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肯生涯荣誉:13明朝时期之“土木堡之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58:51

13明朝时期之“土木堡之变”

自从公元1387年朱元璋统一中原,将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到塞北以后,为解决军粮补给问题,在全国实行了且战且耕的军屯制,使军队成为担负作战、生产两大职能的特殊武装集团。为控制军队,又实行太监监军制,赋予太监与各级将帅同等的权力,从而形成将不如兵,兵不习战的状况,军队作战能力日趋低下。而与此同时,作为战败的蒙古族一支的瓦剌部,却在塞北高原乘机崛起。1439年,作为部落首领之一的也先,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并使其领地迅速扩展到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达西伯利亚,南抵长城的广大地区,并建立起一支迅疾如风,能征惯战的强大骑兵队伍。

土木堡之变,又称土木之变,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蒙古瓦剌部落太师也先进攻明朝,兵分4路,大举攻明。宦官王振不顾朝臣反对,鼓励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七月命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朱祁镇率军50万亲征,出居庸关,同行的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100多名文武官员。

1449年7月初,也先认为攻明时机已经成熟,便以明廷刁难其贡使和毁其婚约为理由,发兵分4路攻明。自领一路约三、五万人直取大同。长期务农的大同守军,久不习战,漫无纪律,又处于不知兵的太监郭敬节制之下,接连失利。7月11日,右参将吴浩兵败被杀;7月15日,大同总督宋瑛等4万余人全军覆没。

警迅传到北京,明廷一片混乱。本来,也先入关,只不过是一种报复性的掠夺行为,并无大的企图。明廷边防据有重要的城镇塞堡。京师有数十万机动部队,实力强于瓦剌数倍。明军只要严守边关,坚壁清野,主力伺机而动,完全可以打败瓦剌的进攻。但把持朝政的大太监王振为炫耀其威势,竭力怂恿9岁即位,是年仅23岁的英宗皇帝亲征,企图以此吓退瓦剌。兵部尚书邝野、侍郎于廉极力劝阻,吏部尚书王直也率文武百官谏阻。但王振不听。7月15日,英宗下令率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和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大批文武官员,以及号称50万的唯一战略机动部队京军亲征,并且不要准备,于即日出发。

仓促出征:由于准备不足,途中军粮不继,军心已经不稳。八月在大同听宦官郭敬说前方战败,王振开始惊慌撤退,撤出大同。然而王振从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退兵,想让英宗到他的家乡蔚州(今河北蔚县),不顾大同总兵郭登和大学士曹鼐等反对,匆忙改变行军路线。行四十里后,又怕大军过境损坏家乡庄稼,又急令军队转道宣府(今河北宣化),此时瓦剌大军追至,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战死沙场。成国公朱勇等率骑五万前去阻击,至鹞儿岭,因遭埋伏,全部覆没。在8月14日到达土木堡(河北怀来县东南),王振以为1000余辆辎重军车没能到达,下令就地宿营。

英宗被俘:兵部尚书邝野一再要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土木堡地势高,无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有河,被瓦剌军占据,将士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隔日瓦剌军队包围土木堡。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英宗不疑有他,遣曹鼐起草诏书。王振下令移营就水,当明军大军移动时,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发动攻势。明军只得仓促应战,明军自相践踏,结果一败涂地,张辅、邝野等百余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明英宗不久被俘,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用大铁锤所杀,樊忠不久亦战死。此役明军死亡过半,大量辎重尽为也先掠夺,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文选郎中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

北京保卫战: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回京城,举朝震动,有人甚至主张迁都南逃。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朱祁钰即位为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百官哭谏严惩王振,马顺为王振遮护,给事中王竑怒不可遏,杀马顺、毛贵和王长随等泄忿,籍没王振家产,王振的侄子王山被凌迟死。同年十月,也先军攻至北京城下,欲用明英宗为人质,向明廷进行勒索;此时朝廷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议和,将首都南迁。另一派以于谦为首,主张保卫京城。在京师保卫战中,京师民众起而支援明军,打击也先的部队。也先受到夹击,勒索不成,挟英宗北还。不久也先与明廷讲和,并宣称“迎使朝来,大架西去”。但景泰帝并不想派人迎回英宗。

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钰遣都御史杨善往迎,也先接见杨善,故意刁难杨善。杨善变卖家产,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将英宗赎回,英宗归途要许彬代替他写“罪己诏”。英宗后被景帝幽禁于紫禁城东华门外南宫(崇质宫),门外是大粪场和乱坟岗。朱祁钰命将大门上锁并灌铅,由锦衣卫看守,食物由小洞递入,实际上是一名高级囚犯。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武清侯石亨、太监曹吉祥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徐珵)等密谋发动政变,拥立英宗复辟,立此年为天顺元年,是明朝唯一使用两个年号的皇帝。不久,明景帝死去,于谦与王文以谋逆罪被杀,史称“夺门之变”。土木之变后,瓦剌势力大振,明朝北边长期处于挨打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