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4猪八戒过毒蝎:《为什么红?》-----转自新华网 发展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5:22

2011年的春夏之交,除了花儿红,大衣哥朱之文也格外的红。他的歌声改变了1000多万人的作息时间,15000多个视频也不能满足网友点播的需要,要等到深夜才能挤进拥塞的网络——这些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中。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想红?很容易,但是想象大衣哥朱之文这样红却很难。
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恩怨的地方就是江湖,那么网络这个人气汇聚之地、是非之地绝对是江湖,在这个江湖里要想闯出个名堂来,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实力,还要有奇招。综观近几年来,江湖上偶像频出,除了身怀绝技的达人实力派,极品帅哥美女、励志英雄组成的偶像派,在这些传统的名门正派之外,光怪陆离的“搞怪”、另类力量一夜之间占据了大片江山,从芙蓉姐姐、后舍男生到小月月这些旁门左派,凭着异于常人的丑态百出红极一时。但是,朱之文的红却似乎很难归于以上任何一派,又似乎综合了各门各派。
朱之文初一亮相,颇似搞怪派:身穿军大衣,头戴瓜皮帽,口吐山东音。连在场的评委都以为他是演技高超的演员化妆而来,连番拷问以确认其农民身份;农民要是唱个二人转什么的,也不至于叫人惊诧,偏偏他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技惊四座,令全场沸腾,评委起立鼓掌——原来是超级实力派!再一深挖,原来:他百折不挠,他的歌声之美除了得自天赋异禀,也有赖勤学苦练,只不过他练歌纯粹出于喜爱,而并非什么出人头地的“艺术梦想”;他淳朴善良,一只待宰的小鸡从鸡笼里伸头看他一眼,他便慈悲地从刀下救出它来,让这鸡做了他的朋友和听众;他还聪慧,自己会改造农具;他淡泊名利,从头到尾他都是“被出名”,如今红得发紫了,他还是想回家当农民。当江湖为他喝彩之际,他却表明他根本不属于我们这个江湖——其人格魅力,岂不堪当偶像派?追踪朱之文之前传后传,简直就是一部情节跌宕的武侠剧。
朱之文为什么这样红?在具有传奇色彩的成名经历之上,真正吸引我们的还是他的天赋才华和人格魅力。但是所谓时势造英雄,他的才华也好,人格魅力也罢都必须摆在我们这个特定的时代舞台之上才可能闪亮。试想,朱之文若是在五六十年代偶然被发现,除了他的天籁之声,也没有太多值得人津津乐道的,因为他那些人格魅力在那个时代不够稀缺,也就不可能如此引人注目。甚至连他的天籁之声,离开了这个群众造星的时代,很可能也只好埋没于田间地头吆牛喝马了。
我们这个时代是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技术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缺失了信仰和精神,各种“精神”都停留在口头泛滥,心里却空空如也;没有了信仰和精神,唯一可靠的就只能是跟着感觉走,满足欲望的享乐成为唯一值得追求的;如果欲望成为唯一目的,那自然,除了欲望之外,一切皆可为手段,只要是手段就可以用技术指标来衡量,就可以用技术来改造。在满足于物质繁华的背后,人们又对那个诗意的世界怀有深深的乡愁,所以在嬉笑怒骂的喧嚣之中,隐隐地又总在寻找,一旦发现,就如久旱逢甘霖。朱之文就这样被这个时代发现了。
朱之文是有信仰的,虽然还不能具体地说出他的信仰是什么——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但是不管信仰什么,在信仰中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不放弃,朱之文年内收入5000元,唱歌三十年,他没有因为贫穷和生活的琐碎磨灭兴趣。破旧的电子琴,小学生作业本上手抄的乐谱,对着镜子练口型……在打工务农为生活奋斗不能成为放弃高雅兴趣的借口。余华在小说《活着》中说尽了中国农民对生活困苦的超强隐忍能力,但是这种隐忍太过麻木,少了朱之文这样诗意的坚持。我辈为生活而熙来攘往的人,多的是对“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执著不放,又有几人能如他一样“活着不仅仅为了吃饭”。
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就是财富,所以名声的响亮程度与利益的多少成正比,这个公式可以将美名与臭名一网打尽。这个时代于是充斥着“我要成名”的欲望,这个欲望的满足乃是其他一切欲望满足的捷径,只要能出名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出了名毁誉不计。在这一点上,朱之文又为我们的自我批判提供了参照。朱之文练歌三十年,从来就不是为出名,出了名没有兴奋没有狂傲,言谈举止一如既往。他拒绝那些毛遂自荐的经纪人,他说“我也不想挣什么钱,现在成绩的取得是网友、观众、还有老百姓捧上来的,不能反过来跟大家要钱,这也不是山东人的风格。”

