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永信线缆有限公司:心灵鸡汤3-生命的彩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32:20

生命的彩色

  尊严比生命重要

  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约翰.高尔斯华馁

  法国著名的将军狄龙在他的回忆录中讲过这样一件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恶战,他带领第80步兵团进攻一个城堡,遭到了敌人顽强抵抗,步兵团被对方火力压住无法前行。狄龙情急之下大声对他的部下说:“谁设法炸毁城堡,谁就能得到1000法郎。”他以为士兵们肯定会前仆后继,但是没有一位士兵冲向城堡。狄龙大声责骂部下懦弱,有辱法兰西国家的军威。

  一位军士长听罢,大声对狄龙说:“长官,要是你不提悬赏,全体士兵都会发起冲锋。”狄龙听罢,转发另一个命令:“全体士兵,为了法兰西,前进!”结果整个步兵团从掩体里冲出来,最后,全团1194名士兵只有90人生还。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并不是惩戒,而是尊重。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如果用钱驱使他们,无疑是奇耻大辱。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木化石的故事

  从偏见的奴役下解脱出来,这样才能用正确的观点来看生活,或了解人性。

  ——泰戈尔

  那个身材瘦小的老人在翻动他的汽车行李厢时的模样引起了迪丽雅的注意。他从行李厢里搬出了一件用布包裹着的重物。他是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的,当时,迪丽雅正陶醉在亚利桑那州布鲁梅萨石化林的奇异景色中。老人费劲地抱着包裹,蹒跚地穿过道路,向沙漠走去。他没有看到她。迪丽雅被好奇心驱使着,远远地跟在了他的后面。

  老人步履艰难,不时要停下来喘喘气,好不容易才攀上了一座小山岗的山顶。然后,他朝四面看了看,将那包裹扛在了肩上,又朝山下走去了。迪丽雅急忙跟了上去,当她到达山顶,她看到老人已经走到了山脚,正站在一条小溪的边上。忽然,他在泥地上跪了下来,小心翼翼地解开了那个包裹。迪丽雅悄悄地走了过去。

  那是一块大约十四磅重的木化石,看起来像是一个树桩。据迪丽雅所知,这样的化石大约形成于2.25亿年前,但它仍然像一块木头。令人感到惊异的是,那块化石缀满了美丽的晶体,在阳光下闪烁着绿色、蓝色和红色的光彩。老人轻轻地抚mo着那块岩石,目光里流露出款款深情。良久,他站了起来,看了迪丽雅一眼,又看了看那块木化石,嘿嘿地笑了起来。“漂亮的石头呀!”迪丽雅搭讪着。“但我不得不将它送回到这儿来。”老人说。“你是在什么时候发现这块石头的?”迪丽雅好奇地问。

  “60年前,我才13岁。当时,我父亲带着我和哥哥到这儿来观光,我就在这个地方找到了它,并将它藏在了汽车里。父亲知道后,就责备我不该做这种事。但那时我们已经回到纽约了。”

  随后,两人很自然地交谈了起来。老人对她说,60年来,他始终认为这块木化石是永远属于他的。直到最近,当医生诊断他已患了绝症之后,他才恍然间感到:犹如他的生命一样,他对这块石头的拥有权也只是暂时的。于是,他决定不远千里,将这块他钟爱的石头送回到这里,送回到这一片他一直对之怀有愧疚之情的沙漠中来。

  太阳下山了,老人长长地叹了口气,结束了他的叙述。他弯下了腰,轻轻拍了拍那块美丽的石头。忍着泪转过头去……迪丽雅搀扶着他再一次爬上了小山岗,在山顶,他们回头望着那块木化石,此时,它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黑点了。

  天色越来越黑,迪丽雅只能勉强看到身边的这位老人——这位在人生的尽头体验着如释重负和恋恋不舍两种感情的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

  事实上没有任何东西能真正属于某个人,甚至包括本体在内。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也作为一名匆匆的过客,在经历了一番人生游历之后,本应该心满意足的离去。

  将军投降以后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斯宾塞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联邦军事天才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是南方人的宠星。无情的战争最后以南方失败而告终,然而投降后的李将军却赢得了更多美国人的爱戴。

  李生于南方弗吉尼亚州,但他在内心里并不拥护南联盟的黑奴制度,在致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尽管人们很少认识到黑奴制度在政治、道德上是邪恶的,但我认为它的存在将给白人带来比黑人更多的灾难。”为什么他辞去在美军中显赫的职务而为短命的南方奴隶主而战?理由是:他属于弗吉尼亚,当外乡人入侵他的故土时,他必然毫不迟疑地去保卫她。也许人们很难对此表示赞同,但很少有人忍心责备他的“愚忠”。

  战争结束了,在阿波马格斯,李将军代表南联邦签字投降仪式完毕,将军心如刀割,无言地离开了。被战火蹂躏的南方,满目疮痍;残废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等着将军去供养。身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却在南方找不到指挥的部队。许多骄傲的南方人不甘受耻辱,举家出逃至埃及、墨西哥、南非,他们不愿意,更不忍心让儿女们看到他们的家乡被撕碎。沮丧与绝望包围了南联邦。

  将军回了家,他穿着战场上磨破了的戎装,人和战马泥迹斑斑。他避开成千上万个爱戴他的人,默默地接受了华盛顿学院院长的职务。当时学院的情况鲜为人知,除了2000元联邦废币外,只有146名学生包括每人75元的学费可指望。处在绝境中的学院因将军的到来复活了,对它一无所知的富翁们慷慨赞助,两年后学生增加了1倍。而月薪125美元的将军在他的破房子里制定着新的战略,他突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加入了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甚至还设了新闻课,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举,比后来的教育家所设置的新闻课程提前了40年。

  李还是将军,他没把一分钟、一份力用于沮丧,却把南方人从羞辱中拉了出来,又投入了复兴家园的战役中。许多不服气的南方兵要进山打游击和北方佬作对,向将军讨计。他说:“回家去,小伙子们,把毁灭的家园建起来。”他曾告诉惊奇不解的人们:“将军的使命不单在于把年轻人送上战场送命,更重要的是去教会他们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人生的抉择问题上,伟人的举动更能唤起人们的思索。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人们不应该为毫无意义的事业浪费有限的精力和生命。

  和数字结婚

  无限在有限之中发现了自身,这虽是一种矛盾的现象,但却是扎根在创造基础上的一种矛盾现象。

  ——泰戈尔

  保罗.艾尔迪什1913年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父母都是数学教员。他是一个独生子,也是一个数学神童,4岁的时候他告诉母亲说他发现了负数,把他母亲吓了一跳。17岁那年,艾尔迪什去和另一位数学神童安德鲁.瓦索尼会面,没说什么客气话,艾尔迪什开门见山就叫瓦索尼给他一个4位数字,瓦索尼就说2532,然后,艾尔迪什立刻就说2532的平方是6411024,对方听得傻了眼。艾尔迪什然后又问这位新朋友:勾股定理有几种证明的方法?瓦索尼说他只知道一种,而艾尔迪什说他至少会37种。瓦索尼后来回忆说:“艾尔迪什说完这些之后,说他得跑了,后来他真的就跑了——不是走而是跑。他这个人从来就不会慢慢地走路,而总是一路小跑。”

  数学家乔治.波尔迪回忆说,艾尔迪什在大学教学期间,有一次偶然看到黑板上有两位函数分析专家写的一个关于函数的长达30页的解决办法,他朝黑板看了一眼,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就把他的解决办法写了出来——只有两行。乔治.波尔迪当时惊讶地说:“这不是魔术是什么呢?”

