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一中学分数线:[时事聚焦]科普南海相关国家以及东南亚地缘结构形式(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51:29
天涯社区欢迎您
  • 企业空间
  • 团购
  • 订房
  • 服饰
  • 机票
#tianyatopguide_nav { margin-top: 2px; font-size: 12px; border-bottom: 4px solid #e3e3e3; height: 45px;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logo { float: left; height: 35px; width: 95px;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l { float: left; height: 35px; padding-top: 8px; text-align: left; color: #646464;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2px;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l a {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777777;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l a:hover { color: #ff6600; text-decoration: none;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r { float: right; height: 35px; text-align: right; color: #646464;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2px; padding-top: 8px;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r a {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777777; font-size: 12px;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r a:hover { color: #ff6600; text-decoration: none; font-size: 12px; }.clear { clear: both;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l,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l a,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l a:hover,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r,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r a, #tianyatopguide_nav .tianyatopguidenavr a:hover {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8px; }#tianyatopguideloginlayer .tianyatopguidelogtab { border: 4px solid #aec6de; background: none repeat scroll 0% 0% #ffffff;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left; padding: 4px; }.clear { clear: both; }天涯微博|论坛|来吧|博客|游戏|相册|问答|城市|品牌|购物街|分类信息|掌中天涯
天涯聚焦|社会|深度|文学|财经|汽车|女人|时尚|亲子|情感|娱乐|体育|旅游|IT|数码|图片|视频|活动|体验登录 | 注册
帮助关注此帖

对不起,您选择关注的帖子数量已到达上限,您可以对以关注的帖子进行取消操作,再进行新的帖子关注操作。

已关注的帖子

待处理的帖子

关注此帖

请选择关注类型

关注帖子回复关注楼主回复

您当前的功能设置

关注帖子功能设置

请选择接收信息的方式:

短信接收通知信息站内短消息通知信息

短信接收帖子关注信息每月最多为50条短信(全部免费),超出部分以站内消息形式通知。

请选择接收短信通知信息时间:24小时制

为了避免短信发送对您造成打扰,请设置您方便接收短信的时间,最多可设置三个时间,通知消息将在您指定的时间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您。

如果您选择通过站内消息关注此帖,为了避免过多的关注信息造成对您的打扰,请设置每天通过站内消息接收此帖关注信息的最大量:

  • 限制数量:

短信接收帖子关注信息每月最多为50条短信(全部免费),超出部分以站内消息形式通知。

只看楼主 高亮楼主 只看某人回复 关注此帖 免费试用百宝箱

只看某人回复

天涯文学帮助内容手机看帖 wap.tianya.cn天涯社区 > 天涯论坛 > 国际观察 我要发帖

『国际观察』 [时事聚焦]科普南海相关国家以及东南亚地缘结构形式(转载)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发表日期:2011-6-13 18:59:00
回复 
        南海的地缘状况如果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复杂”,如果用三个字形容就是“太复杂”。复杂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手伸得有点长,或者说中国的地缘状况很难控制住这么一大片突出的海域。不过既然当初把图画的这么大,而现在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又这么需要这片海,那么“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可能周边的那么小国会觉得很不公平,但政治就是这样,谁叫中国是这个区域唯一的大国呢。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 微博精选 围观改变中国 每日最营养微博 精彩岂能错过?!
  • 更多>>


作者:zcllove007 回复日期:2011-06-13 18:59:48 
回复 
沙发吗?不敢相信。
  
  ★ 发自天涯iPhone客户端-百读不倦

作者:kafei3100 回复日期:2011-06-13 19:01:44 
回复 
  就这么点?

作者:残花舞 回复日期:2011-06-13 19:02:53 
回复 
  说的啥?

    参与天涯用户调查送红包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36:00 
回复 
  现在我们看到的南海边界俗称“九段线”,这条边境的主要作用是证明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控制过一片海域,或者说曾经在这一片海域频繁活动过。并不是周围的国家就没在这打过渔、贩过货,只是中国比较喜欢做记录,所以古典时期对于这片海域的记录中国自然占优。
  大国所具有的并非只是文化优势,在政治上也总是比小国更有敏感性。尽管中国人的自尊心让我们一直希望中国是结束二战的决定性因素。但作为政治家却会很清楚的看到,太平洋战场才是胜负的关键。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国民政府”将目光投向海洋的深处也就很自然了。
  其实也不能怪那些小国没有战略眼光,因为那时他们正忙着民族独立(独立时间:菲律宾1946年,越南1946年,马来西亚1957年)。陆上的边界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渔民打渔的地方,好像自古以来也没人管过,谁又这么无聊会去关心呢?
  作为当时中国合法的政府——“国民政府”却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件无聊的事,派船过去转一圈是必须的,既然日本人曾经在那些岛上挖过矿,那作为战胜国接收是顺理成章的。不过以限于当时的条件,在太平岛上驻军已是所能做到的极致。
转是转过了,在地图上标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传檄四方是接下来要做的了。鉴于那些小国正在纷纷独立,拖的长了难保会有人回过味来,所以时间有点紧。不过好在那些绘图的专业人士并没有让政治家们等太久,1947,当时的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为这片被命名为“南中国海”的海域划定了一条有11段线的边线。
  两年以后国军无奈的退到了海峡的另一面,而做为继任者的共军似乎也很欣赏国军在地图上的开拓精神。不过作为一个自认为更有朝气的政权,一成不变的接收前朝的遗产似乎不够有面子。于是11段线变成了“九段线”。从此“南中国海”变成了中国的“南海”,以至于一代又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有志青年们,想当然的认为这片海就是中国的内海。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37:43 
回复 
  事实上对于“九段线”的法律地位一直是模糊的,可能最初的绘制者也觉得画得过于霸道了,因此没有用实线而是用虚线画。“九段线”的存在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历史(也可以说是历史的霸权主义),在地缘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历史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好在当时画了这根线,中国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一直延申到爪哇国。但对于不能容忍“九段线”内出现一点外国势力的有志青年们必须清楚一点,即使事情完全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即所有的岛屿归中国),中国也不可能将南海变成内海。这一点以后会讲到。
  既然所有的争议都是在这条“九段线”内,那么我们可以按照当初画图的专家们的思想往下想,为什么要这样划?事实上看过这条“边境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除了象征性的为周边国家留了点空隙以外,中国已经把南中国全部占完了(或者说划完了)。
有鉴于此,完全有理由相信,当时的专家们是完全按照周边国家的海岸线划出这条“边境线的”。当然划完以后要做的事还很多,毕竟大国也不能不讲道理,海洋是陆地的延伸,如果没有合适的岛屿做为支撑点,把领海伸到别人家们口也说不过去(去转过了几个岛还不够)。根据古老的“华夷五方”理论(也就是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地理学家们查资料,访渔民,在这片海域上找到了五个支撑点。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39:26 
回复 
  地理学家们在图上找到五个点后,占不占的住并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那是军事家要头疼的事(最终的结果是先抓最近的和最大的,于是共军抢回了西沙;国军就近占了东沙,并把势力伸到南沙中最大的“太平岛”)。对于军事家们的作用有限(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可以预料到的,剩下的事情需要历史学家们去做了。好在中国的史书够多,而勤劳的渔民和海商们也的确在这片海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这也成为支撑中国目前对南海主权要求的主要依据。
  不过不管是军事的占有,还是依据历史对那些岛屿提出主权要求,都需要我们明确那些岛屿的地理状况。而这一点却往往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下面就分别对东沙、西沙、南沙、中沙、黄岩岛做一个情况说明
  
  东沙岛:细心的人肯定发现了这个称呼和平时听到的不太一样,官方的称呼应该是“东沙群岛”。在说到岛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作为岛的重要特征是一定要有陆地露在水面上的,而做为群岛最少需要有两个岛。
  而这个“群岛”唯一可以称为岛的只有一个——东沙岛。事实上即使加上附近的两块水下滩头勉强称为滩头,并没有增加多少内水面积,这样命名的最大可能性是为了和其他几个群岛相对应(比较有气势)
  
  西沙群岛: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群岛”。有25个露出水面的岛礁聚在一起,而且其中几个面积还足够大(可以有政府大楼、银行、邮政、商店。。)。因此中国政府理直气壮了为它画出了领海基线,将其中包含的水域划为了内水
  
南沙群岛:如果说西沙群岛很容易被认定为一个群岛,那南沙群岛的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事实上在那么一大片海上分布着的100多个所谓的“岛礁”,只有11个是可以住人的岛(也就是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还有12个也许N年以后可以住人的沙洲,再加上11个高潮时能露出水面的礁石。这一共44个“岛”(最大的太平岛也只有太平岛0.432平方公里)分散在北纬12度线以南广阔的南中国海上,根本无法构成一个统一的群岛(《国际海洋法公约》意义上的)。由于情况太复杂,具体的稍后分析。
    
  中沙群岛:这个“群岛”的存在是最为无厘头的,因为所有的礁石不沙洲都在水下(东沙群岛起码还有一个岛)。也许有能会说“黄岩岛”有礁石露在外面啊!这个我们马上会说到
    
黄岩岛:如果按照中国老百姓的看法,这就是一片乱石滩。对于菲律宾来说他是不是岛无所谓,只要他有石头露在外头就有可能作为领海基点(关于菲律宾领海基线的事明天会细讲)。但中国需要它是岛。因为这是我们在东面所能找到的唯一支点。不过这一个支点实在是太孤单了,所以我们决定将他和中沙的那些水下暗礁合在一起,称为“中沙群岛”。也许两个先天不足的人在一起能让别人感受到他的强大。至少可以壮壮声势吧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40:44 
回复 
  先说说领海。当初在画“九段线”的时候还没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生效),国际上并没有关于“领海”概念的国际法方面的规定。只是那些以美国为首的老牌海洋国家有个“三海里”领海的习惯。把领海弄得那么短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上的,据说最早的岸炮射程就是3海里,因此习惯性的把海岸线往外三海里定为防卫的范围;二是因为实力。既然自己的实力够强,当然希望其他国家的领海少一点,自己走的方便点。后来《公约》出来了,将领海定为了12海里,至今已经有150多个国家批准(中国也已加入)。美国觉得公约让其他国家的海权增强了,会妨碍他的行动,所以至今不肯签约。
  领海定义为:“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说白了就等于把陆地边界划出去12海里。船只进了领海线进跟进了这个国家一样。
  
  既然“领海线”就是边境线,那么鉴于海洋比陆地难管(陆地上还可拉个网),就有必要有外面再划一个缓冲区,当然不能当国土那样管,但还是有些权力的。这就是“毗邻区”,范围是领海线再往外推12海里。简单点说这块地方你可以随便进,但我已经有权力查你了。
  毗邻区定义:是指邻海以外而又与邻海相连,由治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个海域。
    
  先划了块海当领土(领海),再弄了点缓冲区(毗邻区),按说沿海国的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了。不过海权可不仅包括自卫权,更重要的还有经济利益,比如水里的鱼,水底的宝藏,再下面的石油。要是不划个区域,那些有实力的大国还不守在你门口抢钱。
  于是“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应运而生了。说白了意思就是这块地方就是我的,路过可以,抢钱的不行。这个区域是离海岸线200海里(领海和毗邻区包括在内)
  需要说明的是“专属经济区”和“12海里领海”“毗邻区”的概念都是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确定的。在此之前的并不代表大家就没有意思到海上的经济利益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41:40 
回复 
  争夺海上的利益最主要的就是底下的石油了,鉴于以前的技术力量,大家主要盯着的是家们口浅海地区的石油,所就是所谓“大陆架”下面的石油。于是1958年《大陆架公约》定立了,条约的定立主要是约定沿海国家有权开发大陆架上的资源。
  这“大陆架”的概念就是说,你的陆地肯定是有一个角度缓缓伸入海洋的。这块伸进海底的陆地深度一般不会超过200米,那么只要能认定是你的陆地延伸的你就有对上面的资源的专属权。
问题每个国家的大陆架长度不尽相同,特别是那些岛国的“大陆架”少得可怜。因此大家觉得有必要统一一下标准,于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定出了个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概念,也就是说不管你大际架多长,大家的抢钱范围就是200海里。当然,既然是新法,也就要把权力再扩张一下,不能光管地下的油,水里的鱼啊,环境啊一类的都包括进去了。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下面的油(当然也有其他资源)
  这样一定大陆架短的国家固然高兴了,但大陆架长的国家肯定不愿意了,于是〈公约〉为了平衡也肯定了“大陆架”的概念。具体作法是先把大陆架的范围不管长短都先定在200海里(称为法定大陆架)。为了照顾大陆架长的国家(长的一般都是大国,惹不起),再定一条就是“自然大陆架”可以延伸至350海里(一般最长也就到这了),200里以内是自己专属的,200海里以外的别人可以挖,不过要分51%的钱给你。
  于是“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原则成了并立的了,这种和稀泥的方式注定了沿海国家会选择不同的标准为自己争取经济利益。(中日东海问题我们就是用“大陆架”原则把脚伸到日本门口的)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43:10 
回复 
  由于很多沿海国家都是相向的,在划分上述海域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矛盾。对于领海问题还好说,毕竟只有12海里,有矛盾的毕竟少。真要是挨得太近了就一人一半也问题不大。但“专属经济区”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有200海里,还有个和稀泥的“大陆架概念”,最长能把经济利益伸到350海里。如果说有领海矛盾的是少数,那么对于“专属经济区”有争议的则是大多数国家了。象“中日韩”三国在黄海、日本海、东海上的划界问题就是典型
    
  由于涉及专属经济区的纠纷太多,《海洋法公约》也没办法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只是约定“希望本公约任何规定均不损害任何缔约国于任何时候协议用自行选择的任何和平方法解决它们之间有关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争端的权利。”希望大家能自己解决最好。
不过总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纠纷还是成立了一个《国际海洋法法庭》来做最后的解决手段。但这个法庭的的实际效果很有限,其中有一条“缔约国可在任何时候作出书面声明,表示不接受《公约》规定的强制解决程序。”另外还规定了没一个案例都有其独特性,不能用来做其他案子的参照案。
  鉴于这个法庭的没有多大执行力,所以大多数国家还是愿意自己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特别是对于争端最多的“专属经济区”,《公约》还语重心长的写道“这种冲突应在公平的基础上参照一切有关情况,考虑到所涉利益分别对有关各方和整个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加以解决。”
  总之这些规定说了等于没说,所谓“公平”说穿了就是实力的公平。对于“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的纠纷,一般来说有三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简称“哥俩好”,这个适用于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最简单的,双方划个中间线,各占一边。日本自认为实力不差,所以就想用这种方法划和中国划东海;
  第二种简称“大欺小”就是按实力强的一方的意志划分。这种方法适用于双方实力相差太多的情况,象澳大利亚就用“大陆架延伸”的理由把经济区划到周边小岛国的门口。
  第三种简称“和稀泥”。一般适用于双方实力有差距,但又不至于差到一方通吃的情况。双方先按各自的理由划出自己要求的线,然后在双方争议的地方中间再划条界。目前看来中日东海问题最终有可能按这个方案解决。
  以上只是三种常用的方案,国际法庭说了,每个案例都有独特性,所以不排除基于双方实力博弈所产生的其他方案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44:12 
回复 
  由于很多沿海国家都是相向的,在划分上述海域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矛盾。对于领海问题还好说,毕竟只有12海里,有矛盾的毕竟少。真要是挨得太近了就一人一半也问题不大。但“专属经济区”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有200海里,还有个和稀泥的“大陆架概念”,最长能把经济利益伸到350海里。如果说有领海矛盾的是少数,那么对于“专属经济区”有争议的则是大多数国家了。象“中日韩”三国在黄海、日本海、东海上的划界问题就是典型
    
    
  由于涉及专属经济区的纠纷太多,《海洋法公约》也没办法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只是约定“希望本公约任何规定均不损害任何缔约国于任何时候协议用自行选择的任何和平方法解决它们之间有关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争端的权利。”希望大家能自己解决最好。
不过总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纠纷还是成立了一个《国际海洋法法庭》来做最后的解决手段。但这个法庭的的实际效果很有限,其中有一条“缔约国可在任何时候作出书面声明,表示不接受《公约》规定的强制解决程序。”另外还规定了没一个案例都有其独特性,不能用来做其他案子的参照案。
  鉴于这个法庭的没有多大执行力,所以大多数国家还是愿意自己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特别是对于争端最多的“专属经济区”,《公约》还语重心长的写道“这种冲突应在公平的基础上参照一切有关情况,考虑到所涉利益分别对有关各方和整个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加以解决。”
  总之这些规定说了等于没说,所谓“公平”说穿了就是实力的公平。对于“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的纠纷,一般来说有三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简称“哥俩好”,这个适用于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最简单的,双方划个中间线,各占一边。日本自认为实力不差,所以就想用这种方法划和中国划东海;
  第二种简称“大欺小”就是按实力强的一方的意志划分。这种方法适用于双方实力相差太多的情况,象澳大利亚就用“大陆架延伸”的理由把经济区划到周边小岛国的门口。
  第三种简称“和稀泥”。一般适用于双方实力有差距,但又不至于差到一方通吃的情况。双方先按各自的理由划出自己要求的线,然后在双方争议的地方中间再划条界。目前看来中日东海问题最终有可能按这个方案解决。
  以上只是三种常用的方案,国际法庭说了,每个案例都有独特性,所以不排除基于双方实力博弈所产生的其他方案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45:28 
回复 
  说完了“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这几个区域的概念,大家应该清楚了,目前各国在海洋上的争夺主要是对“专属经济区的争夺”,换句话说中国在南海上的争夺就是尽量的把“专属经济区”划得接近“九段沙”。
  对于“专属经济区”划定是为了保障沿海国的经济利益,对于他国船只的是没有管辖权的。所以经济利益大于军事利益。不过对于他国船只在“专属经济区”的通行也不是完全没有限制。
我们先解释一下通行权,在“领海地区”通行权叫“无害通通过权”,是指“外国船舶(主要指商船)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安宁和平及正常秩序的条件下,可以在不事先通知或征得沿海国同意的情况下,连续不间断的通过其领海的航行权利。”这也是领海与领土的唯一区别,就是你可以在我的监督下过境。
  而对于“专属经济区”和外面的公海,所有船只享有的是“自由通行权”,也就是想过就过。但《公约》中也不是对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力也不是没有一点规定。如果你的行为对沿海国在这一区域内的经济利益构成威协的话我就能管。
这一次在南海地区的中美国对峙,新闻媒体各执一词,但大多没说到点子。实际上中国的理由就是认为美国侵犯了中国的经济权(实际目的当然没这么简单)。换句话说,中国认为在“专属经济区”美国也应该无害通过,这个无害就是别搞经济活动。美国人当然不这样认为,何况他还没签属《公约》
  其实对于法律每个国家都可以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解读,本身就是一笔糊涂帐。问题是你要找到得到这种角度,剩下的就交给实力了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46:31 
回复 
  不管是领海还是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首先都要先确认一条“领海基线”,然后从这条基线起算。也就是说在水陆交界处先找一些基点,再将这些基点连起来。这些基点如果是在大陆上,则可把基点设在低潮线上,连起后称为“正常基线”。
  还有一种连法叫“直线基线”。就是把岸边的高潮时能露出水面的岛礁作为基点连起来,连的时候也可将基点设在低潮线上(前提是你得是个“岛”而不是暗礁)。例外也是有的,在低潮才露出海面的高地上筑有永久高于海平面的灯塔或类似设施,并已获得国际承认,也可以作为基点。
  上面这些概念看的可能有点晕,简单说就是沿着海岸线的陆地(包括边上的岛礁)画条线作海岸线,就是“领海基线”。这种画法不能太离谱,比如中国的海岸线大致是个很优美的圆弧,你不能在海南岛或台湾那弯一下,把那两个海峡做为内水。这两个岛要另外画单独的领海基线。
  不过大家都希望把领海基线往外多划些,选择更深入海洋的岛礁作为基点,这样可以占有更多的海洋,因此有必要做些规定。办是这种规定并不一致,对于由群岛组成的国家,两个基点间的距离一般不能超过100海里,有百分之三的基线可以例外,延长到125海里。
  而对于大陆沿海国家没有找到相应的规定,张召忠曾说过两个基点间不能超过24海里,但没有找到相应的法律条款。
  总之这些划法不能和你本土的轮廓有太大差别,比如本身是个黄瓜形的地形,最后画出个西瓜形的“领海基线”就有问题了。
  法律问题讲起来是很枯燥的,特别是关于海洋部分的,当年我考试的时候《海商法》一类的就多费了不少脑细胞。
      
