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周斌:有多少贪官不是从“揩公家油”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16:54

有多少贪官不是从“揩公家油”开始?

 

 

因贪污、受贿166.2万余元,被判有期徒刑16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原副厅长、保健局原局长李寿芬,已经入监服刑一个多月了。《法制日报》记者通过采访,详细了解到李寿芬是如何把自治区保健局康复保健中心项目工程当成摇钱树,先是蚂蚁搬家式的小贪小占,进而发展到公开索贿、受贿,蛇噬鲸吞的过程。(2011年6月15日《法制日报》)

  贪官被绳之以法,总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而深挖贪官的贪腐历程、堕落轨迹,又总是那么的惊人相似。这位被媒体披露的贪官,装修看病皆揩公家油,听起来好像有点令人发指。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又有哪个贪官不是从“揩公家油”开始的呢?因此说,这样的案例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小打小闹,温水煮青蛙。领导,领导,大小是个官,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还是说话管用的,无论是安排工作,还是财务决算,还是有决定作用的。正因为如此,私设小金库、乱走发票钱,也就成了一些心思不正的官员的拿手好戏,而由于账面上好糊弄,也就不“显山露水”,而成了“小打小闹”。李寿芬的贪正是从挤占公款、“小打小闹”开始的。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人,一旦有了第一次的出轨、违规,他们便会一发而不可收,便会对贪渎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再碰到有人送钱、送礼时,也便能欣然接受而不以为然,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了,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习惯了、适应了、舒服了,殊不知,正是这样而使党性丢一边了。

  底线突破,贪婪猛如虎。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德。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有着严格的红线、基本的底线,按理必须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但是,总有那么一些官员,不拿原则当原则,不把党性当党性,随便突破底线、肆意践踏红线,任凭贪欲膨胀、私心泛滥。前文提到的那位贪官,在有了“小打小闹”之后,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将建筑工程当摇钱树,即便在政府采购中,还索要回扣,成为了活脱脱的贪官、赤裸裸的污吏。纵观贪官的堕落史,不得不警醒我们,一定要将官员的道德教育、品德培养,摆上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一定要让官员在其位、谋其政。

  监督缺失,权力也疯狂。领导就有权力,而权力向来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够为民造福;运用得不好,就可能沦为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工具,祸国殃民。因此,必须强化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监督,使其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规范在监督里。众所周知,“一把手”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核心”,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能否身体力行,在廉政建设中起关键作用,是决定反腐败斗争成败的关键。如果一个单位、部门的“一把手”腐败,则有可能发生一个单位、部门的集体腐败;如果一个单位、部门的“一把手”公然不遵纪守法,则依法行政在这个环境中就可能是一句空话。要使一把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寿终正寝,在加大惩处力度,增强震慑力的同时,还必须从源头上根除其“病灶”,既要建立“一把手”及领导班子“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也要建立“不能为”的防范机制,让这些相关制度互为制约、互为支撑。也就是要建立权力监督的常效机制,使权力无法疯狂。如此,才能大大减少“一把手”在任上腐败的几率。

  贪官之所以成为贪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有着一个渐进的麻木过程。而打蛇要打七寸,同样,惩治和预防腐败,也必须找到重点、切中要害,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这方面值得思考的很多。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