  这个古怪的人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自己的家,总是东跑西颠,过着一种类似游牧的生活。他惟一的财产就是一只用得很旧的箱子,他总是提着箱子突然出现在朋友或数学界同行的家门口要求借住几天,他说他这会儿脑子开窍了。在别人家里工作几天,然后就又提着箱子到别处去,别人也从来都不拒绝他。他手头也没有什么钱,因为即使有了钱也常常送给了别人。看来在花钱上他的数学只能得零分。

  “天才”的名号听起来更像是上天的杰作,而非人力所致,因而天才的头脑总是凡人羡慕的对象,而生活则常被认为不是常人的生活,更像是传播文明的使者。

  诚挚之家

  人们很容易被他们所爱的人欺骗。

  ——莫里哀

  那是20年前,当时菲利浦.凯利还是一名修士,派驻新泽西州。他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波多黎各移民。他们跑到美国来打工,为坎贝尔牌罐头摘番茄,为鸟眼牌罐头摘青菜。人们吃过的鸟饭树浆果多半也是他们摘的。他们很多人携家带口而来,都梦想着有朝一日挣足了钱回波多黎各岛老家盖上一所房子。

  那一年是菲利浦来这个教区的头一年,沃尔特.詹森却是最后一年了。他在罐头公司干了40年,行将退休。过去的25年里,他一直在工厂做领班。他热爱那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们,大家也同样爱戴他。

  沃尔特告诉菲利浦,当地有一项热闹的传统活动——“回乡之旅”。每年12月份,该教区的2000个波多黎各家庭都要聚会一次,每家拿出5美元(当时约合一个采摘工一天的工钱),放到一个罐子里,再用一张纸条写上自家的姓名。然后,大家选出一个人蒙上眼睛,从那些纸条里抽出一张——被抽中的这家就可以用这笔钱回波多黎各岛探亲,快快活活地过上两个星期。

  “你来看我们抽彩吧,”沃尔特向菲利浦提议,“我会把你介绍给大家。”

  时至今日,菲利浦还记得那系在白铁皮屋顶下椽子上飘舞的彩带,仿佛还能闻到意大利面食的香气,听到那边动听的乐曲。墙上贴着波多黎各的旅游招贴画,人们围着他和沃尔特,兴奋地指给菲利浦看他们的故乡。菲利浦不由惊叹,那真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下午3点的时候,各家的5元钱都凑齐了。但在抽彩之前,主持人叫起沃尔特,当众送给他一块匾,纪念他在这里的辛勤工作,并表达大家的谢意,感谢他多年来给予大家的关怀和友爱。众人热烈的鼓掌。随后,人们请菲利浦来抽出那个幸运的家庭。

  菲利浦被蒙上双眼,被领到一只大鼓旁。菲利浦把手伸进去,抓到一大把纸条,最后只留下一张在手里。

  菲利浦取下眼罩,大声念道:“沃尔特.詹森!”欢呼声震耳欲聋。人们簇拥着沃尔特,向他道喜,同他热烈拥抱。

  喧闹还在继续。菲利浦漫不经心地把手又伸进那只鼓,抓出一把纸条。只见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沃尔特.詹森。

  公平、诚信只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它们并不是上帝的作为,而是人为的产物。并不是所有的欺骗都令人不齿,有时候其中包含着善良与爱,这样的欺瞒会令人为之动容。

 

生命的彩色(2)

更新时间2009-11-2 10:52:22  字数:4214

 

   最冒险的拥抱

  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死。

  ——雨果

  1983到1987年间,特瑞西受雇于麦当劳公司,为公司做宣传,活动范围包括亚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和南加州的大部分。他们的一项典型的工作便是举行“罗纳德.麦当劳日”。每月有一天,特瑞西将装扮成罗纳德.麦当劳的卡通人物形象,同公司公关部的其他人员一起,尽可能多地走访社区医院,将一丝欢乐带到这个谁都不愿进去的地方。

  在他们的走访中有两项严格的规定:第一,没有公司或医院方面人员的陪同,不得独自在医院的任何地方活动。也就是说,万一特瑞西的装扮吓着孩子,陪同的其他人员可以马上解释清楚;第二,在医院里不得与任何人有身体上的接触,以免特瑞西成为载体,将细菌从一个病人传给其他人。特瑞西被告知,违背其中的任何一条规定,都将会被解雇。

  在特瑞西做宣传工作即将满4年的一天,他刚结束了在一家医院的活动,长达一天的表演使他感到很疲惫,裹着厚厚的油彩,他正和同事们一起从医院的走廊向楼外的停车场走去,这时,特瑞西听到一个弱小的声音喊着:“罗纳德,罗纳德!”

  特瑞西停下脚步,循声望去,声音是从一个半开的门缝中传出的。他推开门,看见一位五岁左右的男孩正在他父亲的怀里,身上被种种叫不上名的医疗仪器所缠绕,数量之多是特瑞西以前从没见过的。

  他问小男孩叫什么名字,小男孩告诉他叫比利。特瑞西为他变了几个小魔术,小比利苍白的脸上露出些笑容,尽管很费力,但特瑞西读到了。当特瑞西准备离开时,他问比利自己还能为他做点什么。“罗纳德,”比利问道,“你能抱抱我吗?”要求很简单,可对于特瑞西来说却很难:因为公司的规定很严,如果他违反规定碰了孩子,他就将面临失去工作的危险。于是,特瑞西对小比利说眼下自己不能那么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来作一幅画。”

  画完了之后,小比利再次要他这个“罗纳德”抱抱他。一刹那,特瑞西的内心喊出了一个声音:“好吧!”可理智却在警告他:“不行!你会因此失去工作。”此刻,他不得不思索为什么自己会对一个孩子如此简单的要求犹豫不决。

  是的,如果他那样做了,的确有可能失去工作。如果真的失业了,或许很快他的车,他的房子都保不住。事实上他的确离不开这些东西,可是当面对一个病入膏肓的孩子、一个可能再也回不了家的孩子的请求时,这些东西还重要吗?

