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浙大与女生的对骂:王镜瀛医疗运动健身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09:07

王镜瀛医疗运动健身法系列之九

婴幼儿健身、防治人为畸形及遗传病

 

 

健身  防治人为畸形  防止遗传病在下一代复现  防止衰老应从青少年开始

  (本专题为节省读者时间,进行了删减。对于想了解病因病理,动作设计机理、详细作用、有关医学常识、临床经验、实例等情况的读者、专家同行,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一 健身

挠头 拍头 托腰 举臂 转肩 转肘 转腕 晃臂 曲腿 转髋 转膝 转踝 晃腿 挤胸 推腹 转身 拍背 挤背 震脊 提腿

  这里主要是讲如何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并早期发现隐患。

 1 挠头

动作:家长双手没有长尖指甲并经清洗,以双手同时或一手托扶儿头,另手各指插入一侧前额发际内,用指尖部从前向后,从耳前到前头,耳后到头顶,从后颈发际向顶额前发际等处轻轻抓挠,总之使全头包括前额都受益。如果小于一岁半,前囟未闭,可用指腹从囟部头皮上轻柔划过,不可用指尖,或避开额上正中前囟所在区。六个月以内婴儿,还应注意后头正中末闭的后囟部位。

作用:1 改善头皮附属器功能;2 扩张头部血管;3 通经活络。top

 

 2 拍头

动作:

 1 家长手部清洁后,以双手同时或一手托扶住儿头,以另手的手掌及手指的掌侧面与儿头头皮相贴。

 2 使手抬离头部1~3公分,立即轻轻拍落到儿头部,用两手掌侧反复以轻柔的力拍打小儿头部。如条件许可双手同时进行,可左右分开或集中一侧,自前→后或后→前、左→右、右→左均可随意,头可随之略作左右转动,尽量将全头各处都拍打到,从10次开始随婴儿成长渐渐适应慢慢增加,一般连续10~200次,遍数自定。

作用:1 同挠头;2 震动颅骨增加血细胞新生;3 震动脑髓促进脑细胞早期开发。top

 

 3 托腰

动作:婴儿仰卧位,家长立于婴儿足侧,双手插入婴儿腰部,轻轻向上托抬婴儿躯体,以腰段为中心稍许离床,使背臀部也随之抬起,然后放松托抬力,使婴儿躯体自然回落到家长手掌之中,抬起的高度依婴儿年龄大小来决定,二、三个月的婴儿可抬起1~2公分,适应后随婴儿成长,逐次增加高度,但不能超过5公分,如此一抬一放作5~20次,每日1~3遍。

  正常应很容易完成,如有阻力或婴儿啼哭,使婴儿侧卧,家长从婴儿背侧将拇指腹,轻轻按揉婴儿贴近腰椎周围的软组织,每次2~10下,如仍不缓解,应就医检查治疗。

作用:加强脊柱及脏腑器官,早期发现并克服腰部隐患。top

 

 4 举臂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双手一左一右扶婴儿双手,一上一下以柔和之力向上抬举婴儿直伸的上肢过头,在正常情况下很容易使婴儿的手在过头的体姿下与床面相贴,再将婴儿上肢送回到体旁,共5~10次。

 2 对柔弱婴儿可用双手一上一下扶住婴儿上下右臂,单侧向上举臂过头平展,再向下平伸如此连续5~10次,换作左侧上肢。如觉有阻力不可勉强,家长将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婴儿腋下或其它有紧张感的软组织,每次按揉2~10下。

作用:改善并提高肩关节,训练上肢抬举能力,加强上肢功能,消除隐患。top

 

 5 转肩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一手握右上臂,一手握右前臂,双手配合以柔和之力在婴儿体前转动婴儿肩关节,顺时针并逆时针各转5~10次。

 2 换作左侧5~10次,如觉有阻力不可勉强,家长可将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婴儿腋周有紧张感的软组织,每次2~10下。

作用:加强肩关节转动能力为主加强上肢功能,消除隐患。top

 

 6 转肘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一手固定右上臂,一手握右前臂,双手配合以柔和之力转动婴儿肘关节,顺时针并逆时针各转5~10次。

 2 换作左侧5~10次,如觉有阻力不可勉强,家长可将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婴儿肘关节周围有紧张感的软组织,每次2~10下。

作用:加强肘关节转动能力为主加强上肢功能,消除隐患。top

 

 7 转腕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一手固定右前上臂,一手握右手,双手配合以柔和之力转动婴儿腕关节,顺时针并逆时针各转5~10次。

