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林允舌吻怎么拍的:版主高价悬赏西方经济学学习经验 -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学习版 - 微观经济学 - 人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49:56
【版主有话说:此人已经收到合计三千三百币奖励并荣升,请大家积极向她(他)学习】
西方经济学属于纯理论性的学科,它所包括的知识也基本上是比较模式化的,也就是说,相对于政治经济学它联系实际的东西比较少,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地方主要是宏观部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部分等章节。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理论模型很多,要引起注意。下面具体谈几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图形。可以发现,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图形贯穿起来的,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图形,而且,要想阐述一个原理,没有图形配合是做不到的。
         其次,重要的概念要进行理解记忆。要首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的。
         最后,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这一点也尤其重要。因为西方经济学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派,不同学派的理论模型、观点、政策主张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很可能会出题让你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所以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去联想记忆,看到一个学派的因素分析时,要回想一下其他哪个学派也在这一领域有分析,异同点在哪里。比如,消费理论就包括凯恩斯、弗里德曼、莫迪利亚尼等,货币需求理论包括货币数量说、货币交易说、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等,厂商理论中包括四种厂商类型,它们之间的需求供给曲线、均衡状态、均衡条件以及效率的比较等。从而我们能够看出,这些理论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大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也要体现出这一方面的偏向。你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点也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你去理解、系统掌握它的过程。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复习和考试一般应该注意:
         (1)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并且不能求大概。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基本概念来串联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说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不相同,但很多人可能会混淆,因而理解概念背后的经济学涵义是必要的。再如,从需求量变动就应该能想到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从需求弹性就要能分析不同需求弹性对厂商受益的影响。不仅是这样,还要能将这个专业所要考的课程能联系起来,如由需求曲线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变动能分析利率决定理论,等等。因而只有通过比较和联想,才能真正地学好西方经济学并能在其他课程中灵活运用,以减轻学习的负担。
         (2)要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掌握。对于这一点来说,就是要在脑海中随时可以浮现出这门课程的全貌,而不是支零破碎的,或者很多知识只有当别人提醒时才能回忆起来。把握好整个知识的逻辑结构就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和盲点。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对于微观经济学,应该知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而一般均衡就需要各个市场的均衡。从而微观经济学就花大力气论证了产品市场的均衡和要素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均衡价格理论,而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则从两个方面分别推导了均衡价格理论中涉及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这样整个微观经济学的框架就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我们具体的工作就是补充“肉”了。同时对整个知识框架的把握还有利于比较分析不同的内容。只要我们知道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在整个结构中的作用,我们就能比较对应来掌握这两部分,消费者行为理论从理性人假说出发(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运用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来推导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而生产者行为理论也是从理性人假说出发(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运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来推导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这样我们还可以比较等产量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比较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等。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其逻辑结构相对比较容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国民收入的决定。因而从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只涉及一个市场即产品市场来扩张到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来决定国民收入,而AD—AS模型则是在IS—LM模型中加入第三个市场劳动力市场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则是将经济从封闭扩展为开放经济。经济增长理论则是从动态来考察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
