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多燕减腹部操:佛门礼仪--如何拜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38:49
                                 佛门礼仪--如何拜佛?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借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学习的宗教仪式。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如果加以细分,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虚。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了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只知道“他”在拜。
如果在寺院拜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
4、拜佛时必须内心恭敬三宝,如第一拜念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第二拜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宝不思议……。或第一拜念南无尽虚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礼佛主要在诚敬,故行观想或念诵,则视个人修持而异,并无定规。
5、拜佛时,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可翘起,如此才合乎礼仪。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礼佛时,应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切无有如佛者,缚日罗省,”或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6、凡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经行而过。
7、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
8、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拜佛的动作解说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是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撑起,直腰起立,两手合掌立直。
其实拜佛求的无非就这几类,金钱,事业,婚姻,平安。这几种只要你心诚,求任何一个佛菩萨都可以。不过现在人们求观世音菩萨的是最多。因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说法。

为什么拜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为什么拜菩萨?

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孝顺、恭敬

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应用、实践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如何敬佛,许多细节上都有讲究的。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是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最好。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供开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言语需恭敬,否则冒犯了大师,不给你开光。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如何拜佛:是一次跪下磕三个头,起身 OR 磕头起身,磕头起身,磕头起身?
一般是三拜,一问讯。

就是您说的,磕头一下就起身,这样磕头起身再磕头再起身再……一共三次。
问讯,就是再深鞠躬礼拜一下。
其实拜佛不赶时间,拜佛作用很多,其中一个对现代人很明显的,就是借身体动作,缓和平衡自己躁动内心的过程。
慢慢拜着拜着,心里面会平静很多。

点蜡烛的问题,视乎你要的是坊间习俗,还是正信佛教的教育了。
习俗我不是很懂,还是说说正信佛教的教育好了。其实佛教里面,每样事物,表相下面,都是有实质意义的,术语叫做表法。光做形式,不具实质,那可能会事倍功半,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有很多人说佛菩萨不灵,很可能就是只做了形式,没有了佛教里面实质。
燃香,供灯,点蜡烛等种种供具,种种供养,都是表法的。
香炉表什麼?香炉是燃香的,香代表信,信香;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香又表五分法身香,前面说过。所以你看到香烟缭绕,闻到香味,你就提醒:我要修戒定慧三学,我要修五分法身,那就是「光明照耀」。没有燃香,你看的时候,香炉没有香,你看到香炉,看到香炉就想到燃香。看到蜡烛,从前在佛菩萨形像面前供养灯明,供养油灯、蜡烛,那个表法非常明显,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现代说的牺牲奉献精神。现在都用电灯代替,是很省事又很乾净,但是表法不太容易觉察到。所以你一定晓得,供具是教学的,必须要收到教学的效果。
看到这里,大概就可以明白,点蜡烛,能不能借火,这个在真正正信佛教里面不重要了。
关于寺院,一般只要顺时针右绕就好,右绕代表顺法性,顺应宇宙本质的规律。
拜佛菩萨,一般是三拜加一问讯。还是那句话,佛菩萨形象,都是表法的。寺院里面种种,还是表法的。这个是形式和实质的问题,形式应该要能联系到实质,不然收效就可能很微了。
关于寺院里面种种的表法

一般进门看到的是弥勒殿,供奉的是弥勒菩萨,造的像是布袋和尚的造型,笑嘻嘻的,笑脸迎人。他是下任佛。弥勒的名字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慈氏,示现出来表达的是慈悲、宽容、快乐。
旁边两边两个,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不是香港的四大天王,是天上的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拿着琵琶,琴无弦,因为弦在于人心,是为“心弦”,表法中道,弹琴,弦要不松不紧,做人亦如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键都在中道之心弦。
南方增长天王,拿着宝剑,剑无鞘,随时准备出剑,剑表示智慧,世人说的“慧剑”。挥慧剑,斩烦恼丝(世间说斩情丝,其实也一样,令人烦恼的情才会令人去斩,令人欢喜的情没人去斩的。)烦恼轻,智慧长,是为增长。
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持宝珠,一手持龙(蛇),蛇无鳞,无鳞之蛇“不坚”,没有鳞片的蛇,没有保护,本不足以兴风作浪,然蛇以势吓人,人自惧之,退缩不敢将其制服。蛇伸缩无定,表变化、迷惑等,宝珠,表不变、理智,以不变应万变,以理智破迷惑。广目,看到世间很多东西,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要有理智去判断,去降伏,将其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其迷惑,牵着鼻子走。
北方多闻天王,持宝伞,伞无骨,无骨之伞真正“善护”,伞是保护自己的,多闻就会听到世间种种,讯息良莠不齐,要懂得保护自己,不为邪风所动,有骨的伞,遇到大风,会折,外表看似没骨的伞,外圆内方,外面用怀柔的方法,不去正面冲突。四两拨千斤,卸掉其力量,伞(人)心里面其实有一根主心骨,心里面非常笃信、安定,不为外境所动摇。

