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锅大侠:哲理故事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0:41:53

人生得失总是零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总是有一得必有一失。爱情能够给你欢乐,但它同时也给你痛苦;财富可以给你享受,但它也会带来苦恼;成功使你快乐,但是当失败之后痛苦将变得强烈而无法忍受。

如果你期待某件东西,而你得到了,那是一种快乐。然而相对地,当你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受到等量的悲伤。得到时是八分快乐,失去也会有八分的痛苦,那个总数几乎是一样的。

有人得到了财富,却可能失去了健康、家庭或感情;而有人在事业和成就少了三分,则在生活质量、身体健康或时间自由方面多得到三分。有些东西看似不公,如果你细想下去,其实是公平的。

有人认为有钱人比较快乐,这是错的。一个穷人用几百块就能得到的快乐,等他有钱后,可能要花几万块,甚至几十万才能得到同等的快乐。

当你口味越重,那些东西的口感就越差;当你钱越多,那些钱的价值就越小;当你肚子很饿的时候,给你一颗馒头那是美味,但当你吃了五颗馒头,你就会食不知味。

钱太多的人怕被偷被抢;房子太大的怕打扫;吃太多的怕胖,吃太好又怕死。你看,现在有钱人都吃些什么,都在吃生菜水果、蕃薯,根茎五谷类,在喝牧草、小麦汁,这些其时都是以前穷苦人家或给动物吃的。

这让我想起一则故事。有一只狐狸,看见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枝上结满了诱人的果实,狐狸垂涎欲滴,牠四处寻找入口,终于发现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牠的身体无法进入。

于是,牠在围墙外绝食六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后来牠发现吃得饱饱的身体,让牠无法钻到围墙外,于是,又绝食六天,再次饿瘦了身体。

所以我说,那个总数是一样的,不是吗?

鼹鼠是一种寄居在下水道的老鼠。

一只在大河附近,天天饮滔滔江水的鼹鼠,和一只在下水道饮水的鼹鼠,并没有两样。事实上,一只小鼹鼠的腹中又容纳得了多少水?饮水过量,除了撑死之外,又有何益?

即使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我们也只能日食三餐,夜寐一床。就算你拥有一百张床,你也只能睡一张床;就算你拥有一千双鞋,你也只能穿一双。就算你可以点上一百道菜,但你能吃多少?最多就只能撑饱一个胃,不是吗?

人来到人世本来就是来体验的,每个人的财富地位或许有高低之分,但对快乐和幸福的体会并没高低之别。只是有钱人的快乐比较复杂,穷人快乐比较单纯,就只是这点差别。同时拥有几个男人或女人,并不会比较单纯一个的人还幸福。

当你是快乐时,悲伤便在一旁窥视;而当你是痛苦时,那随之而来的就是欢乐。到了最后,你会发觉,每一样都配得好好的,每一种痛苦与快乐,每一样你所得到的和失去的,好的与坏的,到了最后,你仔细去算算看,加加减减之后,那个数字将会是一样的。

或许有人早一点得到,有些人晚一点得到;有人先失去,有人晚失去,但那个总数将会一样。你曾经有多少快乐,当你失去就会有多少悲伤。到了死亡每件事都会变成一样。

死亡会让一切都变得公平,在死亡当中,没有富人或穷人之分,不会说有钱人死的比较舒服,穷人死的比较痛苦。死亡会显露全部,它一直都是十。

有人得到十分,到他离开时候,他就必须失去十分,那将是「十分的痛苦」,这是绝对公平的。

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乐;得到七的,拥有七分幸福,却只能得到三分快乐;有人先得到,有人后得到,有人什么都没得到。

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后得到的后失去,没得到的就不会失去。

那个总数是一样。所以,人生真的不必太计较,不必刻意去算计,只要去体验就好。

摘自:《微笑,当生命陷落时》高宝出版提供

感悟:

人生的得与失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分的清楚的,从古至今常有人因祸而得福,亦有人因得到而遭祸,以宗教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不因为得到而欢喜,因为它终将离你而去,不因为失去而悲伤,只因它原本就并不属于您我,失去只不过是回归虚无。

目前的财富、名声、物质等各种事务,我们只是它短暂的拥有者,但有拥有就会有失去的一天,不要因为这一天的来临而让自己变的心灰意冷倍受打击。

狐狸这一篇寓言故事虽然是想表达徒劳无功,但看在笑游人间眼里,狐狸在吃葡萄这件事的结果虽然和开始时一样,但换个角度想至少狐狸有享受过吃葡萄的乐趣,在往后的日子里还能时时刻刻回味那段吃葡萄的美丽回忆。

虽然故事的开始与结果是相同的,但相信这件事却能深深的烙印在狐狸的记忆之中。

人生即使到头总是零,我们亦要珍惜知足现在的每一刻。

 

不傲慢

秋日的午后,乡野间弥慢着浓浓的喜悦,一串串晶莹饱满的稻穗,在亮丽的阳光下,闪耀着金黄的光辉,你仔细观察了没?愈是结实累累的茎杆,腰却是弯得愈下坠!

大自然多得是无言的老师,就像「虚心竹有下垂叶,傲性梅无仰面花」一样,无不时时提醒,句句叮咛--要有谦冲的胸怀,千万不可目中无人,自大无礼,那是不讨人喜欢的。

大凡傲慢之人,总是一副高不可攀的态度,自以为样样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爱颐气支使,呼来喝去,言谈间总是夸张自己的本事。

挖苦别人的技术,短时间,或许众人尚能容忍,不与之计较,但长久下来,傲慢就如一把利刃,已严重斲伤彼此的情谊,伤痕累累的怨愤,迟早会淹没了无知的身躯。

很久以前,有一个手艺很好的理发师,名叫阿山,他单单凭着一把剪刀和梳子,就能把客人的头发剪的整齐美观,令人满意,因为他的手艺实在太好,同业中没人比得上,所以大家要理发,都会去找阿山,他的名气就这样一天比一天响亮。

阿山自觉是个有名理发师了,态度便是一天天傲慢起来,他常常对顾客说:「像你这样的头发,恐怕只有我一个人会剪。」他也常常对同行的伙伴说:「像你这样的本领,只能骗骗小孩罢了,也敢拿刀动剪,在这儿丢人现眼,我要是你,早溜之大吉了!」一回两回,大家还忍着,次数多了,大家便开始抗议。

几个受阿山讥笑过的理发师,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如何教训教训他这种傲慢无理的态度,结果想出了一个不合作的办法,别看阿山会给人理发,轮到自己太长的时候,还是非靠别人不可。

可是,当他找同伴理发时,却没有一个人要管他,总是编个借口回绝,令阿山十分生气,心想:「哼!我不求人帮忙也一样可以给自己理发,让我做给你们看看!」

回家以后,他拿起剪刀,对着镜子剪起自己的头发来,没想到没剪几下,手就哆嗦起来,不一会儿,头上就有好几个地方给自己剪破了,流了一头血,阿山又气又急,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久,顾客们看到阿山的头发长得又长又乱,脾气又不太好,心里开始厌恶,也就不喜欢找他理发了,傲慢的阿山看着每况愈下的生意,一气之下,生了场大病,也只好关门休息。

这不就是「自作自受」吗?

法国有名的拿破仑,也曾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也不妨作个参考:当拿破仑登上皇位之后,有一次到外地旅行,经过一个小镇,就在一家旅馆住下来,休息了一会儿,换上一身便服,到街上去散步,由于衣服很朴实,完全显不出皇帝的身分,所以走到街上,没有人特别注意。

没想到在街上拐弯抹角走了很久,拿破仑竟然迷路了,他站在十字路口东张西望,不知到哪一条是回旅馆的路,刚好有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站在一所房子门口抽烟,拿破仑就走过去向他问路,很客气的对他说:「朋友,请问哪条路是通到镇上旅馆的?」

那个人嘴里叼着烟斗,爱理不理地看看拿破仑,随便伸手一指,意思是叫他走右边的那一条路,虽然那个人态度十分傲慢,拿破仑还是心平气和地说:「谢谢您,请您再告诉我,旅馆离这里有多远?」

那个人很不耐烦地回答说:「一英里!」说完就转过头去,不想再理他了。拿破仑谢了谢他,走了几步,忽然又走回来,对那个人说:「对不起,请问您在军队是什么阶级?」

那个人烟斗里的火光闪了一下,很神气地说:「猜猜看!」「是中尉吧?」

那个人嘴角吐出白烟,很得意地说:「再往上猜!」

拿破仑说:「上尉?」「还得往上呢!」「少校?」那个人说:「不错,让你猜着了!」拿破仑就向那位少校鞠躬,表示敬意。

正当拿破仑转身要走,这位少校却马上反问他:「你也是军人吧?

是什么阶级,快告诉我!」拿破仑眨眨眼睛:「你也猜猜吧!」「中尉?」「往上猜」「上尉?」「再往上猜?」「难道你也是少校吗?」拿破仑说:「还要往上猜。」

少校拿下嘴里的烟斗说:「难道长官是上校吗?」

拿破仑微笑说:「还要再往上猜。」

少校马上立正说:「阁下一定是将军喽!」

拿破仑笑着说:「还要再往上哦!」

少校立刻弯腰敬礼说:「您就是当今的皇帝陛下吗?」

拿破仑说:「对了!」少校声音发颤,很惶恐地说:「陛下,请赦免我的罪吧!」拿破仑大笑说:「我的好少校,你并没有犯什么罪呀!