目前整个南海地区和中国的利益纠纷的一共有五个国家,分别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前五个都有对“九段线”内的岛礁提出主权要求,而印尼是提出的专属经济区有一部分划进了九段沙内。所以中国要求在谈判时也应当包括印尼进来,加上台湾就是所谓6国7方。
  上述这些国家都属于东盟范围,单独和中国对挑肯定都不是对手,因此他们达成协议,不单独和中国达成协议,就是准备群殴了。不过当年秦国和曾面对六国的联合,最终还不是各各击破。所谓“你有连横策,我有合纵计”,战术还是要讲究的。具体怎么办,等讲到南沙再细说。
  你如果仔细看地图,会发现现个南海其实可以分为上下两块,这条分界线就是北纬12度(为什么是这个纬度一会会说到)。上半部包括西沙、东沙、黄岩岛。纠纷国有两个,西有越南,东有菲律宾。下半部为南沙,包括上面列出的5个纠纷国,主要的还是越南和菲律宾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47:59 
回复 
  今天我们先说说南海的北部。说到北部就得先说下菲律宾了,谁叫他最近搞了个“领海基线法案”弄得个鸡飞狗跳的。对于沿海国来说划“领海基线”很正常,然后根据领海基线提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也是很自然的,一般大家的矛盾都是在双方专属经济区划好出现重叠后才出现的。那为什么菲律宾这次画个领海基线就出问题了呢?
  从中国方面来说,当然是认为黄岩岛和菲占的那几个南沙的岛(所谓“卡拉延群岛”)是中国的,所以提出抗议。最终菲律宾没有把那几个岛礁划入本土的领海基线也被国内媒体认定为是中国的外交胜利。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首先菲律宾对那几个岛礁的主权自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就象我们认为南海的岛都归我们一样),所以在划的时候并不会考虑中国的抗议,相反会更加重视在地图上宣示主权。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中国不也把争议地区完全划入自己的地图吗?这样做也是国际惯例,目的就是希望能用国内法影响国际争端。
  所以菲律宾没有把黄岩岛和其他几个岛划入“领海基线”是有其他原因的。先上张图,让大家研究一下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49:08 
回复 
  从图上可以看出,菲律宾如果把那把那几个岛划入领海基线,首先就严重偏离了他的海岸线,前面说过,你划领海基线不能严重偏离本土的轮廓。而且黄岩岛与菲本岛的距离有140海里,之间的连线超出了岛屿国基线单根最大不能超过125海里的要求,其他几个岛就更远了。这样做于法不合。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南海有一大块要划成菲律宾的内水,如果说领海其他国家还能依国际法无害通过,那么内水就完全相当于国土的一部分了。你必须得经他同意才能过。这样做别的国家不说,首先美国就不愿意。
  日本为能让美国核武船只过境,特意把几个海峡的领海范围从12海里缩到了3海里,为的就是让国内的程序不至影响到美国的自由通告。做为美国的小弟居然敢把那么重要一片海划成自家的院子,的确是有贼心,没贼胆。
  说完了菲律宾的领海基线问题,就要说说所谓“黄岩岛”的法律地位了。前面说过黄岩岛对于菲律宾来是不是岛问题不大,因为划“沿海基线”时只需要你能在高潮时露出水面就行了。
  而对于中国来说,它必须是“岛”,因为根据〈公约〉规定只有“岛”,而且是能住人的岛才专属经济区。而中国是没有一点可能性将“黄岩岛”划入领海基线,所以就必须先认定他是一个岛。至于能不能在那边乱石滩上住人,就看各人的理解和本事了(比他还小的都住了人)
  黄岩岛的以前叫“民主礁”,我查不到是什么时候改的名,但可能肯定是在国际海洋法公约出现的时候改的。
  对了,“黄岩岛”的菲律宾名字叫““斯卡伯勒浅滩”,按名字理解也就是礁石滩

作者:看景客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0:06 
回复 
  下面没了?

    参与天涯用户调查送红包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0:58 
回复 
  先上张图大家就更清楚“黄岩岛”的重要地位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2:11 
回复 
  中国目前对南海的策略应该是“北守南攻”,意思就是尽力把北部划入势力范围,而在地缘情况复杂十分的南部搞所谓的合作开发(这个合作开发也是有名堂的,讲南沙的时候会细说)。
虽然中国对北部志在必得,但毕竟大家没有正式划界,还不能太张扬。对于越南来说不是不能面对西沙归了中国的现实,而是寄希望于拿西沙跟南沙换(看新闻就知道,越南急于和中国划界);而对于菲律宾来说,如果要打就不会是黄岩岛那么简单了,不是军力的问题,而是时机的问题。
  有鉴于此,现在能做的就是根据北部那几个岛,划出有可能的专属经济区的最南端。这条线就是“北纬12度线”,这条线离西沙220海里,离中沙206海里,离黄岩岛186海里。用来做势力线再合适不过了。
  由于这片区域的划定目前的主要作用是试探越南和菲律宾的反应,因此给它冠上一个和平的名字就显得很重要了。休渔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于是南海伏季休渔的南界就定在了北纬12度线

作者:看景客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2:36 
回复 
  下面没了?

    参与天涯用户调查送红包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3:11 
回复 
  当然如果最终有办法坐实“黄岩岛”,越南也放弃了对西沙的企图,三方正式划界,也不大可能把分界线划在九段沙上。毕竟用几个小岛来和一个国家对分争议区已是“大欺小了”。但也算基本控制了南海北部。
  目前在东面跟越南已经划定了“北部湾”的海界。基本是按中间线走的,对于这个结果有认为吃亏的,也有认为占了便宜的。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先上张图,大家看看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4:12 
回复 
  根据北部湾目前的划分,中国得46.77%,越南得53.23%。中国网民所关注的“白龙尾岛”被划归了越南。从这个角度看好象是中国吃了亏。
不过从越南的角度看却是做出了大的让步。越南所要求的海界是“东经108度3分13秒”,法理依据是1887年中法(或说清法,越南当时是法国的殖民地)条约所划的一条线,这条线北部的起点就是中越陆地边境。对于中国来说清朝所订立的条约都是不平等条约,但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清朝是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而目前的政府做为现在的合法政府是有义务继承这一切的(就象俄罗斯取代苏联的地位,也要继承一切一样)。
  目前双方的分岐主要在于,中国认为那条线只是划定了岛屿的归属,而越南认为这条界把海界也划好了。其实从法国人的初衷来说是想把海界一块划了的,不过中国不肯,当时也没有相关的国际法来约定这种行为,所以就含糊了下来。
  至于把“白龙尾岛”划了过去,倒是法国人有意为之的。法国人认为这个岛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所以特意为之。
  由于中国无法否定〈中法条约〉的效力,所以只能在这条线是海界还是陆界上做文章。这样也就无法争取“白龙尾岛”的主权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划界中国也不算吃亏,至于少的那一点份额就应该是“白龙尾岛”的作用了。从战略的角度上看,这个岛基本位于两国中间,给越南对中国的威协不大,但给中国的话对越南的威协就大了(这也是法国人一定要争取的原因)。
这次划界,如果越南以白龙尾岛为最东点和中国对分“专属经济区”,那中国就只能占1/4了,这一点中国肯定不能接受。所以“白龙尾岛”在划分专属经济区时基本没直到大作用。只是为了照顾越南的面子,中国象征性的承诺越南可以在12海里领海区外再加3海里,作为缓冲区,未经允许中国不进入。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之所以定这个15海里的禁区是因为“白龙尾岛”离海界距离是15海里。我仔细量过,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应当是中国对越南放弃该岛的“专属经济区”要求的回报。我在图上标了个“15海里”的坐标,大家可以自己目测一下。

作者:看景客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4:31 
回复 
  下面没了?

    参与天涯用户调查送红包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5:23 
回复 
  客观的从地缘的角度来看,离得近的国家相对容易控制是很正常的。不要认为“霸道”是一个贬义词,任何想做大国梦的国家都必须有这种气质。
不过光有“霸道”的勇气是不够的,政治来来就是讲实力的。越是不具有地缘优势的地方就越要用实力去补,美国控制夏威夷、关岛并不存在明显的地缘优势,但他的实力可以弥补这一劣势,所以没人认为这是一种霸道了,反认为这是自然的了。只是如果有一天美国衰弱到一定时候,他可能还能保有本土,但这些外岛就难说了(古中国在强大的时候可以将越南、朝鲜半岛划入版图,但一旦衰弱马上便将势力撤出。这就是地缘所造成的困难)。
  国军当年有勇气把南海划进来,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霸道(刚刚重新回归大国行列,意气风发是应该的)。只是现在要用实力去真实控制却是比图上作业要困难许多。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6:38 
回复 
  中国要想崛起,控制东南亚(包括南海)是必须的,只是这控制有很多种方法。鉴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观念深入人心。认为将所有的土地纳入中国国土范围内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其实大可不必,也不现实。纵难是在汉唐,对于大部分非核心区的统制也是羁縻统制,无他,地缘所造成的统治难度太大。
  对于南海中国并非没有可能有一天可以占据所有岛屿(目前是北部情况好于南部),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即使占据所有岛屿也并不能依国际法据有所有南海(仅指专属经济区,领海是内水是更不可能的)。何况现实的亚洲已经不是古典时期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了,物极必反,如果东盟国家感觉跟着中国走所受到的威协远大于所获取的利益时,寻求外部的支援就再所难免了。而这一点是中国最不愿意看到的(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美国可盯了很久)。
  中国的利益区在东南亚,在拓展势力时要考虑美国固然让人很不爽,但你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其实现代社会和古典时期不大一样了,国土面积也并非越大越好,要考虑战略意义和所要承担的责任之间的平衡。否则美国将墨西哥并入的机会要大的多。
  对于控制利益区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可以举些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大体就明白了。
  打个比方,现在你想纠集一伙人做点大事。在古典时期如果你财雄势大,大可采取收家丁的办法,然后让他们改跟你姓,好象唐伯虎入了华府便要改称“华安”似的。这样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做起事来自然可一呼百应。(古时将领上阵,最忠实和最有战斗力的就是家兵家将)。
  只是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毕竟有限,越有本事的人一般不愿意改姓。所以除了家兵家将外,一定要有其他方法才能团结更多的人。何况收家丁的方法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难了。(美国不想收墨西哥主要是一想到他那一家子穷亲戚就头大)。这个时候成立“社团”就应运而生了。
成立“社团”古已有之,桃园三结义就是一个小社团。当然在后期社团越搞越大,已经从初期的称兄道弟变成一个小社会了。“社团”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经济利益了。但维护经济利益的手段却是暴力。北约和华约就是地球上曾经出现的两个最大的“暴力社团”,不过比之一、二战时期见面就打的那几个社团已是进步了不少。
  不过搞社团跟招家丁不一样,带过小弟的人都知道,恩威并施是很重要的,只是如何掌握这个度就是一门艺术了。你要的我可以给,但我也要你明白一件事,如果有一天你不听话,我随时有办法收回来。
社会发展到今时今日,拉帮结伙仍是获取利益的最好方式,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独木始终是难成林的。但现在再为社团贴上暴力标签就是不合时务了。于是大部分社团纷纷洗白企业化,新成立的社团也都会打着全面合作的旗号,在强调经济利益的同时淡化军事意义。中国目前打着“和平崛起”的旗号也正是想通过企业化的“社团”来建立势力范围。
  “北约”仍是一个贴着暴力标签的大社团。不过在他原来对手“华约”消失后,潜在在对手中国又务实的走“社团企业化”路线的时候。他的存在显得有些突兀。把它彻底洗白做“国际警察”倒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过虽然它现在努力为自己塑造这个形象,但其他的国家的自尊心是不可能认可一个地方性组织作为世界的保护者的。
  既然企业化是一种潮流,“北约”内部也并非没人这样想。打着欧洲一体化旗号的“欧盟”的成立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当然欧洲人的想法没那么简单,自己立山头是植根于每一个有实力的人心中的想法,何况还有一个认祖归宗,整个欧洲成为一家人的远景期望。
对于欧洲的小算盘美国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你组织大家的由头是军事合作,那人家自己内部搞点其他的合作你也不便多说。出于地缘的关系,美国当然不能失去欧洲,所以这个“暴力”社团还得继续存在下去。而美国的办法就是不时的找些外面的小混混开开刀,顺便警醒一下欧洲,世界还很不安全,一个人走路很危险的(敲打的范围主要在欧洲的“地缘利益区”,石油当然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以示其存在的合理性。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7:37 
回复 
  整个南海南部地区的所有岛礁,中国统称“南沙群岛”,这个称呼有扩大化的嫌疑,因为如果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些散乱的点其实并不足以形成一个群岛,最起码不符合《联合国海洋公约》中群岛国的概念。
目前“南沙”地区的岛礁数据说有500多个,但实际上具有法律意义的只有34个(即必须要高潮时有陆地露出海面)。其中可以住人的岛有11个,沙洲12个(沙子已经淤积在礁石上形成岛的样子,但还不适合陆地生物生存),明礁11个(只有几块石头露在海面,象日本东面的“冲之鸟”就是这种情况)。这三种陆地的法律意义大不相同。
  可以住人的“岛”可以有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意义最大;沙洲和明礁由于不能住人,只能有领海,不能有专属经济区。但如果是在群岛的边上,画群岛的“领海基线”时也可以做基点,远了就不行了。
因此要想控制南海(南部),占住真正的“岛”才有用。不过其他的礁石虽然没有现实意义,能占的话也不能放过。一则《公约》对有专属经济区的“岛”的定义是“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本意其实是上面有土、有树、能住人一类的,能形成一个小型陆地生态环境的意思。但表述有点简单,现在很多国家都想钻空子,硬往那些礁石上盖个高脚屋住个人(中国也在做),这种做法真把官司打到国际法庭估计也会给挡回去。但现在还没谁好意思提,所以都厚着脸皮先盖了再说。
  另外“岛”的形成除了火山爆发、版块运动一类的地质活动以外,就是靠小珊瑚虫们一点点盖了。一般先盖成几个小山、或圈子(就是礁石了),然后海浪不断的把沙子冲上去,慢慢形成陆地(沙洲),然后再长树形成陆地生态环境,就成了能住人的“岛了”。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但你只要先占住,到你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的一辈就有可能真的能住人了。你如果觉得珊瑚虫们做的太慢,也可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进行人工干预,日本人就在“冲之鸟”上养珊瑚,希望那两块石头能快点长成岛(长成了就能有47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啊!),想想就汗,也不知要花几辈子的时间。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人工建筑是不被认定为有法律权力的“岛”。象马来西亚在占的“弹丸礁”上盖了个酒店就想叫做岛,是没有用的。
  总之你叫民工去盖房子是没用的,但叫民工帮忙养珊瑚虫倒也算是一种方法。有时我在想,如果谁有办法在海底炸个洞弄个火山岛会快很多。为了利益没有你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
  养珊瑚弄火岛的想法虽然的创意,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美国人迟迟不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海平面最近几十年还是只会升不会降,指望水下的那些暗礁露出来的希望是不大了。所以还是需要立足于现在的岛礁。
  这其中的一类地区当然是能住人,铁定有“专属经济区”的岛了。这一类岛一共有11个,很可惜,目前中国一个也没占住。这11个岛分别是:北子岛、南子岛、南钥岛、太平岛、景宏岛、费信岛、马欢岛、南威岛、西月岛、 中业岛、鸿庥岛。
  仔细看可以发现,整个南沙地区以“南华水道”为界其实可以分为南北两块。南威岛独处南块,而北部的10个岛可以开成一个三角形的群岛地区。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19:59:11 
回复 
  图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00:15 
回复 
  目前的信息是北部的十个岛中,台湾占了1个(最大的太平岛),越南占了2个,菲律宾占了6个。而南部唯一的“岛”——南威岛在越南掌控中,并做为其南海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心。
  1988年中G海军借着为联合国建海洋观测站的名义,第一次将军事触角伸入了南沙,并和越南海军爆发了“南沙海战”,并最终取得了战海战的胜利。这一战连同以后的行动共为中国占据了以永暑礁等11个据点。
  事实上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当时没有顺势拿下几个真正的岛,但在研究战史后我发现,中国占领的据点当中只有“信义礁”(沙洲)和“仙娥礁”(明礁)是露出水面的。其余的都是在水下的暗礁和沙洲,包括后来同菲律宾有争议的“美济礁”。
这些据点原来并没有人会去当会事,大家的主要目光都集中在能住人的“岛”上。于是中国乘虚而入,开创性的展开了“高脚屋”战术。越南在当时没能挡住中国的进驻,但毕竟当过中国的学生,回来味来后也在“万安滩”等重要水下据点上建起了高脚屋。菲律宾估计是跟美国人太久了,对于这种东方式的思维还一时不能反应过来,以至于94年中国在“美济礁”上用同样的方法奇袭了一回。后来菲律宾一看情况不对,但“民主国家”里个人权利高于一切,谁也不愿意去那些石头上受苦。于是另辟蹊径,弄些破军舰故意搁浅在有争议的礁石上(1999年在黄岩岛上就干了一把),也算有所反应,但总不及驻军来得有用。
  中国占据的都是其他国家没有占据的礁石,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能住人的都被占光了。而且进驻的理由都是打着科研的旗号(88年还拉了联合国的大旗)。如果进攻已经被占领的岛,等于是正式宣战,以当时中国的海军力量还做不到。所以只能占几个据点将势力先伸进去再说。
前面说过这些岛礁的经济作用不大,但对于中国来说军事作用巨大。如果是全面战争,这些据点会在第一时间被消灭掉。但在和平时期只要占住了别人就不敢轻易的动你(就像中国也不能轻易的动已经有外国驻军的岛一样)。这就好象篮球比赛中的卡位一样,我先把位置占了,你来硬的就是你犯规,所以越南在“南沙之战”中没能阻止中国进入,后来也不敢乱来了,不然以中国海军当时的力量和越南的地缘优势,真要想拿掉那几个点并非难事。
  这几个点的选择中国应该是经过充分考虑的,在北部那10个岛组成的三角地带占了9个点,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在南部唯一的“南威岛”边上部署了“永暑礁”,“华阳礁”两个重要据点,并驻军。为得就是不让越南想当然的把“南华水道”以南当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01:04 
回复 
  前面的图由于是简图,可能有朋友看着不够清楚。一会会贴张详图,里面我会把34个露出海面的岛礁都标出来。
整个南沙地区的11个岛如果中国都能占住的话,北部的10个岛可以连成一个三角形的“群岛”,然后划出相应的领海基线用来要求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而南洋就要以“南威岛”为中心划出半径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因此“南威岛”一个岛的价值甚至可以等同于北部的10个岛。鉴于越南本土对这个岛的地缘优势及经营已久,个人估计越南在南海地区的战略是“坐南望北”。即在正式划界时坐实南威岛(这样可以划走半个南沙),然后在北〈南沙〉争取一份。中国当然不会让他如愿。
  前面的图由于是简图,可能有朋友看着不够清楚。我贴张详图,你可以另存放大来看,里面我会把34个露出海面的岛礁都标出来。但估计你看了会更头大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03:59 
回复 
  目前中国在南沙地区虽然理论上和5个国家有争执,但似乎大家见到的大都越南有冲突(和菲律宾主要是在黄岩岛一带)。这是有原因的。
我前面说过,不管怎么划,谁也不可能把整个南海地区划为内水或领海。争取最大的专属经济区才是目前最主要的冲突原因。而海洋的经济利益主要就是石油了(包括天然气、可燃冰一类的燃料)。而对于这些利益的争取我们需要明确两点,第一:鉴于中国目前声称对所有岛屿都拥有主权,那我们就需要依这11个可以拥有“专属经济区的岛屿划出中国所能要求的专属经济区;第二:我们要明确哪些地方有石油。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05:19 
回复 
  我说过真的有大用的就那11个岛,北边的10个岛组成的“三角形群岛”,南边的“南威岛”。大家在图上可以看到依这两个点所划出的“专属经济区”就是中国所能要求的地盘。
  大家可以看到这条线和“九段线”大至吻合,但在南部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而这一点差别就足以影响中国的战略方向。
  目前世界上的石油开采主要集中在浅海地区,也就是在大陆架上(水深不超过200米),深海地区的石油采集难度很高,只有一些大国能做到,中国的起步较晚,目前已经有突破,估计在2011年第一批深海石油平台能交付使用(09年5月31日建成第一座)。
  而目前南海的油井都是集中在沿海国的边上,也就是都是大陆架油井。从图上可以看出,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油井都是要中国可能的“专属经济区”外面,所以中国提也不会提;而菲律宾的虽然正好被包在里面了,但那已经差不多是菲律宾的领海了。
  所以看来看去只有越南倒霉,他的万安滩油田正好在中国要求的专属经济区内,虽然“南威岛”目前由越南占着,但对于一个有实力的大国来说,能据有法理上的理由就能够进入,关键是要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
当然对于“万安滩”油田的准备工作中国是早就在进行了,1992年5月,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与美国克里斯通能源公司就签署了南沙群岛万安滩勘探石油的合同。后来迫于形势合作没搞成。不过越南也只敢在万安滩的西面靠近自己那一边挖(这一带在其本土专属经济区内,中国也感觉将来全划过来的希望也不大)。
  ‘万安滩’这块油田是个盆地状,西面中国基本够不着,但北边我们还是能要求的,所以越南也拉美国搞了几次合作,都被中国搅黄了。我单独把南海南部截下来,大家看得更清楚
  