 2 换作左侧5~10次,如觉有阻力不可勉强,家长可将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婴儿腕关节周围有紧张感的软组织,每次2~10下。

作用:加强腕关节功能。top

 

 8 晃臂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双手握婴儿右手,双手配合以柔和之力上下晃抖婴儿右臂,使全臂有所晃动,婴儿右手上下晃抖在2~5公分范围之内,可作2~5次。

 2 同时对比双臂各关节伸屈度是否相同,双臂是否对称、是否等长,如有一侧偏短小瘦弱伸屈度偏小,家长可用双手轻轻按揉婴儿偏弱小一侧的上肢,及关节周围有紧张感部位的软组织,每次5~10下。

 3 换作对侧2~5次。

作用:加强全上肢功能。top

 

 9 曲腿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立于婴儿足侧,双手扶住婴儿双踝,以柔和之力向上推送婴儿直伸的下肢,使婴儿的髋、膝屈曲到极限,再将婴儿下肢拉回到直伸,共2~10次。

 2 要同时对比双侧腿各关节伸屈度是否相同,双腿是否对称、是否等长,如有一侧偏短小瘦弱伸屈度偏小,或觉有阻力不可勉强,家长可用双手轻轻按揉婴儿偏弱小一侧的腿,及关节周围有紧张感部位的软组织,每次5~10下,每天可作2~5次。

作用:训练下肢伸屈功能,及早发现并及时纠正腿部隐患。top

 

 10 转髋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立于婴儿足侧,一手固定右大腿,一手握右小腿,双手配合以柔和之力转动婴儿髋关节,顺时针并逆时针各转5~10次。

 2 换作左侧5~10次,如觉有阻力不可勉强,可对比双侧髋关节伸是否对称,如有一侧偏瘦小,伸屈度偏小,家长可用双手轻轻按揉婴儿偏弱小一侧的髋关节周围,有紧张感部位的软组织多揉,每次5~10下,每日可作2~5次。

作用:加强髋关节转动功能,及早发现并及时纠正髋关节隐患。top

 

 11 转膝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立于婴儿足侧,一手固定右大腿,一手握右小腿,双手配合以柔和之力转动婴儿膝关节,顺时针并逆时针各转2~10次。

 2 换作左侧2~10次,如觉有阻力不可勉强。

作用:加强膝关节转动功能,及早发现并及时纠正膝关节隐患。top

 

 12 转踝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立于婴儿足侧,一手固定右小腿,一手握右足,双手配合以柔和之力转动婴儿踝关节,顺时针并逆时针各转5~10次,如觉有阻力不可勉强。

 2 再换作左侧5~10次。

作用:加强踝关节功能及早发现并及时纠正踝关节隐患。top

 

 13 晃腿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双手握婴儿单足或两足,双手配合以柔和之力上下晃动婴儿单腿或双腿,使全腿有所晃动5~10次。

 2 对比双侧是否对称,如觉某侧有阻力不可勉强,要加强弱侧运动。

作用:加强全腿功能,及早发现并及时纠正踝关节及以腿隐患。top

 

 14 挤胸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双手握婴儿双前臂,使婴儿双前臂在胸前左右交叉,或直接以家长双手掌贴压于婴儿两侧胸肋,尽量在婴儿呼气时,家长稍加力或使婴儿双前臂及上臂,挤压婴儿自身的胸腔一下,以增加胸腔内残余气排出。

 2 再使婴儿双臂展开,以扩大胸腔增加吸气童,如此使婴儿胸廓一收一扩共5~10次。

作用:1 加强胸腔改善心肺;2 防治家族有心血管系统疾病。top

 

 15 推腹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双手掌置婴儿两侧腹部,以右手掌用轻柔的力推动幼儿左侧腹部向右。

 2 再以左手掌推动幼儿右侧腹部向左,如此反复推动腹部,左右各5~20次。

作用:1 改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2 家族有消化系统疾,尽早协助偏弱器官发育。top

 

 16 转身

动作:

 1 婴儿仰卧位,家长立于足侧,双手握住婴儿双踝,先将直伸的婴儿左腿抬起,越过右腿并持续右转,带动婴儿躯干段也随之右转,直至转成俯卧位,再将婴儿双脚向左回转,带动躯干段随之向左回转,使婴儿恢复仰卧位后,将左腿放回原位。

 2 再将直伸的婴儿右腿抬起,越过左腿并持续左转,带动婴儿躯干段也随之左转,直至转成俯卧位,再将婴儿向右回转,带动躯干段随之向右回转,使婴儿恢复仰卧位后,将右腿放回原位。

