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正宵的老婆是谁:看来安徽省肥西县山南区确实比小岗村还要“典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58:08

                                                          看来安徽省肥西县山南区确实比小岗村还要“典型”
                                                                         作者:MarkTwin   2011-6-11  

        周影先生在楼下转贴《亲历者揭秘肥西包产到户背后的种种秘辛(新材料)》,颂扬了安徽省当年的另一个“包产到户”模范——肥西县山南镇。

“新材料”提到:“1979年夏,我们山南获得大丰收,麦子突破3000万斤大关,超额完成定购任务。过去没有搞包产到户,即使是风调雨顺之年,每年上缴给国家入库的麦子只有60多万斤。。。秋季我们山南区又获大丰收,全年总产量达亿斤。大旱之年得到全面高产,如此的大丰收创了历史奇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分户经营使产是倍增。。。”

“麦子突破3000万斤大关”“全年总产量达亿斤”,这当然都很好。不过,本网友感到奇怪的是:怎么没有提到“耕地面积”和“人口”呢?“新材料”里只给出了“全区共7社1镇78个大队,其中2个先街道大队,913个生产队。山区涉及到4社21个大队”,从头到尾没有提到当年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这两个数据是很重要的。知道了人口和耕地面积,我们就可以算出当地的人均耕地面积,并根据总产量计算出平均亩产。如果不知道耕地面积,仅仅“麦子突破3000万斤大关”“全年总产量达亿斤”,并不能说明问题。而且,包产到户之后的麦子产量3000万斤是往年上缴的60多万斤的近50倍,这实在是难以理解。

要知道,改革开放第一村——小岗村当年的宣传资料是给出了这些数据的:1978年小岗村拥有五百一十七亩耕地和十头牛,是一个20户、115人的生产队;“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这样算下来,我们就知道了:
1)小岗村人均耕地为517/115=4.49亩,远高于当时的全国人均耕地和安徽省全省人均耕地;
2)1955年到1970年这15年间小岗村年均每亩耕地生产粮食133000/517/15=17斤;
3)1979年小岗村亩产为133000/517=257斤,低于当年安徽全省平均亩产。

而肥西县山南镇1979年全年麦子产量高达一亿斤,是小岗村13万3千斤的九十多倍,这实在是有些奇怪了。

经本网友搜索,找到了《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信息门户》:“山南镇位于肥西西南。。。总人口约7.91万人。镇区常住人口约1.17万人,辖26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637个村民组。
。。。现有耕地89670亩,水面面积16240亩。。。四年共实施退耕还林31870亩,共有林地约4.6万亩。。。”

可见,“退耕还林”之前,也就是2007年,这个镇的耕地面积是89670+31870=121540亩,也就是大约12万亩。如果1979年播种面积是12万亩,那么,全年总产量一亿斤,则平均亩产大约为10000/12=833斤,对于当时的小麦而言,这是相当高的亩产了。

然而,“新资料”说,大包干之前的历年上缴小麦,最多也只有60多万斤,则算下来的亩产为60/12=5斤,比小岗村的亩产17斤还低,这实在是难以置信。

当然,有人可能要说:12万亩是耕地总量,并不是全部都种小麦。那么,我们就算其中一半种小麦,则大包干1979年的亩产将高达1600多斤,而此前的亩产也只能增加到10斤,仍然远低于小岗村大包干之前的水平。

综上所述,肥西县山南镇包干之前亩产10斤,包干之后亩产1600多斤,包干之后的亩产是之前的160多倍。
而小岗村是包干之前亩产17斤,包干之后亩产257斤,包干之后的亩产只是之前的15倍。

由此可见,肥西县山南镇确实比小岗村还要“典型”:他们包产到户之后,产量增加了160多倍,增加的倍数是小岗村的十多倍!

本网友不禁由此想到了一句名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