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南亭:笃新怠旧 - 笃新怠旧 - 草根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38:30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把生命分为三个问题来分析研究了。称为三命学说。现在我们对它作一下名称的分类。古代人为了与属性数学的名称相对应,通常称为:形命,性命,寿命。形命中有形向,形相,形象构成的三焦变化结构。性命中有属性图腾构成的阴阳继续变化体系存在形式。寿命中有术数的运程,气数,命数,寿数构成的可继续认识的数理法则。

  也就是说,中国远古属性科学理论体系认为,生命是一个形性数一体化的一个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也包括对形质认识,形质指的是肉体,或者称为躯壳。它只是生命的外形,或者称为外表。对于躯壳的质而言,有生气同具的时候,才能称为气质。故生命存在的时候,见人体躯壳之形,可知其人的气质。而生命死亡后,虽然有躯壳尚在,但是人的气质皆无了。所以,我们说生命不是物质构成的躯壳,而是一个化生躯壳进行生命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一个体系。也就是说,形质之解,有气乃有命,无气唯质而非命也。

  在中国古代对人类生命的认识理论中,形命,性命,寿命都是一个诞命,没命的有始有终的生命过程。他们都随生命的存在而存在,都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所以,我们说生命源因素的构成,我们是可以通过生命的具体存在状态,具体结构形式,通过属性相对论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联关系,由不知变为可知的。然后从无知,到有知,由小知到大知。由不守备思维,走向完备思维。这恰恰是属性数学连续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方法与程序。我们称为属性思维方法。我们可以应用这个方法来认识千卒渡大漠,也可以用它来解决单盲判断法中的帽子问题。认识摸管子问题中的错觉问题与牛吃草问题。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认识人类的生命问题,同样也可以用它来认识天地宇宙。

  数学问题中,我们可以设一个未知数为X或者Y。在解决属性数学的问题中,我们同样也可以设定我们不知道的生命源因素为一个求知符号。其实,本文中说的生命源因素,只是为了区别现代科学的神力或者灵力的定义方式。区别中国古代已经被神化了的原始未知符号。因为易经天子神权天授的封建文化八百年之后,很多原来作为未知符号的词汇,都被神化了。所以,我再直接应用这些文字,大家则更会进入无法辨别我讲的究竟是属性数学呀,还是古代神教了。

  其实,在中医的现行理论中,还保留了许多这样表达未知领域内容的符号式文字。如精气神。魂魄,在中医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中,他们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谁也说不清楚他们准确的医学定义与具体逻辑推理。而且在周朝进入天上的星宿都已经神灵化之后,这些未知表达的符号就被迷信化了。并依据后天八卦的封建社会官爵九命为至高无上的模式。中医也受这些神化了的具体内容影响,形成了心为君主之官,主神,肝为将军之使,主魂。等等。其实,魄为形之未知。神为性之未知,魂为数之未知。只不过在整体理论的表达过程中,用这些未知与我们已经知道的已知,共同建立一个体系关联关系表达罢了。

  现代科学可以设置X,Y,Z等多个未知数,来与已知数,构成一个解析问题的等式或者不等式。那么,中国属性科学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的属性科学理论体系中,也设定一个未知事物来表达属性相对,相反的相对关联关系的存在形式呢?现代科学用X,Y,Z表达就科学了?中国人用神,魂,魄来表达我们未知的生命因素与我们已知的生命因素之间的相对认识圆圈的变化规律性就是不科学了?

  恰恰相反,中国属性数学的连续变化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仅可以与现代数学一样设定未知事物,而且可以在已知与未知的相对性关联关系的可变,可通的认识过程中,把未知变成了已知。而现代科学在各个分科科学中的假设,却需要等待其它科学的科学实验来验证它的确实存在性。没有科学实验结果这种假设永远是圣人无法证明的先知先觉。

  其实,现代科学对生命的认识也是充满了未知事物的一种无标准法则。就生命定义为: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而言,新陈代谢之新,并不是任何物质都可以进入新的代谢范畴的。那么具体标准呢?用物质量值观,根本没有办法确定。那么新陈代谢中的陈呢?物质在什么时候能进入陈代谢的被吐故纳新的范畴?充其量,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则只是比较了一下与非生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总结罢了。

  也就是说,现代西方科学,在数学范畴内,可以自如的对数字的未知元素进行计算,但是,在自然科学中对未知事物的认识,缺少的就是认识未知的方法。哲学没有解决认识未知的办法,但是,它是主导统治地位的学科。而数学有探索未知的方法。却只能计算数字与形。而无法走进物质宇宙,与自然世界。去认识具体问题的未知。

  显而易见,问题的根源就是在数字绝对量值观无法逼迫事物本质与本性的表达。它缺少形性数的一体化数学框架,缺少格物致知,博物辨识的认识问题方法。

  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明天继续讲笃新怠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