作用:培养锻炼婴儿翻身能力,受限提示腰、髋关节隐患,有利及时纠正。top

 

 17 拍背

动作:抱住婴儿,家长以一侧或双侧手掌拍动婴儿背部,震动胸背,这种方法一般在喂乳后为促使胃内气体排除,家长都会经常使用,这里只强调即便不是哺乳后,仍可于婴儿俯卧位经常使用。特别是多拍动脊柱促进脊髓、加强脑脊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

作用:1 促进内脏器官发育;2 促进脊柱、脑脊液循环,加强神经系统,促进智力发育。top

 

 18 挤背

动作:婴儿俯卧位,家长立于足侧,双手掌放在婴儿两侧背部,并以1~4指掌侧拍动婴儿整个背部,每拍动4次,再双手掌略用轻柔力挤压婴儿胸廓一次,如此反复5~10遍。

作用:1 活化胸背增加残余气排除;2 改善肝、脾、肾功能。

  可在拍动时念以下儿歌增添情趣:

    拍拍背长心肺

    拍两胸肝脾通

    拍拍腰来能壮肾

    拍拍脑袋更聪明

    脏腑发达筋骨壮

    气血旺盛快快长top

 

 19 震脊

动作:

 1 婴儿俯卧位,家长立于婴儿体侧,家长双手掌相对,使单手或双手的第五掌骨及指骨侧缘,放在婴儿胸椎的上段脊柱上,使双手侧缘轮流鼓震脊柱,并逐渐向腰骶段下移,直至婴儿骶尾部。

 2 再重新自胸段至骶尾,反复2~5遍。

作用:促进脊柱发育,提高脊髓、脊神经、内脏神经系统之功能。top

 

 20 提腿

动作:

 1 婴儿俯卧位,使婴儿双肘屈曲,双前臂置于婴儿身体前方,家长立于婴儿体侧,家长一手或双手同时握住婴儿双踝,并向上提腿,婴儿双腿前侧离床,迫使婴儿要抬头挺身,以维持平衡,持续2~5秒。

 2 放松作用力,略事休停再作第二次提腿,反复2~5次。

作用:增加婴儿背脊收缩力,为婴儿挺背抬头创造条件。top

 

二 防治人为畸形

脊柱不正常弯曲  “O”型腿  “X”型腿  颌骨对合不良  颜面五官不对称

  人为畸形指的是在孩子出生时本属正常,但在婴幼成长旺盛时期,由于家长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和经验,不但不能及时纠正孩子不良体姿或动作,反而且使孩子某一部位或某些部位受到外在因素的限制,使婴儿在这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出现不正常发育,人为因素导致后天性的畸形发育,本文只例举最常见几种人为畸形。

 1 脊柱不正常弯曲

  正常脊柱位置在身体背侧,如果从后背看,脊柱位置应居正中,各节脊椎的椎突依次序排列成直线,除第七颈椎外,不应另有单个突出行列,也不左右偏歪,偏左偏右属脊柱侧弯,时左时右医学上称为脊柱“S”形弯曲。

  一般小儿发育到可正常活动的年龄,在直立时,背部正中的骶骨→最后凸的胸椎→后头,应在一条与地面基本垂直的直线上,如果这三点的延长线不在与地面的垂直线上,而是向前弧曲或成角折曲,就是弓腰驼背、脊柱变型。

纠正方法:

  蝶泳

 1 俯卧于地毯或有相当硬度的床上,下巴尖支在地面,前胸贴在地面,双臂向后背伸出,双手在背侧腰上方部相握。髋关节屈曲,使臀部向上方蹶翘。大腿分开,膝部支在地面,双膝相距约两拳远,小腿向上抬竖,双足相靠脚心朝天(附蝶泳插图1)。

 2 尽最大力量向上扬头挺胸,收缩脊背及后头肌群,与此同时臂手同时向腘窝方向用力拉伸,双腿及双足也同时向远程用力踼蹬伸直,全身形成一股合力,使头颈及胸腹从地面向上拉起(附蝶泳插图2),同时作深吸气。上身挺起越高越好,开始锻炼时,往往只能使胸部抬起,锻炼一个阶段后,渐渐可由只能抬起上腹部→下腹部→直至仅耻骨联合部着地成为支点,其它部份均抬离地面,双手也随之向小腿方向伸延,使躯干段全部离地抬起到极限。