作者:idealfrog 回复日期:2011-06-13 20:05:39 
回复 
  赶上直播的。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06:41 
回复 
  目前的油井集中在沿海大陆架上并不代表中间的深海没油,只是要有本事才能挖。周边的小国自然没这个实力了,但美国有这个实力啊(巴西也有,没想到吧),如果可能一个出地一个出技术出钱早就合作挖开了。
  之所以没人去挖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挡着。中国的意思很明显,按目前的形势中国想独占南海(特别是南部)是不现实的,何况你还想这帮小弟帮衬你,就算军力够了也不能做得太绝。所以在南部走合作开发的道路是最合理的选择。
  不过这种合作开发当然要以中国为主了,说穿了就是由中国来出技术。前面说过了,我们的深海平台要2011年才能形成战斗力。所以现在还得拖着。
另外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必须有足够的军力。我说过要收小弟就不能把事情做绝,不能只靠武力去夺。但不用武力并不代表不需要战略威慑力。正如我在“社团”一节中说的,对小弟恩威并施的办法就是“你要的我可以给,但我也要你明白一件事,如果有一天你不听话,我随时有办法收回来。”
  而这种威慑力需要一根大棒——航母。中国如果研制航母来对抗美国目前是有点勉为其难(多搞点核潜艇、导弹一类的更有用)。但用来管理南海那是刚刚好,其战力和机动性比占几个小岛还要有用。
  鉴于中国的深海石油开采能力已经快形成了,所以航母计划也进入了实质阶段。基于这两者的进度,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应该会在2012年——2015年之间。
  到时候中国还需要做的政治工作就是象美国当年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一样,山寨一句“南海是周边国家的南海”
总之,对于北纬12度线以北的地区,中国由于自己的实力较强,不大会搞合作开发。而对于南沙地区合作是最合理的选择,中国所要做的就是在合作中起主导作用,并坚决杜绝外部势力的介入。事物都有两面性,这种控制虽然没有直接控制来的痛快但也有它的好处,就是让南海这些国家在经济上跟中国捆得更紧(出于地缘上的原因,中国影响南海那些岛国的能力要比对中南半岛来的弱)
  合作开发并不牵扯到岛屿主权的归属,所以心有不平的朋友也不必放弃希望。目前最合理的选择并不代表我们要放弃将来有可能通吃的权力。
  如果最终要选择打击的对象就要具体分清楚对方的成分。我记得《三国演义》中曹操一听到对手增兵就大笑,那是因为对手成分一复杂就容易有异心,反而容易击破。所以大家大可不必为对手有五个而担心。
  根据我刚才画的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出,马亚西亚、印尼、文莱,其实跟中国的利益冲突不大(特别是印尼,基于可能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硬要把它拉进来一起十分可疑)。如果五国采用投票的机制来决定合作的方案,我相信中国很容易拉到这三票。
  至于最终的打击目标是小越还是小菲倒是一个问题,把小菲打服可以将北部完全纳入中国势力范围,并基本解决北南沙的问题。打小越可以将最不稳定又最有战略意义的南“南沙”收进来,顺带在北“南沙”插入据点。
  既然这么难选索性不定具体的战略目标,而是根据到时候的国际形势变化走(最主要的还是看其他大国的反应)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07:27 
回复 
  南海的问题讲到这就差不多讲完了,最后再谈一谈合作开发和渔民被扣的事。
    合作开发当然不是你动一动嘴皮人家就肯的(毕竟岛在人家手上),何况我们现在技术还不成熟,也不能急,只能先用这个口号吊着,避免外部势力的介入。所以现在没有搞起来未必是这些小国的问题,现在这些国家采油的地方基本都是认定不会有争议的地方,也说明他们不敢轻易惹麻烦(中国在东海也是在没争议的地方采)。所以认为谁谁谁偷了中国的油那是大可不必的,大陆架上的油不是我们的利益。
  等到技术和军力都成熟了就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了,到时候军舰保护着钻井平台往那一扎,中国出钱出技术,你来分个25%的干股,你还不干?(如果周边国家独自找外部势力合作,基本是一人一半,现在中国出钱出技术,这一半中国自然先拿走,然后再分下一半。当然这是和一个国家有争议的理论值,真谈起来肯定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最有可能不干的是小越(靠近他的“万安滩”油田他已经在没争议区采了),马、文、印尼三国对深海的油本来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工作容易作。菲律宾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范,不过他占的那块还要加进台湾、越南进来,人一多并不会如单挑小越那样难。
  总之谈判是个技术活,具体能谈成什么样那是细节问题。战略分析只能把方向定出来,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实的南沙对中国最有利的选择是不划界,因为就算你用武力把岛全占了,再逼国际社会承认,在北纬12度以南地区,也最多能划走50%的海域(用小岛对抗一个国家,划的时候能以中间线已是占了大便宜了)何况这样做还要让南海地区与中国反目,损害中国的长远利益,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上算。


作者:linag809 回复日期:2011-06-13 20:07:51 
回复 
  好有意思啊,楼主啥时候继续啊?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08:40 
回复 
  再说一下最近几年民愤极大的渔民被扣被打事件。我查了一下,在南海地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都和中国发生过渔业纠纷。所不同的是,越南最中国扣的多,偶尔动中国一次也会受到最严厉的交涉。
  按说几个国家里小越实力最强,所以中国的态度并不存在欺软怕硬的选择性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还是基于法理方面。
从我做的《中国在南海可主张的专属经济区》的图上可以看出,中国依照对东沙、西沙、黄岩岛、南沙的主权要求,可以对红线内的水域提出“专属经济区”的要求,全要过来的可能性固然没有,但将这片海列入争议区却是可以的。既然是争议区,中国的渔民进去,另一方也不会理直气壮的去动。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西面的利益要求区基本可以覆盖到“九段线”,因此如果越南敢动的话,自然可以大声点;而马来、印尼有大块“九段线”内的专属经济区中国并不能提出要求;与菲律宾发生渔业冲突的地方应该在黄岩岛东面较多,这一段属于菲本土的专属经济区。而基于黄岩岛的法律地位未明,中国并不能理直壮的依黄岩岛而主张这片水域的权利(不是主权问题,而是“黄岩岛”是不是岛的问题。如果官司打起来,判不是岛的可能性是99%,那就彻底断了念想了。所以现在对这片海是冷处理,先模糊化,让渔民也少去惹事)。
  每次的纠纷我们并不能看到官方公布的对于纠纷地点的坐标,而且不是靠官方而是当地的侨领出面调解。因此基本可以确定这些渔民被扣的地点应当是在中国很难要求利益的地方,或者说是扣人国家占据法理优势的地方。
  我依此在图上用紫色的线划出了渔民被扣的大致范围,这只是一个基于地缘和法理的推论。做为一个严谨的结论还需要有相关的案例作为佐证。幸好虽然无法从官方获得足够的信息,但还是能从渔民的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10:52 
回复 
  国际政治很大程度上是地缘和实力在博弈,即你的实力强了,可以弥补地缘上的劣势,甚至直接打破地缘上的旧有平衡(象俄国占黑瞎子岛,美国把手伸到东太平洋上的关岛)。
这样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即如果说对于俄、美这样的大国来说,中国可以接受实力不济,无法从他们手中抢得地缘优势。那么对于朝鲜、越南、缅甸这样明显处于弱势的国家,为什么中国很多时候也未能靠实力去夺取那些可能染指的地区呢(比如为江心坡地区找一个理由并不比为南沙群岛要难)。
  这就要看对实力的理解和对国际环境认识了。1949年以后中国在大部分时候是处在孤立状态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认可不仅仅是在政体和政治信仰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绝大部分是无神论者,这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集权政治、GC主义再加上无神论,这使得中国被很大程度看做异类,而中国急需证明自己是正常的。所以必须将自己的道德层面提升到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的高度(我并非简单的说实力越强就越有道德,而是道德的高度大部分时候是要随着实力增长而提升的。比如李嘉诚可以捐几个亿给灾区,我就只能捐几千块而已)。
  这种将自己置身于道德制高点的做法,使得中国在初期与周边小国有领土争议时反而不能放开手脚。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实力对比的反应。即小国本身的实力固然不能和大国相对抗,但他可以引入其他的大国也平衡对方的力量。以中国当时的情况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
  现在的情况与原先不同了,中国的实力得以提升,其他大国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时不敢明目张胆的介入了(要考虑与中国直接对抗的后果),所以中国在对小国的姿态反而强硬起来了。
  所以在与周边小国发生纠纷时不能光看双方的实力对比,一定要考虑其他大国的因素。总之要实力足够强才能得心中所想。
  目前对于1949年的中国到底是强势还是弱势,网上一直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是弱势的声音很大程度是觉得中国在所谓的争议领土上建树不多,特别是对小国来不能做到尽兴。这种情况的原因我前面已经说了,不再表述。
至于是不是强势,我倒可以以那几场战争来做个分析。中国在1949年以后可以说和周边的强敌打了个遍,朝鲜战争——美国;中印战争——印度;中越战争——越南(当时的越南已是中南一霸,自称世界第三,和之前的地位不同了,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包括中苏在珍宝岛一类地区的小规模战斗。
  这些对手无一例外不被中国认为是弱者,即最起码北京的政治家们不认为跟这些国家交战会有损中国的道德。这似乎是一种悖论,看似容易打的不打,难度大的却要打。所以国际政治并不是简单的力量对比,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平衡。
另外再说一下,中国的几次战争都是在利益受损的名义下开始的(其实是废话,谁打架都是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伤害),当然对方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中国一方面希望国际社会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比如中越战争的全称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入朝作战的借口相对难找,因为当时面对的威协还比较间接,所以用“志愿军”的名义代掩盖了“远征军”的实质。当然说他不是国防军只有我们自己相信,但要是连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能指望别人相信呢)
  另一方面强化自己受害者的角色,并不妨碍战术的主动性。如果你对这几场战争有所了解的话,很容易知道这几场战争最初是按照中方的战术意图展开的。西方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认为中国是一个好战争的国家。
  所以强势也好,弱势也罢,看你怎么看了。不过北京方面并不希望扮演一个强势的角色,这与和平崛起的理念相冲突,因此造成国内外印象的反差也就再所难免了。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12:02 
回复 
  有朋友怀疑中国现在能不能和平崛起的问题。看得出有很多朋友也倾向于一战解决问题,象当年日俄战争、日清战争那样确立日本的大国地位。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分析一下纵观历史,究竟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战争。分析下来不外有三种:
一种是对文明区对非文明区的战争,简称“抢地盘”。在文明区看来,非文明区就是一块无人区,所以将势力范围伸过去是再正常不过了(一般还会自认为是在做好事)。坦白说,这种事情老祖宗也没少做。欧洲人对美洲的征服就是一例(美洲那种处在石器时代的文明,在欧洲人眼里就是野人)。
  可惜的是,大航海时代到现在已经几百年了。已经基本没有“无人区”了。如果一定要找到最有可能的地区,那就是北冰洋、南极大陆。不过这两块地方并无原住民,真要打起来也不能归结于这一条。
第二种就是大国与大国之间,或者小国与小国之间的战争,简称“狗咬狗”。一般来说战争并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大家都是为了利益。当然如果一方做得太过份,做了反人类的行为,那就另当别论了(象德国在二战中的做法就被定义成非正义的,一战中就是典型的“狗咬狗”)。目前小国跟小国之间的战争还是不时会发生的,前提是大国不介入(介入了就是第三种情况了)。
  不过大国跟大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由于核武器所具有的毁灭性力量,你拥有把地球毁灭一次的力量跟一千次的力量已经差别不大了。而是否拥有核武器则是衡量你是不是大国的重要标志。当然并不是说有了核武器就是大国了,象朝鲜、巴基斯坦就不是,也不被认可。
第三种就是“大欺小”了。大家可能会问,没人疼了土人找不到,大国又互相惹不起,那么欺负个小国总可以了吧。理论上是可以,问题是现在不象古典时期,一个地区一般在一个时期只存在一个大国,每个地区都是独立在发展。比如罗马帝国在扩张时是不用考虑秦帝国的存在的,反之亦然。
  目前大国们互相博弈的战场已经遍布全球。这种情况使得小国们可以在本地区的地缘在国之外寻找外部力量支持。如果这样最终又有可能发展成大国之间的直接对抗,最终还是很难打起来。
  所以就是黑帮电影里演的那样,即使一群人与一个人发生冲突,聪明人也会先搞清对方是跟哪个大哥的再动手。
大哥有大哥的优势,小弟们也有小弟们的活法。现在不找个大哥做靠山的小弟是越来越少了。做大哥的要想说话更大声也需要门口的小弟们助肋威。如果你已经决定很收它做小弟了(大国地缘利益区里的国家是一定要收的),那么恩威并施是不二的法宝,一棒子打死的办法只会让他改换门庭。比如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就逼着对方改投美国(当然这种是属于喂不熟的,现在又咬美国了)
  所以现在的情形不是说中国一定想“和平崛起”,而是目前的形势就是不可能使用战争手段崛起。而且现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大国之间基本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不可能直接打起来。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暗战”,不断亮招让对方让出部分利益来。用的最多的就是经济手段,就像这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崛起的作用不亚于一场战争。不能说这场危机是中国造成的,但中国长时间的准备使得中国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中国人常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日本用了36年时间(1869年明治维新开始——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通过战争手段,成为了世界强国。中国用了30年时间依靠经济手段确立大国地位(1979改革开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能不说手段不同,但都达到了目的。