         (3)掌握经济学(包括其他课程)中的一个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以及由此得到的最大化原则和实现最大化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一条件。这对于任何处于完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主体都是适用的。和掌握知识。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清晰的理解概念和理论,同时有助于加深印象,也有助于思维的表达。
PS:以上是摘抄整理的一些经验,之前考研后倒是有专门写过复习西方经济学的材料,不知丢哪去了。当然,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和考试复习还是两码事。考试复习一般要很有针对性,而理论学习,则一定要功底扎实,内外兼修。也就是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
       个人觉得,还是要多学多看,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而且好的教材不但可以提升兴趣,也能让你很快入门;而好的方法能让你更好更快地理解。
        还有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应该还得分个高低等,比如初阶的呢就要看高鸿业的宏微观,当然曼昆和平迪克的也都还不错,各个学校貌似本科用的教材也不太一样。一般比较好的学校都用外国教材。中阶的推荐范里安的,然后就是高级宏微观了。除了上课听讲外,自己要多跟着做练习,比如课后习题,书上例题等,通过做题可以巩固知识,同时也容易发现问题,自己在看的过程中也应当多发挥独立思考能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而且貌似作图和数学分析能力还是很有要求的。本科一般都用高鸿业的书吧,那个其实认真听老师讲课,再自己课后复习,做做习题(课后习题还是出的不错的,尹伯成编的那本蓝色习题集也很不错),然后把书上的原理理解下,一些图表自己画一遍,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就OK的。
        然后中阶的话,可能看惯了国内教材的人就不太习惯看外国人的教材,但其实有了初级的基础,自己学,跟着作者的思路,同时理解文中的例题,当然也是需要多画画图啊,还有数学尤其到了高级宏微观就会显得更为重要了。所以,数学底子还是要打好的。
       不少同学提到要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这个确实很重要的。而对于这点,恐怕经济思想史的了解和学习也就是必要的了(这个教材呢亨特或者斯坦利·L.布鲁都不错)。有了整个理论知识的架构,就能很清晰地了解整个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理解,当然也有裨于学习和深造。
       在外文教材中案例分析的居多,而且也经常会交叉学科什么的,所以,还是要见多识广,触类旁通。学术上要有造诣,数学还是很重要的。英语同样也有很高要求。因为你学问做深了,肯定要多读一些外文文献,而很多好的文献资料都要求有很好的英语阅读能力。所以,要学好数学,学好英语,多读文献,多自己理解并提出问题、寻找方法。当然,如果思想水准较高的,也可以单纯走纯纯理论路线。有时候一个好的idea也能胜过十万兵,哈哈。
       总之呢,兴趣很关键,也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严谨的理论学习态度。
      同时,我们也应当带有批判精神地去学习西方经济学,毕竟那是“西方经济学”,而不是“东方”或者“中式”经济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学习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894259&page=1&fromuid=2664764        我也来抛砖引玉。我本科微电子学,现在为了考研,自学了一年的经济学。感觉几点:
         1,教材重要。初入门者,可以选择高鸿业的微观及其宏观,其微观,体系清楚,内容详细全面,国内教材可排第一;然而其宏观,就稍微逊色,建议初学者可略看,不求甚解,只求知其大意,有个大概思路,知道宏观在用什么工具,想解决什么问题即可。然后,可以开始中级经济学的学习。中级教材,微观首推范立安的现代观点,这本书人称最为标准的中级微观教材,及适合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学习,作者花大力气在经济学思路上,教读者如何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点难能可贵,其应用到的数学大多放到附录,易于数学烂的同学学习。此书翻译偶尔公式出错,但是小心一点即可,可看性极强。相比之下,或许平迪克的更适合管理学专业的同学。中级宏观,推荐多恩布什与曼昆的。多恩布什的教材,几十年来一直是国外最标准的中级宏观,其地位应该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差不多。版本建议看第七版中文版,若有多余精力,建议对照第8版英文版或第10版看,听说第8版中文版翻译得就和用谷歌翻译的一样,本人没看过,不予比较,第七版相对翻译得还不错,有点小问题,无伤大雅。曼昆是诺贝尔奖得主,其作品可读性极强,翻译的质量不错,有人评价此书对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介绍有失偏颇,不如多恩的公正,本人不予评价。建议看此书,要学会自己总结,做笔记。不然看完后,除了爽之外,恐怕收获不如多恩布什的多。
        2,就像读哲学,要读哲学史一样,学经济的,也推荐看一下经济史相关方面的书籍。这里推荐一本宏观经济学史的:《与经济学大师对话》,北大出版社,外国人写的,里面直接与对近几十年来宏观经济作出贡献的大师展开对话,观点激励交锋,收益颇多。想更仔细的,可以看复旦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说史》,这本书从古希腊开始接受经济学的发展,流派,详细,面面俱到,可以参考。
        3,学习,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其目的。不可否认,作为社会科学里面一门建立量化体系的学科,经济学现在在中国已成为显学,因改革开放,经济学家在中国受到极大的尊重。这也可能是大多数同学选择经济学的原因。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或许我们没那么志向远大,但是,如果你真正能理解你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找到原因,你才有持续动力,而不至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看到太多这样的人了。所以,问问你自己,认识你自己,这才是决定你经济学能否学好的决定性因素。其实经济学真的对理解人类当代许多问题有重要意义。这方面可参考马克思相关著作,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的相关著作(经济学帝国主义)。
现在想到的暂时这么多,嘿嘿,看在这么辛苦打字的份上,版主大方一点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学习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894259&page=7&fromuid=2664764\\  主要的来说还是一个推导过程,把前提假设搞清楚,基本框架打起来,比如is-lm模型,微观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然后就是逻辑推导了