  特瑞西请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先到门外等候,又请公司的两位陪同者到车上等他。看护医疗仪器的护士走不开,小比利就让她面向墙站着。然后特瑞西就小心翼翼地将小东西抱在怀里,特瑞西感到他是那样的脆弱,似乎轻轻一碰就会伤着他。

  两人笑啊闹啊地整整过了四十五分钟。他们谈到了小比利所放心不下的事:比利的小弟弟明年该上幼儿园了,比利担心没有他领着小弟弟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小比利还操心家里面的小狗找不到骨头,因为他临来医院时将它们藏起来了,可现在他自己也想不起来藏在哪儿啦。

  这就是一个小孩子在知道自己再不能出院回家时所担心的事。从病房出来,眼泪已在特瑞西涂满油彩的脸上划出道道彩痕,直通脖底。他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电话留给比利的父母(这又是一件破坏麦当劳规定的事,特瑞西估摸着这回自己真的是该走人了,但他一点都不后悔)。他对比利的父母说,如果有任何事情麦当劳公司或他本人能帮他们做,就请给他打电话,一定会做到。

  四十八小时以后,特瑞西接到一个电话,是比利的母亲打来的,她告诉他小比利已经走了。她和她的丈夫非常感谢特瑞西在小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他所做的一切。“您走后不久,比利对我说:‘妈妈,我不再在乎年底是不是能见到圣诞老人了,因为罗纳德.麦当劳抱过我了。’”

  如果觉得对,就应该勇敢地去做,不必太在意可能会失去什么。生活中惟一值得永存的就是人生的经历。如今的人们害怕失去已有的身外之物而放弃对生活的体验,扭曲对是非的判断。在与这样一个原本素不相识、以后也再见不到的孩子的邂逅之后,在满足他提出的一个简单的要求之后,特瑞西真切地明白了这个道理。

  从记录上来看,麦当劳公司的确知道了他和比利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但考虑当时的情况,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解雇他。特瑞西继续在麦当劳公司干了一年,然后带着对比利的怀念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离开了那里。

  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屈服于各种既定的框架之中。在鲜活的事物面前,我们也表现得缩手缩脚,一切按照规矩来。一旦勇敢地突破了戒律,又会有一种义无反顾的畅快之感。

  梦想与现实

  如果一个人所有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对于这个人是不好的。

  ——赫拉克利特

  从前有个男孩子住在山脚下的一幢大房子里。他喜欢动物、跑车与音乐。他爬树、游泳、踢球、喜欢漂亮的女孩子。他过着幸福的生活,只是经常要让人搭车。

  一天男孩对上帝说:“我想了很久,我知道自己长大后需要什么。”

  “你需要什么?”上帝问。

  “我要住在一幢前面有门廊的大房子里,门前有两尊圣伯纳德的雕像,并有一个带后门的花园。我要娶一个高挑而美丽的女子为妻,她的性情温和,长着一头黑黑的长发,有一双蓝色的眼睛,会弹吉它,有着清亮的嗓音。

  我要有三个强壮的男孩,我们可以一起踢球。他们长大后,一个当科学家,一个做参议员,而最小的一个将是橄榄球队的四分卫。

  我要成为航海、登山的冒险家,并在途中救助他人。我要有一辆红色的法拉利汽车,而且永远不需要搭送别人。”

  “听起来真是个美妙的梦想,”上帝说,“希望你的梦想能够实现。”

  后来,有一天踢球时,男孩磕坏了膝盖。从此,他再也不能登山、爬树,更不用说去航海了。因此他学了商业经营管理,而后经营医疗设备。

  他娶了一位温柔美丽的女孩,长着黑黑、长长的头发,但她却不高,眼睛也不是蓝色的,而是褐色的。她不会弹吉它,甚至不会唱歌,却做得一手好菜,画得一手好花鸟画。

  因为要照顾生意,他住在市中心的高楼大厦里,从那儿可以看到蓝蓝的大海和闪烁的灯光。他的屋门前没有圣伯纳德的雕像,但他却养着一只长毛猫。

  他有三个美丽的女儿,坐在轮椅中的小女儿是最可爱的一个。三个女儿都非常爱她们的父亲。她们虽不能陪父亲踢球,但有时他们会一起去公园玩飞盘,而小女儿就坐在旁边的树下弹吉它,唱着动听而久萦于心的歌曲。

  他过着富足、舒适的生活,但他却没有红色法拉利。有时他还要取送货物——甚至有些货物并不是他的。

  一天早上醒来,他记起了多年前自己的梦想。“我很难过”,他对周围的人不停地诉说,抱怨他的梦想没能实现。他越说越难过,简直认为现在的这一切都是上帝同他开的玩笑。妻子、朋友们的劝说他一句也听不进去。

  最后他终于悲伤地病倒住进了医院。一天夜里所有人都回了家,病房中只留下护士。他对上帝说:“还记得我是个小男孩时,对你讲述过我的梦想吗?”

  “那是个可爱的梦想。”上帝说。

  “你为什么不让我实现我的梦想?”他问。

  “你已经实现了。”上帝说,“只是我想让你惊喜一下,给了一些你没有想到的东西。”

  “我想你该注意到我给你的东西:一位温柔美丽的妻子,一份好工作,一处舒适的住所,三个可爱的女儿——这是个最佳的组合。”

  “是的,”他打断了上帝的话,“但我以为你会把我真正希望得到的东西给我。”

  “我也以为你会把我真正希望得到的东西给我。”上帝说。

  “你希望得到什么?”他问。他从没想到上帝也会希望得到东西。

  “我希望你能因为我给你的东西而快乐。”上帝说。

  他在黑暗中静想了一夜。他决定要有一个新的梦想,他所梦想的东西恰恰就是他已拥有的东西。

  后来他康复出院了,幸福地住在47层的公寓中,欣赏着孩子们悦耳的声音、妻子深褐色的眼睛以及精美的花鸟画。晚上他注视着大海,心满意足地看着明明灭灭的万家灯光。

  你可以说现实是残酷的,因为没有得到梦想中的东西;你也可以说现实是美好的,因为你得到了梦想中意想不到的东西。感到生活美好的人通常都是快乐的。

  疯长的草坪

  人不仅和自己选择的邻居,同时也和神派遣来的邻人共同生活。

  ——赫鲁晓夫

  从前,在莱比锡小镇怀特和汤姆是邻居,但他们确实不是什么好邻居。虽然谁也弄不清到底是为什么,但就是彼此不和。所以,他们时常发生口角。尽管夏天在后院开锄草机锄草时车轮常常碰在一起,但多数情况下双方都不打招呼。

  有一年夏天,怀特和妻子外出两周去度假。开始汤姆和妻子并未注意到他们走了。因为他们相互间很少说话。

  但是一天傍晚,汤姆在自家院子锄过草后,看到怀特家的草已很高了。自家草坪刚刚锄过,看上去特别显眼。

  这对开车过往的人有一个明显的暗示,怀特和妻子很显然是不在家,而且已离开很久了。汤姆想这等于公开邀请夜盗入户,而后一个想法像闪电一样攫住了他。

  “我又一次看着那疯长的草坪,心里真不愿去帮我不喜欢的人。”汤姆说,“不管我多想从脑子里抹去这种想法,但帮忙的想法却挥之不去。第二天早晨我就把那块长疯了的草坪锄好了!”