作者:Gxinming 回复日期:2011-06-13 20:11:24 
回复 
  jh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13:57 
回复 
  中南半岛一共有五个国家,最为主要的是缅甸、泰国、越南。至于老挝、柬埔寨,目前并没有特别重大的地缘作用。事实上中南半岛在在日本人进行那场“圣战”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一部“三国演义”。而之后亦有国家有意愿继续这部“三国演义”,不过最终在中国的干涉下功亏一篑。这些都在下一步分析越南时会具体解读。
  对于中南半岛腹地的泰国,并不会专门去做分析。对于它的地缘情况,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分析的差不多了。中国对于泰国的定位,应该是做为中南半岛的平衡者,当然这也是泰国所正在做的。由于中泰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包括地缘和经济上的),中泰之间应该会长久的保持友好关系。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华夏文化在泰国的影响力应该会有所增强(或说复苏)。当然希望在泰国再造中华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泰国的民族融合政策;另一方面是华人在泰国并不会感到不适,在现有体制下也能够得到平等的政治经济待遇,因此没有自我保护的动力,久而久之大都被当地文化所同化了。当然华人骨子里的祖先崇拜意识有利于中国扩大影响力,因此你会看到在推出孔子做为形象代言人后,祭祖文化也成为中国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当然这样做并不只是针对泰国的华人的。
  这与在马来西亚的情况恰恰相反,在那里华人必须通过保持自身的民族特征,才能够在穆斯林的重压之下获得生存空间。从这一点上来说,在南洋群岛上分出几个岛上来进行所谓“再造中华”计划可能还更加现实。
做“再造中华”的分析,主要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朋友的愿望。并不代表我认为这是可行或者必须的,我只是分析可能性的大小罢了。事实上即使真的在中南半岛某地出生一个华族为主的政权,也并不代表它理所应该的就会是中国的一部分,或者与中国的关系会比与周边其他国家的关系要高一等级,地缘的距离才会是决定性的因素。也许有句老话可以解释这一现象,那就是“远亲不如近邻”。当然拥有共同的文化记忆还是会直到一定积极作用的,甚至会让两者在某一时段出现紧密联合。前提是占据地缘优势的一方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远看美英关系,近看中新关系)。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15:34 
回复 
  图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17:29 
回复 
  如果提到中南半岛,相信很多朋友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缅甸,而是越南(当然也有人会想到那香艳无边的泰国)。的确这个与中国纠葛了千年的狭长小国,对很多人来说即熟悉,又陌生。下面我们就从地缘的角度分析一下越南和中越关系。
  在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南半岛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即缅甸、老挝、越南。其中老挝立国的时间较晚,长期处于其他国家的附庸状态,因此于中国来说,地缘关系不大。
现在由于印度洋的关系及果敢问题的浮出水面,缅甸对于中国的地缘意义逐渐为大家所重视。但从历史上来说,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关系史,很大程度就是一部中越关系史。即使是在1949年以后,越南也在中国的外交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环。这其中有恩有怨,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今天仅从地缘的角度解读一下为什么中越之间会有这么多纠葛
  
  相信初看到越南地图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如此狭长的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起码从地缘的角度看,过于狭长的地形似乎不利于南北两大人口密集的三角洲地区相互沟通。另外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种地形也很容易被外来的力量从中间切断。
  事实上这种情况的确存在,相信大家都知道越南曾经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如果不是在中国的大力帮助之下,相信这种情况仍会持续到现在。
  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南北分治的情况,之所以能够总是分而复合,原因很多,我们在本贴中也多次分析过了。当中有一个原因是南北两地区的结合面够宽,沟通的渠道够多。这种地缘结构使得历史上没有哪个政治家会认为中国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而越南的情况就不同了,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长期分处于不同的文明。在历史上本来就不是一个整体,加之连接面过窄,假设当初的分裂情况再持续50年的话,两部分的离心力肯定会比现在的朝鲜半岛要强的多。
说到越南,我们必须要谈一下他这个名字的来历了。其实越南这个名字的历史并不遥远,越南这个名字是1802年清-嘉庆皇帝所赐,之前自南宋起被称为“安南国”(唐朝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是此名的来历,正式名名称是南宋赐的)。再往前也有称之为“交趾国”的,来源则是汉朝在越南北部建立的“交趾郡”。至于为什么要清帝要赐“越南”这个名字,越南为什么又要换名,我们一会会说到。
  越南的北部以红河流域为主,历史上由于与中国之间没有高山的山脉作为阻隔,因此长期受北部华夏文化影响。当然这种影响除了自然的渗入以外,更多的是伴随着军事上的征服而流入的。在越南历史上将臣服于中央之国的历史称之为“北属时期”,出于民族自尊心,越南政府并不愿意提及这段历史,以至于很多越南的年青人对中国明以前的越南历史不甚了解。
  从越南的角度当然有理由认为被中国统治的这段时间不甚光彩,但事实上也正是由于与华夏文明交流频繁,越南北部地区(主体民族中国称之为京族)得以吸收华夏的先进文化。这使得他们相对于中南半岛的其他民族更具有优势,以至于后来能够不继的向南扩充领土形成现在的国境线。

作者:黑板擦力气活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0:30 
回复 
  楼主请注明转自《地缘看世界》,原帖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26178.shtml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19:15 
回复 
  越南的北部以红河流域为主,历史上由于与中国之间没有高山的山脉作为阻隔,因此长期受北部华夏文化影响。当然这种影响除了自然的渗入以外,更多的是伴随着军事上的征服而流入的。在越南历史上将臣服于中央之国的历史称之为“北属时期”,出于民族自尊心,越南政府并不愿意提及这段历史,以至于很多越南的年青人对中国明以前的越南历史不甚了解。
  从越南的角度当然有理由认为被中国统治的这段时间不甚光彩,但事实上也正是由于与华夏文明交流频繁,越南北部地区(主体民族中国称之为京族)得以吸收华夏的先进文化。这使得他们相对于中南半岛的其他民族更具有优势,以至于后来能够不继的向南扩充领土形成现在的国境线。
我们在图上可以看到,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向南与长山山脉的沿海平原相连,一直到北纬16度时才出现高山阻隔(再往南,丘陵的密度就较高了)。这也使得立足于红河平原的京族长期以来的控制范围处于北纬16度以北地区。当然中央之国每次在越南的扩张行动也基本上止于此,即使偶尔依靠军事力量进入南部地区,也很快会退回来。
  在北纬16度以南至“湄公河三角洲”的这一地区,从地形上处于长山山脉南部,长山山脉在这一区域较北段稍宽,沿海伸出一些较低的丘陵,中间夹杂着一些小块的平原。这种相对复杂的地形,使得北部安南或华夏的军事力量在试图征服当地民族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于这一地区的农业条件并不及北部的红河平原好,加上地处南洋群岛北上中国大陆的交通要道,因此占城文明的海洋属性较强。那个为美俄两大国魂牵梦萦的“金兰湾”也正在这一区域。
   这一处在目前的越南国土中部的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占人”所占据,他们所建立的政权叫做“占国”。从族属上来看,占人与“南洋群岛”上的马来族同源。
  这从地缘上也很好理解,做为南洋诸岛上的主要族群,马来族的海洋属性,使得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控制着马六甲海峡至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航线。这条穿越“南中国海”的航线事实上分为东西两条。这主要是由于古典时期人类的远航能力还较弱,需要沿着海岸线前行,以获得补给。
  这一处在目前的越南国土中部的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占人”所占据,他们所建立的政权叫做“占国”。从族属上来看,占人与“南洋群岛”上的马来族同源。
  这从地缘上也很好理解,做为南洋诸岛上的主要族群,马来族的海洋属性,使得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控制着马六甲海峡至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航线。这条穿越“南中国海”的航线事实上分为东西两条。这主要是由于古典时期人类的远航能力还较弱,需要沿着海岸线前行,以获得补给。
  



作者:黑板擦力气活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2:45 
回复 
  原作者:鄙视抢沙发的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0:34 
回复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史当中,南海的海上航线一直是中国与西方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由于中国传统的大陆思想,对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一直不够深入。这几年由于对海权的重视,也相应加大了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最近很热的“南海一号”就是其中一例。
我昨天说了,依古典时期的续航能力来说,航线是需要沿着陆地的边缘前行的。事实上我也是按照这个思路画出了那张《南海古代航线图》。西线为马六甲——马来半岛——越南中部(占城)——海南岛——中国大陆;东线为马六甲——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中国大陆。在这条航线的终点我们可以找到两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前者为繁荣于唐朝的“广州”,后者为昌盛在宋朝的“泉州”。这两个在中国古代航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从侧面验证了这两条航线在理论上的可形性。
  很多时候大家可能觉得地缘一类的理论研究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其实并非如此,这种思维的确立一样有可能为现实生活服务。比如你想去南海捞宝的话,如果能先从地缘情况着手,就可以把探宝路线锁定在南海的两侧,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南海腹地的那些小岛周边。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1:20 
回复 
  “占城”诚如我们所看到的,在南海航线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为海洋属性的民族所占据是很自然的(马来族的占人)。当然北面及南面平原上的农耕民族(京族和高棉族)出于地缘上的联系,也必然会对他进行渗透。不过由于地处长山山脉,地形相对复杂,因此占人在当地的优势得以存续千年。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解读一下包括占人在内的马来族的文化。马来族的主体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地缘本身缺乏纵深,因此很难诞生高一级的文明。又由于地处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马来族又能接触吸收到东西方的文明(在南太平洋上的土著民族就没那么幸运了,比如澳洲的原住民)。
  当然这种完全依靠吸收外来文明而成长的形式,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会随着不同外来文明的影响力变化而不断变化。就地缘位置来说,马来族可以就近接收来自印度和中国两个强势文明的影响。我们知道华夏文明整体都是属于内敛的农耕文明,因此对这些岛民影响不大。
  而印度文明虽然主要发源于西北的印度河平原及北部的恒河平原,主体属于“农耕文明”。但其中南部德干高原的两侧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加之亦处于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上,比之中国,更容易通过海洋扩张他们的文化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使得南洋诸岛——马来半岛——占城上的马来人最初都信仰了与印度人相同的宗教,以婆人门教为主(印度教的前身),间或有佛教等发源于南亚次大陆的宗教。不过这种纯粹的“拿来主义”终是不可靠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上的马来人最终又转信了更为强势的“伊斯兰教”,当然地缘上的原因是阿拉伯人及波斯人后来从陆地到海洋,全面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菲律宾的马来人最终又变化了一次,这一次他们选择的是基督教中主动渗透能力最强的“天主教”。
  不管怎么样,南洋群岛及马来半岛上的马来族还能够保持他们的民族独立性。但地处中南半岛边缘的“占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京族和高棉族的两面包夹下,他们最终被吸收了华夏先进文化的京族所灭,而那时他们还没来得及转变为穆斯林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2:34 
回复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耕属性和海洋属性都是相对的,即哪一种文化为主体。这并不代表属于农耕文化的华夏族就不会进行航海活动,最起码郑和就曾经进行过一场举世瞩目的远洋活动。不过诚如大家所看到的,华夏族并没有意愿通过这种远洋活动拓展海外领土。这其中的意义更多是在于向这些“蛮夷”之地宣示中央之国的地缘力量。
  就占城人来说,除却航海上的能力以外,他们所培育出的“占城稻”在农业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也许占城人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早熟的籼稻有多大意义,毕竟在热带地区作物的成熟期较短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这对中国核心区的意义却非常重大,毕竟这让稻田在一年当中出产两季粮食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中国在汉朝时曾经对越南进行过一次较深的渗入,这次依靠军事力量所进行的渗透越过了红河流域,将占城地区也纳入了管辖范围。不过在东汉末年,汉族已无力持续在中南半岛上的这块突出部。占城人率先摆脱中国的控制,并建立“占城国”。
  不过这并不代表占城人由此就与中国互不沟通了。事实上北部红河平原上的京族人始终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占城人在立国之后,仍然选择向中央之国纳贡称臣,以期得到中国的保护。
  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平原上农耕文明能够集中更多的人力资源。因此占城事实上是处于两面受敌的位置,不过南边的高棉人只是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短暂统治过占城。对于占城人来说,最大的敌人始终上来自北方的京族人,这有纬度上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因素。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3:33 
回复 
  关于安南对占城的地缘扩张,最早从10世纪就开始了。唐帝国已经被那些来自北方的“胡人”所压跨。此后的古典时期,华夏族在北方所要面临的压力空前强大,仅在明朝前期曾经短暂的消除了这种压力。因此安南的京族得以摆脱华夏文明的束缚,进而也开始向周边扩张。当然,面对北方的华夏民族,安南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这只骆驼远没要到“瘦死”的地步。向西和向东都有高山和大海的阻隔,因此向南扩张成了必然的选择,最起码长山山脉和海水之间,还是留有一条狭窄的滨海平原做为通道。这种地缘上的扩张首先要跨越的障碍就是“占城”了。
安南人在向南扩张的同时,也在向西扩大他的疆土。这并非是由于那块区域有多大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出于地缘的需要,毕竟对于处在红河平原上的京族人来说,这些处在高地上的民族对他们始终是一个威协。当然低地民族在这种纯粹的山地高原上的征服始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这种西扩达到战略的平衡后也就没有再进行下去了。对于安南人来说,向南渗透始终是主要的方向。
  我在《越南历史地形图》上标出了越南的三个重要城市,即河内——顺化——西贡(胡志明市)。长期以来,安南的主要势力集中在红河平原周边。占城人最早也曾经向北跨越那条自然的山脉分割线,向北部的平原略加渗透。其渗透的主要区域就在“顺化”周边。不过对于立志向南扩张的安南人来说,顺化是首先要收伏的地区,迫于安南的压力,占城人在17世纪初将顺化及南边的平原地区“送”给了安南,退守到北纬16度的那条地缘平衡线上了。
  不过这并不能满足安南人的胃口,随后安南人的举动更是明白无误的表明了他们的战略意图——他们把首都迁至了“顺化”。我们知道,在东亚地区,由于需要调配全国的资源进行战争,首都往往是选择军事压力最大的边缘地区。安南人的之所以敢于把首都迁到南部边境,是因为他们已经从北部的强邻那里得到了足够的承诺。自明太祖起,中央之国就将安南列为“不征这国”了。这当然是在总结历代华夏文明军事渗入中南半岛的经验教训后得出来的意见。在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永乐)又做出了一次失败的军事尝试后,中央之国的皇帝们彻底的对直接统治这块“蛮荒之地”失去了兴趣。当然安南人也识时务的实行“事大主义”,用称臣纳贡的形式满足着帝国皇帝们的虚荣心。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4:42 
回复 
  占城人在交出顺化之后,也仅仅再坚持了不到百年,1697年沦为安南的属国;1720年占城被安南正式吞并。
  在并吞占城之后,安南人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相比于占城的多山地形,南部为高棉人所占据的湄公河三角洲才是他们最想得到,也是最适合京族人生存的地区。不过在继续扩张的同时,安南人希望得到一个合适的名份,以显示他在中南半岛上的强大地位。
  鉴于中南半岛上的各个国家,名义上还都臣服于中央之国。因此安南人希望能够从帝国的皇帝那里得到一个新的国名,以从侧面试探帝国对他持续扩张行为的认可度。
这个时候,历史已经指向1802年的冬天了。帝国当下的统治者为清.嘉庆皇帝,也就是那个“十全老人”乾隆的儿子。安南人最初希望得到的封号是“南越国”。正如朝鲜半岛上的民族一直认为自己是古“东夷”民族的继承人一样,安南人自称“越族”,也一直认为自己是“百越族”硕果仅存的一支。因此他们希望继承秦人“赵佗”在秦亡之后所建立的“南越国”的国名。这一地区不仅包含红河平原,也包含岭南地区(现两广的大部分地区)。
  这种小算盘所隐含的意思当然不能为帝国所容。于是最终的赐名从安南人所希望的“南越”变为了“越南”,简单的顺序变化所隐含的意义就大为不同了。前都代表的全体“百越”民族,后者则表示你只是“百越”民族以南的一个民族。
  记得有不少外国人到中国来说第一感觉就是中国人多,而且都是黑发,这对他们的视觉冲击力很强。由此而感觉到中国的威协也很正常。其实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些人居然可以如此整齐划一的做一件事。
  当然朝鲜人也会这种事,并且可能做得还更整齐一些。不过中国人的可怕之处在于,这种集体行为并不代表这是一个封闭的民族。相反他们在尽力了解世界,并已经逐渐学会了用西方人的游戏规则处理事情,而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却一无所知。
也许有人会觉得中国一直在强化以英语为代表的外语教育,这样做似乎会伤及中央之国的自尊。不过你可以设想,当世界各国都不得不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时,会需要多少能够兼通双方文化的人才。虽然语言并不是文化的全部,但却是沟通的重要手段。当具有这些语言优势的人绝大部分母语为汉语时,战略的天平会向哪一方倾斜是不言而喻的。
  也许过于强调集体意识并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不过既然有人对此感觉到恐惧,那么当作一种战略威慑力运用一下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这样做不要影响中国在战术上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对象学习。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5:40 
回复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越南在得到了北部强邻的安全保证后,可以全力向半岛的南部扩张了。事实上在吞并占城后,越南人并不会就此住手,对于这个形成于红河平原的农耕民族来说,占城的那些山地和小块的平原并不足以满足他们。那片中南半岛最为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
  尽管高棉人曾经是中南半岛上最早的王国缔造者,不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在暹罗(泰国)的重压之下丧失了大片西北部的土地。而已经从北方强邻那里吸收到先进文化的京族人,并不介意从这个已经处在衰弱期的民族手中也分得一杯羹。
由于湄公河三角洲与红河三角洲同样的地理环境,因此从北方过来的京族人并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应。由于同属于热带地区,气候上的障碍也不存在。这可以解释越南形成现有的国土时间并不长,但京族人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90%。湄公河地区的经济潜力显然不比红河地区要差,甚至要更高。因此西贡成为越南新的中心也是很自然的,不过由于越南的根本在于北部,因此河内还是能够保持他政治中心的地位。事实上无论是出于抵御北方强邻的目的,还是继续吸收华夏文化的需要,红河三角洲仍将保有他的政治地位。当然那个位于中部的“顺化”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他的现实定位只能是一个25万人口的“文化古都”了。
  对于京族人的这种快速扩张同化能力,有的朋友可能会感到惊奇。毕竟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完成同样的事情,花费的时间要更长。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出于纬度的差别,毕竟暖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的农业习惯有所不同。
  如果要在中国找到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将视线投向四川盆地。当盆地周边的高山被汉族征服以后,同纬度“江汉平原”地区的移民,很容易接受成都平原成为他们新的故乡(比如湖广填四川)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6:42 
回复 
  在高棉王国(柬埔寨)衰弱以后,中南半岛上已经形成了缅、泰、越三族鼎立的格局。在西面,由于泰缅两族直接接壤,因此双方发生地缘上的冲突再所难免。在这场民族冲突中,缅人似乎稍占上风。最起码泰人要比缅人先进入马来半岛,最后缅人还是依靠武力进入了这一半岛突出部,并将之纳为缅甸本部的一部分。
  不过掸邦高原得以并入缅甸并不是缅甸本部的功劳。这一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对平原地区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而这些被山地分割的土著民族也更愿意处在一种无政府的状态。无论是西南侧伊诺瓦底江流域的缅人,还是东南湄南河流域的泰人都没有足够的力量收伏这一地区。也许北面的华夏文化有足够的力量融合这些山地民族。不过由于横断山脉的阻隔和气候原因,在整个古典时期结束的时候,华夏文化亦止步于掸邦高原的边缘。
掸邦及缅甸本部周边的边缘地区(山地高原)基本上是在英国的主导之下合并在一起的,这和英国人在印度的做法是一样的。也许在这一点上这两个国家要感谢英国,毕竟如果没有英国人的介入,它们很难获得政治上的“统一”。如果英国人在二战以后愿意给予缅甸如印度那样的“独立”地位,缅甸其实并不会选择退出“英联邦”。不过并不排除以后这个国家在政治格局出现变化后,出于经济原因会选择重新加入这个带有殖民烙印的联合体。毕竟英国人已经不会对他们造成地缘上的威协了,而美英联盟也希望由此重新介入缅甸事务。不过中国一定会尽力阻止类似事情的发生的。
  