除此之外由于存在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有冲突的理论,那么经济学背景知识有必要加强,经典著作有可能还是要看看的,像《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国富论》等都可以
然后掌握了一定基础之后,就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如何详细具体的说明某个理论,脱离书本,自己组织语言,画图说明,很重要,这是消化知识的重要一步
当然如果联系现实问题谈一谈,就会遇到如何抽象出变量,如何套用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就有些难度了,自己也没掌握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学习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894259&page=10&fromuid=2664764   我觉得国外的书比较好,虽然知识没有国内书那么深,但来龙去脉讲的清楚
高鸿业的书虽然内容不少,当是我个人觉得没有把内容的条理和学习经济学的动机讲清楚。
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有动机,我看了高鸿业后,又感觉一头雾水。知道看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曼昆的书才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其实这是国内教材的通病,对动机总是叙述不清,结果变成了知识点的叙述,对学习尤其是自学不利。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学习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894259&page=11&fromuid=2664764    个人认为,学习西方经济学是没有止境的
入门的时候,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和理解经济学的思考方式
中期的时候,重要的是了解经济学的不同应用,注重和实际相联系
高级阶段,要努力体会西方经济学的逻辑性和整体感教材当然更加推荐读原版,翻译或多或少会有语言表达力的丢失具体来说,从完全不懂的时候开始,个人推荐最先读曼昆的经济学,这本书对于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爱好有非常大的帮助
接下来的话,萨缪尔森的教材会从另外的角度带领学生进入经济"学"的阶段
微观经济学的必读教材包括平狄克以及高鸿业,前者逻辑性更强也比较适合阅读,后者首先作为中文原版教材有其优势,其次严密的理论性也被很多人称道 (顺便一提,高鸿业先生的教材对于考研也几乎是必读)
宏观经济学的优秀教材包括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以及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中期的时候,微观部分首推范里安的中级微观经济学,该书是少有的完美连接初级和高级微观的教材之一高级微观建议同时阅读范里安,Jehle以及MWG.三本书互相补充,繁简搭配,侧重不同至于宏观经济学,由于个人经验受限对于中级和高级阶段不能给太多意见,个人觉得罗默的书有很好的深度国际经济学当然首推克鲁格曼一点个人意见,希望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学习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894259&page=12&fromuid=2664764    1、理论能联系实际是关键!比如看到GDP与GNP时,我们不妨查查统计年鉴,把我国实际情况画个图表出来,这样更直观,进而也可以深入了解为何GDP>GNP,为何又会GNP>GDP.2、不要迷信数学等公式,重视经济思想!数学语言固然简洁,但毕竟都是公式,尤其是初学者最好关注经济思想.
经济大师级人物都是由原创思想的.3、温故而知新,多看几遍自然心中就形成框架了.有的问题如果一本书写的不清楚,可以多找几本书.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要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人多力量大嘛,呵呵5、掌握一定程度后,适当看权威的期刊论文,掌握最新前沿动态,有利于扩展视野,也可能引出你的好想法暂时想这么多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学习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894259&page=13&fromuid=2664764  读完这些帖子,眼泪哗哗地流:GGMM都让现有的教育体系给害惨了。
1、        现在学习经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重考试、轻知识”。这是应试教育的老毛病了。大部分帖子实际上是在讲怎么应付考试呵。
(2)        “有知识、没文化”。即使有的同学掌握了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以及数学的各种工具,但是只会解题,案例分析就很差。知识没有活化,没有建立起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就不会还原于实践。和许多经济学的本硕博们聊一聊现实问题,罕见有自己的犀利观点的。
(3)        “抓体系、丢思想”。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学思想水平,才可能“来自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忽然想起钱伟长说过,什么是专家?专家就是只要三个月就能从原有学科转到一个新学科,并且站到新学科最前沿的人。现在的郎咸平算一个,赞!不是都同意他的观点和分析,但是看过他不少东西后之后,我晓得这是一个经济学MAN。还有一个是张五常,记得他曾经说过他讲一次课,至少可以选出来五个题目做博士论文。大牛!MAN TOO。
2、        学习经济学的个人观点
基于大部分同学都是应试高手,还有那么多应试的帖子,就给几个辅助观点:
(1)        首先要将长期努力的方向定在掌握经济学思想上。例如,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就是追求利润(效用)最大化。如果你没有从骨子里爱钱,珍惜钱,就不可能体会出那些经济学巨匠们的苦心来。光凭教科书字面上所谓的“理性”,那就“跑偏了”。李嘉图原是个商人,一看斯密的书就发现了斯密的这个问题。多读经济管理思想史也不够,我的诀窍是一定要多读经济学家的个人传记。没有思想,把书读烂,还是瓜蛋。
(2)        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我认为重点不是考试,而是运用经济思想,通过经济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第二个当然是要掌握经济学的方法,所谓概念、原理、模型、工具等等。在这方面,择好教材而读之,不亦乐乎。就不多说了,看前面帖子吧。我就是读梁小民的西方经济学教程走入经济学的。
(3)        要展开学术争论和商榷,不要动不动就批驳。自亚当•斯密以降,学者、学说、观点都有其历史局限性,这不是“污点”。有人曾指出斯密的缺点在于不了解马克思《资本论》的伟大,何其荒唐。其实只有爱因斯坦有资格批驳牛顿体系的不足,可他从来不说这话。最害怕有人动不动就讲凯恩斯主义在中国没用,哇呀呀!哈哈,乱讲一气,姑妄听之。ByeBye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学习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894259&page=14&fromuid=2664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