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合力吊装公司: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光辉历程及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9:23:29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独立与和平;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和强盛。离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也许至今仍在漫漫长夜中摸索;离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就不可能拥有今天这样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具备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的强大凝聚力,九十年来仍然能够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蓬勃的朝气,这与我党善于总结、吸取经验的优良传统密不可分。本文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光辉历程,可以得出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于“变”与“不变”两个方面。

关键词:九十周年 历程 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

1840年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与军队一次次叩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炮声惊醒了东方睡狮,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在帝国主义列强武力的侵略与威胁下,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一步一步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尽管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励志图强的抗争从未止歇,但一次次的抗争与希望最终都付之东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民缺少一种先进的思想,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缺少一种能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御外侮的强大力量。

正当人们处于彷徨之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鼓舞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使他们在黑夜中看到了希望;如火如荼的“五四运动”,给中国革命的土壤里播下了种子。革命,惟有革命的政党,才能让人民团结起来,挣脱黑暗的枷锁,迎来自由与解放。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奴役、剥削、压迫的命运,结束了100多年来战乱频仍,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就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们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

新中国诞生之初,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严峻的考验。在国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饱受战争创伤的国民经济是个烂摊子,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在国际上,由于“冷战”的兴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依靠广大群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肃清反动残余力量,战胜帝国主义的封锁、破坏和武装挑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究竟应当怎样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异常复杂的任务。从1956年到1978年,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22年,在有些方面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尽管历经坎坷,但仍然在政治、经济、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科技及外交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就成的取得,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为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系列重大决定使得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的标志。从此,中国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1921至2011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相依相伴、一路走来,共同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富裕强大,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从任人宰割欺凌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九十载峥嵘岁月。

在这天翻地覆的九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指引和带领下,用不到三十年时间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又用不到三十年时间将中国初步建设成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又用三十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独立与和平,离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也许至今仍在漫漫长夜中摸索;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和强盛,离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就不可能拥有今天这样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的历史经验

我党之所以能够具备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的强大凝聚力,九十年来仍然能够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蓬勃的朝气,这与我党善于总结、吸取经验的优良传统密不可分。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光辉历程,可以得出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于“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

第一,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在重大历史节点,始终能够以自身的调整与变革,积极应对国内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的挑战,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实践,得出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这也是我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一条重要原因。

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的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革命相结合,走出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根据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明确提出,我们不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而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毛泽东多次谈到《共产党宣言》对于他的影响,在各个历史时期,他都强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树立阶级斗争的观点,强调要建立、发展和保卫人民的武装力量,强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惊世壮举;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到召开首届新政协会议。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求新求变的政治理念,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卓尔不群的政治智慧,体现于中国革命史上的每一个重大时期,在历史的星空中焕发璀璨光辉,时至今日仍然历久弥新,催人奋进。

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思想运用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逐渐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30年代,在党内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看不到中国革命的独特国情,把俄国革命的道路和革命战争的规律生硬地搬到中国,结果导致苏区的丧失,党和红军的力量受到空前打击。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提出马克思主义要有中国特性问题;20世纪40年代初,他又赋予了“实事求是”这个古老命题以新的含义,进而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化表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大胆打破既有政治模式,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探索,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土来,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此,中国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春天。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全党上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采用了一系列新办法,初步解决了一系列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为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扎实基础。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党探索、总结出一套顺应时代特征、适合中国国情的执政、发展经验,为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铺平了道路。

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不断解答不同时代的重大问题,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是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一条宝贵经验。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正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伟大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建党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转变的是观念,转变的是策略,转变的是角色,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优良作风、统一战线法宝、“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却始终如一。这就是我党“不变”的历史经验。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从党的奋斗历程可以看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建立以来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一贯思想和实践。

1944年9月5日,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为张思德召开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内容博大精深的命题,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的人生观、道德观、党性融为一体。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为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座右铭。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正是以这种革命的“螺丝钉”精神,成为一代青年的楷模。

党九十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实践,都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实践。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和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清政廉洁,真抓实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二是党的优良作风不变。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全党统一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法宝。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在战争年代,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革命胜利,让自己的祖国不再积贫积弱,让中国人民不再受列强欺凌。正因为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党获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使我党最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初步建设起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曾走过弯路,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这样的政治运动,这为后来的共产党人树起了一面镜子,编写了一本“反面教材”。可以说,如果没有这面镜子,没有这本“反面教材”,就不一定会有日后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

今天,全党同志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把宗旨教育、当好公仆、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终生的修养课题,时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办人民群众之所盼,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到为官一任,兴一方经济,建一方文明、富一方百姓,献一方热血。

三是统一战线法宝不变。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夺取一个胜利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工人罢工血腥的斗争中汲取教训,提出了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张,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党又适时地提出建立广泛的爱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主张,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历史一再证明,团结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不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四是“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不变。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要在党内出特权阶层。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坚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面对改革开放不久党内腐败现象逐步增多的问题,邓小平告诫全党,“这股风来的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提出的“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重要思想,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新的提高。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努力倡导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带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严厉惩治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哪个地方、部门什么时候党内监督工作抓得比较紧,民主集中制执行得比较好,个人专断、滥用职权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就比较少,消极腐败现象也会受到抑制。反之,监督工作薄弱,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权力被滥用而又得不到制止,往往就会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事实再次告诉我们: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历史。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发奋图强,迎难而上,克服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与挑战,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从辉煌步入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10月。

(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年—1978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

(3)《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4)《90年历史画卷(1921—2011)》,时事报告杂志社2010年1 2月。

(5)陈坚《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及宝贵经验》2011年3月12日

(6)何党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90年经验与教训的阐释》2011年2月14日

(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三卷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9)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讲话》(2000年1月14日)

(1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的讲话》(2007年10月15日)

(11)赵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2001年6月25日《科学社会主义》刊物)

(12)石仲泉《党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2001年6月25日《科学社会主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