  几天之后,怀特和他的妻子在一个周日的下午回来了。他们回来不久,在整个街区每所房子前都停留过。

  最后他敲了汤姆的门,汤姆开门时,怀特站在那儿正盯着他,脸上露出奇怪和不解的表情。

  过了很久,怀特才说话:“汤姆,你帮我锄草了?我问了所有的人,他们都说没锄。杰克说是你干的,是真的吗?是你锄的吗?”他的语气几乎是在责备。

  “是的,乔治,是我锄的。”汤姆说。

  怀特犹豫了片刻,像是在考虑要说什么。最后他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嘟囔说“谢谢”之后,急转身马上走开了。

  怀特和汤姆之间就这样打破了沉默。虽然他们还没发展到在一起打高尔夫球或保龄球,他们的妻子也没有为了互相借点糖或是闲聊而频繁地走动,但他们的关系却在改善,至少锄草机开过的时候他们相互间有了笑容,有时甚至会说一声“你好”。先前他们后院的战场现在变成了非军事区。也许不久后他们甚至会分享同一杯咖啡。

  生活中,临近并不等于亲近。表情的冷淡使自己也使对方失去了主动的热情。似乎与他人的第一次接触都要借助一次偶然的事件。如果不是怒目相向,便是沟通的开始。

 

生命的彩色(3)

更新时间2009-11-2 10:52:39  字数:4627

 

   新开的杂货铺

  人们交友,并不是要求别人赞同自己的行为,需要的只是理解。

  ——海涅

  《山上宝训》的作者福克斯博士曾给文森特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名叫西拉斯的人,面临着想不到的危机,进退维谷,差点砸了全家的饭碗。

  此人在一个小镇上开着一爿杂货铺。这铺子是他爸爸传下的。他爸爸又是从他爷爷手里接过来的。他爷爷开这铺子的时候,南北两边正在打仗。

  西拉斯买卖公道,信誉很好。他的铺子对镇上的人来说,就像手足,不可缺少。西拉斯的儿子长大后,小铺子就要有新的接班人了。

  可是有一天,一个外乡人笑嘻嘻地来拜访西拉斯,情况便变得严重了!

  此人说,他想买下这铺子,请西拉斯自己出个价。

  西拉斯怎舍得?即便出双倍价他也不能卖!这铺子不光是铺子呀,这是事业,是遗产,是信誉!

  外乡人耸耸肩,笑嘻嘻地说:

  “抱歉。我已选定街对面那幢空房子,粉刷一番,弄得富丽堂皇,再进些上好货品,卖得便宜。那时你就没生意了!”

  西拉斯眼见对面空房贴出了翻新告示,一些木匠在里面锯呀刨呀,有一些漆匠爬上爬下,他的心都碎了!他无可奈何却又不无骄傲地在自家店门上贴了张告白:敝号系老店,95年前开张。

  对面也换了一张告白:敝号系新店,下礼拜开张。

  人们对比读了,无不吃吃暗笑。

  新店开业前一天,西拉斯坐在他那阴暗的店堂里想心事。他真想破口把对手臭骂一顿。

  幸亏西拉斯有个好妻子。“西拉斯,”她低低的声音缓缓地说,“你巴不得把对面那房子放火烧了,是不是?”

  “是,巴不得!”西拉斯简直在咬牙切齿,“烧了有什么不好?”

  “烧也没用,人家保险过。再说,这样的想法是不道德的。”

  “那你说我该怎么想?”西拉斯冒着火。

  “你该去祝愿。”

  “祝愿天火来烧?”

  “你总说自己是个厚道人,西拉斯,可一碰到切身事就糊涂了。你该怎么做不是很清楚吗!你应该祝愿新店开业,祝愿它成功。”

  “你这是脑筋出了窍吧,贝蒂。”

  话虽这么说,西拉斯决定去一次。

  第二天早晨新店还没开门,全镇人已等在外边。大家看着正门上方赫然写着“新新百货店”几个金字,都想进去一睹为快。西拉斯也在人堆里,他快快活活地跨到台阶上大声说:

  “外乡老弟,恭喜开业,祝你给全镇人添方便!”

  他刚说完便吃了一惊,因为全镇人都围上来朝他欢呼,还把他举起来。大家跟他进店参观。谁都关心标价,谁都觉得很公道。那外乡老板笑嘻嘻牵着西拉斯的手,两个生意人像是老朋友。

  后来,两家生意都做得兴隆,因为小镇一年年变大了,就像老西拉斯的年纪。

  利益的争夺总是存在于敌我两个方阵。其实敌人也可以是朋友,生意场上实现双赢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利益也存在于分享的形式当中,为长远利益打算更能获得发展的空间。

  海水是咸的吗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常在于成功者能由错误中获得益,并以不同的方式再尝试。

  ——爱默生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海轮上的9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曝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都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9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父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8个幸存的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上。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又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这儿的水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岛边的海水实际上全是可口的泉水。

  谁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根本不能饮用”,这是基本的常识,因此,8名船员被渴死了。是“环境”害死了他们,还是“经验”?

  固有的对事物的认识形成了所谓的“常识”。常识为人们节省了思考的时间,同时却也造成了许多认知上的失误。常识对神奇的大自然而言,这只是人类对自己较为幼稚的认识。

  绝境中的生者

  不信任朋友比被朋友欺骗更可耻。

  ——拉罗什富科

  饿到第三天的晚上,诺尼想到了尼玛克。在这座漂浮着的冰山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甚至失去了他的小刀。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尼玛克。现在,他们两个卧在冰上,睁大眼睛注视着对方——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饿又冷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但是,村里的人在食物短缺的时候,难道不会毫不迟疑地杀犬充饥吗?

  “尼玛克饿久了也要寻觅食物的。我们当中的一个很快就要被另一个吃掉。”诺尼想。

  空手他可能杀不死尼玛克,这畜牲身强体壮,现在又比他有劲,所以,他需要武器。

  诺尼脱去手套,解下了伤腿的绷带。在几个星期以前,他摔伤了腿,用两块小铁片和绷带捆扎固定。

  他跪在冰上,把一块小铁片插入冰块的裂缝中,把另一块铁片紧贴在上面,慢慢地磨。尼玛克看着他,诺尼觉得犬的两眼似乎闪着异光。

  诺尼仍然磨着铁片,尽量不去想磨铁片干什么。铁片的边磨薄了,天亮时分,小刀磨好了。

  诺尼从冰块中拔出小刀,用拇指轻轻试着刀锋。太阳光照在小刀上,折射到他眼里,使他一时看不见东西。诺尼硬起心肠来。

  “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犬。

  尼玛克迟疑地看着他。

  “过来。”诺尼叫。

  尼玛克上前来,诺尼从那畜牲盯着自己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惧,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里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

  尼玛克越走越近,它已经意识到了诺尼的意图。诺尼感到喉咙梗塞,他看到犬的眼里充满了痛苦。

  好!这下是动手的时候了!

  一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他诅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然后,他张开空空的双手,蹒跚着扑向尼玛克,他倒下去了。

  犬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嗥叫着。这下诺尼感到极度的恐惧。

  他已经扔掉了小刀。解除了武装。他太虚弱了,再也不能爬过去取刀子。现在只有听任尼玛克的摆布了,而且尼玛克也非常饥饿。

  犬围着他转,然后从后面扑了上来。诺尼可以听到这畜牲喉咙里的吞咽声。

  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一些结束。他感觉到犬的爪子踩着他的大腿,犬呼吸时喷出的热气冲击着他的脖颈。他随时都要放声尖叫。

  然而,他感觉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舔他的脸。

  诺尼睁开眼睛张开手,抱住尼玛克的头。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

  一小时后,一架直升飞机出现在北边天空。飞机上一个海洋巡逻队的小伙子俯视着下面,他看到了漂移着的冰山,发现冰山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

  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一闪地在动。他让飞行员降低飞机,看到冰峰的阴影下,有一个黑而不动的像人一样的黑影。怎么,还有两个黑影?

