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情花少全集下载:“食”面埋伏,谁的肉身都伤不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17:26

多年来,上海盛禄食品公司在生产馒头过程中添加色素和防腐剂,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工人还随意更改生产日期,而这样的“过期染色馒头”每天要生产3万个,并进入了上海知名的华联、联华等超市。此事曝光后,上海市长韩正要求彻查并依法严惩。昨日,该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疑犯已被刑拘。

  笔者日常也曾自嘲吃的都是“药膳”,没想到又迎来一场染色馒头的“血案”,而且近日各地媒体集中曝光拼盘,公众面临着一场问题食品的“盛宴”。问题米糊、过期面包,化学色素和“牛肉膏”,可谓无良奸商防不胜防,有毒食品屡禁不止,每样都很耸人听闻。而至于把水银注入刀鱼,则更是让人不寒而栗。这和发生的甘肃的散装奶投毒事件有何区别?

  社会舆论哗然,民众义愤填膺,可是面对人心的黑洞,面对无良的造假,面对失信和缺德,谴责和怒骂又有何用?对于不知耻的人来说,他可以在全社会唾弃他的口水里游泳,更可以在骂他的口水之海上,驾着黑心钱买来的游艇,怡然自得。没有羞耻心的人是最可怕的,因为坏起来没底线。

  笔者爱到一家北京家常菜馆吃饭,因为和做菜的老板是朋友。我知道他的食材都是从宣武门边上的某家外资超市采买的。除非超市造假,朋友的小馆信得过。因为信得过,饭菜格外香。但笔者不能都到这家几十里之外的小馆用餐,也不可能和街头食肆的每位大厨都结交。如何也能信任别的餐馆?收银员接到百元大钞还要过下验钞机呢,食客如何就能信任这店家没用地沟油,没上染色馒头,没在菜汤里勾兑些合成色素?

  说白了,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代表的信任危机已经越来越深化。面对高科技造假,老百姓虽无鉴别真假的能力,但已懂得眼见不为真,万物皆可假。只有口袋里的钞票是真的(除非碰到了假币),但是还越花越薄。说穿了,瘦肉精也好,染色馒头也罢,假三黄肉鸡,猪肉变牛肉,一切的假招子都意在骗你口袋里这薄薄的几张钞票。

  每次食品丑闻,都是见证“奇迹”的时刻,食品厂商都是"魔术师"。不过谁的肉身都伤不起,除了少数隐居深山的和能自建农场的,大家的胃口都难免要经历这魔术的考验,每一种食材都让人心存防范,每一天都能听到食品丑闻,每一餐都吃得焦虑。病从口入,医院的床位就是这么紧张起来的,墓园的租金也是。其实,没有良心,耻感沦丧,最终伤害的是这个社会,是我们自己。“食”面埋伏,一个都逃不了。

  吊诡的是,害人者也会喊冤叫苦,比如有商家说,我是用真材实料了,可是成本也上去了,售价高了无人问津,企业就会垮掉。相较而言,咱再揣度一下黑心商家的心理,“为了原始积累,收获第一桶金,只要吃不死人,成本能有多底就多底,老百姓就图个卖相,吃谁家的不一样呢?”难道这就是“市场自身的理性”?而监督市场的手又在哪里?

  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国家也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还针对“三鹿事件”做了8项修改。但执法和监管不严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这已成为共识。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都是在媒体曝光后,监管部门才介入,风风火火地处理了涉事的企业,拘捕了企业的若干责任人,而各种监管部门自身却很少受到问责。

  食品丑闻层出不穷,意味着监管机制失灵,问题食品的涌现,说明违法成本太低。对利益和金钱的推崇,已远超对法律严惩的担忧,这一点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体现尤为突出。由于监管部门是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的维护者,食品市场的不守秩序,无良厂商的藐视法律,将影响民众对监管部门的信任。如果监管本身再牵涉进利益来源,这种短视的行为更将破坏社会信任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民生问题。

  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如何重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基本信任,是摆在各级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要解决这道难题,短期来说,必须严格执法,杜绝行政不作为;必须严肃问责,杜绝失职渎职;必须严惩违法者,令其倾家荡产,杜绝死灰复燃;必须信息公开,无论涉及什么品牌,会影响多少税入,都要第一时间通报给民众,杜绝为黑心厂商遮掩或背书。

  而监管并非是万能的,只有法律的精神和道德的良心,同时发挥作用,才能重建食品安全信任。长期而言,还是要扭转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心态,均贫富而让仓廪实,重仁爱以使知羞耻。价值体系约束人心走向,物质主义会让心灵迷途。我们的餐桌要想真正摒弃污染和毒物,不仅需要政府的智慧和努力,还需要民间的力量,人人懂得维护公众利益,就是爱护自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