 3 再按腹→胸→颌的顺序向地面方向用力回落,依照次序重新使各部位回贴到地面,同时作深呼气,尽力挤压出胸腔内残存气体,有时会引发咳嗽反射,有利那些附贴在气管上的分泌物及时排除。胸、颌回贴的同时屈膝、蹶臀恢复起始体姿。

 4 再顺势作第二次动作,在动作时抬起时吸气,回贴地面时呼气,共作10~100次。一般连续进行时,由于有动势助动,会越作抬起越高,而且往往由于屈腿翘臀力量,超过向后挺抬上身的力量,越作身体着地位置越向前方挺进,越用力作大幅度运动,前移越多,甚至可前进1~2米距离。反之向后方抬挺上身,向后方蹬踢双腿的力量大时,则越作越向后方退进。前移或后退这都不会影响效果,如挺抬力量和躬屈力量平衡,则可使身体基本维持在原地完成动作。

作用:1 大幅度鍜炼脊背;2 使体型均匀,体姿优美;3 提高呼吸效益。top

 

 2 “O”型腿

动作:

  外翻踝步

 1 迈步时使足外翻,足内侧缘着地,内踝部尽可能地近地,足心外翻朝侧方,上身挺直(附外翻插图1)。

 2 同时双臂在前屈曲,腕手同时向内旋转,手背贴近身体,腰微向前弓,臀髋后翘。也可采用扭歌舞步态以增加美感(附外翻插图2、3)。

 3 如此向前走10~50步,向后退10~50步。迈步的大小,及落步的方位可随意,可前可后、可大可小,以维持平衡为准。

 

 3 “X”型腿

动作:

  内翻踝步

 1 迈步时使足内翻,足外侧缘着地,外踝部尽可能地近地,足心内翻朝对侧方,上身挺直腰微向前弓,臀髋后翘。

 2 同时双臂曲屈,肘腕同时向内旋转,一前一后环绕腰前后,迈右足时左臂在前右臂在后,迈左足时右臂在前左臂在后(附内翻插图1)。

 3 如此向前走10~50步,向后退10~50步。迈步的大小,及落步的方位可随意,可前可后、可大可小,以维持平衡为准,也可采用扭歌舞步态以增加美感(附内翻插图2、3)。

 4 如存在扁平足,在采用足内翻步之同时,使各趾向脚心收屈,会增加提升脚弓之作用。top

 

 4 颌骨对合不良

  由于避免婴儿啼哭,常有人将空乳嘴含在小儿口中让其吸吮,经常作吸吮动作,容易使颊肌紧张、牙弓狭窄上颚高拱、下颚后缩,俗称“天包地”不仅影响美观也影响咬合,而长期仰卧位吸吮胶皮奶乳嘴子,则会压迫上颚,俗称“地包天”或称“兜齿”,也同样影响颌骨发育、影响美观,特别对于遗传已有颜面短小因素的孩子,更应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并增加对下颌关节,下颌骨体部的按摩,去促进颌骨发育。

动作:

 A 摆颌

  尽量左右来回摆动下颌,一左一右为一次(附摆颌插图1、2),共10~100次。

作用:1 纠正颌骨对合不良;2 防治颌关节炎;3 疏通耳咽管。

 

 B 叩齿

 1 先将下颌骨向前方稍推移,上下门牙的咬合面能靠接(附叩齿插图1),使上下牙列相互扣击,力度自定以舒适为度,击动上下门牙20~100次。

 2 再使下颌骨后缩,上下臼齿的咬合面能靠接(附叩齿插图2),使臼齿部互相击动20~100次。

作用:1 纠正颌骨位置不正;2 改善颌关节。top

 

 5 颜面五官不对称

 A 搓脸

 1 举起双手,使双手掌及1~5手指的掌侧完全贴靠于脸的下方,指尖朝上,双手小指相贴靠小指尖在鼻尖部,鱼际部及掌根贴在下颌骨部(附搓脸插图1)。

 2 自下向上推搓脸部,各指尖进入发际内(附搓脸插图2),再沿原路线下滑到起始部,再作第二次推搓,注意向上时为稍用力上推,向下时只是沿原路浅下滑,不需费力,如此反复5~20次。

 3 将手向脸的外侧方移动1~2公分,再按以上方法推搓5~20次。

 4 如此一次比一次向外向后,共分三到六趟将全脸及耳后、下巴等处都推搓到(附搓脸插图3、4、5、6)。

 5 以掌心贴脸,轻轻揉动面颊部5~20圈。

 6 对尚不能自主动作的幼儿,由家长协助对重点部位进行搓揉。

作用:1 保持皮肤弹性柔润;2 提高面神经功能。

 

