约十二点时分,这个弹丸之地的小王国的皇宫居然也有个卫兵交接换岗仪式。十多个卫兵身着红黑制服在乐队的伴奏下分别从皇宫里走出和从皇宫的对面的军营中走向皇宫,整个仪式大概不到十五分钟。观看的游客还不少,然而我们在看过了英国白金汉宫的御林军换岗仪式后再看这里的仪式,就觉得这里的气势差得远了,简直是村自卫队在操练。

 

 

 

 

 

 

看完皇宫后我们在这个小镇逛了逛,在一个快餐店吃了午饭。镇上有两个颇具规模的教堂。街道两旁多是一些砖石结构的二层或三层楼房,多粉刷成米黄色、白色和桔黄色。街边多是一些礼品店、快餐店、旅馆,礼品中还有一些专卖刀、剑和老式手枪的。

 

 

 

 

 

 

 

 

 

 

 

整个小镇最吸引我们的景点还是靠近崖边的一块宽阔的瞭望平台,因为从此处远眺,万里海天尽收眼底,就像在宽银幕电影中所见到的那样开阔的视野。那里有个小公园,我们找了块面对大海的树荫,坐在石头上吃着快餐店买来的三明治,一边吃,一边欣赏这蔚蓝色大海的美丽景色,其乐无穷。其间不知从那儿飞来一只白色大海鸥(足足有四五磅重)在我们周围咄咄逼人地边叫唤边转圈子,向我们讨吃,赶都赶不走,十分有趣。 

 

 

 

 

 

 

 

 

 

 

停泊在海上的赌船。

 

 

 

 

 

 

 

 

 

 

 

 

 

 

 

 

 

 

 

 

 

 

 

 

 

 

 

 

 

 

 

 

 

 

 

 

 

 

 

 

 

 

 

 

 

 

 

 

 

 

 

 

 

 

 

 

 

 

 

 

 

 

 

 

 

 

 

 

 

 

 

 

 

 

 

 

 

 

 

 

 

 

 

 

 

 

 

 

 

 

 

 

 

 

 

 

 

 

 

 

 

 

 

 

 

 

 



 




 

 

 

 

 

 

 

 

 

 

 

 

 

 

 

 

 

 

 

 

 

 

 

 

 

 

 

 

  

 

 

 

 

 

 

从这个半岛上下来后我们去摩纳哥的另一处景点——蒙特卡罗大赌场。凡是爱看三、四十年代美国黑白电影的人们一定对这个名字十分熟悉,因为这个赌场经常在一些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名片中出现。这次我们能有机会游览这个历史名胜,实在是幸运之至。

 

 

 

 

 

 

 

 

 

 

 

  

 

 

蒙地卡罗大赌场以及它所在的蒙特卡罗小镇都坐落在半山腰,傍山面海,我们的车沿着海岸公路开到那座山的山脚下。大家下车后就沿着宽阔的大理石石阶向上攀,不久就上了一个巨大的平台。登上这个平台,大家不约而同地惊叹起来“好美的景色!”,我环顾四周,只见这是个约六七十米长,十多米宽的平台,白色大理石栏杆镶着一块块蓝色的玻璃,地是用彩色的釉砖砌成,平台中间是一个大花园,种着棕榈树、各种大叶植物和五颜六色的鲜花,站在平台上极目远眺,万里无云的深蓝色大海,从脚下延伸到遥远的天际去拥抱蓝天和白云。不远的海面上泊着两艘白色的巨轮。导游说那是两艘豪华赌船,长年停在这里的海面上以帮助岸上的赌场应付日益增长的游客赌博的需求。午餐后的阳光下,蓝天把平台白色的栏杆、红色的地面和绿色的棕榈树反衬得更加色泽鲜艳,加上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天空飞翔的海鸥和海中星星点点拖着白色浪花尾巴的游艇、汽艇,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绝伦的地中海岸的风景画。如果当时有人问我什么是天堂,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就是天堂”。此时此刻,我们多么渴望时光能永远凝固在这一美好的瞬间!