我有什么权利责罚你呢?不过我想劝你一句话,以后对待人,不要太傲慢,还是谦和一点好。」

人的胸襟、气度、涵养,在短暂接触中,一览无遗,还好是遇到宽宏大量的拿破仑,就当作学一次教训吧!要是换了别人,恐怕打躬作揖,再多的抱歉都换不回无尽的后悔至极啊!

俗语说得好:「整瓶油,摇不响,半瓶醋,响叮当!」愈是傲慢之人,愈暴露出个人学养的不足,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些微的知识、技艺,那能就此眼高于顶,看不起人呢?

至圣孔子,他能难窥堂奥,尚四处虚心求教,问礼老聃、访乐苌弘;高僧印祖,修行何其高妙,仍常以「惭愧」自居,时时不忘「看一切人皆是菩萨,惟我一人实是凡夫,想想自己,尚在匍匐求知,一切懵懵懂懂,岂可贡高我慢,轻视他人。」

放下傲慢的伪装,别再做个绣花枕头吧!老老实实地虚心求知、谦冲待人,去得一分傲慢,便是多一分进步的机会,这才是最踏实的功夫呀!

感悟:

人类是一种永远都学不乖的动物,即使有再多的历史见证傲慢导至失败的案例,但人的优越感总是自以为自己与他们不同。

这样傲慢之心使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看不见旁人的优点、错失贵人相助,失去原有的判断能力,更让人停止学习成长,最终导致失败。

傲慢只会引来旁人的鄙视、厌恶及虚与委蛇,只有谦虚宽和才能让旁人从心底尊重。

 

心中的冰点

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人员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尽职。

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这世界」

有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的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被关在一个待修的冰柜车里。

尼克在冰柜拚命敲打着喊着,但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

最后只得颓然的坐在地上喘息,他愈想愈害怕,心想:「冰柜的温度只有华氏零度,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

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了笔纸来,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赫然发现尼克倒地上,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已没有生命迹象,但是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也有足够的氧气。

更令人纳闷的是,柜本的温度一直是华氏六十一度,但尼克竟然给「冻」死了!......

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心中的冰点,他已给自己判了死刑,又怎么能够活得下去呢?

信心是一种心境,有信心的人不在转瞬间消沈沮丧,试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事时,是否也常否定了自己的能力,以致于错失了许多尝试突破自己的机会呢?

影响你的意志的,不是外在环境,而是你的心被自己给打败,再多的后援都徒劳无功。

感悟:

或许有些人在看这一篇文章时会觉得很荒唐,一个人怎么可能在一个没有启动电源的冰柜中冷死。

理论上,一个没有启动电源的冰柜温度应该和外面的温度是相差无几才对,就算心中以为会被冻死,但温度没有下降到会冻死人的低温,照理来说人应该也不会冷死才对。

关于文章中的「尼克」 笑游人间不知他是否真的是因为文章中所说的「死于心中的冰点」。

但 笑游人间曾看过一篇文章,它述说着国外有科学家做过一种实验,就是将一个实验者挷在椅子上,然后拿只刀子在他面前晃,再将被实验者的眼睛用布蒙起来,此时,科学家拿出一只冰刀,轻轻在被实验者的手上划了一下,让他感受到冰冷,再将旁边一个水龙头轻轻的打开,让水一滴一滴的往地上滴,在安静的空间下,只听到水滴在地上的声音。

而经过一段时间,科学家将水龙头关起来,此时发现,被实验者竟然跟着水声的停止而…死了。

这种实验主要是实验人的思想是否会影响人的生死,实验者在被蒙住眼睛前看到亮晃晃的刀子在眼前闪过,而被蒙住眼睛后,只感受到手有冰冷的东西滑过,紧接着就听到有水滴的声音。

在被实验者的心中已认为,手是被刚刚的刀子给划了过去,而滴水声则是自己手上伤口的血滴在地上时所发出的,当滴水的声音一停代表自己的血流光了,人也就应该死了。

这样的实验和本篇文章确实是可以印证,人的意志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生命的斗士,能用坚强的意志力战胜病魔重获健康的原因吧。

曾有句话说,人失去任何东西都能够重新开始再获得一切,但人若失去斗志,那就将失去一切。

最后,除了上述外,笑游人间亦要再分享其它想法。

其一:

或许,上述的论点都是荒唐的说法,也许「尼克」真的只是单纯的死于「冻死」,这个想法的立基点在于「冰柜当时是有电的 ,里面也确实是冰冷无比,而当大家下班离开时才将冰柜的电源关掉」。

您我皆知,冰箱在关掉电源后,里面的冰是不会马上融化的,温度也不会马上升高,需经过一段时间,里面的冰才会融化,温度才会回到室温,而「尼克」是在温度回温前被冻死的。

经过了一夜,旁人打开冰柜时看到「尼克」冻死在一个没打开电源的冰柜里面。

其二:

有一种死亡的状况叫「失温」,有可能「尼克」在过度紧张、害怕的情况下,精神有些错乱,导至其失温或吓死。

 

活在当下看彩虹

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

我的学长去年丧妻,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实在叫人难以接受,但死亡的到来不总是如此?

学长说他太太最希望他能送鲜花给她,但是他觉得太浪费,总推说等到下次再买,结果却是在她死后,用鲜花布置她的灵堂,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等到....... 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就会如何如何。」我们对自己说。「等到我买了房子以后!」「等到最小的孩子结婚之后!」「等我把这笔生意谈成之后!」「等到我死了以后!」

人人都愿意牺牲当下,去换取未知的等待;牺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钱,去购买后世的安逸。

在台湾只要往有山的道路上走一走,就随处都可看到「农舍」变「精舍」,山坡地变灵塔,无非也是为了等到死后,能图个保障,不必再受苦。

许多人认为必须等到某时或某事完成之后再采取行动:明天我就开始运动;明天我会对他好一点;下星期我们就找时间出去走走;退休后,我们就要好好享受一下。

然而,生活总是一直变动,环境总是不可预知,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突发状况总是层出不穷。

身为一个医生,我所见过的死人,比一般人要来得多。

这些人早上醒来时,原来预期过的是另一个平凡无奇的日子,没想到一个意料之外的事:交通意外、脑溢血、心脏病发作等等,剎那间生命的巨轮倾覆离轨,突然闯进一片黑暗之中。

那么我们要如何面对生命呢?我们毋需等到生活完美无瑕,也毋需等到一切都平稳,想做什么,现在就可以开始做起。

一个人永远也无法预料未来,所以不要延缓想过的生命,不要吝于表达心中的话,因为生命只在一瞬间。

如果你妻子想要红玫瑰,现在就买来送她,不要等到下次。真诚、坦率的告诉她:「我爱妳」、「妳太好了!」这样的爱语永不嫌多。

如果说不出口,就写张纸条压在餐桌上:「妳真棒!」或是「我的生命因妳而丰富。」

不要吝于表达,好好把握。记住,给活人送一朵玫瑰,强过给死人送贵重的花圈。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尽头,许多人经常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做,有许多话来不及说,这实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别让自己徒留「为时已晚」的空余恨。逝者不可追,来者犹未卜,最珍贵、最需要实时掌握的「当下」,往往在蹉跎间转眼错失。

人生短暂飘忽,包得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高天与原地,悠悠人生路;行行向何方,转眼即长暮。」

正是道尽了人生如寄,转眼即逝的惶恐。有许多事,在你还不懂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旧人。

一句瑞典格言说:「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前进。

人生并未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将希望寄予「等到方便的时间才享受」,我们不知失去了多少可能的幸福。

不要再等待有一天你「可以松口气」,或是「麻烦都过去了」。

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事物,都是短暂易逝的。享受它们、品尝它们,善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别把时间浪费在等待所有难题的「完满结局」上,找回迷失的生命。

死亡也许是免费的,但是,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劝你一句话:「把握当下,莫等待。」

感悟:

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会养成不同的人生观,就如看尽人间生死的医护人员对生命就看的比较开也比较懂的活在当下,而刻苦耐劳之人就会比较节俭。

人生虽然许多生命都是浪费在等待上,但有些等待却是必需的,例如,想一展长才必需等待时机、等待自己拥有充实的智慧与金钱。

甚至有一种蝉牠便需要在地下等待十七年的光阴才能享受数日飞翔天际的喜悦,若牠无法静心在地底等待而强出地面,牠也一样无法展翅飞翔。

有句广告词说「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也有人说:「人生苦海要实时行乐」,但这都是过于乐观的人的想法。

比较保守的人则是思考着「晴天要积雨天粮」,若只懂的实时行乐却不屯本,当有一天意外来临时将无法应付。

而 笑游人间认为等待与否在于自己的能力是否所及,不要为了一时欢乐而做出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代价,某些事情适度的等待能使人过的更好,活的更有价值,但过度的等待则是使人虚渡光阴。

 

你看重什么

一位年长的女士站在邮轮边的扶手旁,两手紧抓着帽子怕风把帽子给吹跑了。

一位绅士走了过来对她说:「原谅我,女士,不是故意要靠近您,您知道您的裙摆被风吹的老高老高的?」

「是的,我知道」,女士又说:「可是我的两手必须抓紧这帽子。」

「但是女士,您应该晓得您没穿内裤,私处都露出来了呢!」这位男士非常诚恳的说。」

妇人朝下望了望抬头回答说:「先生,您所看到在这下面的任何一个玩意儿都85岁了,这顶帽子可是我昨天才买的呢!」

感悟:

这篇笑话看到最后的一句话让笑游人间 笑了 ^^ 对那位老太太的思考模式特异感到好笑。

世间上各种人、事、物在每个人的心中重要性都不同,在我们心中觉得重要的事,在他人眼中或许是一文不值,而相反的,我们不在意的事在他人眼中说不定比他的性命还重要。

不要奢望每个人的想法都与我们一样,而应该学习接受或尊重别人的想法。

老太太怕新帽子被风吹走,而裙子又被风高高的吹起时,其实是可以将帽子拿下来拉在裙子上面,这样不但帽子不会被风吹走,也不会让裙下风光曝光。

 

你正在比吗?