 B 摇头

 1 仰卧位去除枕头,头在当中闭双目自然呼吸,双臂平放在体旁,双腿直伸。将头慢慢转向右侧,尽量达到右侧整个耳廓都贴碰到床面,如因颈肩部疾病已经出现僵硬,不必勉强,力求籍摇头动作慢慢达到松弛,要保持肩背始终保持贴床,不随头颈转动时抬起,更不要将头抬离床面,头到中间位时不要中断,连续进行。

 2 再将头慢慢转向左侧,同样力争使左耳廓尽量完全贴碰床面(附摇头插图1、2)。

 3 一左一右为一次,共作20~200次,每天作1~2遍,开始摇头时力度要缓、速度要慢、但力争达到最大幅度。

 4 如有可能每遍总数达50次,如觉头晕眩可暂停稍休息再继续,分几次完成总数50,慢慢减少中间休息的次数,直到可一遍连续完成50次。在能顺利完成50次的基础上,再慢慢增加摇头时的力度,并逐渐加快速度,提高摇头质量,增加摇头次数。

作用:1 加强神经系统防治先天性颅脑疾病及智力欠佳;2 提高五官功能;3 增加头脑血容量;4 防治晕眩;5 防治头痛。

 

 C 挠头

  举起双手放在头部,双手各指甲都插入前额发际内,从前向后,从耳前到前头,耳后到头顶,从后颈发际向顶额前发际(附挠头插图),总之使全头包括前额都受抓挠,也可由家长恊助小儿进行。

作用:1 改善头皮附属器功能;2 扩张血管;3 促进经络疏通;4 防治头痛。

 

 D 梳头

道具:准备两三把着头面略有凹形的小梳子(附梳头插图1)。

  手同时握住三把梳子,插入前额发际内,从前向后,分五六趟把全头都梳动到。也可两手各拿两三把小梳子同时在左右两侧进行梳动(附梳头插图2),单位时间内接触点更多更深作用更强。

作用:同挠头,梳齿比指头细密数量众多,且有多把梳同时进行,作用更强。top

 

三 防止遗传病在下一代复现

肘外翻  扁平足  足拇趾外翻  舌下系带短紧  其它

 1 肘外翻

  肘外翻患者当自然伸臂时,前臂是明显向外侧倾斜(附插图肘外翻1),肱骨下端外侧已短于内侧,桡骨外侧也短于内侧,更短于尺骨,肘关节面已向外侧倾斜,且肘的内侧肱骨内上髁骨尖明显向体侧突出,患者手臂无力不能提持太重物体,甚至患者用手指示的目标,由于角度明显偏离其本意,即本意想指定A,指尖却不由自主地朝向B,会产生误导。图中所示患者,伸臂时上下臂几乎形成了近100度夹角,携带角(肱骨延长线与尺桡骨延长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是5~10度)已超过80度,特意使上下臂处于直伸状态,肘屈曲面内侧则会出现骨性突起(附插图肘外翻2)。当加压肘外翻患者肘关节的外侧夹角顶端深部,该处肌腱往往有明显紧硬感,患者也有明显疼痛,而且常常双肘都有,可一侧稍轻。

  “肘外翻”实质是遗传病,家族内多发,虽属先天父母基因的遗传,但要到长大才能显露体征,在医学书籍上往往少有记载,特别缺乏早期预防方法的指导,因此常被医生及患者所忽视。有“肘外翻”的家族,除自己采用压肘、揉肘减轻或消除疼痛,增强臂力外,应及早在子女幼年时注意捡查,如有外翻趋势,家人应协助幼儿进行压肘、揉肘,更应鼓励和诱导子女自幼主动进行锻炼,预防“肘外翻”畸形的发生发展,否则到了成年,骨已不可能定向生长,纠正效果就受限制。不如乘幼小骨未成型,注意往对侧用力,使肘外侧肌肉韧带松弛、炎症消除、发育均衡,就不致到成年后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因肘外翻减退生活、劳动的效能。

防治方法:

 A 揉肘

 1 右肘稍屈曲,左手拇指放在右侧肘横纹上方外侧,其余指放在伸侧,从横纹上方顶端开始揘挤揉动软组织(附揉肘插图1),凡有肘外翻趋势者此处深部近骨关节处必有明显压痛,要由浅到深,由弱到强进行揉动。

  家长左手托住小儿一侧肘部,并使肘关节屈侧,家长右手以拇指为主其余指配合,放在小儿肘关节的外侧周围进行揉动,重点是上下臂交接点的深部,接近骨关节的软组织,如果小儿有躲闪啼哭等疼痛反应,更说明该处已有弱点,应减轻力度增加次数,使该处松解才能防止肘外翻的发生发展。