  他把飞机降落在一块较平的冰面上,然后上了冰山,黑影是两个——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爱斯基摩雪橇犬。小男孩已经昏了过去,但仍活着。那条犬无力地哀叫着,已经衰弱得一动也不能动了。

  吸引了飞机上巡逻队员注意力的闪光物质是一把粗糙的小刀,刀尖向下插在不远的冰上,在风中摇曳着。

  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有时是必不得已的,有时却只是一念之差,但却能酿成终身的遗憾。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灵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之间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甚至可以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情感就是对自己的爱,对痛苦的忧虑,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幸福的向往。

  ——卢梭

  有一只活了100万次的猫,它死了100万次,也活了100万次。但猫一直不喜欢任何人。

  有一次,猫是国王的猫,国王很喜欢猫。国王命人做了一个美丽的篮子,把猫放在里面。每次国王打仗都把猫带在身边。不过猫很不快乐,有一次在打仗时,猫被箭射死了,国王抱着猫,哭得好伤心、好伤心,但是猫没有哭,猫不喜欢国王。

  有一次,猫是渔夫的猫,渔夫很喜欢猫,每次渔夫出海捕鱼,都会带着猫,不过猫很不快乐,有一次在打鱼时,猫掉进海里,渔夫赶紧拿网子把猫捞起来,不过猫已经死了。渔夫抱着它,哭得好伤心、好伤心,但是猫并没有哭,猫不喜欢渔夫。

  有一次,猫是马戏团的猫。马戏团的魔术师喜欢表演一样魔术,就是把猫放在箱子里,把箱子和猫一起切开,然后再把箱子合起来,而猫又变回一只活蹦乱跳的猫,不过猫很不快乐。有一次魔术师在表演这一个魔术时,不小心将猫真的切成了两半,猫死了。魔术师抱着切成了两半的猫,哭得好伤心、好伤心,不过猫并没有哭,猫不喜欢马戏团。

  有一次,猫是老婆婆的猫,猫很不快乐,因为老婆婆喜欢静静地抱着猫,坐在窗前看着行人来来往往,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有一天,猫在老婆婆的怀里一动也不动,猫又死了,老婆婆抱着猫,哭得好伤心、好伤心,但是猫并没有哭,猫不喜欢老婆婆。

  有一次,猫不是任何人的猫,猫是一只野猫,猫很快乐,每天猫有吃不完的鱼,每天都有母猫送鱼来给它吃。它的身旁总是围了一群美丽的母猫,不过猫并不喜欢它们。猫每次都是骄傲地说:“我可是一只活过100万次的猫喔。”有一天,猫遇到了一只白猫,白猫看都不看猫一眼,猫很生气地走到白猫面前对白猫说:“我可是一只活过100万次的猫喔。”白猫只是轻轻地“哼”了一声,就把头转开了。之后,猫每次遇到白猫,都会故意走到白猫面前说“我可是一只活过100万次的猫喔”,而白猫每次也都只是轻轻地“哼”一声,就把头转开。

  猫变得很不快乐,一天,猫又遇到白猫,刚开始,猫在白猫身边独自玩耍,后来渐渐地走到白猫身边,轻轻地问了一句话:“我们在一起好吗,”而白猫也轻轻地点了点头“嗯”了一声,猫好高兴、好高兴,它们每天都在一起,白猫生了好多小猫,猫很用心地照顾小猫们,小猫长大了,一个个离开了。猫很骄傲,因为猫知道:小猫们是一只活过100万次的猫的小孩!白猫老了,猫很细心地照顾着白猫,每天猫都抱着白猫说故事给白猫听,直到睡着。

  一天,白猫在猫的怀里一动也不动了,白猫死了。猫抱着白猫哭了,猫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直到有一天,猫不哭了,猫再也不动了,猫和白猫一起死了,猫也没有再活过来。

  没有情感地活着,即使活了100万次,也不如有爱地活上一辈子;无法体会生命地活着,即使活了100万次,更是不如用生命付出真爱的一辈子。

 

生命的彩色(4)

更新时间2009-11-2 10:52:53  字数:2979

 

   真正的高手

  倾听对方的任何一种意见或议论就是尊重,因为这说明我们认为对方有卓见、口才和聪明机智,反之,打瞌睡、走开或乱扯就是轻视。——霍布斯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这两人各凭本事,一展身手,不大工夫,都大有收获。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不少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地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有几分羡慕,于是都去附近买了钓竿来试运气。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收获。

  那两位钓鱼高手,个性却相当不同。其中一位孤僻不爱搭理别人,只管享受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他看到这些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你们如果按我传授的诀窍钓到鱼的话,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双方一拍即合。

  教完这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传授一番。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指导垂钓者上,获得了满满一大篓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地被人叫着,备受尊崇。

  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乐趣。当大家围绕着他的同伴学钓鱼时,他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远没有同伴多。

  沟通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当别人遇到难处,那小小的搀扶一杷,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是让一个让坐,也许是帮人解除心里的郁闷,想不开,,因为利益世界的人和人的不平等,穷富善差弄得一些人焦虑不安。此时的劝慰,正确引导,显得更为迫切,人和人需要沟通和帮衬,它很实在,却很温暖。

  赞扬的魅力

  世界上有一首最动听的歌——赞美,这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梭罗

  百老汇的一位喜剧演员有一次做了个梦: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成千的观众表演——讲笑话、唱歌,可全场竟没有一个人发出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即使一个星期能赚上10万美元,”他说,“这种生活也如同下地狱一般。”

  事实上,不只演员需要鼓掌。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丧失自信。可以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别人称赞和去称赞别人。

  赞扬人也是一种艺术,不但需要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而且还要有洞察力和创造性。

  一位举止优雅的妇女对一位朋友说:“你今天晚上的演讲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当一名律师该会是多么出色!”

  这位朋友听了这意想不到的评语后,像小学生似的红了脸。

  正如安德烈.毛雷斯曾经说过的:“当我谈论一名将军的功劳时,他并没有感谢我。但当一位女士提到他眼睛里的光彩时,他却表露出无限的感激。”

  没有人不会被真心诚意的赞赏所触动。耶鲁大学著名的教授威廉.莱昂.弗尔帕斯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年夏天又闷又热,他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够受的了。”

  那位服务员听了后吃惊地看着他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里闷热大发牢骚。19年来,您是第一位对我们表示同情的人。”

  弗尔帕斯得出结论说:“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点作为人所应享有的被关注。”

  赞美他人的哲学,不是外交官或慈善家专用的,任何人都可以运用,且随时随地可以运用,其效果非常惊人。

  改变思维改变你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布莱克

  英国是一个高福利和高薪制的国家,但要找到工作却很不容易。有一位22岁的英国青年,尽管有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也四处碰壁。为了求职,他几乎跑遍了全国。

  一天,他走进世界著名大报——英国《泰晤士报》编辑部,鼓足勇气问招聘主管:“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

  对方看了看他,说:“不需要。”

  他接着又问:“那需要记者吗?”

  对方回答:“也不需要。”

  他没有气馁:“那么,你们需要排版工或校对人员吗?”

  对方已经不耐烦了,说:“都不需要。”

  年轻人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美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们肯定需要这个。”

  对方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额满,暂不招聘。”

  招聘主管被他真诚而又聪慧的求职行为打动,破例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结果,他被录用了,并被安排到与其才华相应的外勤部门。事实证明,报社没有看错人。

  20年后,他在这家英国王牌大报的职位是总编。

  机遇总是垂青有心人。求职时善于变换思路,从绝处求生,给自己赢得了让别人发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有位教授向学生出了这么一道考题: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商店买钉子。他先伸出左手两指作持钉状,然后右手作敲打状。售货员以为他要买锤子,便递过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自己作持钉状的两根手指。售货员醒悟过来,递上了钉子。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人顾客,他想买剪刀。大家想像一下,盲人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剪刀?