1~4岁  比可爱

5~7岁  比聪明学艺(幼儿园)

8~12岁      比成绩(国小)

13~15岁 比cool(国中)

16~18岁 比帅(高中)

19~22岁 比女友(大学)

23~24岁 比体力(当兵)

25岁   比学历(找工作)

26~27岁 比汽车

28~32岁 比老婆

33~35岁 比小孩

35~40岁 比事业

41~50岁 比房子

51~55岁 比钱

56~60岁 比媳妇

60~65岁 比声望

66~70岁 比子孙

70~75岁 比健康

75岁   比老...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

但就我多年观察,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多少少了一些东西。

有人夫妻恩爱、月入数十万,却是有严重的不孕症;有人才貌双全、能干多财,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

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因为我体认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谦卑,要懂得怜恤。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拥有全部的东西,若你样样俱全,那别人吃什么呢?

也体认到每个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会再与人作无谓的比较,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犹记得我那可称为台湾阿信的企业家姑妈,在年近七旬遁入空门前告诉我:「这辈子所结交的达官显贵不知凡几,他们的外表实在都令人艳羡,但深究其里,每个人都有一本很难念的经,甚至苦不堪言。」

所以,不要再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好好数算上天给你的恩典,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出许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

如果你是一个蚌,你愿意受尽一生痛苦而凝结一粒珍珠,还是不要珍珠,宁愿舒舒服服的活着?

如果你是一只老鼠,你突然发觉你已被关进捕鼠笼,而你前面有一块香喷喷的蛋糕,这时,你究竟是吃还是不吃呢?

早期的扑满都是陶器,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如果有这么一只扑满,一直没有钱投进来,一直瓦全到今天,他就成了贵重的古董,你愿意做哪一种扑满?

你每想到一次就记下你的答案,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不再变动,那就是你成熟了!!

感悟:

比较之心尤如一把双面刃,它能使人进步亦能使人坠落,适当的运用能激发人们上进之心,但若过于比较就会变计较…人一旦计较心起人生将变的苦闷。

其实,人生中,比赢了又如何?比输了又怎样?世人的目光只看到外在的光鲜,却不知只有心安、乐活、无忧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若真要比,请和自个比,今日的自己有没有比昨日拥有更多?今天的自己有没有比昨日还要快乐?若有,您就是自个人生中的大赢家。

最后,大家思考一下,你,觉得自个的人生赢了吗?若赢了,那你,内心快乐吗?赢与输只有每个人的心里最清楚!

 

生命中的三种人

我曾向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老教授提了个很俗气的问题:「何为幸福之道?」

老教授没回答我,却递给我这句话:「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将遇到三种人。一种是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关心你,爱护你,帮助你的人;一种是伤害你,欺骗你,利用你的人;一种是既不曾伤害你,欺骗你,但也不曾给予你关怀和无私帮助的人。」

老教授问我:「你闭上眼睛回忆,谁是你心目中的第一种人,第二,第三种人?」

父母兄弟妻儿当即蹿入我的脑海,接下来是要好的师友……他们显然是第一种人;而多年前一个打着爱情幌子却骗钱数万的女孩,以及一个在生意场上反复敲诈过我的官员,当之无愧,成了我记忆里的第二种人的排头兵;第三种人,有同学,有同事,有邻居,有偶尔相遇而结识的路人,数不胜数。

老教授又问我:「在你心目中,哪种人数量最多,哪种人数量最少?」

我老实交代:「第三种人数量最多,无法统计;第一种人有40人左右;第二种人大约15名。」

老教授摇摇头,轻语:「第一种人是给你博大的爱也让你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的人;第二种是促使你成长,却经常让你感受到痛苦和怨恨的人;第三种是你的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陌生又熟识的人,他们可能在你的生命中转化成第一种人,也有可能成为第二种人,这取决于你自身的努力……孩子,你要记住,只有第一种人的数量在你的生命中呈几何倍数增长,达到一个辉煌的数值,而第二种人数目却渐渐接近于零时,你才会离幸福生活越来越近!反过来,当你出现在他人心目中的第一种人行列里的次数越来越多,成为他人心目中的第二种人的次数越少,你离成功的人生也越来越近!」

最后,老教授问我:「孩子,你明白了吗?」

我点点头,说:「我懂了,任何人的生命中都有三种人出现。这不仅与“幸福之道”息息相关,也与“成功之道”紧密相连。」

感悟:

幸福之道在每个人心里皆为不同,甚至在每个人的人生皆段中追求的幸福也不同。

就如,贫穷时牺牲健康追求金钱、富有时花钱追求健康,只要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就能在那瞬间感受到幸福。

但人是一种贪心的动物,幸福无法从单一条件中得到,且每经历过一次幸福,就需要更大的幸福才能填满,在一次次的追求幸福中,人将变的更加贪婪。

幸福亦分为外在的幸福及内心的幸福,外在是追求物质,因物质充实而感到幸福,但这样的幸福却不持久,而内在是人与人心灵的交集,它无法带给人温饱,但却使用拥有力量去面对任何困难。

 

穷人的遗嘱

我做律师已经快三十年了,当然常要处理遗产的事,通常需要律师处理遗产的人,多半是有钱的人,可是我曾经处理一个案件,写遗嘱的人却是一个没有多少遗产的神父。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一位在南投县乡下的年轻神父写信给我,他说,他们那里的老神父病重,需要一位律师去见证他的遗嘱-我信天主教,他们请我去,当然希望我能免费服务。

身为天主教徒,我觉得这件事义不容辞,立刻就去了。老神父虽然病重,却不愿住院,住在教堂里。我去的时候,他很清醒,但非常虚弱,已经不能说话,遗嘱大概是他口述以后,别人写的。

这一份遗嘱的主要内容都是对那位新的年轻神父写的,老神父在遗嘱中叮嘱新神父好多事情,比方说,有一位教友最近失业了,情绪很不稳定,老神父希望新神父一定要去帮助他找一份工作;某某人酗酒,老神父叮嘱新神父帮助他戒酒;某某国中学生不想念书,成天混,老神父希望新神父好好地管教这个小孩子;某某年轻人在台中打工,有参加帮派的可能,老神父请新神父务必要使这位年轻人不至误入歧途。

我记得大概有七个案例,老神父一再叮嘱新神父一定要认真照顾他们。遗嘱的最后一句话「我的财产全部遗给张神父」,张神父就是那位新来的年轻神父。

我将遗嘱念了一遍,问老神父是不是的确写了这份遗嘱,老神父点了点头,他已经无法签字了,我们拉着他的手指画了押,如此就完成了手续。

几天以后,张神父告诉我,老神父过世了,我告诉他遗嘱已经开始生效。我当时好奇,问他究竟老神父有多少财产。

新神父告诉我说,他们发现他遗有现款二百元新台币,还有一些旧衣物和书,即使在二十年前,二百元实在不算什么,老神父显然是个不折不扣的穷人,新神父从老神父那里好像没有得到任何遗产。

我每年都会收到张神父的一份报告书,说明他如何处理那七个案子,看来他处理得不错,也都有好结果。四年以后,我告诉他,他已经照神父的遗嘱做了,以后不需要再送报告过来了,这个案子就此结束。

二十年过去了,我的秘书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了这个案件,也勾起了我再度去南投乡下的想法,我设法联络上那位当时年轻的张神父,他仍在那里,我说我想去看他,他十分地表示欢迎。

二十年前,我就觉得乡下这里好舒服,空气新鲜,风景好,又没有交通拥挤,现在这种好感更加强烈了。

当时的年轻神父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他一方面招呼我坐下,一方面仍在应付许多事情,我感觉到这个小村落的每个人都是他要照顾的,他和我谈话不到几分钟,就会有人来找他。

我们谈了一阵子,我决定问张神父一个问题,以解我的心头疑问。我问他那位老神父明明知道他只有二百元新台币,为什么要在遗嘱中说他要将财产遗给他?

张神父说他当时也不懂,他以为老神父老来胡涂了。可是几年以后,他终于懂了。

他说他当时才从美国念完硕士回国,他毕业于美国的明星大学,硕士学位是生物化学,总以为自己会被派到大学去辅导大学生,没有想到被派到山间的乡下,他说这里的教友根本对他的学问毫无兴趣,他因此有些不安,也有点失望。

可是他规规矩矩地照老神父的遗嘱做了,一旦开始,他就全心投入了关怀村民的工作,他发现有好多人需要他的帮助,他也就成天帮助他们。

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他拥有一个特别的东西,就是心灵上的平安,而他知道,如果他没有爱人,他是不会有这种平安的。

老神父当年叮嘱他爱人,然后说将财产遗给他,老神父的财产就是心灵上的平安,心灵上的平安不是白白地能得到的,只有真心爱人的人,才能拥有它,老神父的意思是:「年轻神父,你如能真正的爱人,就能得到心灵上的平安。」

神父告诉我,他仍和他的老同学、老朋友有联络。他们也都常常来看他,和他们比起来,他的确看上去一无所有,但是他所感到的平安,却不是他那些同学所能享受的。

我开车回台北的时候,决定要将那份遗嘱好好地保存起来,因为它所牵涉到的是一份无比巨大的财产,最重要的是:写遗嘱的人过世的时候,一无所有,是个道地道地的穷人。

感悟:

人的一生能拥有三种财产,分别是「金钱物质」、「智能知识」与「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老神父留下的遗产就是人…一群可爱的村民及这群村民的信任与关怀,在那些追求现实与金钱的人眼中,这个遗产只有责任与包袱,但对那些德义之人,这代表着老神父对新神父的一种信任。

金钱能使人物质过的充实,但却无法填满人那欲望、空虚的心,人的心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才能填满,而这份关怀只有在无所求的付出时一点一滴存进您我心中。

 

嫁给你是她一生的赌注,你怎么舍得让她输!