  在东面,泰国和越南之间还存在两个缓冲国,即老挝和柬埔寨。在西方殖民者进入中南半岛之前,这两个国家都还在尽力向这两个国家扩张。泰国(那时还叫“暹罗”)已经将老挝变成了自己的属国并将高棉人(柬埔寨)压缩至湄公河下游地区。而越南人也已经从高棉人手中夺取了湄河三角洲,将自己的势力伸入湄公河核心地区。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介入,假已时日,这两大势力的火并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这一切都被外来势力的入侵所打破了。这一次的威协不是来自传统的东亚地区,而是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西侧。而唱主角的正是欧洲的两个欢喜冤家——英国和法国
    
  说到英法两国对中南半岛的地缘影响,我们必须要解释一个地理概念,即“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这个概念,广义上是指印度和中国中间的地区,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中南半岛”。对于大航海时代以前的欧洲人来说,印度和中国就是亚洲的全部。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种看法倒也不无道理,毕竟亚洲的主要文化就是发源于这两个地区的。因此这个与“南亚次大陆”相比看似并无所少地缘劣势的地区,被看做这两大文化区的从属地区倒也符合历史。
  我们知道“印度支那”中的“支那”指的就是中国。关于“支那”的称谓,由于日本人的使用,中国人觉得非常不舒服。以至于在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将这一地区的称谓改为“中南半岛”,意思即“中国南部的半岛”。于是这一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名称成为华人世界的共识,当然这并不能改变西方人继续称之为“印度支那”。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7:47 
回复 
  关于“支那”为什么会为中国人所耻用,主要是由于日本人将之做为对中国的称呼。当然如果日本人的这种称谓是出于善意的,并不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如果出于正常的情况,日本人并无必要将“中国”的称谓改变为一个基于西方译音而产生的“支那”的称呼(也有说法是基于梵文的读音)。不过日本人最终这样做了,并将“支那”由一个中性词变为一个贬意词,却是有其政治上的目的的。
  我在分析东亚部分时曾经说过,由于华夏族在文化上的强势,使得中央之国以外的边缘民族要想入主中原的话,一般都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华夏族的出身,以证明自己亦有统治这块土地的权力。对于深受华夏文化影响的日本来说也不例外。
比起之前入主中原的亚洲边缘民族来说,日本有一个历史机遇,就是可以不仅仅是为自己找一个“同文同种”的出身,而是有可能直接接过华夏正朔的大旗。这当然要“感谢”中央之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出身同样不那么“正统”。相比于满洲人的易服剃发,直接从盛唐吸收文化的日本人似乎“有理由”认为自己才是硕果仅存的华夏文化继承人。而这种思维在当时的朝鲜半岛和越南也存在,当然他们这样想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而日本人这样想却是有更大的野心,毕竟能够将本部从危机四伏的海岛搬至中央之国是他们一直所追求的。因此日本并不希望将中国(或中华)的称谓给当时的中国,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不中不西的“支那”,而这其中所包含的贬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关于英国和法国对中南半岛的瓜分我们可以看下图:印度支那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8:40 
回复 
  西方殖民者自大航海时代起就开始了对世界的瓜分,印度支那当然也没能逃过一劫。出于地缘上的关系英国从印度出发由西至东取得了缅甸的宗主权,最终缅甸作为一个省并入了英属印度。当然作为一个老牌的海洋帝国,英国人更不会放过那些海上的岛屿的,尤其是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马六甲海峡。在此之前荷兰人已经占据了这些海岛(在此之前是葡萄牙人),不过如日中天的英国人还是从荷兰人手中分得了部分殖民地。这一地区包括马来半岛南部,及波罗洲的北部,英国人在取得了落脚点后继续向马来半岛北部扩展势力,最终与泰国达成了平衡(这一点在马来半岛那一节有详细说过)。
  最终这两部分殖民地在独立后大致合并为了现有的马来西亚(包括马来半久半岛上的西马和北婆罗洲的东马)。新加坡和文莱是一个例外,关于这一点在南洋群岛部分会具体讲到。剩余仍被荷兰控制的岛屿部分合并成了印度尼西亚。
  
  既然英国已经在中南半岛的西部和南部进行了渗透,那么留给法国人的就只有东部的空间了。做为欧洲大陆的老冤家,双方将争斗的战场又延伸到到东方。
  法国人最终取得了越南和柬埔寨的控制权,并成功的逼迫泰国将湄公河以东的地区交给了法国,这一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老挝。在此之前老挝曾经于14世纪开始出现正式的王国,至16世纪末就论为缅甸以及泰国的属国。
  最终法国产将这三个国家合并成立的“印度支那联邦”,于是法国的殖民地,因此也被称之为“法属印支”。由于缅甸被并入了英属印度,因此印度支那有时会仅指法属印支,即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
由此想到小时候听父亲说过的一个笑话,应该就是发生在他们单位的。那个时代全民都在搞政治,由于中国正在援助越南对美国的战争,因此印度支那也就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小组开会经常要考核大家的政治文化水平。有一次一个贫下中农出身的工友被问到印度支那是哪几个国家时,由于记得不太清,结果脱口而出“是越南老婆在不在”。结果可想而知了,这个笑话被流传了几十年。
  英法两国从中南半岛的两侧同时发力,一般来夹在中间的泰国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不过泰国最终还是保持了独立,这固然与泰国王室圆猾的处事原则有关,但最根本的还是地缘上的原因。
对于英国人来说,海洋上的利益始终是第一的。因此能够控制印度洋与南中国海之间的通道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这一点通过控制印度——安达曼群岛(目前属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已经达到了目的,在这条航线上仅有苏门答腊岛(马六甲的南侧)在荷兰人掌握之中。不过荷兰人已经衰落了,并不会对日不落帝国造成实质上的威协了。
  当然如果没有法国的介入,英国人并不介意象他们在印度所做的那样,逐步蚕食掉整个中南半岛。不过在英国人还在经营他们的海上航线时,法国人从东侧登陆了中南半岛,并和中国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场被中国人称之为“中法战争”在中国人看来,并未象之前与英国人的战争那样完败,很大程度上还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最终中法之前达成的平衡是,法国人正式从中国手中取得了越南的宗主权,而中国则表面上使得法国放弃对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攻击。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9:52 
回复 
  由于法国人的介入,英国人通吃中南半岛的可能性变得不存在了。由于双方都在半岛两侧建立的稳固的根据地,因此下一步的争夺就集中在了泰国身上。对于法国人来说,如果能够控制泰国,那么最起码可以在马来半岛获得一个突出部,并借此威协英国在马六甲的安全。既然存在这样的风险,英国人在已经控制了印度洋——南海航线的情况下并不介意给予泰国一个缓冲国的地位。
  尽管法国人非常想在马来半岛上有所做为,但由于泰国如果就此完全倒向了英国(毕竟法国已经从泰国手中夺取了老挝),那么在与英国的直接对抗中,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海上,法国都处于战略劣势当中。
最终的结果就是泰国得以在两大欧洲强国这间保持了独立的地位。这在亚洲并非是绝无仅有的案例,最起码中国也曾经运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保持了半独立的状态。当然由于中国太大,所要面对的列强更多,情况也更为复杂。也正是由于中国太大,没有哪一个帝国有信心能够一口吞得下,因此才有这种平衡的可能性。
  
  
南海部分很多朋友感到无法释怀,这里面有个原因当时我没有说到。即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讨论时,中国是希望“历史性水域”写进去的,这当然主要是为了南海。不过最终由于这个概念的争议性太大,因此没有获得法定地位。这和国家实力无关,而是考虑到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就象美国希望将领海的范围缩短,也没有通过一样(由于美国的海洋实力超群,这个公约对美国在海洋上的约束较大,美国至今未签字。虽然他曾是积极推动者)。
  因此目前中国在南海的海洋利益就必须依照《公约》来争取,这使得九段线在划定“历史海域”上已经没有实际作用,争取海洋利益的筹码必需压在那些岛礁上,换句话说也就是那几个能住人的岛上。具体的我在南海章已经分析过了。因此你决不会听到中国政府有放弃南海任何一个岛礁的说法,事实上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都会象对待台湾一样没有任何弹性。当然由于如果真的划界,目前对中国并不十分有利,因此才会有目前的模糊处理。不过这并不是很久,一切等到五年后深海采油能力的形成及保护它的军事力量到位(也就是所谓“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才会见真章。
  
  印度支那在西方殖民时代曾经因为英法的介入而分为了三大块。即英属缅甸、法属印支(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缓冲国)。在1945年以后的民族独立浪潮中,这五个国家也纷纷独立,自主建国。对于泰国来说,它在中南半岛上的地缘价值并未发生变化,不管两边势力如何变化,泰国做为地区平衡者的地位并未改变。而缅甸的国土形成有赖于英国人的整合,但也正是英国人当时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得它事实上及处于分裂状态。至于以后会怎样,在缅甸部分已经分析过了,不做重复。
  这段殖民史对中南半岛最大的政治后果在于越南。也就是说让越南找到了向中南半岛腹地扩张的口实。这个理由就是重建“印支联邦”。如果亚洲的古典时期仍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下去几百年,在越泰两族的两面压迫之下,老挝和柬埔寨很有可能会被两国消化掉,特别是在越南已经将势力伸入湄公河三角洲后。尽管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使得小国的生存权大大加强了。不过这种地缘上的压力依然存在。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1:03 
回复 
  一般来说以越南的实力,并没有机会同时摆平这4个势力。也就是说如果越南有意向进行扩张时,其扩张的对象(也就是柬埔寨和老挝)很容易从上述四个地区获得力量,以抵御越南的扩张。由于这些大国都有能力和动机在自己所处地区以外,进行地缘上的扩张。因此这种合作是很容易达成的(事实上也正是由于由于外部力量的介入,才打破了越南的春秋大梦)
  那我们就站在越南的角度来看一下它与这四大地缘政治区之间的关系吧。我们知道越南在二战以后进行了两场越南战争,对象分别是法国和美国。最终的结果是越南取得了这两场战争的胜利,这让越南有理由认为欧洲和美国已经不再成为障碍了。当然仅凭越南的力量是决不可能取得这样的结果的,这是由于另一个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地缘政治区”——中国的全力支持。尽管以当时中国的实力并不足以胜过欧洲和美国,不过中国所具有的是地缘上的优势。加之倾力而为,所以最终在这场对抗中取得了胜利。
  在解除了欧、美的威协后,中、俄成为越南必须考虑的问题。简单的认为中国支持了越南对抗法、美,就认为越南会想当然的认为中国会赞同它在中南半岛上进行扩张是把情况想简单了。中国之所以全力支持越南对抗法、美,是因为不想看到外部势力进入中国的传统地缘利益区。而中国也同样不想看到有力量在自己的地缘利益区有作大的机会。分而治之,让各方力量达成平衡,是大国进行政治博弈时的不二法门。
  不过越南的历史机遇在于,中俄两大“地缘政治区”离得太近了,这使得尽管双方曾经由于意识形态而短暂的经历过一段蜜月期,但地缘矛盾仍然使双方走上了对抗的作用。这种矛盾并非一定不可调解的,关键是在于双方的力量需要达成平衡,这其中有地缘上的,也有实力上的。
正如现在的中俄关系,无论是地缘上(中国让出了蒙古,俄国吐出了中亚,使双方所能发生地缘冲突的地区大大缩小),还是实力上都达成了平衡,因此这种地缘上的矛盾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最终成为与美国平级的一极,并能够占据西伯利亚。而俄国退守东欧平原成为一个二流强国的话,中俄之间是否还能如现在这样和平相处。最大的可能是东西欧完成政治上的融合,随后与中国形成战略上的对抗。
  在越南决定扩张之前,中俄之间的地缘矛盾已经爆发,当然这一次是由于俄国的实力过强,中国所受的威协过大。就越南的地缘状况来说,历史上他所成功奉行的政策是“事大主义”。即采取政治上的低姿态,以缓解中国的地缘威协。当然越南的地缘情况限制了中国长期稳定的进入才是问题的关键,否则无论越南如何“事大”也并无可能独立于华夏文明之外。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认定这场发生在中越之间的“第三次越南战争”是中国在“自卫反击”的话,那么我们所能得出的结论是越南事实上将他的战略从“事大主义”调整为“远交近攻”了。事实上对于越南的政治家来说并无做出这种调整的可能性(当然如果认定他们的智商一定低于平均值的话另当别论),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发现,“事大”的对象并不一定只能是北方的强邻了。俄国也许才是最为可靠的老大。最起码这个“老大”并不会和他发生地缘上的直接冲突。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实力上的,即使俄国不直接支持越南在中南半岛上的扩张行为,但越南有理由相信它能够牵制住中国,使得中国无暇顾及自己在越南在中南半岛上的坐大。
在自我感觉已经摆平了这四大“地缘政治区”以后,越南得以放心开始在他们向湄公河腹地挺进的步伐。政治上的旗号就是建立所谓“印度支那联邦”,当然如果最终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个带有强烈地域歧视色彩的名字是不会使用的。不过法国人当初的这一政治整合,却是实实在在的提供了所谓“法理上的可能性”。
之所以把目标选在柬埔寨而不是老挝,地缘上的原因是湄公河腹地的那些平原,对越南人的吸引力要远大于老挝的那些山地。即使从军事征服的角度来看,柬埔寨的那些低地也没有足够的天然屏障来抵御越南的军事压力。相比之下在老挝的那些山地中进行军事行动,困难可能是成倍的。尽管后者的人口要远低于前者(看看阿富汗的例子就知道了)

作者:西风小采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4:22 
回复 
  没有了?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2:31 
回复 
  孙子兵法有句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越南的“庙算”不可谓不周全,站在它的角度有理由认为当时的胜算很大。柬埔寨与中国的地缘间隔也让他更加有理由相信,中国只能在一边有力使不上。
  不过越南人千算万算还是少算了一点,即你可以利用中俄之间的地缘矛盾以消除这两大威协。那么对于中国来说也同样可以联合其他的“地缘政治区”来平衡俄国威协。事实上这一选择对象是唯一的,就是美国(欧洲已经是美国的小弟了)。
从意识形态上来说,越南有理由认为中国不可能和美国达成合作。但从地缘的角度上来说,这种合作却是非常有可能的(并且有可能是长久的),毕竟中美双方并没有直接的地缘冲突。其实越南人也应该想得到的,既然拥有同样意识形态的中俄之间会从合作走向反抗,那么没有直接地缘冲突的中美之间为什么就不能合作呢?(即使中美之间有直接地缘冲突,出于平衡的需要,这种合作也是可以发生的。只是变数更多罢了)
  
  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孤立主义,中美之间(或说中国与西方之间)开始了一段为期十年的蜜月期。当然从美国的角度来说,这样做也自然有他的政治目的。这块位于欧亚大陆“东边缘地带”的地区始终是它一块心病,军事手段并非只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温水煮青蛙有时候才是最佳的手段。不过美国人低估了中国人的保守性,这使得在1989年以后,美国又花费了很长时间来重新定位中国的地位。
  关于“第三次越南战争”的结果大家已经很清楚了,最终越南不得不放弃它最后的扩张机会。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事大的目标又重新回到了中国。当然中国决不会是简单的成为越南的老大,双方的地缘冲突仍然存在。在解决完这些问题之间,双方仍将进行长期的政治博弈,而在这种博弈当中,其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缘政治区”仍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
  