  有个学生立即举手回答:“很简单,只要伸出两根手指模仿剪刀剪东西就可以了。”

  对于这位学生的回答,全班同学都表示同意。

  教授微笑着说:“其实,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请大家记住,一个人一旦陷入思维误区,钻进牛角尖,智力就会在常人之下。”

  思路要是不对,再有智慧也是徒劳。这时候脑筋转得越快,往往死得越早。好的思维方式是生命历程中的一盏明灯,可以引导你正确地走向成功。

  第十六家出版社

  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

  ——奥维德

  1863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凡尔纳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到邮局去,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凡尔纳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邮政工人。工人把一包鼓鼓囊囊的邮件递到了他的手中。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凡尔纳就预感到不妙。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寄到各出版社后,收到这样的邮件已经是第十四次了。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开一看,上面写道:“凡尔纳先生:尊稿经我们审读后,不拟刊用,特此奉还。某某出版社。”每看到这样一封退稿信,凡尔纳总是心里一阵绞痛。这次已经是第十五次了,还是未被选用。

  凡尔纳此时已极度愤怒,那些出版社的“老爷”们是如何看不起无名作者的。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炉走去,准备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这时凡尔纳的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手稿,紧紧抱在胸前。此时的凡尔纳余怒未息,说什么也要把稿子烧掉。他妻子急中生智,满怀关切地安慰丈夫:“亲爱的,不要灰心,再试一次吧,也许这次能遇上好运的。”听了这话以后,凡尔纳抢夺手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会儿,决定接受妻子的劝告,抱起这一大包手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次没有落空,这家出版社的编辑读完手稿后,立即决定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二十年的出书合同。

  失败只是偶尔拨不通的电话号码,多尝试总会拨通的。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多次遇到挫折和失败,同时也会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成功的来之不易。其实,失败与成功之间只是一线之隔,但是人走过去,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生命的彩色(5)

更新时间2009-11-2 10:53:15  字数:3691

 

   四字决定一生

  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老师去点燃。

  ——考留达克

  “真是蠢得一无是处!”大街上,一个母亲在恶狠狠地教训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原因是那小孩走得离她远了些。这位母亲在说这些话时,嗓音大得足以让附近过往的行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而受到训斥的小男孩只好默默地回到母亲身边,低垂着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

  这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有时候,正是这短暂的瞬间却会长久地在人们心头萦绕。有些话,也许只是说话人随口说出的,对他本人并不意味着什么,然而,这些话对其他人,尤其是听者,却往往能产生无尽的影响。“真是蠢得一无是处!”也许会长久地在听话人的耳边回荡。

  昆特认识一个叫马尔克姆.戴尔凯夫的职业作家,现在已经四十八岁了,在过去的二十四年的作家生涯中,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昆特曾从他那里听到过一则关于他自己的真实故事。

  戴尔凯夫说,小时候他是个非常胆小害羞的孩子,几乎没有朋友,也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什么事也做不了。1965年10月的一天,他所在中学的英语老师——布劳斯太太给全班的同学布置了一篇作业,她要求学生们去读哈波.李的小说,然后在小说的结尾处用自己的话续写一段文字。戴尔凯夫回家后认真完成了作业,然后交给了布劳斯太太。现在他已记不得当初他写的内容和布劳斯太太给他的分数了,但他仍清清楚楚记得,并且永远不会忘记布劳斯太太在他的作文本里的空白处写的那四个字——“写得很好!”这四个字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我读到这四个字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我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将来我能做什么,”戴尔凯夫说,“直到读了布劳斯太太的评语,我才找到了信心。那天回到家后,我又写了一则小故事,这是我一直梦想着去做却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之后,在读书的业余时间,他又写了许多小故事,每一次他都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交给布劳斯太太。而布劳斯太太对这些稚嫩的作品则给予了鼓舞人心的、严肃而又真诚的评价。“她所做的一切恰恰是当时的我所需要的。”戴尔凯夫说。

  不久,他被学校的报纸任命为编辑,这使他信心倍增,同时视野也开阔了。由此,他开始了自己成功而又充实的一生。戴尔凯夫坚信,如果没有当初布劳斯太太在他的作文空白处写的那四个字,那么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在第三十届中学同学聚会时,戴尔凯夫回到了当初所在的学校,并且拜访了已经退休的布劳斯太太。他向布劳斯太太诉说了当初写的那四个字对他一生的影响。正是那四个字给了他信心和勇气,他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他还告诉布劳斯太太,在他的办公室里,他曾经接待过一位年轻姑娘,这位姑娘每天学习到深夜,就为了得到一张中学的学位证书。现在她拿着证书来到他面前,寻求他的帮助与建议,因为他是个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从布劳斯太太那里得到的信心与勇气又传递给了这位姑娘,现在这位姑娘已经成为一名作家,并且成了他的妻子。布劳斯太太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

  戴尔凯夫说:“在那一刻,我想布劳斯太太同我一样意识到是她自己给予了我和我其自深深的、永久的影响力。”

  “真是蠢得一无是处!”“写得很好!”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一句简单的话语,真的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吗?回答是肯定的。实际上没有人能左右我们的命运,一句重要的话语如同人生的启明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程。

  暴牙并不是罪过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居里夫人

  著名歌星凯斯.黛莉从小时候起就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她想成为像芭芭拉.史翠珊那样有名的歌手。

  黛莉从未向人透露过这个梦想。她只是在没有人的时候放开嗓子歌唱。原因其实很简单:她长着一张难看的阔嘴和一口奇怪的暴牙。

  黛莉一直对自己的暴牙耿耿于怀。到高中毕业聚会时,因为每个人都得表演节目,她便选择了唱歌。她穿着母亲的白色小礼裙,紧张地站在舞台中央。音乐响起,她开始和着节拍唱。她一直很在意自己的牙齿,为了使它不影响自己的魅力,她一直想办法把上唇向下撤,以此来掩饰她暴出的门牙。像这样唱歌当然十分别扭,她唱得心不在焉,声音变得扭扭捏捏,甚至连好几段歌词都给忘到了脑后。

  同学们看到她奇怪的样子,忍不住哄堂大笑。这是黛莉第一次公开演唱,却得到这种结果,她沮丧万分。

  这时,音老师史密斯夫人来到她身旁,很诚恳地说:“凯斯,其实你的嗓子很棒,完全可以唱得更好。但你唱歌时,好像在试图掩饰什么,你不太喜欢自己那口牙齿吧?”

  黛莉被说中了心事,羞得满脸通红。

  史密斯夫人又直率地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暴牙并不是什么罪过,你为什么要拼命地掩饰呢?张开你的嘴巴吧!只要你自己不引以为耻,观众也一定会喜欢你的。说不定,这口牙齿还能给你带来好运气呢!”

