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信用卡怎么申请:福建客家土楼游转载-淡淡一笑,万事随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53:28

福建客家土楼游

 

日子一天天流逝着,沉淀着很莫名的无助和紧张,有假期的日子里,我多选择走在路上,飘荡在逃离都市的车流里,似乎只有陌生的风景,才能驱赶淤积在心中的心浮气燥,才能将涣散的目光凝聚,看到风景。

 五一小长假,决定去福建看土楼。线路经梅州,下洋,永定,南靖。三十号晚上出发,到达梅州已是凌晨时分,此时的梅州市安静的有些萧条。

 一进入福建境内,就有圆形或是方形的土楼陆续显身了,或是建在路边,或是隐在山里,既像一个个巨大的蘑菇,又象是天外的飞碟降落,壮观极了。土楼以生土夯筑,大都建有三层以上,由一个大门供出入,可能是为了起到防御的作用吧,土楼多从二或三楼才有开在外墙壁的窗,都不大,所以从外面看,土楼就象防卫严密的碉堡。车子渐行渐高,土楼于青山翠谷中,变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回字,是在提醒远行万里之外的游子吗??让他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记得家的期盼。

  到达初溪土楼群,已近中午,强烈的阳光下,隔着一条小溪,五六座土楼静静的伫立着,土墙黑檐,青石为路,厚重的大木门,门头上书写的土楼名子,走过大门,恍如穿过了时空,走进了隔世的记忆,阳光的炎热被阻挡到另一个触摸不到的世界,土楼里是阴凉的,有风吹过,舒服极了,全身的汗似乎就那么“唰”的一声,全都消失了,而随之而来的,是对这百年老楼崇高的敬意,由心而生了。举目望去,木头雕成的门窗,栏杆沉积着岁月,于斑驳中散发着陈年的味道,房子一间挨着一间,门全部冲里,有三至四层,房门前是一条环形的走廊,全部都由木制的楼梯连接在一起,房子里住的还有人家,有鸡在悠闲的踱步,有鸽子悄然于檐间飞过,有听不懂的细语,有一堆堆聊天喝茶的身影,这是他们的土楼,他们的日子就在这样的楼里很平静的过着。微笑着向我们点头致意,客气的邀请喝茶,没有虚伪,也没有敷衍,自然而随和。

 

初溪土楼群,由五座圆形,十来座方形土楼组成,每个土楼都有自己的名子,最有名的集庆楼,它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最久远,结构最特殊的圆楼。该楼占地2826平方米,土墙厚达近2米,楼内有水井,浴室、厕所、磨房、猪舍等设施,此楼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安装楼梯,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人气最旺的时候可同时居住六、七百人。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邻隼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竟也穿越了近六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与厚达二米的生土墙一起依然挺立,真是让人不由的惊叹连连了。集庆楼现已改造成了一个客家文化的博物馆,不再住人,里面放着很多过去岁月里曾用的器物,老照片,还有很详细介绍客家人的历史,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从那些泛黄的照片里,文字间,很清晰的可以看到一条贯穿于历史的长线,在这条漫长的长线里,我们可以看到客家人的坚韧、自强、勤奋、聪慧。在集庆楼二楼环着走廊的墙上贴客家的祖训家法,正是这些祖训家法约束着每一个土楼的居住者,把大家的心都拢在一起,时刻提醒每个人,我们是一家人,血脉相连。

离开初溪,沿着公路往南靖方向走,路边吃了午餐,可能是因为饿过火的原因吧,我一气点了一桌子菜,芋角包,鸭汤,清蒸鸡,竹笋焖肉,炒番薯叶,看着一盘盘份量十足的菜,我只管低头猛往嘴里塞,全然不顾某人的吹胡子瞪眼,先吃饱再接受批评吧。可惜了那蒸鸡,大部份被我打包,在手里拎了一天,最后让路边的小狗美餐了一顿。