 

我们在这个大平台上拍了几张照后,继续顺阶梯向山上攀,就到了蒙特卡罗大赌场的背后。赌场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古典建筑,十分雄伟。我们绕到它的正门前。其正门的建筑更加气派,我们在那儿拍了几张照片,因十八岁以下的儿童不得入赌场,我们只好将儿子放在大门口和其它不想进去的团友一起,自己进去看看。赌场戒备很严,进去时包要寄存。但进去后,却发现大部分厅都不开放,非常扫兴,于是在里面转了一圈,看了看里面的建筑就出来了。后来听导游说,那天因为到了几个石油大亨,百万、亿万富翁,几乎把整个赌场都包了,因此大部分厅都不对外开放了,赌场前有几个小喷泉和几个花圃,对面有一些旅馆和店铺我们在那附近还照了几张相后就离开了这个小镇。这样我们就结束了在法国的旅程。

 

摩纳哥是阿尔卑斯山的的起点。因此,离开摩纳哥以后,我们就开始穿山越岭。一路经过了很多隧道,导游叫大家留心数,说准数字的有奖,于是大家一起数,最后导游公布的标准答案是156个隧道。一路上导游不时地播放意大利民歌,有些是大家熟悉的,如“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等,讲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还举行有关意大利的历史知识竞赛(有奖),儿子答对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导游十分高兴,马上答应给他一个比萨斜塔的模型。

 

柯先生是一个风趣幽默、很有鼓动性的人,十二日那天在由里昂开往尼斯的途中,他就举办了一个大型有奖欧洲历史地理知识竞赛,我们家全家一起上阵,共猜对了九道题,得到了九瓶法国葡萄酒的奖品。台湾林家得到的还要多。大家都踊跃抢答,场面非常热烈,得奖时高兴,过后又发愁了:这么多的酒一路带着走怎么拿?幸好我们的车很空,我们就一直把酒放在车上,不必每到一个餐馆上下搬。

 

当我们的车驶进比萨小镇时,导游还让大家找斜塔在什么方位。大家争着四处看,最后好几个人同时发现了斜塔,都得了奖,十分开心。黄昏时分,我们到了斜塔脚下照相。比萨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很小的小镇,像中国江南较发达的小镇。我们下车时天气非常好,几乎是万里无云。夕阳把半边天都染成了金色。白色的斜塔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像一个腼腆的孩子一声不吭地藏在一座教堂的身后。教堂前一大片嫩绿的草地,绿油油的很招人喜欢。我们在斜塔周围照了不少相。令人扫兴的是斜塔底层的门锁着,显然此塔是不让游客攀登了。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当晚就住在这个小镇的一家小旅馆,条件较简陋,但很有乡村风味。旅馆的家具都是厚重的红木的,就像我们外婆家的家具一样,式样笨拙,却坚固异常。窗子更特别,除了两扇可向两边开的窗子外,外层还有一层悬挂的薄木片编成的窗帘。实际上都不是,因为这种窗帘上的横木条是固定的,不会像百页窗的横条会变换角度,改变透光度。这种老式窗帘放下来后几乎等于是在窗外加上了一块木板,只不过细板条中间有些许小缝隙供透气用。我们一进房间就有窒息感,因而想把这块窗帘板捧上去收起来,岂知这块板旧了,捧上去三分之二就再也不肯上去了,手一松,又滑了下来。幸亏我们这些下过乡的有办法,包里找出一根尼龙绳系在该板下沿的一个孔上,又在窗框上沿找到一个钉,于是把这个钉当成滑轮,将窗帘板吊了上去。这样看上去虽不雅,但却顶用。意大利的那天天气闷热。那一晚如不是用这土办法把窗帘板吊上去,室里又没有空调,真不知道要怎么度过。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被窗外的叽叽喳喳的小鸟叫声吵醒了。这鸟叫声似曾相识,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后来终于想起来了。是麻雀!这才发现这时的感觉和下乡插队时睡在中国农村的大仓库里一模一样。真有意思。此外,我们还发现旅馆房间里挂的画色彩鲜明、风格豪放。后来一问才知道它们都有是旅馆老板的作品。“怪不得”,我立即想到了户县农民画,不过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也许这才是真正意大利人的乡村生活写照。住在比萨的那天晚上柯先生收到纽约总部的传真,报告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柯先生吩咐餐厅给我们每人加一杯啤酒(青岛啤酒),以示庆祝。大家都为这个喜讯感到欢欣鼓舞,纷纷举杯互相敬酒。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意大利境内的第一印象,首先是路旁农民的房子都建在山上,有的在山顶,有的在半山腰。式样都很讲究,色彩也较明亮鲜艳,比法国农民的房子漂亮。第二点是‘挥金如土 ’,不是说意大利东西贵,而是说意大利的钱面额大,不值钱,一美元可换2000多里拉。上一趟厕所要500到1000里拉,吃一根棒冰要近2000里拉,导游不知从那里弄来一张一百万里拉的纸币,大家争着去看,拍照,过过当“百万富翁”的瘾。我还记得一次上厕所,我没带意大利里拉,把门的老太太死也不肯让我付美金25分,一定坚持要里拉,想必是一张票面500里拉的纸钞与等值的25美分的一枚硬币之间看上去相差太大了。换算太复杂,老太太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索性拒收美元硬币。