在技术主义左右一切的时代,什么都可以技术化:道德设置银行,零存整取;美丽可以竞赛,按标准逐条打分;连泡妞也可以按照“把妹达人”的技术培训来操作。在学院派那里,唱歌现在也成了一门科学了。必须承认,唱歌确实是艺术,艺术之中自然有技术,但是也必须要承认,唱歌也是需要天分的,天分是技术唯一不能发挥其威力的领域。朱之文,一介农夫,其美妙歌声来源于天分居多,这在技术当道的时代多少也让人耳目一新。当然,自从“超级女声”以来,有天分尤其是有歌唱天分的民间人才已经不新鲜了,但是无论什么时代天赋才华总是值得人赞叹的。朱之文对技术主义最大的超越不是他的才华的天然,而是他唱歌唱得纯粹——纯粹原生态,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本就是和劳作而歌,不是为表演不是为成名。朱之文说:“我从小就喜欢唱歌,经常在河边、树林里唱,干着活也唱”唱歌与情感相关——这才是诗歌的本质。
在娱乐圈,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很红,其中的一个人物——许三多更红,恐怕他可以跟朱之文一比。许三多从一个木木呆呆的农村小子成长为兵王,一路走来没有规划,没有刻意的追求,只是做事很纯粹,而且不抛弃、不放弃。他身上的诸多特质是一个优秀士兵所必备的潜质,也是这个时代所稀缺的。这个人物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许三多“现象,引起热烈的讨论。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虚构的,而朱之文是现实的。
在现实的生活中,几乎在大衣哥走红的同时,江城武汉一个普普通通的21岁大学生杨子威,也因为天涯论坛上一篇《心灵最美的90后大学生》帖子,迅速走红网络。这个小伙子多次献血、两次捐献骨髓、为白血病患者捐款、挽救两个陌生女孩的生命、在年轻人中掀起献血捐髓的热风、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两度向其鞠躬、各大权威媒体争相报道——杨子威红了!而杨子威也是“被出名”, 关于自己两次捐髓救人性命的事,他多次恳请记者、医生及周围的人替他保密。因为尽管在别人看来他锲而不舍地救助两个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的行为很崇高,而他则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两个例子是否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大衣哥朱之文之所以这么红是偶然的,但是也是必然的,是时代的必然。有时候不是你想红就能红,也不是你想不红就不红,也许你只是纯粹地默默前行,一不小心撞上了时代寻找的目光。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类似大衣哥朱之文这样“被出名”的人。无独有偶,几乎是同一时间,江城武汉的普普通通的21岁的大学生杨子威,也是因为网友在天涯论坛上一篇《心灵最美的90后大学生》帖子,迅速走红网络后,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的头版头条和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均对杨子威的多次无偿献血,捐髓,捐款,挽救两个陌生女孩生命的善行义举,杨子威从此也成为90后大学生之间的名人,一时受到热捧。其实,杨子威只是一个很普通的90后大学生,他17岁从安徽考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建筑系学习,18岁过生日那天开始义务献血,19岁为北京的一个15岁小女孩捐献骨髓,一年后再度为这个小女孩捐献骨髓,救人性命;两年来,杨子威一直关注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位白血病患者,四川师范大学的女研究生李瑞芳,除了自己将两次捐髓所得的1万元康复慰问金全部捐给她,还先后多次动员自己的父母亲,爷爷奶奶以及身边的同学献爱心,累计为无钱治病的李瑞芳组织捐款近十万元。全国道德楷模吴天祥亲自赶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向杨子威这个刚满21岁的年轻人两次深度鞠躬致敬,在场的1000多师生心灵无不受到震撼。杨子威几年来一直热心社会公益,助人为乐,行善积德,从来没有想到是为了自己能够出名。因为,因为他是否捐髓“关乎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所以“我必须去做,别无选择”!由此可见,当今社会的确还有象大衣哥朱之文,心灵最美的90后大学生杨子威这样一些心地善良,为人朴实,追求执着的先进人物,值得我们去对其保持敬意!他们现在能够走红,能够出名,至少从另一方面表达了绝大多数人对人性中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师 张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