进入南靖,土楼更多了,有名的无名的,象一颗颗珍珠散落在田野山谷里,时不时就冒出来。有些名气的,都被人围起来成了景点,票价不菲,如果象这种雁过拔毛的收法,估计不等全部走一遍,我就成了秃雁了。于是再次发挥厚脸皮的做法,在承启楼,试图混在旅行团里跟进去,可我忘了,身后跟着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而且人高马大,目标过于明显,于是被人挡住了去路,为了掩饰自己的图谋不轨,我装着没事的样子走到旁边一个土楼,这是个不收费的年轻土楼,叫侨福楼,这个楼比旁边的承启楼小一些,一个白头发的老人家正在那里兴致勃勃的讲这个楼里的荣光,

“我大哥共生了十个孩子,九龙一凤,其中有五龙一凤都是博士生,九龙中又有五个娶了老婆也是博士生,所以这座楼里一共有十一个博士生,我们这里的人也称这座楼为博士楼”

老人家一边说一边指点着墙上的照片,一个个指给游人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出了博士楼,东张西望之际突然看到承启楼的一个小侧门开着,似乎还有人家,偷渡的念头又起了,正准备屁颠颠的跑过去和人家搭腔,突然被人一把揪住并伴随着一声大喝:“你又想干啥!!走了,走了”,马上就有警惕的目光“刷刷”的跟了过来,偷渡无望了,唉~气得我直接翻给某人无数颗“樟脑球”。

在经过塔下村的时候,这个隐在大山里的清秀小村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目光,看看时间,决定先去看最远的田螺坑,再往回返,晚上就住在塔下村,这个决定在后来被被证明是最最正确的选择。

田螺坑也被人戏称为四菜一汤,由一个方形,一个椭圆形,三个圆形土楼组成的楼群,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俯视全景,真是惟妙惟肖的一桌酒席,夕阳将土楼的外墙染成了金黄色,飞鸟归巢,虫儿轻鸣,幕色渐渐袭来了。返回塔下村的中途,顺路又裕昌楼,据说建筑这个土楼的师傅和主人开了一个玩笑,把那些做为支撑用的木头弄了个东倒西歪,搞得主人一家大惊失色不敢入住,可就这样一座看似摇摇欲坠的土楼依然完好无损的挺立了上百年。走进东倒西歪的裕昌楼,真的感觉眼前的楼有些发晃,所有的竖起的木柱子有的往左,有的往右,毫无规律的排列着,怨不得主人不敢入住,放在我估计也没那个胆子住。

回到塔下村时,天已黑透了,路边停满了小车,把本来就窄的路弄得更加狭窄,遇到两车交会,就堵成了一条长龙。路一边就是小溪,每个靠在水边的车都行驶的小心翼翼,只怕一不留神就连人带车来个野浴了。我们把车停在村子外面的停车场,然后背着行李步行入村。

塔下村隐在山谷里,一条小溪横穿整个小村,水面不宽也就不到十米的样子,几座小桥很安静的跨过水面,月亮挂在天上,入村的路上没有灯光,月光如水般轻泄而来,树把身影裱在地上,老屋在月光下格外的幽暗了。远远的看到一串红灯笼,我知道那是村子中心住置了,这里的小溪被人工拦了几个坝,形成小小的瀑布,在桥下哗然有声,溪两边都是古老的房子,也有土楼,圆的,方的,大小不一。走进村子,希望今晚能住在靠近水边的土楼里,我在心里祈祷。

或许是上天听到了我的祷告,很顺利的找到了一家,是一座不大的三层方楼,起名德昌楼,已有近百年了,同一个爷爷的枝叶全都生活在这座楼里。这家主人并不是做客栈生意的,给我们的房间是他侄子结婚的新房,门上还贴着大红喜字,好客的主人迎着我们进屋,马上就开始泡茶招待,一边喝茶一边和我们聊这座土楼的历史,村子的历史。从而我知道了这个村子都是姓张的人家,现在住在村里有16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300个,有一位107岁的老人健在,他家里最大年纪的是一位老太太,今年已经96岁高龄了,还有近两万人在外拼博,这个村子以种茶叶为生,而且别看这小小的村子,却有很多人在国外奋斗,主人的父母年轻时也曾在缅甸打拼,因思乡心切,在国外生下主人与他哥哥后,毅然带着他们兄弟回到了村子。主人的朴实的言谈,让我们倍感亲切。

