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公馆瓷砖官网:浅论太极拳的“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22:37

浅论太极拳的“松”

从刚刚接触太极拳时候,师傅就强调放松,要松透。当时并不太明白怎么松法,学拳架时只是感到累,累了腰酸腿痛。师傅也说这是基础,也是正常现象,每个人都要过这一基础关。无所谓了,学呗,练吧!然而一年以后,师傅还是强调要松,说拳打得还是太紧了!师傅说如果三天不给你吃饭,还要让你打拳,三天后拳会是什么样?所以打拳就要如三天不吃饭后练拳。当时也觉得师傅有些小题大做了!然而三年后,我理解师傅的苦心了!的确,放松是太极拳入门之起始。

无论是王崇岳《太极拳论》还是到当代各式太极拳代表性人物所著的太极理论,首先都是强调太极拳放松。无论是从健身,技击还是到表演太极拳松都是非常重要指标。可见放松在学炼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松”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许多人练上几十年,却都不一定能理解什么是太极拳放松,打起拳来还是紧绷绷的!我见过一个老师,是一位体育老师,不知道是因他从事体育教学的原因,还是他根本就没理解什么叫太极拳的放松,打拳几十年,弟子也上百人,可打起拳来仍然象做广播体操!可让他谈到太极拳“松”的理论,却也头头是道!可见太极拳“松”说与做并非一回事!理解是前提,但理解以后,还需要进一步体悟。下面说说本人自己一些体悟吧:

1、“松”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去放松。“松”经常会与“静”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练拳之前先要让自己静下来,不要有太多杂念。首先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环境,需要在安静地方,选择一个安静时候。如不要在人群流动比较多地方练拳,可以选择早晨或晚上练拳,这可以让外界减少对自己干扰。其次,在练拳过程中要以意取代杂念。尽管有好的环境,但我们生活烦锁的事件很多,大脑很难停下来,人为什么会做梦,也是由于大脑没有能完全休息造成的。让自己短时间静一下是可以的,但要让自己在整套拳架下静下来是不容易的。所以练拳时就要全神贯注的以拳架中意念去占领自己意识思维。本人就亲身有一些体会,去年学拳时,请刘老师到东台来指导,因为是第一次与刘老师相见,多少兴奋与紧张。刘老师让我们打一趟拳,我们打了一趟老架一路,当时非常想在刘老师面前表现一番,所以满脑子里就是要打好拳,如何把拳打得更漂亮一些。一趟拳下来了,自己都快喘不过气来,满头大汗。其实平时我们练拳时,也没这么吃劲,就是由于这些杂念,使自己松不下来而结果。第三,练拳时不宜听声念带,或者音乐。我们很多拳友都喜欢听声念带,有的人练了几年了没声念带甚至不知怎么打拳,能记不得套路,可见平时对声念带依赖性。其实这种声念是推广需要,但对一个真正以修炼太极拳为目标的人,是毫无意义,甚至有误导。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拳的认识是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更没有什么固定节奏与模式来指导。所以,这种固定节奏与声念带对我们并不适用,太极拳并不同于体操,她真正健身意义集于道、佛、儒家修身养身意念,结合古代气功的吐纳之术,对自身心态,思维,身体做一步修炼,陪养先天之气,减少疾病产生。她不同于体操,不仅仅是活动筋骨与放松心情那么简单。当然也就不宜用体操方法来学习与修炼。还有的拳友喜欢用其它一些民族音乐来使自己在练拳中放松。应该说在练拳初期,这种方法还是不错的。我也曾有体会,学完拳架后一段过程,听着优美音乐,练拳时让人陶醉,感觉特别好,没音乐总觉得容易走神。练拳始初,我喜欢听着音乐去练拳。但随着自己练拳,不断对拳意理解,我不再觉得练拳中需要音乐。这种音乐有时会让人神意散了。对于初级阶段学拳来说,意念本来就很难集中,更不要去谈以“意在先”“以意推形”了!所以这时听音乐练拳,我们练的拳架往往是跟着感觉在走,这与太极拳修炼是相违背。