接下来一般是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地藏菩萨表法“孝”(详见《地藏经》),而地藏的名号,说的就是心地宝藏,人人皆有,真要种福,从心地里面种,也就是从孝开始种福,才能有真实收获。孔子《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有本源,才有后面种种利益。佛也说,好好奉养父母,是三世诸佛,(成佛)净业正因。(《观无量寿经》,净业三福,第一福,第一句,孝养父母。)
有的寺庙还有供伽蓝尊者(关公),表法“忠”,忠是孝的落实,不是愚忠,忠,看字就知道,心正,谓之忠,是你的心正,你的心不偏,你的心不斜,这叫忠;换句话说,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正知正见。
下面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大英雄,什么才是大英雄?不是历史上建功立业,杀人放火比谁多的那些人,而是真正可以调服自己烦恼习气,战胜自己的人。南宋诗人谢涛《梦中咏史》曰:“百年奇特数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儒释道三家的古圣先贤,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大雄宝殿里面,一般供奉的是华严三圣,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表法“大愿、大行”,《华严经》的最后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有愿望就要有行动去落实,愿望才能真实现。
文殊菩萨表法“大智”,一般持如意,如意头是弯回来的,真有智慧,才懂得回头,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从迷、邪、染中回头,依靠觉、正、净。回头依靠,是为归依(古文通假字作皈依)。
有智(判断)、有愿(方向)、有行(实行),才能证究竟圆满佛果。释迦牟尼佛就是究竟圆满佛。
释迦牟尼是梵文音译,意思是能仁、静默。
仁是不自私,「仁」是一个单人旁,这边是二,是两个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儒家说的,己欲立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则勿施于人。做到极处就是佛家说的“无我”,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佛真清楚,真明白,你我本是一体,何来你?何来我?就是道家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也就是现代量子物理研究出来的“弦”,是构成所有人和一切的本质。
静默,就是清净、清凉,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总是妄念纷飞,心里面波涛汹涌,焦虑燥热,弄得自己一刻不得安宁,而静默的心,水平如镜,清净无染,清凉自在,能照一切山河大地,所谓山来见山,无所不见。
大雄宝殿后面一般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表法大慈大悲,慈者“予乐”,悲者“拔苦”。大者,无有分别,不论男女老幼,年龄国籍,信仰宗教,一律平等帮助救度。还有千手千眼观音,表法眼到手到。看到了,立刻就加以帮助,表这个意思。

拜佛礼仪
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祥,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大德拜佛示范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编辑本段]动作解说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大德拜佛示范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编辑本段]拜佛姿势
1、佛者“觉”也,拜佛[1]是觉性之开发,非盲目崇拜,亦非惯性动作。不知不觉被原来习惯性动作拖着走。始终收摄眼神,观照自己—观自在,视力集中于中线。须知道自己正在作什么,犹如顶上有佛在观自己.
大德拜佛示范2、立如松,正而松,两脚以前八后二站立,顶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检查足趾要完全放松。头如悬钟,空灵端正,耳对肩中。后颈贴衣领,收下巴、颈椎—胸椎对直,由足跟中点—脊柱—顶门上,彷佛一线拉直。下颌关节放松,勿咬牙切齿,舌、软腭、咽喉,都要放松柔软。舌尖顶于上腭。舌根上空,如含一团空气。如此,唾液腺之开口通畅,鼻中—咽喉气道亦通畅,松则气脉通,顶上清凉,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12、翻掌接佛〔转凡成圣〕先轻轻半握拳由小指带动,在将手掌翻转向上,如莲花开,如掏心供佛。此表决志转变自己,向佛学。翻掌时,尽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倾斜,但勿僵持使力,须立刻放松,使手指如莲花瓣轻柔,以此“莲手”承接佛足。双手约于头前拳处,双手中指约距4寸,手指虽松,而须整齐柔软。
13、与佛会心(生佛交彻)翻掌接佛时,观想佛立于我莲手上接受礼拜,此时与佛会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顶门直入,充满全身心,此时全身放松,微笑自然彻底深呼吸,由外可见,全身如充气般鼓起,甚至两腰胁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胀之吸气。
14、恢复跪坐〔欢喜信受〕接佛后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带动领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贴地面“平等布施”,趁吸气之势,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顶上拉起,恢复跪坐,手亦收于膝旁指尖齐膝。由顶上拉起,如木偶之吊大德拜佛示范绳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并非靠腰背使力坐起来。
15、跪翻脚掌〔欢喜起行〕以膝作支点,双手于膝旁稍扶而已,由顶上中线拉起,自然臀离坐,使脚能灵活翻转“V”变“八”,身放松才能灵活,肩、手勿沉重载力下按。
翻法:二大趾向外点地“距8寸”,二足跟向内靠拢“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时,脚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后二”,如此才能立于原位。
16、恢复立姿〔坚固不退〕趁着吸气之势,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时,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顶上“中心线”拉起来,很松灵,瞬间就恢复立姿。起立完全不费腰肌之力,亦不是靠双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顶上拉力,头始终在最高点,须用心体会此起身之要领—是如由顶上拉起般,心勿罣碍身体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后抬头,如此则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编辑本段]拜佛顺序
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靠边行走。
大德拜佛示范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女人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吹幕坝铩;不要跨过蒲团,因为也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觉,而你后拜,却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可能会让别人起嗔念,贪、嗔、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灭难见真如本性。
去道观许愿是要还愿的。一年愿望实现后回来,方法进去问人就可以了。如果没许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还愿的,但是你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就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
不要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围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这也是不对的行为,叫“偷盗四方常住”也要获果报的。
寺院通常有经书赠送的,不要忘了请几本,世间之物还有什么比经书更珍贵的
请来的经书护身符不可随意放置,应该取干净的书柜放好。同房时房间切不可有佛经护身符等法物,因为护身符等是护法护身的,沾上邪气将会起不到作用,这才是切记的。
如果是因为被邪魅债主缠身,拜完时做回向时念将拜佛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们也会高兴的。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大德拜佛示范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现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了),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没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
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
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烧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不必多烧。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不过见过很多信佛的人请上一串念珠挂在脖子上,师父说这样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们以后如果请了念珠,请把他带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
[编辑本段]拜佛忌禁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是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 。
不要在寺院吃荤食,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