两个人每天面对面上班。她有时候会看着他走神儿。他有张好看而略微颓废的脸,看得多了,他会注意到她,便总是冲着她笑。她低下头,脸突然就红了。

很快,周围的同事也窥测出她的心事来,频繁开起他俩的玩笑。一来二去,他和她竟真成了恋人。

他们都到了结婚的年龄。那天一起吃饭的时候,她犹豫着,提到了婚事。当时他愣了一下,没有作答,半天才嗫嚅着说「只怕……只怕以后,妳跟着我会吃苦」

「不怕的。」她小声说。

他不再说话,轻轻叹了口气,在她看来,他算是答应了。

回到家,她把两人的事告诉父母,遭到强烈反对。父亲和他们是一个单位的,对他的印象不好,一直就反对他们交往。

理由是,他是不上进的男人,懒散,没事业心,还跟外面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来往,女人跟了他以后,以后绝对没有好日子过。

尤其现在,工厂效益每况愈下,有能力的人都自己出去闯,而他还在混着,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这样的男人,没前途的。

不仅父母,当初开他们玩笑的同事中,和她关系走的近的,也反对她嫁他,理由和父母一样,说这样的男人喜欢可以,绝对不能当丈夫。

她却铁了心一般,不管谁劝,就是一句话:我就要跟他。

父母失望至极,母亲冲她嚷:「你这是拿自己的幸福做赌注!」

她抬起头,斩钉截铁:「就算是所有人都不看好,就算会输,我也认了。」

所有人的阻止都无济于事,24岁,她嫁他为妻。租了间小套房,从家里搬了出去。这也似乎更证明了大家的猜测,他是她本命年的劫。

可事实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结婚后的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分外刻苦努力起来。他先是离开半死不活的厂子,断了外面那帮乱七八糟的朋友,去一家私企跑起业务。

开始时没底薪,他又是外行,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费了多少心思,总算艰难的在那家公司站住了脚。

那一年,她看着他变得又黑又瘦,大夏天顶着太阳走在快被晒化的柏油马路上,汗都顾不上擦。晚上几乎没有在10点之前回来过,一回家,倒在床上,衣服不脱就睡着了。

一年后,他的工作走上正轨,业务提成渐渐多了起来,而她却下岗了。他不让她再出去工作了,安心在家里,打理家务等着做母亲。

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做了业务经理,手里有大把的客户,还在业余时间重新学了英语和日语。公司给他配了车,他们也买了新房,每个人都看见了他的大好前途。

这时的她,因为生孩子胖了许多,又总不出门,穿衣服随意起来,和他站在一起,竟有种不相配的感觉。

此时,当初替他担忧过的人又开始有了新的担忧,担心长着一对桃花眼的男人,会在这个时候离她而去。这个年头这样的事,简直就是数不胜数。

但这次,大家又看错了他,在他人生和事业不断攀升的日子里,他爱她始终如一。那爱,不知比恋爱时扎实了多少倍,是贴心贴肺的呵护。

从衣食住行的大事到心情喜好的小事,他面面俱到,从来没有忽略过。从她坐月子起,每天晚上,都是他给她洗脚,这个习惯一直被他保留了下来。

他从来不隐瞒对她的感情,有时同事和朋友对他开玩笑的说:「什么都换了,现在该换老婆了吧。」

他摇头,认真的说:「这辈子,就是她了。」

她的幸福,让所有人无话可说。其实当初她也不确定会拥有这样的幸福,那时她只是爱这个男子,舍不得离开他。哪怕跟着他吃苦,像她说的,她认了。

那天晚上,他又给她洗脚,温暖在水中,他一如既往,把她的脚握在掌心。

她忽然笑着问:「怎么会对我这么好?」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在她心里存了很久,她甚至还想问:如何会在就婚后,变了一个人?只是觉得不妥,所以只问了这一句,半开玩笑的口吻。

他依旧蹲在她的面前,握着她的脚,抬起头来,看了她片刻,然后认真的说:「因为当初,妳拿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做赌注,要跟着我,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这样信任我的人,嫁给我是妳一生的赌注,我怎么舍得让妳输。」

她看见,向来爱说爱笑的他,说完这句话,眼圈红了。

作为男人,不能让一个能把自己终身幸福都押在你身上的女人输,因为你输不起,爱你的那个女人赌上她的青春和下半辈子更输不起!

 

感悟:

一个男人得以娶这样的女人为妻,而一个女人能得到这样的男人疼惜,真是夫复何求!

这样的爱情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这样的幸福却非凭空得到,而是需要两人的情意一致,愿意为彼此牺牲。

在情人节的前夕笑游人间借花献佛,将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希望每个人日后与另一伴相处时都能多想想文中的男人与女人,女人因爱愿意和男人吃苦,男人因爱而奋发振作,彼此成为对方的精神支柱。

 

幸福因为要求不高

很早以前就听过人家说:不幸福婚姻有很多种,幸福的婚姻只有一种。

哪一种?是积极的「互敬互爱」或消极的「互相容忍」,这些老生常谈吗?

这些形容显然都不是那么强而有力,每种形容也不能放诸四海皆准的来描述那幸福婚姻的理由。

最近,我的一位女友提供了一个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说法。

她是一位未满三十岁的美丽女子,在事业上相当有成就,已是某家公关公司的高级主管。

最令人惊讶的是,她结婚已近七年,个性仍然像阳光一般,她从不刻意做公关,所以只要有她在,大家都很自在。

一群女人问她,妳认为幸福婚姻的理由何在?

她自有见地:「我跟妳们不一样,我对婚姻要求不高,我找的男人,对我也要求不高,所以到现在,我还能说,结婚真好!」

她的一番话,使我恍然大悟:幸福婚姻的理由,难道不是「要求不高」吗?

从前的夫妻,容易天长地久,其中欢欢喜喜到白头的当然与社会风气淳朴有关,但与「要求不高」更有关。

女人嫁出去像抽奖,抽中了一个还实用的便得感激,虔诚做牵手,「遇上了就是了」--我祖母常常这么这么形容她的婚姻。

她那一代的女人,对男人要求确实不高,不嫖不赌、拿钱养家,就是大好男人;那一代的男人,对牵手的要求,何尝不也是媒人说品貌端庄就是了,能煮菜养儿育女就好(虽然,整体说来,过去的男人对女人的要求,还是比女人对男人的要求高)。

现在的女人,知识水平及经济能力日渐提升,怎能要求不高?

没有一个女人会再认为,不嫖不赌、拿钱养家就是好丈夫。

女人对身高、面貌、职业、品味、个性、艺术素养、家庭状况、财产、金钱观,乃至男人所开的车的品牌,以及他会不会洗碗,要求都很高。

虽然幸福是因为「要求不高」,但我们并不能要现代女子开倒车,随随便便把自己送出门。

女人已与时代一起进步,即使我们可以开玩笑说,随便啦,没关系,是男的就可以,但事实上,各种条件早已预先输进自己的脑海里。

一个「值得」爱的人,不可能和我们的要求相距太远,但爱上他之后,是不是可以不要要求太多,让爱喘口气?

从这个观点来说,「幸福婚姻是因为要求不高」才有意义。而「要求不高」应该是男女双方相对的。

我的女友形容她的幸福婚姻:「他从不要求我做任何家事,不要求我生孩子,除非我愿意;但我也从不要求他要变成一个有趣的男人,要多体贴,他是老老实实好男人,但这样的人多半无趣,这是必须忍受的事实。」

正如一匹马儿能跑,但你不能要求牠同时得游泳或飞翔。

是的,你也不能要求一只狗像猫一样安安静静,不能要求一只猫看门。

每种动物各有牠的特性,每个人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对身边的爱人要求这么多?

被要求的人,常得削足适履,他痛苦,你也不好受,被要求的人也常会反击,制造两人世界的紧张空气。

步入稳定关系前,你大可东挑西挑,找出一个合乎要求的人(固然有时你得边照镜子边挑剔,因为别人也挑你);既然选定了他,最好还是「要求不高」,大家容易过日子。否则,要求幸福,幸福越是远走高飞。

幸福的可贵,也因为它不会让我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套一句禅宗的,它是:不可明白要求,一要求,便错。想要他变成你要的样子,有技巧的赞美比要求与批评有效得多。

感悟:

一理通,万理通,文中所言「婚姻要幸福,在于彼此要求不高」,这就有如,人要活的快乐,只要贪欲不高。

要求不高,那人在相处时就能减少磨擦,生活中一旦少了磨擦便是多了欢乐,那,婚姻、人生又有何不开心呢。

 

思考解决方案

亲爱的朋友们,你能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吗?