从越南的这一段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意识形态虽然在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的命运仍然与宗教一样,最终还是要让位于地缘利益(民族与文化实际上是地缘关系的延伸)。也许我们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更多的是要考虑这些表面因素,但当你需要制定一个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战略方向时,是一定要了解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的。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4:12 
回复 
  关于中国和越南之间的那场战争,固然不会如我们平常所听到的那样,只是由于边界上那些山头的归属权发生争议;也不会仅仅是为了防止越南在中南半岛上做大的单一目标,一石数鸟永远政治家所追求的。对于中国来说另一地缘上的目的是关于南海的争夺。尽管中国长期局限于东亚大陆,但并不代表中国会忽视自己的海洋利益。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最重要的海上生命线就是印度洋——南海航线。而越南则是中国在南海地区最大的竞争者。
  对于这一点,早在“第二次越南战争”(越美)时,中国就已经开始布局。抢在北越取得最终胜利之前夺取“西沙”就是在抢先布局。不过基于当时海上实力的不足,中国并无可能在这场战争结束前继续渗透至南沙地区。因此中国势必将与统一后的越南发生直接冲突,这种基于地缘利益的冲突高潮就是“第三次越南战争”,而其过程延续至今。
  如果在越南战争之前完成南海的布局,双方日后仍将会发现冲突。不过由于岛礁都在中国手上,基于实力的对比,越南主动与中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小。
从地缘利益大小上来说,与越南争夺南海的利益要大于防止越南在中南半岛上做大。因为即使越南成立所谓“印支联邦”也不足以对中国造成足够的战略威协。不过这足以加大越南的力量,并最终妨碍中国在南海的利益。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防止越南的坐大,最终还是服务于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利益这一战略目标的。(试想一下如果缅甸发动对泰国的入侵,中国一定也会居中调解。但并不会直接对缅甸采取军事行动。这就是战略地位高低所造成的)
  关于中越在陆地上的边界并没有战略调整的必要。在中越之间长达二千年的博弈之中,双方对于陆地上的边界已经达成了平衡,那些从云贵高原延伸出来的山地,虽不足以构成成功的防御体系(对越南来说),但亦不失为“天然清晰的地理特征”。那些整体高度可以归类于丘陵的山头,所具有的更多的是战术上的价值。如果在战争当中,对于这些山头的争夺可以成为具体的目标,不过一旦达成战略平衡后,它们的归属所关乎的更多为政治上的因素(包括民族感情等在内)。这有点象中印边境在达成军事平衡后,仍在对一些战术地区做小规模的争夺一样(包括达旺在内)。


作者:ID又见ID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7:12 
回复 
  楼主是技术型人才啊

    参与天涯用户调查送红包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5:03 
回复 
  我们先上张〈南洋诸岛殖民地图〉,看下他们都是怎样划分势力范围的。由于这些殖民者之间也存在着博弈,因此这些殖民地其实也在不断的变换着主人。这张图所显示的时间是1939年,也就是最后的格局
  



作者:王绿青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8:37 
回复 
  顶一下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6:27 
回复 
  目前的南洋诸岛的政治格局基本就是继承了西方殖民的后果。英国所占据的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的西北部(即英属东印度),二战胜利后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而美国管辖下的菲律宾群岛独立成了“菲律宾”;荷属东印度成为了“印度尼西亚”
  如果说菲律宾群岛在地理上的相对独立,以及居住其上的马来人最终脱离了伊斯兰教而改信了天主教(不是绝对,而是大部分),因此做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元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分割,则纯粹是由于英、荷两国的政治瓜分的结果了。
对于这一结果,实力更强的印尼是很不满意的。以至于当初马来西亚决定单独建国时,同样刚摆脱了殖民统制的印尼的政治家们非常不高兴,双方因此也积累下了矛盾。最近有一则新闻是说仅仅是由于一段民族舞蹈的归属问题,就激起了印尼的反马情绪。事情显然不是象表面那么简单。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穆斯林的世界就是铁板一块。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在那一时期大批移民“南洋”,主要的原因是西方殖民者开始用相对先进的手段开发南洋诸岛,这使得南洋诸岛的地缘影响力开始发生变化,或者说它的地缘潜力得到开发。印度洋——南中国海的航线更加的繁忙自不必说,对于这些岛屿本身,更为重要的是适应于当地气候的经济作用开始从南美洲引进,如橡胶树、可可、金鸡纳等。另外大量在东方古典时期未得到开发的矿藏也陆续被发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对于西方殖民者来说,从遥远的欧洲大陆征集劳动力是不现实的,况且做为征服者的他们,更习惯的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至于当地的马来族,长期的热带生活,使得他们可以从自然界获得充足的生存资源。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播种就能收,撒网就有鱼”。生活在如此环境当中,你并不能对这些土著居民的劳动能力作过高的期望,尽管他们有着足够多的数量。这种情况在南亚和东南亚同样存在。
  象美洲那样从非洲获取劳动力是一个选择,这些同属于热带地区的黑人兄弟,由于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游猎生活,体质明显要好于亚洲南部的居民。加上世界上最为残酷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做为好的劳动力而使用。
  不过相比从非洲引进劳动力,在马来群岛殖民者们显然有更好的选择。最起码从中国的南部沿海运输劳动力到南洋诸岛,仅仅需要穿越南中国海,比之非洲到南洋要横穿整个印度洋,显然要经济的多。
经历了二千年集权统治的中国农民(包括以海为田的渔民),在管理上的难度显然要低于未开化的非洲黑人。而且这些来自东亚文明区的劳动力,可以用智力弥补他们与非洲黑人在体力上的差距。当然比之当地的马来族,华夏族即使是在体力上也占有优势。这并不存在种族岐视,而是基于纬度差所造就的客观事实。
  总之,对于殖民者来说,华人可以说是开发南洋的最好的劳动力。

作者:鬼域神仙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9:01 
回复 
  下面的呢?坐等LZ继续分析

作者:tcdxmdy1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9:28 
回复 
  中国首艘航母应该叫高雄号,母港为高雄港。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7:38 
回复 
  对于殖民者来说,有一百个理由希望从中国引进劳动力。但做为被引进方的中国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或压力),这种大规模的移民行动并无可能持续进行。虽然我们经常从影视剧中看到类似“贩猪仔”之类的悲惨故事,但对于处于文明区的华人来说,仅用对付黑非洲的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华人之所以愿意在这一时期远赴海外谋身,更多的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地缘因素。其中的关键性因素有如下几条:
1、19世纪中叶,来自欧洲的帝国们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们,中国人的视野从那个时候起,开始逐步从东亚扩散到全世界。随之而来的东西方文明全方位的接触,使得拥有这种视野的人不再仅仅限于精英阶层了。换而言之,中国的普通民众也已然发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外,亦可以寻找到新的生存方式了。
2、由于南美洲的高产作物的引进,以及农业技术的日趋成熟。中国的人口开始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在19世纪末已经达到4亿人口。而在整个古典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曾长期维持在千万级(全球也都存在类似情况)。人口的压力使得处于中国核心区的农民(主要为北方),开始向帝国范围内的边缘地区大批移民,如东北平原、蒙古高原、新J。这也造就了诸如闯关东、走西口这样带有强烈移民色彩的社会现象。而对于居住在帝国南部的农民来说,他们的人口压力并不低于北方。不过他们与帝国的那些边缘地区地理上的距离过于遥远,因此向海外扩散成为最佳的选择。
  3、华夏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同化和扩张,已经成功的跨越北回归线,将核心地区渗透至热带的边缘地区。这使得无论是云贵高原的华族向中南半岛迁移,还是闽南、粤东的华人下南洋,都可以相对容易的适应当地的气候。可以试想一下,当华夏文明在西方殖民者到来的时候,仍局限于黄河、长河流域的话,这些习惯于暖温带及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的居民,对于移民那些热带地区很难有足够的兴趣。
  
  当华人开始适应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以后,所爆发的扩张性是惊人的。这一点从中国的东北地区得到印证,在满洲人决定开放东北之后,北方地区的汉族仅仅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就填满了整个东北地区,以至于同样对这一地区心存渴望的日本人和朝鲜人,最终不得不被挤出这一区域(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在东北地区的日本移民,很多已经和当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无二致了)。
  在南洋群岛上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最起码我们知道,在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准备建国时。土著的马来人突然发现,华人在当地的人口比例已经和马来人相差无几了。基于华人在经济上的优势,最终的政治天平很有可能会向华人倾斜。这一点当然不能自命为土地所有者的马来人所容,将华人驱赶回东亚大陆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马来人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将华人人口比例最高的新加坡排除在马来西亚联邦之外,以此来降低马来西亚人口中的华人比例。
  
  这一人为改变地缘政治结构的手段显然是成功的,马来西亚的政权至今仍然掌握在那些马来族的穆斯林手上。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尽管占据了马来半岛最有战略价值的尖角,为什么做为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至今仍对脱离马来西亚联邦而耿耿于怀,甚至提出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将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毕竟他曾经有希望做为整个马来西亚的政治领袖。
  而对于政治家来说,拥有更为广阔的政治空间永远是一个诱惑。对于这一意识,从科西岛上走出来的拿破伦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当他有机会在整个欧洲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时,他便毅然从一个科西嘉独立运动的支持者,迅速的转变为法兰西的代言人了。至于台湾的那帮人,将来会不会有类似的想法,那就要看形势的变化了。
  关于李光耀的个人政治选择,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要关注的重点。也许他希望新加坡重新并入马来西亚的说法,只是为了为新加坡的华人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毕竟这块岬角太小了。
  我们所需要清楚的是,由于之前我们所叙述的原因,华人已经在南洋群岛上拓展了民族生存的空间。至于这能不能为中国的地缘扩张路线所服务,则要取决于中国本身是不是足够强大。毕竟在远亲和近邻的选择当中,天平的倾斜度更多的取决于谁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8:39 
回复 
  关于同属于英国殖民地的文莱,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文化上来看,似乎都应该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份子。事实上为了对抗荷属东印度所并立的“印度尼西亚”,英国人也的确希望自己所统属的这些地区合并成一个国家。不过马来群岛的情况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有点象。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由不同的部族首领统辖着自己的领地,并没有被一个强大的帝国所完全覆盖。这一点倒是和西方人的政治观有类似之处。因此在决定成力马亚西亚联邦时,文莱作为未来的一个邦,有权力做出自己的选择。
  事实上文莱的苏丹也是在最后一分钟才做出选择不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由于文莱属于袖珍国,谈不上对马来西亚构成威协。而英国人在对待旧有殖民地的态度上,相对来说表面上还是比较尊重当地民众的选择的,因此文莱最终得以独立的生存下来了。这种独立状态最大的受益者当属文莱的苏丹了,由于近海的石油资源被开发,这位苏丹得以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君主。我们有理由相信,马来西亚人现在会为当初没能将文莱强行并入联邦范围内而感到后悔(丢了多少钱啊),因为他们的邻居——印尼人在这一点上要果断的多。
  
  做为荷兰人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人来说,虽然与马来西亚人同属一族。不过作为商人当中的杰出代表——荷兰人,显然并没有为他统治下的这些马来人灌输多少自由民主的概念。这与一直希望成为欧洲政治领袖的英国人不同。印尼人在独立后的作法明显要比马来人要务实的多。这一点在“东帝汶”问题上表露无疑。
      附:南洋诸岛地缘结构图2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39:41 
回复 
  我们之前说到,马来人实际上主要占据的是南洋群岛中的几个大岛。对于那些小岛他们原来并没有足够的兴趣。而这些岛屿上散布着更为原始的部落,我们之前的教科书上往往将之归为棕色人种。在此我无意于展开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大家只究清楚在南洋群岛上仍然存在比马来人更早的原住民就足够了。
  在印度尼西亚的马来人集中居住在“大巽他群岛”上的四个大岛上,包括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上。其余的那1万3000多个岛屿则多为无人岛(或者是所谓棕种人,或澳大利亚人种所居住)。这其中就包括与“大巽他群岛”相对应的“小巽他群岛”。
  马来人最早开始大规模进入这一地区,是由于14世纪穆斯林势力的入侵。在伊斯兰教的强大压力之下,坚守印度教的马来人开始大批从瓜哇岛移民至“小巽他群岛”最西面的巴厘岛。这些原来并不被马来人放在眼里的小岛,也开始逐渐接受马来人的渗透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小巽他群岛的正好处在南洋群岛与大洋洲的过渡地区。前者的主要居民为马来人,后者则为所谓“澳大利亚人种”的原始部落所占据(包括新几内亚岛)。印尼的马来人对这一地区的自然渗透是很自然的,毕竟相比于这些更加原始的部族,马来人还是占据了文化上的优势的。从地缘的角度,我们有理由相信,马来人现在所占的那些大岛,原来也是被这些更加原始的“棕种人”所占据的。
  不过印尼最终能够能小巽他群岛的绝大部分划入国土范围内,还是要拜它原来的宗主国——荷兰所赐。要不是西方殖民者将所能到达的每一寸土地都划了界,印尼也无法形成现有的国土范围。这并不是他们一家的问题,事实上在那些尚没有形成国家概念的地区,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之所以会有“马来群岛”的称谓,是因为这些岛屿上的民族主体为“马来人”。而处在这一岛屿地区西南方的“新几内亚岛”上的族群却与马来人并不相同。这里的原住民是更为原始的美拉尼西亚人。关于他们的人种及语言一直是人类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不过这些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岛屿上的“棕色人种”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要重点研究的对象。我们只需知道他们和马来人并不是同一类族群就够了。当然,相比于这些“棕色”的原始部落,马来人的文明程度显然要更高些。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状况,岛屿本身的地理结构是一方面。新几内亚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屿,大部分为山地、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种情况使得包括马来人在内的外来族群的自然渗透极为困难,更为适应这种环境的就是那些更为原始的“棕种人”。不过这也使得当地成为物种的天堂,我们经常会在各种自然节目中看到岛上那些奇异的动植物。
  
  关于新几内亚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并不处在东西方的海上航线上。我们知道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欧亚大陆两端的海上交流路线都是沿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直至中国东南沿海的。这条路线带动的区域也就是现在马来人所占据的那一区域。
新几内亚岛的这种情况并非孤立的,从澳大利亚到夏威夷的南太平洋地区其实都存在这种情况。由于处于文明以外的区域,这些岛屿至今仍保留有很多原始人类文化的遗存。当然在现代社会,很多时候这些文化已经成为了吸引旅游者的筹码。即使在那些尚未开放的地区,环境主义者和人类、生物学家们也很高兴这一片“净土”的存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几内亚岛虽然与亚洲及大洋洲都比较接近,但是被划归为大洋洲还是比较合理的。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0:26 
回复 
  关于马来人的来源现在还没有定论,从中国学者的角度来看,更愿意相信他们是从中国南部(百越族)南迁中南半岛,再通过马来半岛进入苏门答腊岛。之后再向西扩散直至菲律宾群岛。
  就我个人来说,我更愿意相信他们的原始由来是沿那条走出非洲的南线(印度——中南半岛),然后通过马来半岛进入南洋岛的。不过这并不是今天所要讨论的,否则又将牵出所谓“新马来人”“老马来人”之类的专业人种学名词了。
我们所需要知道的是马来人最初的核心地区是马六甲两侧,特别是苏门答腊岛就行了(现属印尼)。仅就到达这一核心地区的地理距离来看,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南洋群岛距离这两个文明地区的距离都差不多。不过可能会让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们感到失望的是,事实上印度对南洋群岛的实质影响要大大强过中国(甚至在中南半岛上,印度的文化影响也要强过中国,中国仅在越南北部的影响要更强)
    
  中国的“政治历史学家”们当然可以在故纸堆中找出很多证据,以支持古中国在这一地区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其实用不着这么费事,最起码我们都知道把一件事情忘记的干干净净会被比做丢在“爪哇国”去了;“吕宋国”在明朝时曾经来朝贡过多次。不过这些最多只能说明,中国的国威曾经覆盖在南洋群岛。而就文化的自然渗透来说,印度仍占据了优势。
  我们在前面分析中南半岛时曾经说到,印度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曾经是从苏门答腊岛到菲律宾群岛上的马来人的主要信仰。这一文化渗透直到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上的伊斯兰帝国开始控制东西方海上航线后才开始改变。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这些海岛上的马来人什么时候开始逐渐成为穆斯林的。不过这一同样自西向东的渗透大至始于11世纪(苏门答腊),这一过程持续了数百年,传入菲律宾的时间大致在13世纪后期

作者:盯着电脑的虫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1:04 
回复 
  楼主说的太细腻了,很专业,很辛苦,不过太多了,我看的头都大了,痛快点,打吧,中国!打他几个***的!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1:44 
回复 
  昨天说到,由于南洋诸岛并不适合华夏文明传统的生存方式,因此在整个古典时期,华夏族并没有对这些岛屿进行实质性的渗透。中国开始真正将之纳入视野的时候,始至郑和七下西洋时。尽管随后中国又回复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民间的海上交流却一直没有停下来。
明朝之所以能在立国之初,“突然”将视野扩大至南海及印度洋,这与元朝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对于蒙古人在欧亚大陆的这次始无前例的扩张行为,不同的民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千差万别的评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扩张行为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东西方的商路都变得更加的畅通。当然,做为习惯于保守农耕文化的华夏族来说,更多的是在被动的接受这种开放性。同样的事情在500多年以后又发生了一次,这一次打开中国国门的是来自欧亚大陆另一侧的欧洲人。面对这样一个与东亚文明迥异的文明入侵,其所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以至于中国人至今还在消化这一结果。
    
  不过郑和的这次远洋探索行动,虽然让中国的海商开扩了视野,并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色目人(主要为阿拉伯人、波斯人,自唐宋以来,一直以他们为主)对于东西方航线的垄断。但中国人的农耕情结使得这些华夏族的海洋探索者们,并没有选择在南洋的那些海岛上定居。有的只是将华夏的血脉留在当地,以至于南洋中的一些族群至今仍传说着他们是中国水手的后代。
  如果东方文明仍然沿着旧有的轨迹运行,也许我们今天的关注点仍然会集中在可以耕种的土地上。不过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人开始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印度——中国这两个在欧洲人眼里,遍地是黄金的东方文明所在地,更是他们远洋的源动力。美洲只不过是意外的收获罢了。
    