 

七月十四日我们去佛罗伦萨市游览。佛罗伦萨虽然不大,但却是一个闻名世界的城市,因为它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因此,这个城市蕴藏了丰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宝藏。从拉菲尔的名画到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和伯尼尼的建筑设计,枚不胜举。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午我们首先看了乌菲兹宫。这里原来是当年佛罗伦萨统治者米迪斯家族的办公楼。后来这里改为展出他们私人收藏的艺术品的画廊,一直到今天,这里还展出意大利在哥德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品。展厅分两排左右拱廊式建筑,但我们因时间有限,并未进去参观,只是从这两排建筑中穿过,拍了些雕塑的照片(但丁、薄迦丘等大文学家以及一些政治家)。然后我们又去了米开朗基罗广场,在大卫雕塑和海神喷泉群雕前照了像。广场的人很多,我只顾照相,掉了队。察觉后赶紧四处寻找队伍,后来总算在广场附近的米迪斯教堂内找到了他们。该教堂安葬着佛罗伦萨15世纪至17世纪的统治者米迪斯家族的所有成员,教堂的建筑外观雄伟,内部装修富丽堂皇。有很多名画和浮雕。

 

 

看完这里以后我们又去参观了多摩大教堂,又称着“圣母之花”。该教堂始建于1296年,花了140年才完工。其规模之大,气势之雄伟是欧洲教堂首屈一指的。据导游介绍,这个教堂的圆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后期不少建筑物的设计,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设计以及华盛顿国会山庄的穹顶设计,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除了它雄伟的建筑风格外,还有一点特别的地方,也就是它的外表颜色不像大多数哥德式教堂那样为灰色或白色,而是非常接近伊斯兰教清真寺的那种绿色。

 

 

多摩大教堂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观完这个大教堂后,我和夫人不慎在换外汇时掉了队,一转眼就找不到队伍了。起先我们想在原地等导游回来找我们。但等了二十分钟左右还不见人来找我们,于是我们就自己决定找回去,到我们约好去吃午饭的一家中餐馆与大队会合。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家中餐馆的名字,在哪条街上,硬是凭感觉瞎摸,摸到了那个餐馆。所幸那天是大晴天,有太阳帮我们辨别方向。加上一些标志性建筑,易于辨认。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夫妇迷路时,我们的儿子却寸步不离地跟着大队,安然无恙。原因有二。一是他被柯先生‘雇’为‘助理’,举着小红旗在队伍前引路,太忙,无暇走丢。二是因为他知道到了那种环境中,父母不可信,导游才是最可信的人。因而一直寸步不离地跟着导游。所以柯先生对他非常欣赏。现在想起来那次真悬。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迷了路可不是闹着玩的。意大利讲英语的人不多。一路上问了几个当地人,都不会讲英语。要命的是我们竟然不知道当晚将在哪个旅馆下榻,也不知道导游的手机号码。当时作了最坏的打算:万一真的和大队失去联系,就打国际长途和美国的远见旅行社总部联系。再者,据导游介绍,几个欧洲国家中就数意大利最不安全。游客的包和照相机被抢的事件时有耳闻。打过这剂‘防疫针’后我们自然不敢大意,挂在脖子上的包和照相机都挪到胸前。选择道路时也不敢走偏僻的小巷。虚惊一场后,我们居然还比大队早20分钟到达那家中餐馆。吃午饭的那个中餐厅生意很好,一直是人满为患。菜一般化。碗似乎洗得不太干净,上桌后首先得用餐巾纸擦干净碗碟。不过大家知道,在这儿能吃到中餐已经算是烧高香了,谁还穷讲究?菜上桌后转眼间风卷残云一扫光。真香。

 

