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少官个人资料:王树增:文明一旦失去自我否定勇气就有可能毁灭_历史频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09:38

王树增:文明一旦失去自我否定勇气就有可能毁灭

2011年06月10日 15:05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林密

字号:T|T
63人参与12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王树增: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不停地变革,不停地自省,不停地自我否定,不停地筛选自己的文化积淀。一个文明无论历史多么悠久,曾经的成就多么辉煌,一旦失去自我否定的勇气,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内涵,就有被淹没的可能性。这是历史的一个铁律。

王树增(资料图)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网,作者:林密,原题:《死于固守 生于变革》

“越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越是容易对悠久的历史掉以轻心。当中国人的一双黑眼睛眯起来,向世界提及自己5000年历史的时候,历史的事实常常因为这个民族虚幻情致的浸染,而被叙述得满纸帝王将相、金袍青甲、才子佳人、飞花柳絮。但是,在19世纪即将与20世纪交替的日子里,在大清帝国发生的却是中国5000年历史中最恐怖与最悲伤的故事。这些故事最终导致了一个民族和一片国土的严重受伤。”

王树增谈起百余年前这段历史时,眉头紧锁:“一旦突然发现不对劲了,重新赶紧把大门再闩上,把进来的新鲜的东西给它灭掉,但已经来不及了,与核辐射一样,它已经进来了,必然发生连锁反应,这个文明在内部已经开始裂变了。”采访过程中,王树增始终强调,一个文明无论历史多么悠久,成果多么辉煌,如果一旦失去自我否定的勇气,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内涵,就有被淹没的可能性。

1952年,王树增生于北京。17岁到吕梁山插队。19岁那年参军,从此在军中一直到现在。著有《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上、下),新近出版《1901》(修订版),即将出版的作品是《1911》。

访谈

传统文明:内敛有余开放不足

帝国官员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为某一个家族负责,而对这家族的负责就等同于对整个国家负责;同时,由于官员阶层是由扯不断的家族血统关系构成的,所以官员们的行为也是在对自己负责,为自己负责也等同于为国家政权负责。这样的原因,导致中国历史上官僚们的个人悲喜剧几乎都是同一样的模式:或者因为得宠于“家长”飞黄腾达,或者因为冒犯了“家长”满门抄斩,弄得一个泱泱大国永远像夫妻失和、婆媳斗嘴的张家堂屋或者李家后院,弄得一部中国朝代史永远如同一本记录着张长李短、婚丧嫁娶、你敌我活的流水账。(王树增:《1901》修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经济观察报:在你的这本《1901》中,描绘了清政府面临危机时严重混淆“家事”和“国事”的思维状态,在你看来,中国封建社会里这种思维状态是怎么形成的?

王树增:关于“国”与“家”的概念,中国人的思维逻辑从这块大陆上有了“国家”的那天起,就似乎没有清晰过。

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政治和文化,从根本上讲,是架构在以宗法血统为基础的“家庭式”框架之上的。从秦到清,其中的政治从来没有与家族统治剥离开来。儒家学说从道德伦理上把“国”与“家”描绘成一个整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既是国家也是家庭的等级和阶级模式。“齐家治国”是中国汉族人的道德宗师孔子的最高理想。孔子以后的中国人向来认为,治理国家不过是管理一个放大的家庭。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历史,都是以某姓的一个家族“坐天下”为标志的。一个家族,甚至一个人物的兴衰,便会成为至今沿用的划分中国历史某个阶段的绝对标准。

这一特征表现在政治行为上,就是在中国帝制时代的国家政治中,“公”与“私”的区别,“国”与“家”的区别几乎微乎其微,“公事”就是“私事”,“私仇”就是“国仇”。于是,某个人的个人命运就会影响抑或可能导致整个国家的兴衰或者危机。

经济观察报:也就是说,这种思维状态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中没有更新的那部分?

1 2 3 4

相关新闻:

王树增:国民党高级将领背后拥有商业背景王树增:当年的国共高级将领都是热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