 2 渐向上向肱骨上端揉动外侧、内侧软组织,揉动肘横纹上方约6~10公分范围之软组织(附揉肘插图2、3),每处揉动2~10下。要注意对肘横纹内、外两端,即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的周围、肘窝等部位,凡有酸胀麻痛的部位或有硬结处要增加揉动。

  3 完成肘关节及肘关节上方的按揉,再以同样程序揉动肘关节及肘关节下方6~10公分,每处约揉动2~10下(附揉肘插图4、5、6),向下揉动时肘窝部、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的周围仍需重复揉动。

 

 B 压肘

 1 椅扶手上加软垫,将右肘关节的内侧缘放在椅扶手软垫上,右前臂游离在软垫外,用右手压右前臂外侧桡骨的下1/3处,其力能推动肘关节外侧,加大肘关节外侧伸展的度数(附压肘插图1),一压一松推压2~10次。

 2 将右肘关节的背侧放在椅扶手软垫上,右前臂游离在软垫外,用右手压右前臂伸侧尺桡骨的下1/3处,其力能推动肘关节伸展,加大肘关节伸展的度数(附压肘插图2),一压一松推压2~10次。

 3 屈曲右肘关节,肘尖放在椅扶手软垫上,手掌回塔到肩上,此时腕关节必自然弓起(附压肘插图3)。

 4 再将左手掌放右前臂中下1/3背侧并加压,推动右前臂向上臂贴靠,增加肘关节屈曲度,一压一松反复2~10次。

 5 换作另侧。无能力自行锻炼的幼儿,依此原理给予协助作被动运动。top

 

 2 扁平足

  “扁平足”属先天性疾病,家族内多发,因此父母有扁平足,应尽早在孩子二、三岁,或已能随意行走以后鼓励和督促子女,进行矫枉步态鍜炼,有利防止或减轻扁平足的发展,而对于正常足弓也只会促使足踝全面发育,不会引发起畸形发育。

  这里首先解释一下扁平足(附扁平足插图),扁平足是足的距舟骨间结构不合理,有异常脱位,足背伸肌及跟腱肌缩短,提升足弓的肌组乏力,造成脚心的弓太软太小,足不能承受长时间走路的压力,会出现脚痛、腿痛,连军队征兵有扁平足的都不要,父母有扁平足则子女足弓往往偏浅或也有扁平足趋向。

防治方法:

 A 尖步

 1 家长应在与幼儿游玩中家长示范作尖步,小儿必自然效仿,即迈步时仅使足尖落地,挺胸收腹双上肢可随步态一左一右伸屈晃动,有舞蹈效应更能提高小儿效仿兴趣(附尖步插图1、2) ,如此一右一左行走20~100步。

 2 家长协助揉动儿童足心,边楺边推动足弓上升,所用的力度及每天遍数次数均按小儿可承受的力自定,但必须从轻柔开始,逐渐适应后再增加力度。

 

 B 跟步

 1 仅使足跟落地,挺胸收腹,双臂保持屈肘一在体前一在体后(附跟步插图1)。

 2 以足跟行走之同时使离地的脚趾尽量向足心侧收屈(附跟步插图2、3)。

 3 如此一右一左前进20~100步,后退20~100步。

 

 C 内翻踝步

动作:

 1 家长应在与幼儿游玩中家长示范作内翻踝步,小儿必自然效仿,即迈足时使足外侧缘着地,各趾尽量向脚心收屈,外踝部尽可能地近地,足心内翻朝对侧方(附内翻踝步插图),上身挺直臀髋后翘。

 2 双上肢可随步态一左一右伸屈晃动,有舞蹈效应更能提高小儿效仿兴趣。每次走一、二分钟,每天遍数自定。top

 

 3 足拇趾外翻

  脚拇趾外翻者中遗传因素占60%,由于女性常穿前部瘦窄之高跟鞋,致使重力向脚前部集中,加重各趾特别是跖趾关节的负担。鞋的趾部窄紧,更易挤迫脚拇趾前部只能与其它趾靠紧,迫使跖趾向外,必加重拇趾外翻,因此拇趾外翻多为妇女。拇外翻是脚第一趾的跖趾关节外侧明显向游离缘侧突出,但病变的关键是在拇趾的跖趾关节外侧,即与第二趾跖趾关节连接的内侧相交接处,靠拇趾根内侧有炎症肌腱挛缩,加压时有非常明显的压痛,而在明显突出处加压并无明显的疼痛(附拇外翻插图)。