  相对来说,欧洲人在文明程度(这里主要仔国家概念)较低的地区,如美洲——非洲,更能够随心所欲的划分势力范围。因此你会看到非洲和美洲那些横平坚直按照经纬度划分的国界。在亚洲由于文明的形态较为成熟,人口也更为密集,因此欧洲人在划分势力范围时,很大程度还是依照了亚洲旧有的格局。
  不过在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南洋诸岛上,欧洲人再一次显示了他们在数学上的“天赋”。最起码我们可以看到,新几内亚就被一条直线划成了两半,这使得这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屿在行政上为分割成两个洲(亚洲和大洋洲)。
  在加里曼丹岛上,他们也做了同样的事,不过这一次还是多少尊重了岛中央那条山脉的自然特征(被分别划给了马来西亚和印尼)。在海洋上,海一个岛事实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这种人为的划法无疑会为今后的国家关系留下隐患。
  西方的这次全球性的扩张行为,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光是在地缘结构上对南洋诸岛造成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中国人首次开始大规模向热带地区移民。
  要解这一切,我们必须先了解南洋诸岛的地缘结构。或者说如果按照他的自然划分,应该形成几个政治单元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3:08 
回复 
  如果按照每一个岛屿都是一个独立单元的看法,理论上南洋诸岛上可能会有20000多个国家了(印尼13000多,菲律宾7000多)。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些岛屿上的族群主要集中居住在那几个大岛上。由西至东分别是: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棉兰老岛、吕宋岛。还有一些中型岛屿上也适合人类生存,在这里就暂时选择性失明了。
  事实上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四个南部的大岛可以单独的构成一个地理单元。地理学家门将之称为“大巽他群岛”。既然在前面加了一个大字,那肯定就有“小巽他群岛”了。的确,“小巽他群岛”就在它大哥的东南角。这一群岛的体量较小,不过却有两个“著名”的地区,一个就是“巴厘岛”,另一个就是“东帝汶”。稍后会有专门的章节分析他们的重要性。
  在“大巽他群岛”东北部就是主要由“棉兰老岛”和“吕宋岛”及其附属岛屿组成了“菲律宾群岛”了。
      
如果按照自然的划分,“大巽他群岛”和“菲律宾群岛”似乎可以分别组成两个国家。如果从族属的角度来划分,他们甚至可以合并成一个国家。不过现实总是与理论有差距的。菲律宾群岛的确独立成为了一个国家,而大巽他群岛在整合了小巽他群岛后,却又不得不将加里曼丹岛的西北侧分离出去。这部分分离出去的土地大部分和马来半岛上马来人合并成立了另一个穆斯林国家——马来西亚。
  其他的岛屿部分整合成了印度尼西亚,这个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穆斯林国家(2.5亿),还归并了一半的新几内亚岛。尽管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并不能引起马来人的兴趣。
  以马来人的文明程度当然无法完成这种整合,这些都是欧洲人划分殖民地的结果。如果按照这些岛民的本性来说,很可能会形成几十个酋长国。那两个夹在马来西亚边缘的“新加坡”和“文莱”多少就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4:17 
回复 
  让我们先从菲律宾开始。
    这张图上显示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其实最初菲律宾群岛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目前岛上的居民绝大多数信奉的是天主教,而不是其他马来人所信奉的伊斯兰教教就是西班牙人统治的结果。我一直认为,天主教在基督世界中是最为保守,也最为强势的。就其封建性来说,并不亚于伊斯兰教,这使得他会结合行政手段来传教(教皇的职位设定就足以表现出它的本质了)。而那些改良过的基督教派相对来说要开放的多(这也就是英美两国的新教徒没有在印度和菲律宾传教成功的原因所在)。
  西班牙人之所以能最早占据菲律宾,是因为麦哲伦的贡献。因为在他横穿太平洋发现菲律宾之前,欧洲人在穿过马六甲之后,可以沿西线进入南海航线,因此还没来得及发现菲律宾。根据“谁发现,谁占有”的原则,西班牙人很自然的取得了菲律宾群岛的宗主权。
在除却菲律宾群岛以外的马来群岛上,荷兰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之前说过,他们所关注的正是那些处在航线上的港口。这些大多数建在岛屿上的港口,可以为荷兰人的物流事业提供补给。为了最终进入中国,他们甚至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台湾岛。当然最终的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认为中国人只会耕地的想法是错误的。
  
  
西班牙之所以最终衰弱(也包括葡萄牙),究其根本是由于他们率先发现了新大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新大陆在为伊比利亚半岛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同时削弱了他们对于地球上其他地区的野心。毕竟从那些“原始”的印第安人手上获取财富,实在是太过于容易了。这种短视的做法,不仅让他们的影响力局限于拉丁美洲,还最终丧失了他们在菲律宾的宗主权,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北美的新兴力量——美国。美国对于菲律宾群岛的影响力一起延续至今。
    
荷兰人是另一个极端,这些商人出身的政治家们并没有象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牙”那样专注于掠夺。他们所注意力更多集中于商业航线之上。尽管在我们看来,这种获取财富的手段也许更有“正义性”。但这种纯商业的作法却是非常容易受到攻击的。最起码海洋属性更加强的英国人并不甘于海上的航线被荷兰人所掌控。
  不过长期参与欧洲大陆政治斗争的英国人,政治眼光显然要比荷兰人高上几个层次。后者仅仅是在殖民浪潮掀起之后才匆忙建国,尽管这些商人出身的政治家能够在商业上取得先机,但缺乏政治远见注定让他们只能成为一个二流的国家。
  
英国人的政治眼光在于,他并不象西班牙人那样满足于掠夺原住民;也不象荷兰人那样只关注商业利益。长期局限于岛屿上的经历,使得英国人渴望拥有一个地域足够广大的大陆地区,做为其战略基地。鉴于当时欧亚大陆仍是世界的中心,这一地区当然是需要在欧亚大陆上。当然由于这块土地还必须满足英国人的海洋需求,所以还必须处在大陆的边缘(北美和澳洲由于当时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最佳的选择当然是我们在〈新世界岛论〉中所标示的三个“欧亚大陆边缘地区”了,即欧洲、印度、中国。进入欧洲当然是英国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了,不过在殖民潮来临之前,英国人已经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将战略目标定位在维持欧洲大陆的战略平衡上(毕竟欧洲大陆的情况太复杂了)。
  中国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吃掉的。英国人虽然率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和其他帝国利益均沾的方案。
  
  最终,长期处于分裂当中,又足够富庶的印度成为了最佳的选择。由于印度足以胜任“日不落帝国”的战略后方,因此才会有“印度是英国女王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之说。(如果没有印度提供地缘上的支持,英国也不可能取得对中国的胜利)
因此英国人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印度的经营上,这也让荷兰人得以从容的占据马亚群岛(菲律宾群岛除外)。不过英国人并没有可能让荷兰人得意太久,对于海洋利益高于一切的英国人来说,是不可能长期受制于人的。最终英国人的政治远见直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战争的潜力来说,那些只关注于航线上商业利益的荷兰人来说,显然无法与关注发展自身实力的英国人相比。最终英国人得以占据了马来半岛,并从荷兰人手中取得了“加里曼丹”岛西北侧的宗主权。这让英国人事实上控制了马六甲——南中国海的航线。
      
  对于英国人来说并没有必要对荷兰人赶尽杀决,能够获得航线的控制权就足够了。当然,由于英国人还占据了澳大利亚。因此在不可避免的在“荷属东印度”(荷兰所占据的“南洋诸岛”的总称)的南侧也发生地缘上的冲突。对于两个欧洲国家来说,英国人也许觉得并不需要地缘上的平衡线。最终英、荷两国在“新几内亚岛”上划了一条直线,就把事情解决了。这一划界的政治后果延续至今,印尼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将这条分界线列为禁区,东西两个区域变得老死不相往来。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5:35 
回复 
  目前的南洋诸岛的政治格局基本就是继承了西方殖民的后果。英国所占据的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的西北部(即英属东印度),二战胜利后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而美国管辖下的菲律宾群岛独立成了“菲律宾”;荷属东印度成为了“印度尼西亚”
  如果说菲律宾群岛在地理上的相对独立,以及居住其上的马来人最终脱离了伊斯兰教而改信了天主教(不是绝对,而是大部分),因此做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元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分割,则纯粹是由于英、荷两国的政治瓜分的结果了。
  
对于这一结果,实力更强的印尼是很不满意的。以至于当初马来西亚决定单独建国时,同样刚摆脱了殖民统制的印尼的政治家们非常不高兴,双方因此也积累下了矛盾。最近有一则新闻是说仅仅是由于一段民族舞蹈的归属问题,就激起了印尼的反马情绪。事情显然不是象表面那么简单。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穆斯林的世界就是铁板一块。
  关于南洋诸岛,大的政治格局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其中当然也存在几个特别的例子,包括新加坡、文莱、东帝汶。
  
对于南洋诸岛的这些国家,做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即熟悉又陌生。说它陌生是因为中国和这些岛屿中间毕竟隔着一个南中国海,地缘上的阻隔使得身在东亚大陆的中国人,无法了解这些热带岛屿的生活方式;说他熟悉,是因为在东方古典文明行将结束的时候,生活在中国南部的中国人曾经大批的,有组织的向这一地区移民。以至于我们今天仍不时的要为那里的华人牵肠挂肚。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在那一时期大批移民“南洋”,主要的原因是西方殖民者开始用相对先进的手段开发南洋诸岛,这使得南洋诸岛的地缘影响力开始发生变化,或者说它的地缘潜力得到开发。印度洋——南中国海的航线更加的繁忙自不必说,对于这些岛屿本身,更为重要的是适应于当地气候的经济作用开始从南美洲引进,如橡胶树、可可、金鸡纳等。另外大量在东方古典时期未得到开发的矿藏也陆续被发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对于西方殖民者来说,从遥远的欧洲大陆征集劳动力是不现实的,况且做为征服者的他们,更习惯的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至于当地的马来族,长期的热带生活,使得他们可以从自然界获得充足的生存资源。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播种就能收,撒网就有鱼”。生活在如此环境当中,你并不能对这些土著居民的劳动能力作过高的期望,尽管他们有着足够多的数量。这种情况在南亚和东南亚同样存在。
  
  象美洲那样从非洲获取劳动力是一个选择,这些同属于热带地区的黑人兄弟,由于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游猎生活,体质明显要好于亚洲南部的居民。加上世界上最为残酷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做为好的劳动力而使用。
  不过相比从非洲引进劳动力,在马来群岛殖民者们显然有更好的选择。最起码从中国的南部沿海运输劳动力到南洋诸岛,仅仅需要穿越南中国海,比之非洲到南洋要横穿整个印度洋,显然要经济的多。
经历了二千年集权统治的中国农民(包括以海为田的渔民),在管理上的难度显然要低于未开化的非洲黑人。而且这些来自东亚文明区的劳动力,可以用智力弥补他们与非洲黑人在体力上的差距。当然比之当地的马来族,华夏族即使是在体力上也占有优势。这并不存在种族岐视,而是基于纬度差所造就的客观事实。
  总之,对于殖民者来说,华人可以说是开发南洋的最好的劳动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6:28 
回复 
  昨天说到小巽他群岛,这是一组在南洋诸岛中算不上大,但也有些体量的岛链。最起码大家还是能在地图上清晰的看到他们的存在。
  对于这一群岛来说,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端的巴厘岛与东端的“东帝汶”。
巴厘岛之所以出名主要是源于它的自然环境,做为全球知名的热带渡假胜地,它是无数旅游渡假者所向往的地方。即使是在中国,在许多大城市中,巴厘岛也成了很多新人旅行结婚的好去处。如果说巴厘岛的景色可以称得上是很多人梦想中的“天堂”的话,那么穆斯林极端分子在2005年10月12日晚制造的巴厘岛恐怖爆炸案,就让这个人间天堂,瞬间变成了地狱。一共有187人失去了生命,300多人受伤。
  
  穆斯林极端分子之所以选择巴厘岛做为恐怖袭击地,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个小岛是马来群岛印度教最后的保留地。之间我们说到,在15世纪穆斯林势力大举进入马来群岛时,仍然坚信印度教的马来人逃入了这个小岛。目前岛上有1000多所印度教寺院,最认为是印度以外最象印度的地方。在那些穆斯林极端分子看来,在这样一个被异教徒占据的小岛上进行“圣战”是理所应当的。尽管这些印度教的信徒很多和他们一样都是马来人。
  另一个原因是在这里发动袭击,还能够有效的打击穆斯林最大的敌人——基督徒。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澳大利亚的渡假者是巴厘岛上最主要的游客来源。在这次袭击中,澳大利亚人是主要的袭击目标。
    
  昨天说到小巽他群岛,这是一组在南洋诸岛中算不上大,但也有些体量的岛链。最起码大家还是能在地图上清晰的看到他们的存在。
  对于这一群岛来说,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端的巴厘岛与东端的“东帝汶”。
巴厘岛之所以出名主要是源于它的自然环境,做为全球知名的热带渡假胜地,它是无数旅游渡假者所向往的地方。即使是在中国,在许多大城市中,巴厘岛也成了很多新人旅行结婚的好去处。如果说巴厘岛的景色可以称得上是很多人梦想中的“天堂”的话,那么穆斯林极端分子在2005年10月12日晚制造的巴厘岛恐怖爆炸案,就让这个人间天堂,瞬间变成了地狱。一共有187人失去了生命,300多人受伤。
  
  穆斯林极端分子之所以选择巴厘岛做为恐怖袭击地,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个小岛是马来群岛印度教最后的保留地。之间我们说到,在15世纪穆斯林势力大举进入马来群岛时,仍然坚信印度教的马来人逃入了这个小岛。目前岛上有1000多所印度教寺院,最认为是印度以外最象印度的地方。在那些穆斯林极端分子看来,在这样一个被异教徒占据的小岛上进行“圣战”是理所应当的。尽管这些印度教的信徒很多和他们一样都是马来人。
  另一个原因是在这里发动袭击,还能够有效的打击穆斯林最大的敌人——基督徒。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澳大利亚的渡假者是巴厘岛上最主要的游客来源。在这次袭击中,澳大利亚人是主要的袭击目标。


作者:yjnmn007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8:59 
回复 
  还不错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7:31 
回复 
  巴厘岛特立独行的宗教信仰和他的地理位置,注定会让这里成为一个不太平的地方。不过对于中国来说,它还有另外的意义。
之间我们在〈中国海权突围〉中已经说到过,中国如果想摆脱马六甲海峡的掣肘,就必须另外找到可以替代的航线。尽管张召忠将军在电视节目中坚定的说到,中国要想进入印度洋,只有走马六甲海峡这一条经济路线,否则就只有绕经澳大利亚的东侧。但事实上我们知道,最起码还有两条经过印尼的航线可供中国选择,他就是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关于这两条海峡的背景资料,我们已经在海权突围中详细贴过了。现在我们只需对他们的具体位置再明示一下。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8:45 
回复 
  巽他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之所以叫“巽他海峡”则是源于“大巽他群岛”;而龙目海峡就在巴厘岛的东侧,对面的那个小岛就叫龙目岛。也许为了让这条海峡更具有知名度,应该将它改为“巴厘海峡”。不过对于军事家来说,炒热这一条海峡并不会带来直接的好处。在龙目海峡的北面有一条“望加锡海峡”,位于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之间,在进入龙目海峡之前还需经过望加锡海峡。这三条海峡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在印尼领海基线以内。
  由于这两条航线相比马六甲航线还是略长,因此出于经济的原因,在和平时期大部分的船只还是走马六甲那条线。不过对于军事家来说,这两条航线却是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可以避开马六甲那些拥挤的商船。作为这个星球上最为强大的海洋帝国,美国人需要不停的穿行于印度洋之间。它的海面舰艇习惯于走西面的“巽他海峡”,而望加锡海峡的特点是很适合潜艇的通行的。因此美国人的那些“海底幽灵”当然喜欢穿行于它,再越过龙目海峡进入印度洋了。
既然中国人已经决定将军事力量扩散到印度洋,那么这两条海峡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尽管美国人认为对于这种“国际性海峡”当然的享有“通过性航行权”。但事实上中国在穿行于这些位于印尼领海之中的海峡时,并不能无视印尼的存在。除非你能够强大到美国的地步。(如果稍加注意的话,能够在新闻中找到关于中国潜艇在龙目海峡附近活动的消息)
  注:通过性航行权最初是由海洋大国提出的,最终得到《海洋法公约》认定的权利。即无论何种船只,均可以迅速不间断的通行其中。其权力高于在领海的“无害通行权”,即不能以其有害而阻止其通行)
  
  对于巴厘岛来说,地理位置注定了它会卷入大国的政治斗争中。不过它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最起码在“小巽他群岛”的东侧,有一个难兄难弟曾经吸引了更多政治家的目光。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东帝汶。
    
  初一看到东帝汶这个名称的人,一般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有没有“西帝汶”。没错,的确有西帝汶。不过这两个东西帝汶并不是指两个岛,而是一个岛的东西两侧。这个被分为东西两块的岛屿当然就被叫做“帝汶岛”了。
  关于这个岛屿为什么会被分成两半,看过前面内容的朋友心里应该有了答案。的确,和新几内亚岛、加里曼丹岛一样,这又是西方殖民者划分殖民地的结果。这一次参与分脏的双方当事人分别是荷兰和葡萄牙。如果你仔细的看那张〈南洋诸岛殖民地图〉就应当能够注意到这一点了。
  
  之前我们在分析欧洲殖民者兴趣的顺序时谈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的海洋霸主。不过美洲的财富消磨了他们的进取心。这使得他们最终退出了对亚洲的争夺。西班牙将麦哲伦用生命代价换来的“菲律宾”移交给了美国,从此彻底的退出了亚洲的殖民战争。
  而葡萄牙人要做得稍强一点。在败给荷兰人后,他们仍然在中国的东南部保有了一小块殖民地,它就是澳门。不过葡萄牙人也创造了一个历史,那就是将这块欧洲人在东亚地区的第一块殖民地(16世纪从明朝租借)一直保有到新的千年来临之前(1999年)。
  
  在南洋群岛的最南部,葡萄牙人也同样保有了那么一小块更多象征荣誉的殖民地——东帝汶。对于最早殖民南洋群岛的葡萄牙人来说,这也许是难以接受的,他们甚至不能保有这个小岛的全部。不过相比于它的西班牙邻居,葡萄牙人已经做得够好了。
  这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殖民地,都可以让葡萄牙人回忆起当年的荣光。不过这两个弹丸之地毕竟已经不能为变身为三流国家的葡萄牙带来更多的利益了。因此在决定将澳门交还给中国之前的1975年,葡萄牙人同意放弃东帝汶的宗主权,允许其独立。
  