  黛莉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她开始大胆地在各种公共场合演唱。她不再去想自己的暴牙,只是张开嘴,尽情地放声歌唱。几年后,黛莉成了顶尖的歌星,有很多人还想刻意模仿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既然如此,掩饰这本该正常的缺陷是最愚蠢的行为。而最聪明的做法则是宽容地对待自己的缺陷,自信地发挥自己的优点。

  我相信你

  爱,是心与心的交流,从不是虚伪的责任!

  ——柴达夫

  马克是一个德行不好的人,好吃懒做不算,还有偷偷摸摸的习惯,所有人都很讨厌他。他还喜欢跟人借钱,却又总是不还,还拿去赌博。所有周围的人几乎没人再借钱给他,即使想做个小买卖他都没有钱。于是他跑到一家远房亲戚家借钱。那是他第一次向她张口,他以为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底细。

  马克很顺利地拿到了钱,在转身要走的一刹那,亲戚叫住了他:“曾有人打电话告诉我说你不会还钱,让我不要借给你,但我相信你不是那样的人,也许他们对你有误解。”

  在听到这句话之前,他是准备拿这一千美元去赌博的,赢了就吃喝玩乐,输了再找人借。但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震动,他没有说话,关上门走了。他离开了家乡,到外地谋生活去了。

  半年后,他的亲戚收到了他从外地寄来的一千美元。

  三年后,马克衣锦还乡,把从前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有多少“误解”使人们的心灵常常蒙上一层阴影?又有多少“无知”的真诚打动早已坠落的人性,唤回那尚未泯灭的良知?

  点亮自己的“心烛”

  生命是一支越燃越亮的蜡烛,是一份来自上帝的礼物,是一笔留给后代的遗产。

  ——怀特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多云黯然的午后。

  英国小说家米切尔.罗伯特照例来到郊外的一个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去时,竟意外地看到文友的墓碑旁有一块新立的墓碑,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

  炭火般的语言,立刻温暖了罗伯特阴郁的心,令他既激动又振奋。罗伯特迅速地从衣兜里掏出钢笔,记下了这句话。他以为这句话一定是引用了哪位名家的“名言”。

  为了尽早查到这句话的出处,他匆匆地赶回公寓,认真地逐册逐页地翻阅书籍。可是,找了很久,也未找到这句“名言”的出处。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又重回到墓地。从墓地管理员那里得知:长眠于那个墓碑之下的是一名年仅十岁的少年。前几天,德军空袭伦敦时,不幸被炸弹炸死,少年的母亲怀着悲痛,为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个墓,并立下了那块墓碑。

  这个感人的故事令罗伯特久久不能释怀,一股澎湃的激情促使罗伯特提笔疾书。很快,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几天后,文章发表了。故事转瞬便流传开来,如希望的火种,鼓舞着人们为胜利而执著前行的脚步。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在读大学的布莱克也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从中读出了那句话的隽永与深刻。布莱克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几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决定随一个科技普及小组去非洲扶贫。

  “到那里,万一你觉得天气炎热受不了,怎么办?”

  “非洲那里闹传染病,怎么办?”

  “那里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

  面对亲人们异口同声的劝说,布莱克很坚定地回答:“如果黑暗笼罩了我,我决不害怕,我会点亮自己的蜡烛!”

  一周后,布莱克怀揣希望去了非洲。在那里,经过布莱克和同伴们的不懈努力,用他们那点点烛光,终于照亮了一片天空,并因此被联合国授予“扶贫大使”的称号。

  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着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这样的蜡烛。当一个人在气馁、失败,甚至感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盏灯,一盏是希望之灯,另一盏是勇气之灯。有了这两盏灯,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让我们用生命、激情、希望和正义将我们心中的灯点亮吧。

 

生命的彩色(6)

更新时间2009-11-2 10:53:30  字数:4943

 

   再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永远不向困难屈服。

  ——贝多芬

  垂头丧气的阿齐姆,走进心理医师的诊疗室,向心理医师倾诉他一生不幸的遭遇。说:“我经历无数的失败,早年求学过程,没有一次考试能够过关;踏入社会,经营许多生意,皆是负债收场;然后四处求职碰壁,就算有一份工作,也是没能做多久,就被老板开除;现在连自己的老婆也忍受不了我,要求跟我离婚……”

  心理医师问他:“那么,你现在想怎么样呢?”

  阿齐姆万念俱灰地回答:“我此刻只想一死了之。”

  心理医师:“你有没有小孩?”

  阿齐姆:“有呀,又怎么样?”

  心理医师笑了笑:“还记得你是怎么教你的小孩走路的吗?从他第一次双手离开地面,颤颤微微地站起身来,是不是所有家人都会为他喝彩,为他鼓掌?”

  阿齐姆似有所悟:“嗯……是的……”

  心理医师继续道:“然后孩子很快地又跌倒了,你是不是轻轻扶起他,告诉他,没关系,再试试看,你会走得很好的!”

  阿齐姆的语气坚定了些:“对,我会帮他。”

  心理医师:“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地,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还是走得不稳。你会不会失去耐性,告诉他,最后再给你三次机会,如果再学不会走路,以后终生都不准再给我走路,干脆我买个电动轮椅给你。”

  阿齐姆:“不会,我会再帮助他、鼓励他,因为我相信,孩子他一定能学会走路的!”

  心理医师:“那就对了,你才跌倒过几次,就想坐轮椅了?”

  阿齐姆抗议道:“可是,小孩子有人协助他、提携他,而我……”

  心理医师:“真正能帮助你、鼓励你的人是谁,此刻你还不知道吗?”

  阿齐姆想了想,朝心理医师重重地点了点头,昂首阔步地走出诊疗室。

  稚嫩的孩子,他们只是知识不及成人,但对于克服挫折的智慧,孩子们可要远超过你我许多。拥有智慧的孩子们,也可以是我们的良师!

  困境中拯救世界

  在幸运时不与他人同享的人,在灾难中绝对不会是个忠实的友人。

  ——伊索

  在19世纪末英国的乡下,有个绅士带着他的孩子到溪边野餐。一不留神,孩子竟然掉到水流湍急的溪里,众人一时张惶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有个叫弗莱明的乡下小孩子,奋不顾身地跳进溪水中,三两下便将小孩子救了上来。

  绅士十分感激弗莱明的英勇行为,当下便给弗莱明一个承诺,愿意负担他一生所有的学费。

  30年后,弗莱明借着绅士供应的学费完成学业,在一所知名的大学中担任研究工作,负责进行有关细菌培养的医学实验。

  当时一切科技都还在萌芽阶段,弗莱明负责的细菌培养工作,可说是十分的艰苦,时常因为细菌保存温度的控制不当,而让培养皿中的培养液发霉,培养液一旦发霉,就只有全部丢弃,实验就需要重新再来一次。

  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弗莱明的同事们总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但弗莱明的态度则不一样,他不是将发霉的培养液一丢了事,而是不断地透过显微镜,观察已经发霉的培养液,想了解为什么发霉的培养液就不能再使用。

  经过不断地研究,终于,弗莱明在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侵入培养皿的霉菌,正在不停地吞噬培养液中的细菌。弗莱明从中得到灵感,成功地在公元1929年,由一个个被实验室同事舍弃不要的培养皿中,提炼出可以对抗致命病菌的“青霉素”,也就是今天医学界倚赖颇深的“盘尼西林”。