饭后我们就上路去罗马了。在进入罗马之前,我们先去了一个叫做“特里波里”的小镇。该镇座落在山上。上山前导游就煞有介事地告诉大家这里是黑手党的势力范围,一般人是上不去的,不过大家不必担心,因为他是黑手党的朋友,边说还边往自己的脖子上套上几圈很俗气的金灿灿的小拇指粗的金项链,大有要拜山门的味道。他还叫大家看到背卡宾枪的别紧张,只要不招惹他们就行,大家将信将疑,可上山以后什么黑手党的鬼影子都没看到一个,原来导游只是拿大家开开心的。山上那个小镇很小,没几家店铺摊位,转了一圈之后导游带我们参观山上一个叫作“千泉宫”庄园。原来这才是正题。该庄园原为私人庄园,现对外开放,它巧妙地利用山势,将山顶的泉水用暗渠方式引到庄园内,然后构筑了几千个喷泉装置,这些装置和花草树木、雕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千泉图。那天本来天气闷热,但到了那个庄园后到处飞瀑高挂,流水潺潺,使人感到一阵沁人的凉意和快感,从而流连忘返。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看完这个山庄后车子又向更高的山顶开,大家以为这下可要进黑手党的老窝了。上去一看是一家意大利歌舞餐厅,导游说这家餐厅的老板是个前黑手党地区党魁遗孀,并说自己和她很熟,就像一家人一样,待会儿大家用餐他就不用陪了,因为他要进厨房帮着烧鱼。柯说得一本正经,大家不知道该不该信他。进入餐厅后一看,场面真不小,大厅大约可容纳六七百人,放了近二十排餐桌,约有一半已坐满面了人,大都为意大利本国的外地游客,他们对我们都很友好,我们一进门大家都鼓掌喝采,欢迎我们,可见柯先生在这里群众基础不错,颇有根基。餐厅有个小乐队,三四个人手拿吉它、小提琴和手风琴,正在和客人们一起唱意大利民歌。小乐队身着民族服装,演唱很投入,表演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唱的歌又大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因此大家很快就产生了共鸣感。情绪激动时,小乐队歌手们挨着桌子唱过来,当走到离我们的桌子不远的桌子时,我们团的一些团友如台湾的林先生和新加坡的宋太太都跟着唱起来,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导游马上把林先生的大女儿,那个曾在选美比赛中被选为美东地区中国城小姐的女孩介绍给大家,全场马上轰动起来,乐队马上走到那个女孩的身边对她演唱。那个女孩倒也大方地和他们一起唱,后来又和他们一起跳舞。岂知这下可惹了麻烦,马上从客人坐位上就走出几个意大利男子抢着和她跳,使那女孩不知所措。素知意大利人热情奔放、性情爽快,特别是男人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女人的兴趣,这次可是亲眼看到了这一幕。约半小时后开始上菜,吃的是意大利餐,先是比萨饼,还有面包、土豆条、色拉、以及一条小熏鱼。鱼太小,有丝卡,险些卡住我的喉咙,儿子不吃鱼,就点了一个牛肉,倒不错,不用担心鱼刺了。总的来说大家吃得一般,填饱了肚子,但却玩得很开心,因为这是一个真正领略本地人文化习惯、风俗的难得的好机会。那晚适逢团友林先生夫妇结婚纪念日,柯先生还特地为他们夫妇准备了蛋糕、腊烛和礼品,大家一起庆祝、十分热闹。席间我们到窗外阳台上看了一下,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夜幕已经降临。习习晚风中遥望山下远处的万家灯火,更觉心旷神怡。导游指着底下的一片灯火,告诉我们那就是罗马城,大家马上就开始了对这个历史名城的憧憬。

 

 

 

 

 

 

 

 

 

 

 

 

 

 

 

 

当晚我们下塌在罗马郊区的一个饭店。这是罗马卫戍区司令部管辖的一个旅馆,戒备森严,很安全,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现役警官出入。旅馆条件不错。

 

七月十五日,我们抵达了罗马,开始对这座享誉世界的历史名城的游览。因游客太多,为保护古迹,罗马市政当局现在规定所有游览巴士现在必须停在城外,游客只能步行或乘市内公共汽车到各景点参观,这可为难了我们团里的几位老太。导游第一天晚上就连唬带吓地劝她们别去,留在旅馆,免得到时走不动,拖累大家。但几个老太却不肯,坚持要去,并保证不拖累大家(可怜这几位老太太晚上回旅馆后全累瘫了。有一位腿肿得厉害,敷了几天才好)。十五日那天进了罗马城,由导游带领步行加乘市内公共汽车(转一次车),先后参观了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izia. 罗马有个威尼斯广场,威尼斯有个罗马广场),罗马废墟、古庙英雄纪念堂、斗兽场、康斯坦丁凯旋门、西班牙石阶、方神殿、许愿池等等。罗马这个被世人誉为“永恒之城”的名城,曾是几乎征服了大半个地球的罗马帝国的首都。当年不可一世的凯撒大帝曾在这里指挥他的百万大军横扫欧亚大陆和中东地区,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也正是在这里,罗马人民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和勇敢创造了灿烂的罗马文化,使其得以与希腊文化一道永远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这座有2500多年的历史城市中到处可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废墟和文物,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博物馆,一本教科书。

