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鱼最好钓:疝气,自行复位危险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3:35
  大夫忠告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结直肠外科 王辉 副教授

        65岁的张先生,平时爱好活动。一天,活动结束后,他发现右侧大腿根部出现了一个“包包”,用手一按就可以缩回去,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后来,他发现长时间站立或者运动的时候,右侧大腿根部的“包包”又开始出现了,且“包包”越来越大。来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张先生,那是腹股沟疝,需要手术治疗。
  穿越人体“薄弱点”而成的疝气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结直肠外科王辉副教授介绍,疝气是因为我们体内的某些器官离开正常的工作环境,通过体内的一些薄弱点,进入到另外一个地方,最常见的疝是腹外疝,其中95%左右是腹股沟疝,尤以腹股沟斜疝多见,男性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无论何种类型的腹外疝,都是由于腹壁上有了缺损(即缺孔)而发生的。而张先生所患的确系腹股沟疝,也就是俗话说的“小肠气”。
  腹股沟斜疝发生的原因,可追溯到出生以前。男婴出生前睾丸与精索都在腹腔内,在出生前或出生后短时间内,才经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睾丸下降的通路留有一条“旧路”,如果这条“旧路”偏宽,就构成腹壁的薄弱点,当然,年老、手术、外伤等因素也会使得腹壁组织变得脆弱。当腹腔内的压力增加时,如剧烈咳嗽、便秘或剧烈运动等,腹腔内脏就有可能从这个薄弱处沿着“旧路”进入阴囊,形成腹股沟斜疝。
  王辉解释,张先生是个老年人,腹壁组织已经逐渐老化,让腹内的肠子有机可乘,加之剧烈活动时,腹内压持续增高,就出现了腹股沟疝。
  除此之外,王辉教授还特别介绍了脐疝,这种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多数患儿的脐疝较小,直径在2厘米以下,孩子在哭闹或因便秘用力时,腹腔内的脏器会突出而鼓个包,安静时便无踪影。随着孩子月龄增加和腹直肌的逐渐发育,绝大多数患儿的脐环在6个月内逐渐缩小,1岁之内的自行愈合率达95%以上。但他建议,如果孩子长到4岁多还没有自行愈合,应做手术修补。
  得了疝气,尽快手术
  由于许多患者长时间与疝气打交道,已经习惯自己用手把隆起的包块压回腹腔。这种“手法复位”的本领,往往习以为常地用在不恰当的场合。其实,平时看似无大碍,在腹腔内外“进进出出”、在身体表面“时有时无”的“柔软肿物”,一旦被“卡住”不能回纳到腹腔的话,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随着进入疝囊的肠子越来越多,肠子很容易被卡在疝囊里面,出现缺血、坏死,即出现“绞窄疝”。疝气患者最大的危险,就是一旦发生嵌顿、绞窄的话,即可产生肠梗阻、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合并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果及早对疝气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则疝气对患者日后的健康不会有什么不良的影响。成人患者的疝不能自愈,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方法,且以早期手术最为安全可靠。
  王辉介绍,对于疝的手术,目前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疝无张力修补术,但术后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腹股沟区的慢性疼痛,这可能是由于传统手术损伤这一区域的神经所致。而近年来多用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可以很好地避开这一危险区域,明显减少神经的损伤,减少这种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这是一个微创手术,不损伤腹膜,减少术后的肠黏连,同时不会增加术后的复发率,可以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住院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