  炎症使该处肌腱挛缩收紧,拇趾第一节趾骨跖趾关节外侧紧短(即靠第二趾骨侧偏短)内侧偏长(即拇指跖趾关节游离侧偏长),迫使第一趾未端向第二趾侧倾斜,而第一趾的跖趾关节内侧(即拇趾靠身体中轴线的游离侧)却明显凸出隆起,使脚掌前部明显变宽,并有明显压痛,穿较瘦紧硬的鞋行走时疼痛尤为严重,影响持续长时间行走。

  家族有拇趾外翻,特别母亲有拇趾外翻,不仅自己应注意,更应鼓励子女多穿拇趾拖鞋,即鞋的前面有一根小柱向后呈V形分出两条固定带,穿着时拇趾在小柱的内侧,其余指在小柱的外侧,小柱正被夹在拇趾和次趾之间(附插图),当走动时拇趾根部必被小柱磨动,脚第一趾跖趾关节外侧与第二趾跖趾关节内侧相交接处的炎症,会在行走时自然地被小柱磨动,而舒解该处已挛缩的肌腱,以预防并治疗拇外翻,并及早鼓励子女作揉趾、蹉趾。

防治方法:

 A 揉趾

 1 以拇指尖对准拇趾的跖趾关节外侧,即与第二趾跖趾关节连接的内侧相交处,会有明显的疼痛,食指放在游离侧(附揉趾插图1)。

 2 拇食指同时加压,其余指配合进行揉动(附揉趾插图2),自己根据该处能承受的力,边揉边逐渐增强力度,并向深处用力,揉动1~3分钟。

 3 拇食指同时分别放在拇趾的趾关节伸侧及屈侧,其余指配合向前拉伸,以松动挛缩的跖趾关节(附揉趾插图3)。

 4 以拇指指腹放在拇趾的跖趾关节外侧,即与第二趾跖趾关节连接的内侧,食指放在游离侧近跖骨处,以拇指用力为主向内侧推动拇趾与跖骨向垂直方向推动,食指则作为支点向外侧用力,才能使拇趾向内侧推动,以逐步纠正拇趾外翻(附揉趾插图4)。

 

 B 蹉趾

 1 将双脚拇趾同时尽量向上伸抬,其余四趾尽量向下收屈(附蹉趾插图1),坚持此体姿1~5秒。

 2 将拇趾尽量向下收屈,其余四趾尽量向下伸抬(附蹉趾插图2),在趾上下变换时,如有可能使拇趾与第二趾进行强力磨擦,发出声响再交换上下,坚持此体姿1~5秒。

 3 如此上下蹉动10~100次。top

 

 4 舌下系带短紧

  凡舌下系带短紧者,舌不能自如前伸,舌前伸时,舌尖前端不能变尖细呈三角形伸出,而是舌尖被短紧的舌下系带拉住,舌外伸时仍为圆形,甚至舌尖反而会比周边更紧,或呈凹陷,而且说话时口齿不清、语音含糊。除重者需要手术矫正外,一般均可籍增加舌的伸缩转动来纠正,特别在发育期,较易伸长舌下系带,即便已成年锻炼转舌仍有拉长之可能。即便手术矫正后也仍需靠舌的运动来巩固并提高疗效。

纠正方法:

 A 伸舌

 1 张嘴伸舌头,使舌尖尽量向口内向上,往咽喉方向伸延上卷到极限(附伸舌插图1),持续1~3秒。

 2 张嘴伸舌头,使舌尖尽量向口外向上,往鼻尖方向伸延到极限(附伸舌插图2),持续1~3秒。

 3 使舌尖尽量向口外往下颌尖方向伸延到极限(附伸舌插图3),持续1~3秒。

 4 使舌尖尽量向口外往右侧方伸延到极限(附伸舌插图4),持续1~3秒。

 5 使舌尖尽量向口外往左侧方伸延到极限(附伸舌插图5),持续1~3秒。

作用:1 加强舌的伸缩功能;2 拉伸舌下系带;3 增加口腔粘膜功能增加腺体分泌。

 

 B 转舌

 1 张嘴伸舌头,使舌尖尽量向口牙列内向上,往上向悬雍垂即小舌头方向伸延上卷到极限(附伸舌插图1),持续1~3秒。

 2 使舌尖尽量向口右侧牙列内侧伸延转动(附伸舌插图2)。

 3 舌尖尽量向下牙列内转动(附伸舌插图3)。

 4 舌尖尽量向口左侧牙列内侧转动(附伸舌插图4)