很多年前在印度一个小村落中,有位农夫不幸欠了村中一名女放债人一大笔金钱。

这位女债主既老又肥又丑,她喜爱农夫英俊的儿子,克里夫。

于是她提出了一个协议。她说,如果她能够嫁给他的儿子,她将放弃农夫的债务。

农夫和他的儿子被这个协议吓坏了。

狡猾的女债主建议,让上帝来决定这件事。她告诉他们,她将一粒黑色和一粒白色鹅卵石放到一个空钱袋中。然后儿子必须从钱袋中拿出一粒鹅卵石。

如果他挑选的是黑色鹅卵石,他将成为她的丈夫,父亲的债务将得到豁免。

如果他挑选的是白色鹅卵石,他不必和她结婚,父亲的债务仍然可以免除。但是如果他拒绝挑选鹅卵石,他的父亲将被关进监狱。

他们站在农夫牧场一条铺着鹅卵石的路上。当他们谈论着的时候,女债主弯下腰去挑选了两粒鹅卵石。

在她挑选时,眼尖的儿子发现,她拿了两粒黑色鹅卵石放进袋子中。然后,她要儿子从袋子中挑选一粒鹅卵石。

现在,设想你站在该地。如果你是儿子,你该怎么做?如果你必须向儿子提供建议,那么你将告诉他什么?

仔细分析会产生三种可能:

1、儿子应该拒绝选取鹅花石。

2、儿子应该表明,袋子中都是黑色鹅卵石,揭露债主谎言,反击该女人的欺诈。

3、 儿子应该选择黑色卵石牺牲自己,以拯救他父亲的债务和监禁。

藉此机会来深思故事。上述故事是希望我们体会横向思考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差异。

儿子的困境不可能以传统逻辑思维得到解决。如果他选择上述逻辑的答案,想想后果吧。

请问你建议儿子该怎么办?

好吧!瞧他是怎么做的....

儿子把手伸进钱袋中,拿出了一粒鹅卵石。还没看,一个没拿稳就掉落到铺满鹅卵石的路上,它立刻掉进所有鹅卵石中不见了。

「噢,我怎么这么笨」他说。「但是没关系,只要你看袋子中剩下的鹅卵石,就可以知道我挑选是那种颜色的鹅卵石了」。

由于剩下的鹅卵石是黑色的,必须假定他选择了白色。而且由于债主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诚实,儿子改变了一个不可能的处境成为极为有利情况。

故事的寓意:

最复杂的问题亦有解决办法。

这只是我们没有尝试去思考。

一个人的想法就是一种创意。

感悟:

我若是那位儿子,因为已看到了债主作币的行为,那我在选择时,我会跪在地上,假装很虔诚的和上帝祷告,说:「伟大的上帝,若你认为这段婚姻是您所许可的,请将袋中的鹅卵石都变成白的,若您认为这件婚姻是不许可的,请将袋中的鹅卵石都变为黑的,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将尊从您的指意。」

然后再对女债主说:「若袋中的鹅卵石是白的,我将娶妳为妻,并且我父亲的债物将被减免,若袋中的鹅卵石是黑的,那,我将尊从上帝的指意无法娶妳为妻,但我父亲的债物也将被减免。」

这时只要将袋子里的两颗鹅卵石拿出来,大家都会以为这是神迹,认为这件婚事是不被上帝所许可的。

若我是那位父亲,我则会告诉儿子,若当真拿到黑色的鹅卵石,你当天晚上就走吧,走的远远的,老父时日无多,不要因为我而毁了你的大好前途。

同样的一件事,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不同,在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习惯及观念、立场…等的不同,若在处理事情前能先思考几种处理方法,再将处理的方法一一写下,并思考每一种处理方式的结果发展,再从中选择、执行,那相信许多事情都能有美好的结局。

 

抛开阴影

一九一四年,举世知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实验室发生大火,眼看着所有的研究成果即将付之一炬,爱迪生的儿子焦急的四处找寻父亲,意外的发现到满头白发随风飘扬的爱迪生,竟然也跻在人群中平静的观看大火,好像身旁无 关的群众一样。

儿子气喘吁吁的对他说:「实验室就快烧光了,该怎么办呢?」

爱迪生却只是表情平淡的说:「去把你母亲找来,这样的大火真的是一辈子难得一见。」

隔天,爱迪生面对化为灰烬的实验室说:「感谢上帝,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错误,我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爱迪生忘掉大火,重建了他的实验室,并成功的在大火之后三个月发明了留声机。

人总是容易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而忘了眼前的阳光。

人生,不可能一路顺畅无阻,遭逢无法挽回的情事,与其终日怨叹、哀哀自怜,一直活在阴影中,倒不如往前一步,只要一步,就能找到阳光,重新开始。

成功唯一的方式就是自我激励,不断向前冲。遇到挫折时,要努力不懈,勇往直前。

感悟:

一个实验室的灵魂并不在于实验本身或是实验的过程、结果,而是实验的那个人,只要人不放弃即使失去亦能够从新开始。

人的真正财富不在于看的见的事物,而在于那永不放弃的心与智慧,拥有智慧的人即使失去所有,亦能从零开始,最后将可以重新拥抱世界。

 

爱他,就是教他知足

先生生长于清苦的农家,不但自己养成勤劳节俭的美德,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是仔细过滤。

他总是告诉我,真正爱孩子是让孩子学习听父母的话,而不是提供琳琅满目物质去满足他的欲望。

记得有一阵子,小朋友流行玩轨道车,儿子也很想拥有一台,屡次跟爸爸要求都被拒绝,后来,儿子发现几乎全班同学都人手一车,表姐弟、堂兄弟,更是每人二台以上,儿子委屈地哭诉着:「大家都有轨道车,只有我没有。」

先生心疼地拥着他说:「如果全部的人都是错的,你为何要学他们呢!爸爸觉得你真了不起!」

儿子知道父亲的坚持,也不再提出要求,倒是轨道车退了流行之后,同学及堂哥都把轨道车送他,儿子才疑惑地问:「为甚么本来那么多人想玩,现在却都没人想玩!」

有了这次经验,后来再流行溜溜球及战斗陀螺时,儿子便也不再坚持一定要拥有了。

对孩子的穿著也是一样,先生一向强调穿衣服的目的是端庄、保守。

偶尔给孩子穿上质料较好的衣服,我总忍不住地夸赞:「好帅啊!」

先生却也不厌其烦地提醒我:「如果我们为了一件好看的衣服而去称赞孩子,那要如何教育孩子不注重外表?」日积月累,孩子也养成习惯,有什么穿什么。

偶尔带他们去买布鞋,老板也常赞美地说:「现在已很少人鞋底磨得这样破才换!」

前些时候儿子因背完老子与中庸,我答应每人给他们买一件五十元以内的玩具,到了杂货店儿子想看任何一种玩具都先问我:「可不可以看这个?」「可不可以买这个?」

老大、老二、老三(只有三岁)都一样,老板不可思议地问我?「太太,妳是怎么教的?三个孩子都这样有礼貌,我开这间店这么久了,最常看见的就是父母受不了小孩的哭闹而买玩具给小孩,或是小孩因为父母不买而生气,很少看见像妳的小孩这样有礼貌,每拿一件玩具就问可不可以!」

以前,我常觉得先生对孩子的要求太严苛,尤其是身处在物质充斥的时代里,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但随着时间的消逝,我才明白再多的物质也满足不了孩子的欲望,只有教孩子学习知足,才是真正的爱。

感悟:

若说这世间真的有无底洞,那这个无底洞便是人那不知足的心,其实人的需求真的很小,只是因为虚荣与欲望而不断的追求那些大过自己需求的事物。

当有一天追求的事物到手后,却又因无法填满不知足的心而再次追求更多,人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心态下反复的渡过,而忽略身边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事物。

爱孩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他,而应该教导他了解自己真的需求,如此人生就不会浪费在追求那些虚幻的事物,才能活的充实与精采。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么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会想做什么?

一个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是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

几位商人的回答最为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更有甚者,想退出人的世界,化为植物。

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人有时非常矛盾。

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常常心存厌倦。对人类这种因生命的平淡而缺少激情且苦恼的心态,有时是不能用不知足来解释的。

我曾对住在森林公园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因为公园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和花香。

然而,当这对夫妇知道有人羡慕他们的住所时,却神情诧异。他们认为这儿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城市丰富有趣。

当时,我的感觉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对夫妇对这儿太熟悉了,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在他们漫长的日子里,已不再有风景的涵义,而是习以为常的东西。

《幸福》杂志上的那些部长、商人及平民百姓们,之所以不愿做他们现在的自己,正好与住在森林公园的那对夫妇一样,因为他们对于长时间拥有的那片风景,就是习以为常,风景已不再成为他们眼中的风景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

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你的一切,也不再激怒你,这时,人就想要寻找另一片风景。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追求知识,挣脱旧我,纯洁精神,净化灵魂,升华自己。

其实,深究其根源,也是因为熟悉的地方已没有风景了。

每个人都在目前的工作上尽心尽力,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一次,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别种行业,为什么呢?

答案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因为对长期拥有的那片风景,已经习以为常,风景已不再成为风景了。

人生的旅途上,最糟糕的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

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这下子,人就需要再费尽心力去寻找另一片新风景。

再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下,交新朋友或许才能为我们开创另一片风景。

感悟:

俗话有句「近庙欺神」意指离庙住的愈近的人反而不相信神,这也是因为当人习惯于一件事时对该件事就不在有新鲜感,这样的劣根性也让人容易养成身在福中不知福。

另外,看完这篇文章后,笑游人间认为有些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陷阱,会引导人往某个方向去思考。

就如,有两间早餐店,若有客人点餐时,一间早餐店会问客户,加一颗蛋还是两颗蛋,另一间早餐店则会问,要不要加蛋。

碰到这样的问题时,人会有一种惯性…会对前一间早餐店说,加一颗、对后一间早餐店则常会说,不要。

所以杂志若只是问,让你重新选择你会想做什么?这个问题一开始已经让人往其它的方向去发挥想象了,想当然尔,大家都会说出自己认为不错的行业或事务。

人生只有一次,与其幻想人生重来,倒不如现在就放手改变要来的实际。

 

情妇

当了多年护士,见惯悲欢离合,也渐渐懂得人世的无奈半点不由人,是非成败谁判定?情真爱怨又由谁说清?