 

我们下了公共汽车以后步行到了威尼斯广场,参观了座落在广场一端的古罗马英雄纪念堂。这座纪念堂与罗马大多数的其它景点相比之下显得年轻得多。它只是近代的建筑物,意大利人把它称作为“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Monumento a Victtorio Emanuele II)。它始建于1885年,花了二十年才建成。当时为了庆祝意大利光复被法国占领的领土,因此它又是意大利的(王国)实现统一的象征。今天意大利人民仍缅怀维克多-埃曼纽尔国王为祖国统一而立下的丰功伟绩。该纪念堂同时还作为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纪念堂,有两个卫兵二十四小时守卫着阵亡将士的灵位。这个纪念堂是我们迄今为此所见到的最雄伟的建筑。它虽然不是建在山上,但是通过多级台阶的烘托,达到了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使人觉得这座建筑巍峨挺拔,气吞山河。它的总高度约在60米以上,由递进式的三块平台组成,基座的那块完全是台阶,中间那块平台中央是象征意大利统一的国土祭坛,祭坛中央耸立着维克多大帝戎装骑马的青铜像,十分威武。祭坛左右两端又各有一座巨型群雕(青铜的)。最上一层平台,也就是祭坛的背后,是一幢巴洛克式的大厦,分两层。其上层采用带有像北京人民大会堂正面的那种十分气派庄严的园柱、长廊的宫殿式设计,纪念堂左右两侧分别是两个高大的西腊神庙式的方堡,堡顶各有一尊长着双翅的西腊神话中的人物驾四匹马拉的战车的青铜雕像。整个纪念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在蓝天的辉映下更显得既雄伟又高贵,令人肃然起敬。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从纪念堂看到的威尼斯广场

 

看完这个纪念堂后我们又顺道看了附近的罗马废墟,康斯坦丁凯旋门等几个景点。这几个景点有些像中国的圆明园遗址,都是些断壁残垣,有些象破砖窑,毫不起眼,但问了导游后却大吃一惊。这里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罗马帝国鼎盛期的帝国广场,当年罗马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在一个角落,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纪念柱,类似中国的图腾柱,顶上有一个青铜像,柱子旁边是一个有圆顶的暗红色建筑物,一问这里是才知道是当年的特莱勒斯广场,那个圆柱叫特莱勒斯圆柱。

 

 

 

 

 

 

 

当年的帝国广场共分五个部分:凯撒广场、奥古斯特广场、和平广场、和特莱勒斯广场。这块小小的废墟居然横跨了九百年历史。康斯坦丁凯旋门虽不及巴黎的凯旋门那么雄伟,但论辈分,它可是老祖宗了。想当年罗马军团的铁骑所向披靡,从多瑙河打到尼罗河,征服了欧亚大陆和非洲多少个国家,这座凯旋门又亲眼目睹了多少凯旋班师的罗马军团的将士。想到这我们不得不为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和不可一世而叹服。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

 

 

 

 

? All rights reserved.

 

 

 

 

 

 