2、“松”其次是从关节、肌肉放松做起。这种松也就是前人所说的要松开了,松透了!这一点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拳论》对这种放松讲得很多,也是师傅们正常所说的!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胯垂臀等等,这些都是让我们要松好关节,做到对拉拔长。这些都是最基本要求,但也往往给我们很多误区。首先这些要求都是意,而不是我们形上刻意做出来,如果你刻意做了,也就僵了!如虚领顶劲,让自己头向上顶着,那你的项关节就僵了;含胸拔背,你让自己胸往里含,背往上拔,你的肩就僵了;这些都不是前人所论有误,而是后人误解,这一切都意,而且这些基本要求是要集合太极拳八种劲招中术,拳架意气神不同使用而有不同的要求的。如按劲,就是拔背意气上行形成立圆,形成意气攻击力量。所以我们不能去以形求要点,而是要从形、意、气、神上去理解这些要求。其次,关节放松并非就是拉韧带。固然韧带拉开,可以使们形体做得更完美,关节活动更轻灵。但关节放松不仅仅是韧带,还有周围骨骼肌,还有全身肌肉,更多是意领肌肉放松,只有松下来,松开,松透,才能以意导气,以气领劲,内劲才能出来。这种内劲不是我们肌肉收缩与拉伸所产生力,而意气神高度集中后产生一种力量,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这种力量,但这种力量却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前辈,还是到当代解守德老师,魏树人老师,乔松茂老师他们都能表现出来!

3、“松”第三要点是松散(shàn)。这一点往往是很少有人要注意到。我认为这也是练拳初级阶段对“松”的理解最关建的东西。很多人都理解要松开,松沉。从肩松到腰胯,从腰胯松到腿脚,腿脚下再松,没处可松了,从面导致腿足僵滞不灵。正好如魏树人老师所说的,“松与散是一个统一体,不能松就不能散,没有散也就不能松。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松开同时要以意将周身意气散发出去。从上到下,从头到脚都要有一种向外膨散意念,使自身意气与大自然的意相融合。只有做到松散,才能使“全体透空”。魏树人老师曾经打一个很形象的比方:人身好比各个楼层都堆满东西的一座楼。松散通空的目的是要将充塞楼内的物品全部腾空,而并非将某一楼层的物品上移或下挪到其它楼层。负荷的转移只能加重另一层段的载重量,并不能真正做松散。松散的意境是将羁困全身的意气逐层段地松开并平行散出身外,这样才能达到一身舒适,同时放松。本人对此也是深有体会,以前打拳,总觉松沉下去了,打一段时间气填于小肚,甚至还有小肚胀气之感,同时也没觉到肩腰胯就全部松透,理解松散,来一个横向散开,这时那种胀气之感没了,同时也感觉拳架更饱满了,肩腰胯松出来感觉也特别妙。掌握松散,才能有那种全体透空的感觉,你才能体会佛道两家“空空无为”之道,这就是养身这秘。不能做到松散(shàn)就会走向另一极端就是松散(shǎn),这也松的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很多人打拳时,别人总说他的拳架很柔,但没棚劲了。感到很空,很虚!让人觉得没东西。其实其致命弱点就是他没有注意松散(shàn)开来,一味往下松,结果是上身柔软无力,下身僵滞不灵。

4、“松”经常与“柔”联系在一起。松柔也是一个相互作用关系。没有松就无法做到柔,没有柔更谈不上松。要通过柔化锻炼来促进松的进程。所以在练拳的过程要注意钢柔之意,这同样也是一种意念,不可误解外我们外形发劲与柔化,这一点解守德老师在《太极内功心法》中有详细述说,建议读者学习细加体会,我就不妄猜神意了。

 “松”与练功层次有一定关系,所谓“一层功一层理解”,“一分松一分功”古人所述的松到“骨肉分离”,松到“全体透空”,松到“无物无我”那是一种什么境界?这才是太极内功到至大至尊的境界,非我所能体察的。修炼太极拳当从“松”做起,做到“松开、松散、松沉、松静、松化”,最后到“全体透空”,一步一步走向太极拳神秘殿堂。

 

 

海豚

体会于 2008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