而故事一直在走廊上演,那长廊是适合等待的。

半夜两个女人,一个闪亮如同美丽的外衣,一个缄默却蕴含温柔的慈悲,但都伴随着他起舞,或者该说是他同时占领美丽与温柔,而情人与老婆的角色,是如此鲜明对立又模糊地存在,令人错愕不已。

她的进来,使人眼亮,脸上始终挂着笑意,很真心、很有信心,教病人觉得安心的那种。

她的男人是急诊送来的,听说是肝癌,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不吸烟、不酒、不打夜牌、不嚼槟榔的标准先生,说倒就倒了。

她为他换上病房规定的病患衣服,调好点滴,他不断喊泠,她以身子温柔地拥住他,笑着告诉他:「一会儿就会好,打完点滴,高烧便会退。」她耐心地哄着小孩般不安的他,直到他似昏似睡的不再有骚动。

我看看腕表,清晨四点,天已微明,她一夜没睡,守着点滴,彷佛每落下一滴水,她才有一拍心跳,她的枕畔人已满头白发,她该也有四十好几了吧!

她非常客气地请我们去换已打完的点滴,许多谢意在脸上,份外让人不忍。天亮透的时分,病人的烧终于退了,她为他除去汗湿透的厚被,穿过拿取不易的点滴,换上一套干净的病服,抹身擦澡,微笑看着苏醒的他,对他低语,哄他安心,我觉得这肝癌病人的命其实挺好的。

有这么一位老婆,该是前世修来的福吧!

她总是在中午时分回家煮些粥、汤之类的补品,下午两、三点才再过;而这位病人却还有个漂亮的情妇,才真叫人又羡又妒。

那位美丽的情人却精明得在她前脚走后,后脚就跨进来,高跟鞋格格的响彻长廊,打扮入时的套装,一张仔细化过妆的脸,和一脸的撒娇,她还要他哄着呢!

我听到他轻轻对她说:「我一直在等妳来呢!」

同房的病人都觉得他实在艳福不浅,贤慧的黄脸婆疼他如小孩,美丽的情人在空档立刻来陪他,他始终都不寂寞。

他的病似乎没有送来时那么危急,手术切除术做的还不错,他终于可以进食、散步,甚至不久也拔除了点滴管,可以在院外走动走动了。

他的老婆日夜不停地照顾他,三餐弄吃的来,削水果、送椰子汁、拿书给他看、读报给他听,她活得很有劲,也把这股劲儿传输给他,期待他的病情受控制之后,能提起生命的劲道来和病魔抗衡,好好地活下去。

我是挺佩服他的情妇,因为她可以聪慧的算到每次他老婆走了才会过来,匆匆坐一、两个小时,又在他老婆回来之前离去,也佩服她永远把自己收拾的光鲜亮丽,绝不在他面前露出邋遢相,不像他老婆总是踩脚裤、宽衬衫、平底鞋、绑个发髻在脑后头。

有时我们也爱八卦一下,怪不得18号病床的病人爱搞外遇,老婆和情妇实在没得比,老婆每天弄吃弄喝,陪他散步、作运动,半夜还送消夜,算是贤慧了,他还是照样在外头有情妇,可见得漂亮得体,永远是男士们臣服的,贤慧又算什么呢?

周末下午,情妇又出现了,裁剪合身的粉红色套装,同色系发带与高跟鞋,令人耳目一新,我们轻轻点头和她打招呼,却赫然见到她带着一个小男孩,十岁左右,长得清秀、调皮、聪明伶俐,他见到18号病床,老远就扑过去,亲亲热热地喊「爸!」

整个人埋在他爹身上又撒娇,又思念地哭起来,他爸也老泪纵横,那情景,真是令全病房为之动容。

我们暗地里笑他是「累」出病来的,享尽齐人之福,在外头连儿子都偷生了,的确不简单,中国人的「有后」观念很重,情妇有本事生个壮丁,人前人后喊爹的,让他多得意啊!

也怪不得两个女人的待遇差那么多,一个看起来淡然的像朋友,虽然无话不谈却没有激情,一个看起来却像蜂蜜,即使只是蜻蜓点水的来去,却总令他期待。

孩子跟他爹去院里玩了,美丽女人无聊地坐在床边翻这翻那,翻到抽屉里的一本笔记,她一页一页看,美丽的脸却开始扭曲,她把笔记啪一声扔进抽屉,几乎是冲到护士间来,尖叫着询问:「喂!告诉我,我不在的时候,有谁来看过18病床的病?」

「太多啦!每天都有人来看,鲜花、水果那么多,您没瞧见吗?」护理长很得体的挡开被质问的小护士,小心地回答她。

「我不是指来探病的,我是指平时的看护,您们是不是提供了特别看护?」

「没有呀!只是太太、妈妈、姊妹之类的亲人而已啊!」

「太太?搞清楚没有?我才是他太太,您们没看到他儿子都这么大了吗?」

「啊!」护士间的七、八个护士全都吓住了。

这两个月来,每个护士都照顾过18号病床,也亲见那女人照顾他无微不至,弄屎弄尿、擦身换衣、煮三餐的辛苦。

如果说,眼前这才是真正的太太,那么!那么!

那个平凡而且邋遢的女人难道才是他的情妇吗?

这样出色的男人会找这么平凡的情妇吗?

「您们回答我呀!」她的美丽和尖锐的声音构成极不协调的画面,我们没有一个敢说话。

还是护理长最先回过神来、礼貌的告诉她:「18号病床是重病患,您是家属,当然是知道的,平常医院的伙食他咽不下,需要其它家中进补的伙食,所以他母亲和姊妹就轮着送来,倒没别的人,太太,您放心吧!他有病在身,作不了怪啦!小心,生气多了会有皱纹哦!」

「您们这几个年轻护士最好少动他的歪脑筋,他是我一个人的,不准妳们挑逗他!」说完头也不回的回病房了,长廊响起的高跟鞋声久久不散。

我们几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这一大票人竟然在这两个月内都看走了眼。原来那个不起眼的才是情妇...看来,女人温柔不温柔,或是真心以对,实在比美丽重要得多,我们都上了宝贵的一课。

我们常陷入美丽重不重要的迷思当中,到底女人结婚后,应该以什么样的面目去面对另一半,可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我想,不变的是,温柔及真诚相对、为对方着想的心。

感悟:

看完这篇文章笑游人间静静的思考了一下,那位邋遢的女人真的是「情妇」吗?说不定,她才是原本的正牌夫人,只是因为老公外遇而离婚。

但离婚后却还是很关心老公的状况,在得知老公住院开刀后,便时时刻刻来医院陪他、照顾他。

呵,但不管怎样,我们并非当事人,很难了解其中的状况,在不了解状况时就应保持沉默,以免说出来的言语在不知不觉中伤人于无形。

言语是最美丽的东西,能将人的感情表达出来,言语却也是最可怕的东西,若不注意,一句无心之话就能杀人于无形。

 

请一辈子记住这三道题的答案

大学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

最后一节课,老师说要考试。「三道题目都很简单,」老师笑眯眯地说:「记得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片刻,女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有几个男生畏畏缩缩地举起了手,又放了下去。

老师继续问:「教学楼里有三个清洁工,谁能叫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这下大家都傻眼了。三年了,怎么从来没留意过她们?

老师接着抛出了第三道题:「你是否打过自己的耳光?」这一回,所有的学生都哧哧地笑了起来。打自己耳光,恐怕只有傻瓜或疯子才干得出来吧?

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了,老师说话了:「‘人生’这门课程,旨在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导我们今后如何立身处世、如何成人成才。今天的三道考题,可以说是对同学们做了一个大概的检验。」

「第一题——记住父母的生日。」

老师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孝道」两个字,「孝道教人善良,心存孝道的人,必定具有善的根苗,有善的根苗,才可能开出善花,结出善果。」

「第二题——记住你身边每一个人的名字。」

老师又写下了「尊重」两个字,「记住别人的名字,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之一,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使人宽厚。基石宽厚方能负重,人心宽厚方可立业。」

「最后一题——如果你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又叫不出清洁工人的名字,那么,你就该打自己一记耳光了。」

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了「反省」二字,「反省促人进步,有反省才有悔悟,有悔悟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成才的可能。」

这三道看似简单的题实则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一个人善良与否,决定了他将来是否有用;宽厚与否,决定了他将如何发挥作用;而能否不断反省、不断进步,则决定了他是否能持久向前,愈来愈有用!