步行十分多钟之后,我们又来到了竞技场,或称斗兽场,这里是罗马最著名的景点了。实际上客观上它不光是罗马和意大利的象征,而且也是古罗马文化的象征。它不光经常出现在电视、电影、画刊、报纸上,它还出现在世界几十种语言编写的学生历史教科书中。当我们到这个庞然大物的脚下时,那儿挤满了游客,照相都很困难,从墙根仰头往上看去,只见这圆弧形的斑剥陆离、有很多的碗大的或拳头大的洞,象鸟窝一样,导游说这是由于建造它时在墙中放的铜或铁的支架锈蚀所致,那些拱门在远处看不怎么好看,就象一孔破窑的窑孔,但退后看整个竞技场时就不一样了。它的英姿、它的雄风在默默地给人们一种深深的震撼。因时间有限,我们等不及排队进场内观看,就只好在场外透过拱门的栏杆向内观看,虽经近几千年的日晒雨淋,场内原来的看台,走道还依稀可辨。据资料记载,这个斗兽场建于公元80年,当时作为露天剧场用的,落成之时连续在这里进行了一百天的杂耍表演、娱乐节目和各种游戏。它共可容纳五万个观众,由于设计科学合理,五万个观众⒊≈恍?5分钟就可全部撤空,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简直是个奇迹。美国拍的一部叫“角斗士”的巨片,就是以此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这里当时血淋淋的人兽相斗的壮烈场面。罗马帝国把从别国抓来的战俘和青壮年老百姓赶到这个角斗场,让他们互相残杀,再与狮子格斗,侥幸打赢者可免一死,甚至获得自由。大多数角斗士当场惨死在场中。据导游介绍说因为每天都有很多角斗士死在场中,血流成河,统治者只好每天在角斗场上铺厚厚一层沙,每天将吸足了血的沙换去,换上新沙,其惨状不言而喻。看完角斗场后我们全团在它旁边合了影,然后顺道参观了它旁边的康斯坦丁凯旋门,该门比巴黎凯旋门小得多,远没有巴黎的气派,但它的历史却远比巴黎的凯旋门长。从竞技场环顾四周,还看到不少其它古迹、遗址,只可惜我们没有时间一一去看。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All rights reserved.  

 

 

 

离开竞技场后我们去看了万神殿,意大利人称之为“罗马神庙”。这座建于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帝国时代的神庙被当代建筑师认为是古代建筑和谐统一风格的典范,也是迄今为止保护得最好的古罗马建筑,该神庙的建筑设计十分科学,整个神殿内部没有一个窗子,但采光却很好,这是因为设计者在穹顶开了一个圆洞,使得神殿内有足够的光线,洞上不盖玻璃,以便让来神庙朝拜的善男信女所烧的香火得以通过该洞散去烟雾。下雨时,大部分的雨水顺球冠型的圆顶流掉,落进洞中的少量雨水也由圆洞垂直下方神殿中地上所开的几个小孔接住流入地下,可见神殿设计之慎密。神庙前有个小广场,广场有个小方尖塔纪念碑和一个小喷泉,我们在殿内殿外都照了相,万神殿的正面和两侧都有十几根近二十米高的大圆柱组成的柱廊,十分雄伟气派。据说这神殿中葬了不少古罗马的伟人,包括拉菲尔。

 

 

 

 

 

 

 

 

 

 

离开神殿以后,我们去看了“特拉维喷泉”(Trevi Fountain),导游称之为 “许愿池”。

 

 

 

 

 

 

 

 

? All rights reserved.

 

 

 

 

 

这座建于十八世纪的巴洛克式的举世闻名的喷泉十分典雅高贵,艺术气氛十分浓厚。它由一组白色大理石雕像和一个大喷水池组成,雕像的中心人物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他正驾着一辆由长着翅膀的马拉着的贝壳战车乘风破浪。其余的雕像大都是神话中的一些海洋动物。这些雕像是雕塑家塞尔维于1735年所作,这个群雕的照片现在载于不少国家出版的《西洋美术史》中。我早年习画时就在中国出的《西洋美术史》中见到过它。现在能亲眼看到原作,真是荣幸之至。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观赏这个艺术精品,不少游客来此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来这里许愿,祈求吉祥平安和好运气,据意大利的传说,只需在这个喷水池中投上一个硬币,你就有可能在有生之年再来罗马一游。这对不远万里来罗马一游的游客,无疑是一个美好的祝福。我自然也不愿放过这个宝贵的机会,许下了我的愿:祝太太、孩子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结束对许愿池的参观后我们又去了一个叫“西班牙广场 ”(Piazza di Spagna 英文叫“西班牙台阶”Spanish Steps) 的景点。这个世界闻名的景点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之处。只是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有很多级台阶,把游客引导到小山上的一个教堂。山顶教堂有两个尖顶的钟塔。此外,第二层平台上有个大祭坛,祭坛中央有个方尖塔纪念碑和大花圃,很多人坐在这里石阶上的阴凉处(隔壁楼房投下的荫影)吃午饭。导游介绍说这个景点就是著名的三十年代美国电影《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s)中的场景之一,因而很有名。其实我们先前看过的特拉维喷泉也是一部美国片的场景,那部电影的名字叫《喷泉中的三个硬币》(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我们在西班牙石阶这个景点拍了几张照片就去一家附近的中餐馆吃午饭。

 

西班牙石阶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