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笔记本可以换显卡:预测在先决策在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9:03:19

预测在先决策在后

 

  圣人之求事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敌义则求之,不义则止。可则求之,不可则止。
  《管子·形势解》圣人要干一件事,首先研究它是否合于理义,并估计其可能性。合于理义则做,不合于理义则停止。有可能则做,不可能则停止。
  理义:合宜的行为、道德或道理。求:做。
  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思必计其所穷。
  《管子·版法》举办所喜欢的事,一定要事先看到事情的结局;废止所厌恶的事,一定要考虑到事情的后果。举:举动,举办。美:喜欢。观:看到。终:结局。恶(wù):厌恶,计:考虑,盘算,穷:完结,后果。
  见不足以知之者,智也;先言而后当者,惠也。
  《晏子春秋·外篇》没有看到事物的全部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的,是聪明的人;事先作出判断,被后来的实践证明确实正确的,是有智慧的人。见不足:没有看到事物的全部。当:得当,正确。惠:通“慧”,有智慧。
  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孙子·用间》君贤将,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建立高出众人的功业,是由于他们预先能了解和掌握情况。动:指出兵。知:了解,掌握。
  多算胜,少算不胜。
  《孙子·计》战前准备充分,计划周密,就能胜利;准备不充分,计划不周,就不能取得胜利。算:计划,筹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既了解敌人的情况,又了解自己的情况,任何一次战争都不会有危险。殆(dài):危险。
  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孙子·谋攻》能预见胜利有五种情况: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能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运用方法的,能胜利;上下的要求和愿望相同的,能胜利;以自己有准备等待敌人无准备的,能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牵制的,能胜利。虞(yú):事先有准备。御:驾御,这里指干涉、牵制。
  兵大律在谨。论敌寡众,则胜负可先知也。
  《商君书·战法》用兵的根本原则在于谨慎。研究敌情,考察强弱多寡等各种因素,或胜或负,是可以事先知道的。说明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大律:根本原则。谨:谨慎。论:研究。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
  《礼记·中庸》凡事预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无准备就会失败。讲话之前就有所确定,讲起话来就会流畅而无窒碍;做事之前就有所确定,做事时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行动之前就有所确定,做事时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行动之前就有所确定,行动之后就不会内疚后悔。豫:事先有准备。立:成功。废:失败。跲(jiā):窒碍。疚:愧疚,后悔。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战国策·对策一》如果不事先考虑好对策,以后必将有大的祸患。虑:
  对策,计谋。
  免国于患者,必穷三节以行其上。上不可则行其中,中不可则行其下。
  《战国策·魏策二》能够使国家免于危患的人,在决定问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上、中、下三种对策以便实行上策,上策如果不行就用中策,中策不行使用下策。意谓在决策时要准备几种方案,从中选优。穷:穷究,这里指充分考虑。三节:指上、中、下三策。
  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战国策·秦策二》具有一两套计谋的人,处理事情就不大会失误;从头到尾全面考察的人,就不会被复杂情况所迷惑。悖(bèi):失误。听:察,考察。本末:根本与末梢,指通盘情况。惑:迷惑,疑惑。
  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
  《国语·周语下》可以提前做的事情而无准备,这叫做怠惰;只能放在以后做的事却把它提前,这叫做招灾惹祸。先:前,提前。召:同“招”。
  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国语·吴语》谋划一件事,必须事先预见它可以成功,然后才去实施,而不能白白去送命。素:预,预先。履:实行,实践。授命:送命。授,给予,授给。
  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君子的行为,要考虑到结果,考虑以后能再这样做。复:又,再。
  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为政好象务农,要日夜思考它,思考它的开始又思考怎样使它取得圆满的结果,天天从早到晚去实行它。应按所思考的去做,不能超出考虑好的,就象农田有界限一样,这样过失就少了。行无越思:行动不超出思考范围。畔(pàn):田界。鲜(xiǎn):少。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为之豫,豫则祸不生。
  《荀子·大略》在事情发生以前就考虑到它,这叫做主动,主动则事情完成得好;在灾祸出现之前就考虑到它,这叫做事先有准备,有准备则灾祸就不会发生。强调做事要有预见有准备。接:同“捷”,迅速,主动。优成:
  完成得好。豫:事先有准备。
  贤主察之,以为不可,弗为;以为可,故为之。为之必由其道,物莫之能害。
  《吕氏春秋·贵当》贤明的君主对事情加以审察,认为不能做就不去做,认为可以做才去做。做时一定遵循正确的途径,所以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妨害它。意即做事要举措得当,考虑可能性与现实性,并要方法对头。