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小桥流水,古树老屋的景致,打了声招呼就向外面走去了,一出大门就看到小溪流水,可能因为在山里电力供应不足或是节省的原由吧,沿着小溪两边的房子都黑乎乎的,就算是点上了红灯笼,也是很弱的光亮,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没有看到饭店,没有看到酒吧,更没有小摊小档,屋里或是屋外最多见的就是喝茶的茶桌,村中心的那座石桥上,有人在点放烟花了,于是,在流水哗哗的小溪里挑了一块石头坐下,看那一朵朵盛开的烟火点亮夜空,也点亮了夜空下那有光线并不足的村庄,宁静的小村就这样喧嚣了起来。

这一夜,基本上是枕着烟花升腾的巨响入睡的,睡得不是太好。天快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睡去,楼下已有了人起身的动静,鸡打鸣了,门开了,扫地,开火煮饭,居家的声音隐隐传来了。起床已是九点,阳光照进土楼的庭院里,有盛开的花朵和绿色植物,到外都是阳光的味道,我甚至可以看到阳光在木栏杆间跳动的舞步,心情好得不得了。吃了简单的早餐,我们又一次在小村里溜达。

小溪清澈见底,水声喧然,斑驳的老墙诉说着岁月的流逝,窄窄的青石街巷,在溪两岸向上延伸,在经过百岁老人的老屋不久,我们就看到了张氏的祠堂,因前一天那家主人曾告诉我们,特别讲了祠堂前的那些石旗,说是能在祠堂前竖到旗子的,要不就是坐了大官的,要不就是特别有钱的。如果是当官的旗杆的顶端就是一支笔的笔尖,如果是有钱的,就在顶端蹲一只狮子,而此时看到的祠堂前,旗子林立,左右两排,足足有四五十个,全部用石头浇筑而起,下方正方形的石墩,上刻了详细的竖旗人的资料,如同石碑一样。上面就是一杆直指向蓝天的旗杆,仔细观察,果然有的是笔尖样,有的是狮子,看来这小小的村子也是人材倍出,代代都有栋梁之材。

要离开了,回到住处拿行李,看到主人两兄弟正在那里炒制茶叶,主人见我们回来,忙忙的又泡茶,坐在拙朴的竹椅上,袅袅的茶香里,那位九十六岁的老奶奶蹒跚而来,和我们一起喝茶,她很热情的用土语和我们打招呼,聊天,九十多岁的人了,精神矍铄,慈祥安然。挥手告别了热情朴实的客家人,挥手告别了美丽的塔下村,我知道,这隐在山里的水乡小村从此成了一段美丽的记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前往南溪观景台,路十分的不好走,坑洼不平,沿途的土楼在山谷里犹如一条长带,绵延了几十公里,虽然都不是十分的大,但比较集中,规模也就十分的壮观了。比较有名有振福楼,衍香楼,环极楼,由于天气无比炎热,加上看了一整天的土楼了,多少有些审美疲劳,所以,对收费的地方都以车览为主,衍香楼不收费,于是我忍着如雨的臭汗,走进了这座掩映在翠竹,绿树间的圆楼,走进土楼,突然发现里面正在摆酒席,有十多桌,酒席的上方可以看到一个大红的喜字和一个寿字,一对新人正在挨桌敬酒。对于我们冒失的进入,没有人阻拦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看到土楼外墙上贴的类似喜贴的通告,才知道今天是他们族里有一个长辈过八十大寿,正好与一对新人的婚期碰在一起,于是就来个双喜临门,一起办,难怪这样热闹了.

由于路越来越烂,我们没有顺利到达可以俯看山谷全景的南溪观景台就踏上了返程。以一餐永定牛系列的午餐结果了这次土楼之游。此餐最棒的当属下洋牛丸汤,泡鸭爪,屈指数来,短短两天的行程,走马观花看了许多个楼,所知所解也都只是皮毛,但有一个最深的感触就是,客家人的朴实勤劳,热情友善,家庭和宗族观念重,团结等这些我们传统中很重要的东西,他们还在传承,可我们却在遗失。他们在远离尘世的大山深处的土楼里,简单而富足的生活着,我们却在繁华的城市里依然贫穷的迷茫着,谁更拥有着生活呢?他们又或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