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远洋实业集团:他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 - 马艳新的博客 - 敏思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3:59:57

他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

作者:马艳新   出自:歌声飞 浏览/评论:346/0   日期:2011年6月8日 09:18

他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

观看影片《莫扎特传》影评

201168日星期三

 

  我既非诗人,亦非画家。我不能用诗句或色彩来表现我的感情和思想,但我能用音乐来表现,因为我是音乐家。

  ——莫扎特

  

  

  影片通过作曲家萨列里忏悔的角度来回忆莫扎特,影片开头就把萨列里定格在平庸一词中,他对牧师弹奏自己创造的音乐,牧师从未听过,当他弹奏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牧师欢快的哼唱起来,当时,莫扎特已经去世30多年,天才创作的音乐家喻户晓。影片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展现神童莫扎特的,片中萨列里是一个伪君子,表面上对莫扎特嘘寒问暖,用心良苦,背地里却因为嫉妒莫扎特的才华,进而不断阻碍他在音乐方面前进的道路。

  

  萨列里从影片一开始就说过,莫扎特——是他的偶像。萨列里是一个祈求上帝赐予自己音乐财富的孩子,这是一个小男孩最骄傲的祷告词:上帝,使我成为伟大的作曲家,让我透过音乐赞美您的荣耀,让我自己也能因此得到荣耀。亲爱的上帝,使我闻名全世界,使我永垂不朽,我身亡之后,让所有人赞美我的音乐。为了回报,我愿意奉献我的贞洁、我的努力、我的谦卑,我每一刻的生命。阿门。平庸的萨列里心目中没有神圣的音乐,只是希望通过创作音乐让自己获得名利,他是功利的化身,功利境界也注定了他一生平庸的命运,他其实根本不懂音乐。

  

  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界神童,这种美誉没有说错,莫扎特的一生就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同时他随意创作的音乐作品都是那么有分量。天才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五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萨列里心中的莫扎特——你身上的光芒,照着我前进的路,也让我看到自己身后无尽的黑暗。莫扎特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是为人类送来天籁之音的天使。天使心中没有功利,即使贫困潦倒,天使没有失掉自己的尊严,他为音乐而生,也为音乐而死,完成上帝赋予他神圣的使命,35岁那年,他为自己写作《安魂曲》,英年早逝,天使回到上帝身边,留给人间大量宝贵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临死前有一个遗憾,他说死后再也不能听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莫扎特的音乐属于所有的世纪,他明珠翠玉般的音乐,是那么自然无暇,那么纯真美好,犹如莫扎特的天真与可爱。他天真无邪,乐滋滋的“呵呵呵呵”笑声朗朗,30多岁了,还是那么天真的笑着。他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永远看不到他的忧伤,他不会如同贝多芬般的励志,即使他身处逆境,他还是那么乐观,欢畅,他的笑声,他的调皮,他说自己很庸俗,但是他的音乐绝对不庸俗。他不为成名,而具有天才的美称,早已经被世人知晓,他不为赚钱养家糊口,只为需要自己创作的音乐,属于自己,送给人间的音乐,那是天籁之音,上帝借他的手创作出来供人们享受的音乐,听!《小步舞曲》欢快的响起,如同他轻巧的向你走来。

  

  他对不懂音乐的牧师说:你只配添我的屁股。我不认为那是粗鲁,是他天真的释然,丝毫不造作,包括自己说话,即使会得罪人也是那么清纯,天真,永远婴儿般的纯真,像一块不需要雕琢的美玉,无暇,透明,透着灵气。为音乐,尊重音乐,不让不懂音乐的人去亵渎神圣的音乐,所以他直言不讳,只因为他如此敬仰音乐。

  

  他的《安魂曲》是为自己而作,他死后埋葬在一堆贫民区的墓地里,天使已经回到天堂,留下他走进人间忘我创作的音乐,让世人欣赏,难忘。从他身上我看到,当我们竭尽全力去追求的名利这些东西,他们离我们越远,当我们放弃,真实一些,随意一些,这些东西反过来找你了,我深有体会。

  

