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筝心全文阅读:外媒:塑化剂愈挖愈深 毒害台湾社会信任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3:36:32

外媒:塑化剂愈挖愈深 毒害台湾社会信任机制

2011年06月07日 14: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世界日报

字号:T|T
197人参与16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新网6月7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6日发表社论说,塑化剂毒害风暴在台湾似有愈挖愈深、愈广的势头,人心为之惶骇不安。台湾整个社会的各种信任机制,无疑已被有毒塑化剂风暴所摧残。

文章摘编如下:

通过塑化剂的追查线索,台湾全岛几乎全沦陷。从五星级饭店到街头小贩,都有业者使用有毒塑化剂。这说明:许多加工食品受到有毒塑化剂污染。新的研究报告指出,台湾室内灰尘的塑化剂含量,以最常用的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言,已是“全世界最高”。在此同时,台湾社会的信任机制被有毒塑化剂风暴所摧残。

或谓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的年度预算只有22亿到23亿元,与食品直接相关的预算更低,仅有1亿2000万元,平均下来,每名台湾人只分配到5.21元可资检验食品是否安全。对此,有临床毒物医师站出来批评,这“根本就是个骗局”。直指台湾公权力部门对塑化剂特别是毒物管理过于轻忽,且从预算分配上,弱化检验部门的执行能力,涉嫌放纵食品供应厂商恣意为之。

此外,令人无法同意的是当局财税部门有意“依法办理”,提供遭到风暴扫到的“无辜”厂商给予损害补偿,即减免货物税的税额。有毒塑化剂的滥用和泡滥,所有使用的厂商,当然都心知肚明、都有无可推卸的责任,而公权力部门却予“受害人”优遇,等同错乱是非。

蓝营“立委”邱毅指控绿营“立委”黄淑英三年前在“立法院”公听会中反对加强管制有毒塑化剂DEHP,举证黄淑英的说辞:“所谓导致精虫减少,要有强力的本土研究论述,才应改列第一类。”如果邱毅的指控可以覆按,正足以说明:毒物管理的背后难谓没有利益集团,也是影响公权力执法的写照。黄淑英除反诉她个人“无辜”外,还可预见邱毅的指控不会有什么下文。盖公权力部门根本就是共犯结构,此时唯一能追究的是选民;但若选民只知区隔党派差异,不知政治道德和良心如何区辨,整个公是公非即无从追究。

食品添加塑化剂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这是一个几乎无从估算的难题,也很难明确消费者的受害程度;由于DEHP未列入第一类毒品,相信所有涉案厂商都会使出各种可能的手段减低或豁免于刑责和民事赔偿。公权力部门在追查上游厂商之余,为求稳定人心,也会力求压缩打击面,讲得好听是“抓大放小”,例如居于末端的面包店就有可能逃过清查,更大的考虑则在稳定人心。

塑化剂毒害风暴在台湾似有愈挖愈深、愈广的势头,人心为之惶骇不安。一是不知过去中了多少毒而不自知;二是所有检验都过了关,不保证食品安全,更不保证有无塑化剂之类的有毒添加物。整个社会的各种信任机制,包括各种食品检验的信用几已全告崩溃。这已不能以“无商不奸”来形容,而是毒害无所不在;换言之,食品加工只要多经过一道工序,多掺一种添加物,毒害就会加码而来。

台湾有明确的蓝绿区隔,照理说,这会形成强而有力的监督机制,而且会紧追不放重大议题。但这种监督机制与其说是起了正面作用,不若说,根本是在各分畛域,除了勇于表达立场,就是追求党派利益,对公共事务几乎无所用心,这才会有毒物管制可以放任不管的怪现象。饱受党派畛域摧残的社会信任机制,再加上黑心厂商的蹂躏,消费者的境遇自是可想而知。

一个没有信心机制的社会,非但人人自危,也无从建立社会共识。目前的要害还在台湾社会本身有无反省能力;在追查黑心食品厂商的同时,更要看重:如何重建台湾的社会信心机制才是当务之急。

相关新闻:

·台湾塑化剂危机成全岛灾难 四大原因致监管失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台湾受塑化剂污染产品种类增至938项·台湾塑化剂 “染指”果酱面包专家:塑化剂对人类影响尚无法评估台湾:修法惩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