  凡战必悉熟偏备,知彼知己,然后可也。
  《吕氏春秋·察微》凡作战一定要熟悉全部情况,做好全面准备,知己知彼,然后才可以行动。悉:全,都。偏:通“遍”。
  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
  《吕氏春秋·察微》凡是要守住国家,最上等的是洞察事情的开端,其次是预见到事情的结局,再次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而了解它。这三样都做不到,国家一定危险,自身一定困窘。太上;最上等。中:事情发展过程中。穷:
  困窘。
  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计谋不事先定好,就不能应付突然的变化;军队不事先训练好,就不能战胜敌人。虑:计谋。卒:通“猝”,突然,仓猝。
  辨:通“办”,这里指训练。
  制国者,必照察远近之情伪,预祸福之从来。
  汉代王符《潜夫论·实边》掌握国家的人,必须明察远近情况的真伪,预测祸乱和幸福的来源。制:控制,掌握。照:明。
  枢机之发,失之毫厘,驷不及追。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作为领导机关的中枢,它发出的动作如果差之毫厘,下面就会失之千里,即使是一辆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所以作为君主,在根本问题上要谨慎,在开始时要考虑详尽,谨慎地对待各种苗头。枢机:事物的中心或关键部位,这里指领导机关中枢。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敬:恭敬,谨慎。
  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做事之前就忧虑的人,事后会得到快乐;做事之前骄傲的人,事后就会有忧患。说明做事应深谋远虑,不可掉以轻心。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汉代桓宽《盐铁论·险固》事先有所准备,就能制服敌人;没有准备,就会被敌人钳制。制:控制,制服。
  事不豫办不可以应卒,内无备不可以御敌。
  汉代桓宽《盐铁论·世务》做事情不预先有准备,就不能够应付突然发生的情况;内部没有防备,就不能抵御敌人的入侵。豫:事先有准备。卒(cù):
  通“猝”,突然。御:抵御。
  渴而后穿井,饥而后殖种,可以图远,难以应卒也。
  三国·魏曹植《谏伐辽东表》渴了以后去挖井,饿了以后去种植,这样可以作为长远的考虑,但难以应付突然情况。比喻不早作准备,仓促从事,难以奏效。殖:通“植”,种植。图:考虑。卒(cù):通“猝”,突然。
  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聪明的人有了胜利的把握以后才去向敌人挑战,愚笨的人则是先向人挑战后才希望取胜。暗:糊涂,愚钝。
  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善》所说的五种“善”是:善于了解掌握敌军的形势,善于掌握进攻和退却的规律,善于了解国家的虚实,善于了解天时人事,善于了解山川地势险阻情况。
  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
  《晋书·王羲之传》国家研究决定要获取胜利的重大决策,必须先审查衡量敌我双方的力量,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能采取行动。庙算:庙堂中的策划,指朝廷的重大决策。宜:应该,应当。审量:审察衡量。
  审而后发,犹未为晚。
  《北史·崔宏传附崔浩》仔细瞄准好了,才把箭射出去,这样虽然多费一点时间,也不能算是迟误。审:小心仔细,这里指反复瞄准。发:发射。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陈子昂传》先考虑谋划好了才去做的人,就安闲超脱;冒冒失失地动手后才去筹划的人,必然要出错漏。事:从事,做。逸:安闲,超脱。失:失误,出错漏。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宋代辛弃疾《美芹十论》事情还没到来就预先考虑对策,一旦到来,处理起来就非常从容了;事情已经到来才开始考虑对策,应付起来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预图:预先筹划。处:处置,处理。计:打算,筹谋。应:应付。
  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宋代苏轼《晁错论》正因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所以,事到临头就没有惊慌失措的行为,并且针对出现的情况从容不迫地想办法去处置,因此,能够获得事业的成功。惟:只因为,正因为。当然:应当如此,必然。徐:慢慢地,从容不迫地。图:图谋,谋划。
  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
  《资治通鉴·汉纪二》确定作战计划,决定最后胜负的办法,主要依据三个要点:一是地形地物,二是双方形势,三是心情意志,立策:确定作战计划。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明代张居正《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策黄西》按照时代要求审时度势,待考虑妥当之后再去做,那么天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审度(duó):审时度势。
  时宜:时下的需要。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
  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天下的事情,斟酌计议贵在详备,具体去做的时候贵在竭尽全力。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
  明代张居正《答中丞孙槐溪》急于开始的一定要考虑其结尾,能成就功业的总在开始的时候就精心设计。锐始:急于开始。锐,迅疾。图,谋划。
  先机失所豫,临事徒嗟叹。
  明代何景明《种麻篇》诗如果对事情发生的先兆没有觉察和防备,一旦出现事情,则只会叹息悔恨。先机:先兆。机,征兆。豫: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