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和系统课程:写给孩子的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2:12:32
写给孩子的知识之一----什么是绿色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从横向上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因此,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从纵向上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从史前到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主要是简单的采集、渔猎,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低,人与自然完全是一种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农耕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阶段。与原始文明时期相比,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虽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对自然生态的改变仍然局限于一定范围和程度,人们还没有摆脱对大自然的依赖和敬畏。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以蒸汽机、电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改造自然同时也是大规模破坏自然的时代。三百多年来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人类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同时,也付出了资源逐步枯竭、生态严重破坏、环境日益恶化的惨痛代价。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暴发是大自然对人类不理智行为的报复,也说明地球已再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写给孩子们的知识 之二----生态文明与我们的环境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一场从自然到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变革,是人类从认识到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要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其次是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社会,人类不放弃对更加先进物质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但在生产和消费上将更加理性,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更加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将大减轻人类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也将自身从物质产品的奴役中解放了出来。

 第三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建立在对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随着传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地球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生态文明则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生产方式上,强调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轻现代文明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第四是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工业文明的车轮在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使地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当前,全球气候变暧、空气和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紧缺等环境资源危机,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和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需要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修复已被破坏的地球生态系统,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和环境支撑。写给孩子的知识之三----森林有什么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荒漠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森林是气候的“调节器”。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1公顷森林每天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通过造林和抚育森林,加速森林生长,充分发挥其固碳功能,是降低地球温室效应,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森林是空气的“净化器”。树木可以截降和吸附粉尘,吸收有害气体,杀灭病菌,降低噪声,从而净化空气。森林是人类的“长寿剂”。树木和森林通过调节气候、制造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维系和改善了人类基本的生存条件,愉悦了人们的身心,促进了人类的健康长寿。森林是陆地的“蓄水库”。“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一片10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一座200万立方米的水库。假如地球上没有森林,其后果将使陆地70%的淡水白白流入大海,人类将出现淡水危机。森林是土地的“保护神”。森林具有防风、固沙、阻沙和把沙化土地重新改良为土壤的作用,因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遏制和治理土地沙化。森林是地球的“资源库”。森林是多种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地球上现有物种的50%分布在森林中。森林是地球的能源库,史前森林形成了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写给孩子们的知识之五---维护生态安全,我们做点什么

生物质能源因其再生性、环保性,将是今后人类依靠的最重要能源之一。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各种生物质能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在我国可选择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中,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发展生物质能源,会引发农副产品价格波动,给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而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又具有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粮的优势,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一致认为,今后发展生物质能源最主要的还要靠林业。

  因此,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气候安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维护能源安全,发展生物质能源,都要求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都需要林业做出新贡献。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上,各国政要签署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强调“应当认识到各种森林在当地、国家、区域和全球水平上维持生态过程和生态平衡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各国政策和战略应当为增加各方面的努力提供一个框架,包括建立和加强各种体制,制定各种方案以便管理、保育和可持续地开发森林和林地”。在国际上,相继又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协议的签订,其宗旨都是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大力植树造林,为人类构建良好的生态平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