感悟:

有网络真好,透过网络上众多人的分享,能让我们分享到别人所上过的宝贵一课。

该位老师最后一堂课虽说是考试,但却是引导学生往正确人生道路前进。

虽说这三题题目的答案分别是「有与无」,但这个答案却并非用手写、用嘴说,而是用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将答案刻画在自己与旁人的人生中。

另外,将这三道题目以一般单纯的问答不以人生的角度去观看的话,笑游人间目前「算是」做到了第一点和第三点。

第一点能做到是因为姐姐的关系,若不是姐姐们在每年父母过生日时都会提前告知并相约买蛋糕庆祝,若非如此笑游人间还真的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呢…真是汗颜…

而第三点… 笑游人间曾打过自己巴掌呢,哈哈 笑游人间可不是疯了或傻了,而是… 上课时想睡觉…打打自己的脸,捏捏手…让自己有精神点 >"<

至于第二点嘛,笑游人间对记人的名字真的非常非常的笨 >"< ,除非常常见面聊天,不然名字…很快就会忘了,这点还真的要加强呢。

 

今天是美好的一天

一个失明的男孩坐在一个大厦的阶梯上,摆了一顶帽子在他的脚旁,拿着一个告示牌写着:「我是瞎眼的,请帮帮我」。帽子里只有几枚硬币。

一个男人经过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了几枚硬币投入帽子里。然后,他拿起告示牌把它翻转过来写了一些字。他放回告示牌,以便走过的每个人都会看到新的词句。

帽子很快的开始填满了钱。更多人给失明的男孩更多的硬币。

午后,改写了告示牌的男人来看看事情发展得怎么样了。男孩认出了他的脚步并问:「您是不是今天早上改写我的告示牌的人?您写了什么?」

那人说:「我只是写真相。我说了你原本的意思,但用的是另一种说法。」

他写的是:「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但我却不能看见。」

你认为第一个告示和第二个告示写的是同一件事吗?当然两个告示都是告诉别人男孩是失明的。

但第一个告示单纯地告诉人投入一些钱在帽子里以便帮助这位男孩。第二个告示告诉人们他们能享受美丽的一天,但男孩不可能享受它,因为他是瞎的。

第一个告示只诉说了男孩是瞎的。第二个告示告诉人们(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不是瞎眼的人。

我们对于第二个告示表达得更有效率,不感到惊讶吗?

感悟:

这篇文章让笑游人间想到一篇故事,故事是述说以前有二位将军,皇帝命令他们各率一军前往抵挡外族的侵略,但因为外族兵强马壮,两位将军所率的军队都节节打败战,一天夜里,A将军写了一封信,告诉皇帝战争状况,并在信中指出,敌军强大,我军屡战屡败,要求皇帝加派援军。

皇帝一看到屡战屡败还得了,便气的下令将A将军斩了。

而B将军也写了一封信给皇帝报告军情,信件中写到敌军虽然强大,但我军仍旧屡败屡战,要求皇帝再加派援军。

皇帝一看,嗯,虽然敌军强大,但B将军却是屡败屡战毫不退却,甚觉高兴,不但增派了援军,还赏赐了不少财宝。

同样的一件事,一位写屡败屡战、一位写屡战屡败,其实说的内容是一样,但一个让人感到失望,一个让人看到希望,便导至整个结果大不同。

 

生命中你看重什么?

有一位父亲存了很久的钱,终于买了一辆雪亮的新车。

他非常宝贝这部车,每天都洗车打蜡。

他五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爱车,也非常兴奋的帮爸爸一起洗。

父亲有这样一个儿子,非常满意,深觉这个儿子很体谅为父的心。

有一天,这位父亲很累,虽然车子因为淋了雨而显得脏,但他实在太累了,心想,改天再洗车吧!

五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累,就兴冲冲的要帮爸爸洗车,父亲见他人小志气大,心里更加得意,便放手让儿子洗。

小儿子要洗车,却找不到抹布。

他走进厨房,立时便想到母亲平常炒完菜洗锅子时,都是用钢刷使劲刷才刷干净的,所以既然没有抹布,就用钢刷吧!

他拿起钢刷用力的洗起车来,一遍又一遍,像刷锅子一样刷车。

等他洗完之后。「哇!」他大哭失声,车子怎么都花了?

这下惨了,他急忙跑去找父亲,边哭边说﹕「爸爸,对不起,爸爸,你快来看!」

父亲疑惑地跟着儿子走到车旁,他也「哇」的!一声﹕「我的车!我的车!」

这位父亲气得走进房间,他十分生气地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呀,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这是我新买的车,一个月不到,就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处罚我的孩子?」

他才祷告完,在他心里忽然出现一个声音:「世人都是看表面,而我却是看内心!」

突然间,他像是被点醒了。

他走出房门,儿子正害怕地流着泪,动也不敢动。

父亲急得把孩子拥在怀里,并且说:「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爱你,胜过这部车子。」

亲爱的朋友,生命中你看重什么?我们懂得爱吗?

感悟:

生气时,只能看到孩子做错的事,消气后却能看见孩子心中的那份爱。

突如其来的横祸常会让人压不住心中的怒气,许多无可挽回的伤害便因此而造成,文章中的父亲做了一件相当对的事「不在忿怒的情绪下处理事情」

当一个人处于忿怒的情况下,忿怒的心会蒙蔽我们的智慧,让人做出事后自己都相当后悔的事来,若能先处理自己的情绪,人才能理智的判断目前的状况并想出解决或善后的方法。

 

幸福藏在胡涂里

有两个落水者,一个视力极好,一个患有近视。两个落水者在宽阔的河面上挣扎,很快就筋疲力尽了。

突然,视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远处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们这边漂来。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

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

游着游着,视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

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着。当他终于游到目的地,并发现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

视力好的那位就这样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那位却获得了新生。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病人。一个人耳朵灵便,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只能活三个月时间了。

于是,整天郁郁寡欢,结果还没到三个月就死了。另一个人的耳朵有些背,别说偷听医生的谈话,就是你跟他直接说,他还听不大清。

奇怪的是,他不但活过了三个月,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在美国,有两家同样大小的公司,它们的总裁一个叫罗伯特,一个叫史蒂夫。

罗伯特是一位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比别人看得长远。因为他早就预测到了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以他决定将公司解散,还能给自己和员工们留一些生活费,不然到时肯定会负债累累。

因为他分析到,在2008年,美国有30%的公司要倒闭,像他现在这样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

史蒂夫不但不是一个善于算计的人,甚至还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

他憨憨地认为,未来永远是无法预测的,就算你将世界上最完美的计划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未来还没有真正到来。

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够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让它支撑下去。

结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最终,会算计的人将公司解散了,而不会算计的人,却将公司比以前办得更红火了。

人生中,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灵通的比灵通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难得胡涂。其实,人生本来就是胡涂的,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藏在胡涂中,一但清醒了,可能所有的快乐和幸福也就跟着烟消云散了。

感悟:

凡事看的太清、看的太明在某种角度里确实会让人无意中错失某些机会,甚至因为对人、事、物看的太清反而不容易快乐、幸福。

凡事胡涂看不到世间的人事险恶有时反而是一种幸福。

但世间事并非如此单纯,文章只是以比较偏胡涂面获得美好结局来撰写,也有更多的案例是因为看事清楚有远见而防止灾难和损失的发生。

但文章中有一点笑游人间是非常肯定的「未来永远是无法预测的,就算你将世界上最完美的计划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未来还没有真正到来。」

未来是一个无法完全预测与掌控的,勇于冒险的人将获得更多的果实,但亦可能让他如烟火般闪烁消失在时代潮流中。

 

人生得失总是零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总是有一得必有一失。爱情能够给你欢乐,但它同时也给你痛苦;财富可以给你享受,但它也会带来苦恼;成功使你快乐,但是当失败之后痛苦将变得强烈而无法忍受。

如果你期待某件东西,而你得到了,那是一种快乐。然而相对地,当你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受到等量的悲伤。得到时是八分快乐,失去也会有八分的痛苦,那个总数几乎是一样的。

有人得到了财富,却可能失去了健康、家庭或感情;而有人在事业和成就少了三分,则在生活质量、身体健康或时间自由方面多得到三分。有些东西看似不公,如果你细想下去,其实是公平的。

有人认为有钱人比较快乐,这是错的。一个穷人用几百块就能得到的快乐,等他有钱后,可能要花几万块,甚至几十万才能得到同等的快乐。

当你口味越重,那些东西的口感就越差;当你钱越多,那些钱的价值就越小;当你肚子很饿的时候,给你一颗馒头那是美味,但当你吃了五颗馒头,你就会食不知味。

钱太多的人怕被偷被抢;房子太大的怕打扫;吃太多的怕胖,吃太好又怕死。你看,现在有钱人都吃些什么,都在吃生菜水果、蕃薯,根茎五谷类,在喝牧草、小麦汁,这些其时都是以前穷苦人家或给动物吃的。

这让我想起一则故事。有一只狐狸,看见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枝上结满了诱人的果实,狐狸垂涎欲滴,牠四处寻找入口,终于发现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牠的身体无法进入。

于是,牠在围墙外绝食六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后来牠发现吃得饱饱的身体,让牠无法钻到围墙外,于是,又绝食六天,再次饿瘦了身体。

所以我说,那个总数是一样的,不是吗?

鼹鼠是一种寄居在下水道的老鼠。

一只在大河附近,天天饮滔滔江水的鼹鼠,和一只在下水道饮水的鼹鼠,并没有两样。事实上,一只小鼹鼠的腹中又容纳得了多少水?饮水过量,除了撑死之外,又有何益?

即使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我们也只能日食三餐,夜寐一床。就算你拥有一百张床,你也只能睡一张床;就算你拥有一千双鞋,你也只能穿一双。就算你可以点上一百道菜,但你能吃多少?最多就只能撑饱一个胃,不是吗?

