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特产有哪些:头衔通胀涨头衔不涨工资!“头衔通胀”时代来临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37:01
深度话题
§涨头衔不涨工资!“头衔通胀”时代来临了?
版主按:头衔在现今显得越来越重要。有调查显示96.9%的人感觉当今社会“头衔通胀”现象普遍。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公司无力支付员工更多的薪水,就给他们提供晋升的机会,以此留住员工;而我们的“头衔通胀”,似乎与精神激励并无太大瓜葛,更多看中的是头衔后的权重,唬住别人好办事。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进来说说>>>  


■ 安头衔不涨工资 实际是开“空头支票”
山中无猴子:见面的都是“首席”,聊天的都是“经理”,就算是在地铁口卖艺的,说不定也是“CEO”——这就是“头衔通胀”的年代。首席技术总监,首席对外联络官,首席安保官……当接到印着这些头衔的名片时,千万要淡定!在您面前的这个人可能是公司网管,是后勤阿姨,或是门口上夜班的大爷。
某个体老板李奇:1年前,我是广东某灯饰公司的西南大区经理,名头虽大,却是“光杆司令”,每月收入2000余元。1年后,我在成都开了一家很小的灯具专营店,名片上连职位都没有,可是却月入万元。大学毕业后,我在广东某灯饰公司谋得一职。一进公司就被领导找去谈话,要派我去西南地区。当时领导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西南大区经理李奇。我二话没说,次日背着背包,身揣1200元,来到成都。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每年给公司带来200万元的业务,但工资一直不见涨。给公司提了数次涨工资的要求,都被驳回。我一气之下辞职,依托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在成都开了家很小的灯具专营店,月收入过万元。
【专家提醒】许多员工选择接受公司的做法,有的是出于现在的就业压力,有的则是因为虚荣心作祟。同时,这种现象的形成,还和社会上重视头衔、重视称谓的风气分不开,有些公司和员工的观点,还停留在“头衔大了好办事”。企业员工应该保持警惕,看清楚公司运用这种手段的真正用意。员工们千万不要因为一两个感觉有分量的头衔,就忽略了自己实际应得的报酬和奖励。



■  头衔如“神马” 祸害了谁?
[忘记行李]目前我国“头衔通胀”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很多企业不能为员工提供升迁或加薪的待遇,只能给员工“涨”头衔。
[橘色的月光]头衔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项目经理”当然比“业务员”听起来更专业,更有发言权。这也能满足员工自身受尊重的需要,一个“膨胀”的职位,也可能带给员工更多的资历证明。名片上的头衔就像“敲门砖”,一般人们谈业务都想跟公司的‘一把手’谈,所以才会注意名片。如果不是‘一把手’,只是业务经理或者主管,可能就不会花太多时间跟他周旋。
[三石一生]中国出现“头衔通胀”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官本位”,很多人将地位和级别对等起来。如果职衔太低的员工去见客户,客户一是会觉得自己‘跌份儿’,另外普通员工也没有‘拍板’的权力。中国人特别好面子,大家在与人交往时都看重头衔。普通员工成为‘地区经理’,不仅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开展业务,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满足虚荣心。
[思无邪兮]“头衔通胀”不利于员工的自我定位。在“通胀”的头衔中,人们容易迷失自己,毕竟这样的头衔和个人的实际能力不完全对等。这也会引导和暗示人们争名逐利。人们在对待头衔时,应有一颗平常心。
[我心鹏程]“头衔通胀”反映了社会普遍缺乏诚信和规则,人们的价值观出了大问题。为什么人们说出自己名不副实的头衔时,一点儿都不脸红害臊?很多人说这是包装,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假头衔。用假的东西忽悠别人,获得利益,是一种诈骗。如果我们不对通过虚假信息获利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惩罚,“头衔通胀”现象就会愈演愈烈。不诚信的人得到好处,大家就都会去效仿。这不仅会给青少年造成恶劣影响,还会让靠虚名就能轻松获得财富的观念越来越重。”
 



■ 不怕头衔通胀,就怕阶层板结?
[玻璃心流转]除了市场投机的动因之外,更多的恐怕还是氤氲在公民社会背后的“官本位”意识使然。权力个人化、决策中心化,那么,有头有脸的“头衔”就对应着资源与能力,头衔背后的价值就凸现出来。因此,才会出现“程序不如头衔,制度不如签字”的怪现状。淡化“官本位”意识,严格程序执行的力度和细节,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削弱“头衔”带来的畸形膨胀的权力,从本质上淡化人们对“头衔”的欲望,才是抵制“头衔通胀”的关键所在。
[是非圈]换一个角度看,也未必是坏事,这起码体现出对生活的幽默与乐观。对于许多人来说,捡好听的喊人,其实在很多时候找的就是一个乐儿。自己喊起来乐,别人听起来乐。一声“老总”,喊的人,并非故意笑话人;听的人,也未必真把自己当成老总。我不相信,有多少人会把这当真,有多少人会从中得利?这跟大家乐于叫别人和被叫“帅哥美女”是一个道理。
[蓝色之心]身份决定命运,身份决定收入。“身份”主导之下,“社会排斥”和“社会挤占”同时存在。它会造成某些强势利益群体排斥底层民众进入,挤占了本应属于底层民众中人力资源品质较高者的机会。单是决定收入还不可怕,怕就怕在“身份”主导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社会阶层不断板结化。在上升渠道被阻拦之后,弱势群体必然心生怨气。改革开放史就是不断打破身份藩篱的过程,只有身份藩篱被拆除,种种体制才得以被改良,社会和民众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