不过东帝汶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就于当年被印尼出兵占领了。所以我说印尼人在处理领土问题上要比马来西亚人果断的多。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浪漫点的想法是荷兰人没有交给印尼人“自由、平等”的概念,但我更愿意相信,相比于1957年建国的马来西亚。1975年的印尼政治家应该已经意识到每一个小岛周边都可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如果马来西亚再晚一年建国,也许文莱的苏丹就没有那么舒服了。
  注:1958年2月24日至4月27日,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海洋会议,开始讨论相关海洋法的建立。1973年联合国召开第三次海洋会议正式决定制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49:55 
回复 
  尽管东帝汶的岛民主要为马来人与当地棕种土著混血而产生的新族群。但如果他们能够依然信奉伊斯兰教,甚至象巴厘岛那样笃信印度教。那么印尼仍有很大可能继续占有这块土地。不过葡萄牙人400多年的统治,已经让岛上9成以上的居民成为天主教徒了。在文化同化的问题上,天主教永远是基督教所有教派中做得“最好”的。
  基于宗教的原因,西方社会无法容忍东帝汶的基督徒们处于穆斯林的压迫之下。除却原宗主国葡萄牙,最为活跃的就是东帝汶的近邻——澳大利亚。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宗教问题和东帝汶人民的权利并不是它主要关心的,澳大利亚更关注的是东帝汶周边海域所蕴藏的丰富能源。由于地缘上的临近,双方可以要求的专属经济区会发生很大的重叠。当你的对手是一个仅有100万人口的天主教岛国时,应对起来显然比面对一个有2.5亿人口的穆斯林大国要容易的多。
看透了这一层的地缘因素,我们就能理解。当东帝汶在联合国的干涉下,于2002年成为新千年第一个新生国家后,澳大利亚就成为了东帝汶最大的“援助国”。事实上,早在1999年,印尼同意东帝汶独立,并由此引发东帝汶的流血冲突时,澳大利亚就已经获得联合国的授权带领8000多国部队进入这一地区执行维和任务了(这场冲突造成20万新印尼的东帝汶难民逃入西帝汶)。
  澳大利亚热心于东帝汶的事物,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不过远在东亚的中国也对东帝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于这一点我们当然也可以理解成是对东帝汶所拥有的石油资源感兴趣,毕竟高速发展的中国正在世界各地找寻可控的资源(包括韩国、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对东帝汶的资源很感兴趣)。
  资源当然是引发中国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如果认为中国的观注点仅仅放在对资源上,那就低估了东帝汶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了。
  
  中国更加重视的是东帝汶的战略价值,也就是他的地理位置。那么我会就要分析一下这甚至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岛国”的弹丸之地(半个岛),对中国究竟有什么意义。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51:14 
回复 
  之前在〈新世界岛〉论一章中曾经为“新世界岛”(美国)标示出了三个“世界岛外围地区”其中的英国和日本,是分别用来制约欧亚大陆东西两个“边缘地区”的(中、欧)。
  对于正在兴起的“欧亚大陆南边缘地区”,也就是印度,美国并无法在其左近找到合适的对象,托付这样重要的战略位置。最终这个重任被交给了印度洋与太平洋交界处的澳大利亚。
  
尽管用澳大利亚来制约印度,并不象日本和英国那样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但这一新提升的“世界岛南外围”地区同时能对另一个更具威协性的潜在对手——中国(东边缘地区)构成战略威慑,以阻止中国向南太平洋地区过渡渗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美国重新评估“美澳军事同盟”的作用,是必然的选择。
  不过大国战略永远是在控制与反控制之间反复博弈。就中国说,目前并没有可能和美国直接对抗。但对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两个海洋帝国的外围地区,中国并非不能做什么。
  
在东亚部分我们分析过,日本对于中国真正有军事威慑力的地区并非是日本本土四岛,而是冲绳群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琉球(日本本土实际上并不处在中国对面)。如果没有这一岛链,日本的战略作用将大打责扣,中国将很容易的东出太平洋,直接面对关岛上的美军。这也就是驻日美军必须将基地设在琉球,而新闻上被美国大兵所QJ的又总是冲绳少女的原因。
  中国反制这一岛链的突破口在于台湾,如果台湾能够控制在中国手中,中国海军不仅可以无障碍的进入太平洋,而且可以对冲绳构成直接的威协,美国用日本来制约中国的战略将被彻底打破。也许只有到那一天,冲绳的居民才可能真正的过上〈离开美军的日子〉
      
  鉴于另一个对中国构成战略威协的“世界岛南外围地区”——澳大利亚来说,目前所能对中国构成的威协要小得多。尽管澳大利亚军方已经将中国列为主要的军事威协,但他们也承认,中国形成真正的威协还很遥远。
    不过既然美澳双方已经开始针对中国做战略布局了,中国的政治家们也不能不有所反应。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在澳大利亚附近找一个合适的地区,以将中国的势力渗透进去,进而起到反制的目的。
      
单纯从地理位置上讲,印尼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控制这样一个有2.5亿人口的穆斯林国家,即使是美国也不会做此打算。除非印尼边上有一个象印度之于巴基斯坦的死对头。不过环顾四周,印尼本身并不存在这样的威协,相反做为地区大国,印尼倒是一直有意成为整个东南亚的领袖。对于这样一个国家,中国最多只会拉拢,让其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状态,而不会期望与建立美——英那样的紧密联盟。好在中国和印尼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地缘上的冲突,尽管中国以印尼所要求的专属经济区,有部分伸至南海“九段线”内为由,将印尼拉进南海问题当中。但实际上中国和印尼双方实际都清楚,如果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双方并不会真的产生利益冲突(这在南海部分有详细分析)。当然,将纳土纳岛划进中国的想法是非常不现实的。即使中国能够找到古代某一中国藉渔民在这一地区曾经生活过的证据,也并没有地缘和政治上的可能性,将之纳入国土。之前有朋友曾经问过,上世纪90年代中国是否曾经在地图上将纳土纳群岛划进中国地图,后来又取消了。我并没有看到相关证据。即使曾经有过,在最多是在向印尼表明一个态度,即我并不会以你为目标。
  事实上出于现实的目的,中美之间如果有一天联合起来制约印尼的可能性反而要大些。毕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并非不存在极端势力做大的可能性。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52:17 
回复 
  如果印尼不可能成为中国可靠的战略伙伴,那么大洋洲寻找一个可能的渗透对象了。可惜的是政个大洋洲与其说是个洲,不如说是一个大岛。整个洲可以说就是澳大利亚一国独大,因此才会有“澳洲”之说。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勉强能与之抗衡的国家出来,那就是新西兰。不过这个岛同样为英国后裔所占据,中国在上面不可能有机会。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另一个可能的选择。事实上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它比新西兰要更加合适,最起码它在澳大利亚的北边,从地缘上讲,一个处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国家,并不符合中国防御型的战略要求(对澳大利亚)。
  不过这个位于亚洲与大洋洲交界处的岛国,在政治上并不稳定,即使在与中国人的交往当中,他们也经常游走于北京与台北之间(1999年曾与台湾短暂“建交”,不过只有三天)。最近网上有个帖子,在描述台湾在巴国的影响力,其中还牵扯到某电视演员。无论是否属实,都可以做一个参考。
  即使没有台湾的介入,澳大利亚也足以对大洋洲边上的那些小国施加足够的影响力。也许中国能够依靠努力,与这些岛屿合作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海底资源),但如果再想进一步,难度是非常大的
  
  

既然在大洋洲没有什么机会,那我们还是要将视线转回到亚洲。尽管我们不知道,在联合国支持东帝汶的决议当中,中国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最起码我们知道,仅仅是在澳大利亚人军事进入东帝汶几个月后(1999年9月派驻维和部队),中国就一反常态,积极的参与国际事物,向东帝汶派出了维和警察,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联合国的援权之下进行的。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54:15 
回复 
  既然在大洋洲没有什么机会,那我们还是要将视线转回到亚洲。尽管我们不知道,在联合国支持东帝汶的决议当中,中国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最起码我们知道,仅仅是在澳大利亚人军事进入东帝汶几个月后(1999年9月派驻维和部队),中国就一反常态,积极的参与国际事物,向东帝汶派出了维和警察,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联合国的援权之下进行的。
  也许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过在以往的日子里,中国总是谨小慎微的避免担上“干涉他国内政”的名声,即使是在联合国的授权之下。这一次一反常态的积极参与东帝汶的安全工作,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只是因为石油。另一个可以提供佐证的事实是,当2002年东帝汶宣布正式独立的时候,中国就迫不及待的抢在澳大利亚前面,成为第一个承认东帝汶独立的国家。你也许可以这是与台北外交争夺战的一部分。但中国这样做却很可能让另一个中国需要重视的对象——印尼很不爽。事实上澳大利亚如此积极的介入东帝汶事物,就让两国关系陷入紧张状态。
  信奉实用主义的北京方面这样做,只能说明东帝汶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并不象它的国土那样小。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0:59:51 
回复 
  从这张〈东帝汶战略位置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东帝汶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正好处在澳大利亚的上方,也就是北部中间位置。西可入印度洋,东可望南太平洋。如果中国能够控制这一地区,无疑会让澳大利亚如哽在喉。
    我们并不能期望这样一个小岛(实际上是半个),能够对中国有多大的战术价值。即使中国能够象古巴导弹危机中那样,将中程导弹部属在岛上,也并不能够对澳大利亚构成足够的威协,美澳军事同盟完全可以在第一波打击中这种威协消除。
不过中国并不无可能,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正如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威协更多的是战略上的一样。中国所需要的也只是战略上的反制作用。能够在东帝汶建立雷达监测站一类的军事预警装备就足够了,正如我们对印度所做的那样。如果中国能够最终完成这一战略部属,那么美澳军事同盟无论是要西出印度洋,还是东出太平洋的时候。中国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情报。
    对于拥有大批战略分析专家的美国来说,当然不会不清楚中国的这种战略意图,因此你会看到美国和澳大利亚极力想将中国势力挤出东帝汶的消息。不过相比澳大利亚对东帝汶所具有的地缘优势而言,中国也并非没有优势。最起码东帝汶是一个亚洲国家,他所参与的政治事务一般而言都是在亚洲范围内。而这让中国拥有了施加影响力的可能性。
      
    对于由地缘而引发的政治孤独性,澳大利亚并非没有感觉。相比英国能够参与欧洲事务,日本能够参与亚洲事务而言。澳大利亚如果不能在政治仍不能与任何一个“边缘地区”发生直接联系的话,它的价值将被大打折扣。从地缘的角度和目前所主要针对的目标来看,澳大利亚加入“脱欧入亚”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因此如果出现相关新闻,你并不需要感到惊讶。当然这并不是指澳大利亚需要在地理划分上做出改变,而是说它需要更多的参与由亚洲国家组织的政治、经济体当中。
    这种介入会是全方位的,尽管目前还看不到显著的政治成果。但那永远让人伤心的中国足球已经体验到澳大利亚人的威协了。在澳大利亚加入亚足联后,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的希望将更加渺茫。尽管我一直认为100年,跟150年没有质的区别(反正我也活不了这么长)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1:03:10 
回复 
  介绍完毕。
  最后说几句。
  1945年以后,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很难通过“领土”的得失来显示了。因此将中国国际地位与战略实力的提高,定位在对于某一块土地的得失上,已经是不合时宜了。大国对于需要控制的地区,更多的是采用非军事手段的,自然渗透的方式进行。这其中的手段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就西方对东方的渗透来说,是以政治手段为主,辅以经济、文化手段的全方位的渗透。


作者:跌跌跌跌死我们 回复日期:2011-06-13 21:03:54 
回复 
  
  作者:黑板擦力气活 回复日期:2011-06-13 20:22:45  回复
  
    原作者:鄙视抢沙发的
  
  ---------------
  本文发帖形式就是转载的。

作者:不冷不热全家喜欢 回复日期:2011-06-13 21:08:35 
回复 
  记号

    参与天涯用户调查送红包

作者: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2011-06-13 21:11:42 
回复 
  呵呵!楼主写的不错,顶一个!

作者:vvbbcc2003 回复日期:2011-06-13 21:12:25 
回复 
  JY贴

作者:纵横古今 回复日期:2011-06-13 21:17:42 
回复 
  牛人贴子顶一下。

作者:黑板擦力气活 回复日期:2011-06-13 21:25:02 
回复 
  @鄙视抢沙发的 2011-06-13 21:11:42
  呵呵!楼主写的不错,顶一个!
  -----------------------------
  哈哈,惊现“楼主”卖萌。

作者:黑板擦力气活 回复日期:2011-06-13 21:40:27 
回复 
  楼主辛苦了,普及得很及时。

作者:alongsuo1982 回复日期:2011-06-13 21:42:36 
回复 
  学习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作者:沙漠秋月 回复日期:2011-06-13 21:47:00 
回复 
  。

    参与天涯用户调查送红包

作者:act_wxq 回复日期:2011-06-13 21:49:13 
回复 
  楼主真是费了不少心思啊,看的我津津有味。

作者:李蓝晨 回复日期:2011-06-13 21:55:14 
回复 
  liuming留名

作者:奋斗百分百 回复日期:2011-06-13 21:59:05 
回复 
  鄙视的帖子~啊!


作者:thehappy 回复日期:2011-06-13 22:11:50 
回复 
  很好,有些研究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songhui0551 回复日期:2011-06-13 22:13:05 
回复 
  楼主威武!!!!!!

作者:iamsurf 回复日期:2011-06-13 22:15:55 
回复 
  普及贴,顶一下。

作者:baoheizi963 回复日期:2011-06-13 22:18:23 
回复 
  楼主厉害

作者:lm1253 回复日期:2011-06-13 22:19:01 
回复 
  很不错,mark一把,以后接着看

作者:gotirin 回复日期:2011-06-13 22:21:06 
回复 
  楼主高论.
  • 复制给朋友
  • 分享到外站 腾讯微博 嘀咕 新浪微博 豆瓣 搜狐微博 开心网 QQ书签 人人网 百度搜藏 白社会 雅虎收藏 MSN空间

快速注册

点击[+] (最多可以插入 5 张图片)

清除  引用相册图片

 


同时转发到天涯微博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个     
.foot { border-top: 4px solid #eeeeee; padding-top: 6px; margin-top: 10px; }.foot p { text-align: center; margin: 3px; font-size: 12px; color: #555555; font-family: Arial; }.foot p a:link, .foot p a:visited, .foot p a:hover { color: #2965b1; font-size: 12px; margin: 0px 4px; }

关于天涯 | 广告服务 | 开放平台 | 天涯客服 | 隐私和版权 | 联系我们 | 加入天涯 | 手机版 | 举报投诉

© 1999 -2011 天涯社区

.quickrep { color: #999999; cursor: pointer; float: right; font-size: 12px; height: auto; text-align: right; }.farea { width: 500px; margin: 10px; }#pop_supwin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border: 1px solid #3d5f80; }#pop_supwin .pop-supwin-hd { height: 30px; background: none repeat scroll 0% 0% #518ac4; border-bottom: 1px solid #3d5f80; }#pop_supwin .pop-supwin-hd h2 { float: left; color: white; font: bold 14px 宋体; width: 70%; padding: 6px 8px 0px; margin: 0px; }#pop_supwin .pop-supwin-hd span { float: right; padding: 6px 10px 7px; }#pop_supwin .pop-supwin-bd { padding: 22px 16px 23px 56px; font-size: 14px; }#pop_supwin .pop-supwin-bd h4 { font: bold 14px 宋体; color: #3366ff; }#pop_supwin .pop-supwin-bd p { vertical-align: top; }#pop_supwin .pop-supwin-bd table { width: 38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pop_supwin .pop-supwin-bd table th { padding: 0px; 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 #000000; height: 30px; font: 14px 宋体; }#pop_supwin #report_info { width: 300px; }#pop_supwin .pop-supwin-bd .inpm { padding: 0px 5em; }#pop_supwin .pop-supwin-bd span { float: left; margin-left: -7.2em; text-align: right; width: 7em; margin-right: 9px; }#pop_supwin .pop-supwin-bd .pop-supwin-wcen { text-align: center; }#pop_supwin .pop-supwin-ft { background: none repeat scroll 0% 0% #f0f0f0; text-align: center; border-top: 1px solid #dddddd; padding: 8px; }#pop_supwin .pop-supwin-load { display: none; background: none repeat scroll 0% 0% #f0f0f0; text-align: center; border-top: 1px solid #dddddd; padding: 8px; color: red; }#pop_supwin .pop-supwin-ft input { background: url("http://global.tianyaui.com/global/gnav/images_v2/button.gif") no-repeat scroll 0pt 0pt transparent; color: #ffffff; font: 14px/20px 宋体; border: 0px none; width: 55px; padding-top: 2px; height: 26px; vertical-align: top; }#pop_supwin .jbred { color: #30659b; font: bold 14px 宋体; }#pop_supwin .inptd input { vertical-align: -3px; }#pop_supwin .popgray { color: #999999; }#jb_note { display: none; z-index: 801;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500px; }#jb_note .jb_m { float: left; width: 98%; text-align: center; color: #ffffff; background: url("http://static.tianyaui.com/js/bbs/image/notebg.png") repeat-x scroll 0pt -54px transparent; height: 48px; margin: 0px; }#jb_note h2 { font-size: 16px; padding: 14px 20px 0px; }#jb_note .jb_note_f { float: right; width: 1%; background: url("http://static.tianyaui.com/js/bbs/image/notebg.png") no-repeat scroll right 0pt transparent; height: 48px; }#jb_note .jb_note_h { float: left; width: 1%; background: url("http://static.tianyaui.com/js/bbs/image/notebg.png") no-repeat scroll 0pt 0pt transparent; height: 48px; }.post { position: relative; }.post-jb { display: none;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px; bottom: 0px; z-index: 1; color: #999999; font-size: 12px; text-align: right; padding: 0px 5px; background-color: #dddddd; border: 1px solid #cccccc; }.post-jb a { 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ne-height: 22px; }

举报

请选择举报类型

举报对象: 在sdfas 举报原因: 广告 谩骂 色情 违法 其他 举报内容: 载入中...

0您如果想要使用举报功能,必须先登录哦~~

关注作者发短消息他的帖子他的微博

allbbs

随身服务

  • 团购
  • 靓装

    • 时尚起义
    • 兰缪
    • 薇尚网
    • 梦芭莎
    • 第九大道
  • 订房
  • 机票
  • 服饰

    • Justyle
    • 非品牌男装
    • 凡客
    • V+
    • 马菲羊
    • 佰杰斯
  • 珠宝
  • 旅游

    • 途牛旅游网
    • 愉快网
    • 芒果网
  • 母婴
  • 礼品

    • 杂良集
    • 买买茶
    • 派森百
    • 礼意99
  • 美容

    • pba
    • 海润黄金眼
  • 数码
  • 运动

    • 名鞋库
    • 好乐买
  • 天涯商家
  • 购物街

    • 天涯购物街
    • 网上春熙路
  • 游戏
  • 婚恋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