  莫扎特是天才,在影片中是萨列里的平庸衬托出来的。我喜欢电影中女高音空旷嘹亮的美声,悠远,回味。整部电影融进了莫扎特大量的音乐作品,影片不是简单的写生,是生动活泼的莫扎特再现。离开世俗的纷扰,在影片中走进莫扎特,那么真实,自然,亲切,仿佛走进无比美妙的大自然。累了,看透生活中那些做作虚伪的时候,听听来自莫扎特的音乐,感受田野般的空旷,不去奋斗,不去忧伤,不去思考,只有静静的享受与随想,感谢天使留给我们无比美妙的音乐。

  

  庸才们是早已经习惯用半吃醋半嗔怪的口吻对上帝抱怨的:莫扎特是上帝之子,受上帝之爱,我们都是被上帝抛弃的灵魂。多数人即正义,大众从来认为自己无辜。越是罪大恶极的,却越充满了罕见的委屈。是不是无论怎样的艺术,都不能做到遗世而独立?是不是无论怎样的天才,都免不了要为庸才甚至蠢材所狎弄?难怪古人云:“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早于时代而生,必死无疑;晚于时代而生,必死无疑。

  

  现世多奢谈“神童”,却不过是成年人无耻的嘴脸,庸俗的审美在儿童这个无辜客体上的主观投射与意淫。突然想起,08年奥运会的钢琴演奏者朗朗,现实中很多人称他为神童吗?呵呵,这也可以被称作神童,很多人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跟朗朗合奏而无比荣幸,我想,莫扎特在天堂知道此事,一定会说,那些只知道趋炎附势的音乐人,只配添他的屁股。朗朗离开人世的那天,我想,上帝是不会理会没有创造的音乐人的。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他经常毫无心机的开怀大笑,他的眼神中有灵动却单纯的光芒。他天真善良,兴高采烈,易受感动,爱掉眼泪。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也正是由于他这样的性格,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人生,他的才华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财富,更让他身陷诬陷、债务之中。他曾申请成为作曲家协会会员,凭借他的才能,当一名普通的会员简直易如反掌,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才能,招来了几乎所有人的嫉妒,资质平庸的当权者不能容忍才华横溢的莫扎特,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千方百计阻止他向上攀升的道路,甚至剥夺了他为了赚钱糊口而教授学生的赚钱之道。

  

  莫扎特的一生不光贫穷,还不被重视。虽然他的才能在生前已被认可,然而却仍没有得到重用,以为这是他自己的悲哀。其实,他是成功者,拥有了别人不具备的才华,所以他很骄傲,他单纯的同时也自大,他不把主教大人放在眼里,也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坚持己见,只管伸不能屈,所以知道病死的一刻仍是为钱奔波。天才,却贫穷的有很多。相比之下毕加索就要有头脑很多,至少知道如何给自己创造价值。所以,很多人都说天才,是不善于照顾自己的,他们太过于深陷在自己的才能里无法自拔。

  

  莫扎特是纯净无暇的天使,他赶走皇帝,只和自己喜欢的音乐人研究音乐创作。他忘记自己的身体,埋头创作,忘记时间的更替。他不善于理财,不会用作品赚钱,穷困时会找自己瞧不起的贵族借钱。他爱自己的妻子,称她是最美的杰作,对于妻子而言,他是个需要百般呵护的婴儿。他从来不怀疑他人对自己的敌意,对于萨列里,他一直是感恩的,并不知道萨列里嫉妒的魔爪已经伸向天真无邪的自己。莫扎特一生,没有手腕,没有魄力,更没有勇气,听从上帝的安排,不牵引附会,干净的不染尘世。天使就是天使,上帝创造的莫扎特是为了告诉世人,人间还是有天使的,任何污浊的时候,我们身边还是有圣洁的天使,不信?你听听天使的音乐。

  

  活着的时候,人们总把莫扎特看成一个标新立异之徒。他死后百年,萧伯纳等人才顿悟:莫扎特其实是一代乐风的总结,犹似拉斐尔之于绘画,莎士比亚之于戏剧。至于莫扎特的死因,中毒之说早已澄清是子虚乌有,本片中风雪中下葬贫民墓地的镜头,也是艺术化了的。究竟葬身何处,已经不重要。倒是可惜了那些世人们还不知道的曲子,随天才肉身的陨灭而就此不见天日。影片的最后,导演很突兀地给了一声莫扎特招牌的怪笑,而观众却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