  不久,英国的首相丘吉尔不幸患上了当时足以致命的肺炎,群医束手无策。有人向他推荐,考虑用新药物“青霉素”,可能对他的致命肺炎有效。

  但一向固执的丘吉尔不为所动,坚持不愿成为试验新药的白老鼠,直到丘吉尔了解,原来发明“青霉素”的学者是弗莱明,丘吉尔才同意:“如果是他,我愿意试试,毕竟,在我小时候,他曾救过我一命,我想,这一次,他应该不至于害死我才对。”

  从挫折中找到拯救世人良药的弗莱明,再次救了丘吉尔一命;而丘吉尔在二次大战期间,领导欧洲盟军,成功地遏制了纳粹称霸世界的野心。弗莱明在困境中的努力,间接影响了全世界命运的转变,成果着实非凡。

  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人们在彼此的善良中得到好处,在互相的帮助中不断前进,在互相的支持中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

  奇迹是自己创造的

  运气喜欢在某些时刻撤退,为的是要你以坚韧的努力把它重新召回。

  ——蒙森

  一次不很严重的疾病却影响到安琪的神经系统,她才5岁,从此她便不能走路,医生对她的康复几乎不抱希望。女孩躺在病床上,勇敢倔强的她在众人面前发誓,有一天她一定要再走路。

  于是她被转到圣弗朗西斯科一家特殊的康复医院。她接受了所有适合她病情的治疗,康复师被她那打不倒的毅力深深吸引。每天他教她幻想,幻想她能自己走路。虽然这并不能让她的病情好转,但至少让她充满了希望,在卧床的漫长时间里给了她积极的心态。在涡流池里,在健身房里,安琪尽了最大的努力接受物理治疗。然后,她躺在床上忠实地幻想,和她的物理治疗同样努力,她虚幻地想像自己的移动,移动,移动,移动!

  一天,她正沉浸在自己的移动腿的想像中时,奇迹似乎真的发生了:床在动,开始在屋里打圈。她惊呼起来:“看呀,我做到了。看!看!我能行了!我在动,我在动!”

  当然,在这一时刻,所有的人都冲了过来,也惊声尖叫着,跑向躲避的地方,设备倒了,玻璃碎了。你应该知道,这是发生在圣弗郎西斯科的地震。但是,千万不要告诉安琪,她一直深信她做到了。几年之后,她终于重返校园。

  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任何过不去的坎儿,任何人如果能够动摇世界,难道还不能征服区区小病吗?

  谁坐头等舱

  美的东西并不总是漂亮的东西。

  ——斯特林堡

  在一架由纽约起飞的班机上,一名中年白人妇女被安排坐在一名黑人旁边。她对身边的黑人怒目而视,黑人则用微笑回应了她的不友善。于是白人妇女气势汹汹地把空服员叫来。

  “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你们把我安排坐在这里,我受不了坐在这种令人倒霉的人旁边,再给我找个位置!”

  几分钟后,空服员回来了。

  她说:“女士,很抱歉,经济舱己经客满了,不过在头等舱还有一个空位。”不等白人女士说话,空服员接着说:“在这种情况下将乘客提升到头等舱,的确是我们从未遇到的情况,但是我已经获得了机长的特别许可。”空服员继续说道,“机长考虑到这个特殊的情况,他认为要一名乘客和这么令人讨厌的人同坐,真是太不合情理了。”空服员转向那名黑人,“因此,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们已经准备好头等舱的位子了,请您移驾过去。”

  周围的乘客这时都报以热烈的鼓掌,那名黑人在一片掌声中挥着手走向了头等舱。

  真善美的东西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有的时候,我们没有注意而已,只要我们善与用真善美的眼光去捕捉。就会发现,美好的东西就在身边。

  花的生命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相见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您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个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一些花。”

  守墓人眨巴着眼睛,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去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作声。她只是小坐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与其为死了的人做无用的事,还不如好好补偿活着的生命。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这才真有点奥妙。

画画的境界

  创造和疯狂往往是孪生的,所以创造者必须愉快地接受疯狂所带来的痛苦。

  ——潘喀特

  17世纪西班牙著名的画家穆律罗经常发现他学生的油画布上总有未完成的素描,画面相当协调,笔触极富天才。然而这些草图通常都在深夜留下,一时无法判定作者为谁。

  一天早晨,穆律罗的学生陆续来到画室,聚集在一个画架前,不由得发出惊讶的赞美声。油画布上呈现着一幅尚未完成的圣母玛利亚的头部画像,优美的线条,清晰的轮廓,许多笔调无与伦比。穆律罗看后同样震惊不已。他挨个询问学生,探查究竟谁是作者。可学生都遗憾地摇头,穆律罗感慨地赞叹道:“这位留画者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大师。”他回头问站在身旁颤抖不停的年轻奴仆:“塞伯斯蒂,晚上谁住这儿?”

  “先生,除我之外……别无他人。”

  “那好,今晚要特别留神。假如这位神秘的造访者大驾光临而你又不告诉我,明天你将受罚30鞭。”

  塞伯斯蒂默默屈膝,恭顺而退。

  那天晚上,塞伯斯蒂在画架前铺好床铺,酣然入睡。次日凌晨钟鸣三响,他倏然从床铺上蹦起来,自言自语地说:“3个小时是我的,其余是我导师的!”他抓起画笔在画架前就坐,准备涂掉前夜的作品。塞伯斯蒂提笔在手,眼看画笔即将落在画上时却凝然不动了。他呼喊道:“不!我不能,绝不涂掉!让我画完吧!”

  一会儿,他进入了画画的境界:时而点缀色彩,时而添上一笔,然后再配上柔和的色调。3个小时不知不觉悄然而逝。一声轻微的响声惊动了塞伯斯蒂。他抬头一看,穆律罗和学生们静悄悄地站在周围!晨曦从窗户中透进来,而蜡烛仍在燃烧。

  天亮了,塞伯斯蒂依然是个奴仆。所有的人目光都投向塞伯斯蒂,流露出热切的神情。他双眼低垂,悲切地低下头。

  “谁是你的导师,塞伯斯蒂?”

  “是您,先生。”

  “我是问你的绘画导师?”

  “是您,先生。”

  “可我从未教过你。”

  “是的。但您教过这些学生,我聆听过。”

  “噢,我明白了。你的作品相当出色。”

  穆律罗转身问学生们:“他该受惩罚还是应得奖励?”

  “奖励!先生。”学生们迅速回答。

  “那么奖励什么呢?”

  有的提议赏给他一套衣服,有的说赠送一笔钱,这些无一打动塞伯斯蒂的心弦。有个学生说:“今日先生心情愉快,塞伯斯蒂,请求自由吧。”

  塞伯斯蒂抬头望着穆律罗的脸庞:

  “先生,请给我父亲自由!”

  穆律罗听后深为感动,深情地对塞伯斯蒂说:

  “你的画笔显露出你的非凡才能;你的请求表明你心地善良。从现在起,你不再是奴仆,我收你为我的儿子,行吗?……我穆律罗多幸运啊,竟然造就出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时至今日,在意大利收藏的名画中,仍能看到许多穆律罗和塞伯斯蒂笔下的优美作品。

  地位身份的差异并不能阻挡人们追求艺术的步伐,只有用心灵祭奠艺术的人们才能真正承载艺术殿堂的光辉。即使生活在黑暗当中,他们也能用心涂抹出明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