 5 张嘴伸舌头,使舌尖尽量向口内牙列外向上(附伸舌插图5),持续1~3秒。

 6 舌尖尽量向口右侧牙列外向腮帮方向伸延转动(附伸舌插图6)。

 7 舌尖尽量向往下唇内牙列外伸延转动(附伸舌插图7)。

 8 使舌尖尽量向口左侧牙列外向腮帮方向伸延转动(附伸舌插图8)。top

 

 5 其它

  此外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等都有家属遗传倾向,而且血管神经性头痛、中风、老纠年痴呆等也有家族多发趋向。糖尿病是与胰岛素不足,肝代谢紊乱有关,如果自幼促进胰、肝等有关脏器的血液循环,促进其生长发育,必能减少成年后发病之可能。高血压与全身小动脉痉挛,及肾脏关系密切,那么尽早舒解小动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肾脏发育也必有利控制血压。top

 

四 防止衰老应从青少年开始

  一般人们普遍认为,防止衰老只是中老年的事,殊不知衰老在青少年时已经开始,只不过不那么明显而不被人们认识,也就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北京一项研究证明:动脉硬化可开始于童年,还证明24~25岁以后有1/3血管逐渐堵塞、枯萎、老死数量比例如此巨大,确令人忧心,更说明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充份利用一切时间和周围环境,合理地利用一些运动方法,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各系统总体功能的同时,促进不同局部瞬间微循环开放,就有可能减少或推迟。

  此外坐姿不当身子偏歪,长期必迫使脊柱侧弯。从小采用俯卧位就寝不仅造成颈椎失去平衡,而且也会影响胸廓扩张,影响心肺发育。长期固定于某一偏侧躺卧,则容易导致脊柱侧弯。而侧卧又绻曲的睡姿,更为今后的驼背含胸埋下伏笔,故在此提请家人和师长注意坐姿、睡姿,给予及时纠正。

  幼小时如果锻炼方法不合医理,有时反而会为颈椎病、腰椎病创造条件,例如人们常常作的仰卧起坐。在此特殊说明笔者对“仰卧起坐”动作的看法:2001年夏在美国加州湾区中文电视台上,偶尔看到一节转播的台湾新闻,报导一位不足五岁小儿,可以双臂双手用力,向上推头作“仰卧起坐”,一次连续作三百个以上而不喘不累。笔者认为:在儿童骨质可塑性极大的时期,此动作使能带动整个躯体,向体前收屈的肌肉韧带强壮发育,整个脊柱,过分向前用力,使处于脊柱前方,较为松脆的椎体前侧过分受压,必使前侧椎体发育受限,以颈、腰椎为主的椎体由等高矩形,逐渐因过分受压前方变扁变薄,出现楔形变,周边唇样溢出,使整个脊柱向前弓曲。

  楔形变使本应C形凹面向背侧的颈曲、腰曲会变平变直,甚至变成C形凹面反而向前凹曲,该区段前侧椎间隙变得更窄,使衬垫于两节椎体间的椎间盘,被迫向后方或侧方退缩,以致压迫脊髓、脊神经或血管出现症状,即颈椎病、腰椎病。而四、五岁孩子如此运动,会为今后的颈椎病、腰椎病,人为地制造病理条件,症状也许要到成年才出现,但到那时木已成舟悔之已晚。由于家长及社会缺乏这方面的常识,才会鼓励孩子如此,而媒体报导加以颂扬,更易误导观众效仿,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故立即致函表明观点。但即便成年人作“仰卧起坐”以双手搬抬后头向前,同样只会加重颈椎病、腰椎病,故建议慎重。

  只要认识到衰老能从青少年开始,家长就能采取相应防范及补救措施,不仅能够预防早衰的出现,也能及时纠正或延缓早衰的发展,而且能提高健康水平,把下一代塑造得更加美丽健康!这应该是每一家庭、每一国家,甚至是全世界的头等大事!top

 

结 束 语

  笔者虽有良好愿望:“为人类健康造福,为中华民族争光”,无偿地把毕生心血凝集的知识,全部奉献给世界。但水平有限,如有专家发现错误不当或愿给予支持帮助、共同展开科研;读者如从方法中明显受益,或出现不正常反应,请与笔者联络,以总结提高有利后人。

  如果您认为内容确有价值,请将本网站的信息,告知周边亲朋好友或有关机构广为利用,您送出的和我同样都是“爱”。top

  信箱:jingyingwang@yahoo.com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