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火之焰:胜负与道(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32:09

胜负与道(一)

本人酷爱围棋,学棋10余年,技止业余4段,但对于围棋的“道”却兴趣浓厚,希望理解的更深刻,在这方面有点长进,孔夫子不是都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嘛。前段时间刚好看到论坛里在讨论这问题,于是发了两个帖子,想的是同意呢就顶,不同意者批评,希望能收到几块有分量的板砖,万一有一块玉呼啸而至的话,那就大快人心正合我意了,呵呵。

今日上得坛来,见又有许多关于“道”很有见地的文章,不禁心喜,不禁技痒,又想讲“道”了,呵呵,您可别嫌烦。

从围棋的起源开始吧。据晋朝人张华的《博物志》介绍,围棋起源于尧舜时代。当时尧的儿子丹朱是个小混混,整天在外调皮捣蛋,尧想到他影响老子的形象而且以后要传帝位给他,这这么行?为了收他的心,画起一个一个的小方格,再将象牙和犀牛角砸成碎片走交叉点,就像围猎一样,果真,调皮的丹朱玩起这个最早的围棋游戏就像我等一样,一下就上瘾了,从此不到外面去鬼混了。当然后来他爸没把帝位传给他,不是因为他玩物丧志,而是他自己说:我天性喜欢搞艺术,不适合当官,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他不仅围棋下得好,而且打猎耕种治水都很有一套,他叫舜。

围棋起源于游戏。

游戏的纯粹和自在其实是比较接近于“道”的精神的。孔子悟道的时候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天人合一的质朴精神可以一句话来概括——我们来游戏吧。

在游戏中,胜负并不是那么重要的,“胜固欣然败亦喜”就是游戏围棋的标准答案。在游戏中,棋士变成陪皇上解闷的“待诏”,围棋成为文人雅士忘忧清乐的“木野狐”或者和尚们解除寂寞的小玩意儿……中国数千年的围棋史就这样浸润在歌舞升平晨钟暮鼓清风明月中,好一派太平景象!

直到围棋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本因坊、安井、井上、林这四大棋家之间为了争夺“名人棋所”宝座进行的擂争对局,游戏围棋变成了胜负格斗,这一传自中国上流社会的高雅娱乐从此充满了杀伐之声。

在这种对局中,胜者名扬天下,败者一撅不振,棋士生命也许从此断送。在日本围棋史中,下棋下到吐血的“吐血局”比比皆是。本因坊秀和与幻庵因硕的20番棋,第一局就费时九天,期间因硕两度吐血,冒死博杀。甚至因下棋而死的棋士也不鲜见。天宝年间井上家的赤星因彻挑战本因坊丈和名人,败局之后吐血不止倒下,不久,一代超逸之才26岁就溘然逝去。一直到吴清源时代的“擂争十番棋”仍然充满血腥,他自己回忆这种对局时说,“这种白刃格斗决胜负的形式,若不是身临其境去尝试着下一下,断然体会不到那种恐怖的滋味。”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格斗,这样的血腥,这样面临生死的胜负之后,斗士们揩干净身上的血,静静为自己点上一支烟,在升起的烟雾里,一些人看到了超越胜负之上的天光……

吴清源就看到了“调和”。

围棋的“道”不是胜负,但是,只有经过了全情投入、以命相拼的大胜负,并且从中超脱出来,浴火重生凤凰涅盤,才能领悟到围棋的“大道”。

这也许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逻辑:自由自在、天人合一的围棋娱乐游戏本质上与道最接近,产生的却是落魄棋手的江湖生涯、才子佳人的趣闻佚事,仅此而已;围棋成为与“道”截然不同的博杀、血腥、胜负的时候,最后却发现走到了围棋之“道”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