人来到人世本来就是来体验的,每个人的财富地位或许有高低之分,但对快乐和幸福的体会并没高低之别。只是有钱人的快乐比较复杂,穷人快乐比较单纯,就只是这点差别。同时拥有几个男人或女人,并不会比较单纯一个的人还幸福。

当你是快乐时,悲伤便在一旁窥视;而当你是痛苦时,那随之而来的就是欢乐。到了最后,你会发觉,每一样都配得好好的,每一种痛苦与快乐,每一样你所得到的和失去的,好的与坏的,到了最后,你仔细去算算看,加加减减之后,那个数字将会是一样的。

或许有人早一点得到,有些人晚一点得到;有人先失去,有人晚失去,但那个总数将会一样。你曾经有多少快乐,当你失去就会有多少悲伤。到了死亡每件事都会变成一样。

死亡会让一切都变得公平,在死亡当中,没有富人或穷人之分,不会说有钱人死的比较舒服,穷人死的比较痛苦。死亡会显露全部,它一直都是十。

有人得到十分,到他离开时候,他就必须失去十分,那将是「十分的痛苦」,这是绝对公平的。

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乐;得到七的,拥有七分幸福,却只能得到三分快乐;有人先得到,有人后得到,有人什么都没得到。

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后得到的后失去,没得到的就不会失去。

那个总数是一样。所以,人生真的不必太计较,不必刻意去算计,只要去体验就好。

摘自:《微笑,当生命陷落时》高宝出版提供

感悟:

人生的得与失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分的清楚的,从古至今常有人因祸而得福,亦有人因得到而遭祸,以宗教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不因为得到而欢喜,因为它终将离你而去,不因为失去而悲伤,只因它原本就并不属于您我,失去只不过是回归虚无。

目前的财富、名声、物质等各种事务,我们只是它短暂的拥有者,但有拥有就会有失去的一天,不要因为这一天的来临而让自己变的心灰意冷倍受打击。

狐狸这一篇寓言故事虽然是想表达徒劳无功,但看在笑游人间眼里,狐狸在吃葡萄这件事的结果虽然和开始时一样,但换个角度想至少狐狸有享受过吃葡萄的乐趣,在往后的日子里还能时时刻刻回味那段吃葡萄的美丽回忆。

虽然故事的开始与结果是相同的,但相信这件事却能深深的烙印在狐狸的记忆之中。

人生即使到头总是零,我们亦要珍惜知足现在的每一刻。

 

少一双筷子

在一次与有友人聚会,用餐时不小心掉了一支筷子,因为一直不见服务生的踪影,所以我便试着先用一支筷子吃饭。结果,夹菜时超乎想象的困难,根本无法用一支筷子夹取到任何食物。

用一双筷子筷子吃饭,不管是夹菜,挑肉,撕鱼,捡豆或扒饭,都能随心所欲,轻而易举做到,但少了一支筷子,就什么东西都吃不到了。

理论上来说,用一支筷子吃饭,应该能吃到正常用餐量的一半,但是实却不然,一双筷子的功用若是「100」,只剩下一支筷子,其功率不是一半的「50」,而是「0」!

如同火车的铁轨少了一条,车速不是减半,而是寸步难行。人若有才无德,则才能不是发挥一半,而是毫无作用。

有企图心而无持续力,则企图心只会成为幻影,完全没有任何作用,有执行力而无恒心者,则只会空留遗憾。

所以,成功者并非取决于IQ或EQ的高低。而是活到老学到老,刻意练习的终身实践,「资质」加上「练习」就像一双灵巧的筷子,可以让自己发挥所长,出类拔萃,这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感悟:

文章虽短,却能感受到作者在生活起居中所悟得的人生真缔。

但人若有才无德,笑游人间却认为并非不能发挥一半,而是会危害社会。

因为一个人若拥有的才能愈大,却没有仁德之心来导向正途的话,其才能愈大对社会的危害就愈大。

 

当逆境到来,你像什么?

一个女儿对她智慧的父亲抱怨,说她的生命是如何如何痛苦、无助,她是多么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个人惶惶然然,只想放弃。她已厌烦了抗拒、挣扎,但是问题似乎一个接着一个,让她毫无招架之力。

当厨师的父亲,二话不说,拉起心爱的女儿的手,走向厨房。

他烧了三锅水,当水滚了之后,他在第一个锅子里放进萝卜,第二个锅子里放了一颗蛋,第三个锅子中则放进了咖啡。

狐疑的女儿望着父亲,不知所以然,而父亲则只是温柔地握着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说话,静静地看着滚烫的水,以令人炽热的温度烧滚着锅里的萝卜、蛋、和咖啡。

一段时间过后,父亲把锅里的萝卜、蛋捞起来各放进碗中,把咖啡滤过倒进杯子,问:「宝贝,你看到了什么?」女儿说:「萝卜、蛋和咖啡。」

父亲把女儿拉近,要女儿摸摸经过沸水烧煮的萝卜,萝卜已被煮的软烂;他要女儿拿起一颗蛋,敲碎薄硬的蛋壳,她细心观察着这颗水煮蛋;然后,他要女儿尝尝咖啡,女儿笑起来,喝着咖啡,闻到浓浓的香味。

女儿谦虚恭敬地问:爸,这是什么意思?

父亲解释,这三样东西面对相同的逆境,也就是滚烫的水,反应却各不相同。

原本粗硬、坚实的萝卜,在滚水中却变软了,虚烂了,

这个蛋原本非常脆弱,它那薄硬的外壳起初保护了它液体似的内容物,但是经过滚水的沸腾之后,蛋壳内却变硬了,

而粉末似的咖啡却非常特别,在滚烫的热水中,它竟然改变了水。

「妳呢?我的女儿,妳是什么?」

父亲慈爱地摸着虽已长大成人,却一时失去勇气的女儿的头:「当逆境来到妳的门前,妳作何反应呢?

妳是看似坚强的萝卜,但痛苦与逆境到来时却变得软弱,失去力量吗?

或者妳原本是一颗蛋,有着柔顺易变的心?妳是否原是一个有弹性、有潜力的灵魂,但是却在经历死亡、分离、困境之后,变得僵硬顽强?

也许妳的外表看来坚硬如旧,但是妳的心和灵魂是不是变得又苦又倔又固执?

或者,妳就像是咖啡?咖啡将那带来痛苦的沸水改变了,当它的温度高升到一百多度时,水变成了美味的咖啡,当水沸腾到最高点时,它就愈加美味。如果妳像咖啡,当逆境到来,一切不如意时,妳就会变得更好,而且将外在的一切转变的更加令人欢喜,懂吗?

我的宝贝女儿?妳要让逆境摧折妳,还是妳来转变,让身边的一切人事物感觉更美好、更良善?」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用最多的梦去面对未来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感悟:

"当逆境来时你像什么",这句话让报长省思了蛮久的,"逆境"人生不就是都在逆境中度过吗?人的成长在于一次又一次的解决逆境,人的成就不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解决逆境后得到吗?人生就有如逆流而上,成功的人克服逆流而上,而平凡的人随波逐流,失败者被潮流所淹没,相信各位读者都将是一位克服逆境逆流而上的成功者,祝大家万事顺心、笑游人间。

 

心灵小语

『同样的话语,在经由不同人的解读之后,会有不同的意义。』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我喜欢这句话,很健康的人生观:

你不是得到一份圆满的因缘;就是学到怎样更靠近幸福。

你不是得到胜利;就是学到如何避免失败。

你不是得到最终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是学到…世事总不会尽如人意。

开心与不开心,往往都只在人的一念之间,何不放开一点、简单一点、单纯一点呢。集满三点..我想会开心一点哦?

每个人都有一台自己的时光机器吧,传送你回到过去的叫做回忆,传送你迈向未来的叫做梦想,让你完成回忆和梦想的,叫做现在。

生命的灵魂是上帝创造的,生活的精彩是自己规划的,人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我很认同,但是不要活到老做到老。

蚕要破茧才能变成蛾,小鸡必须破蛋才能变成大鸡,相同的,人必须先破除心中的围墙,才能探索围墙以外的世界。

生命中有许多的场合,都要痛下决心去选择离开;离开,不一定是悲伤,有时候是为了到达另一个新境界的过程。

自在就像蝴蝶,你愈想去捕捉,牠愈消失于无形,但是,当你疲倦放弃时,牠却悄悄的飞近你身旁。

金盾银盾是大家耳熟能详西方寓言,不管金盾还是银盾都不是真正的盾,人们的执着才是最大的矛盾!

假如,真理没有经过思考,就会变成类似金盾银盾的辩论题材。

思考不是钻牛角尖,也不是想事情,而是联想事情,就像神经的系统,因为创意是从联想而来,一个不经意的联想,

就能找到一个创意,很可能因此改变你一生,也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以前的人,会问你什么学校毕业,不过现代的人,比较少问你这个,他们不在乎你的背景、学历,他们只会问你:「你懂得设计吗?」

如果你懂设计,就算是私立毕业他们仍然选择你,如果你不懂设计,就算你是国立学校,他们一样没兴趣。

平常缺少压力的人生活过的比较悠,有压力的人生活比较积极紧凑,同理可知,有梦想的人一定比没有梦想的人坚强,

实现梦想的途中没有人可以难为你,就怕你自己难为你自己。

有梦的人最美,勇敢做一个有梦的人,梦想所以会实现,是因为你从来不想放弃。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云淡风清不留下丝毫的污秽,分手不出恶言这是与人相处的修养。

知道怎么上台的人,不一定懂得怎么下台,上台靠的是机会,下台需要靠的是智慧啊。 http://ibook.idv.tw/enews/enews/enews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