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3天罪怎么得:天干地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59:18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罗盘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产生于殷商时期,天干地支纪年法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地支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予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起源
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古人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纪日,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天干的汉字数目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汉字数目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关于天干地支的起源,有人认为是巴比伦文化影响的结果,有人认为是古人对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的描绘,有人认为是古代人农业经验的反映。
天干地支二者的组合,产生了六十甲子,在中国采用公历之前,人们长期用它记年、月、日,如甲子年、丙寅年、戊辰年等。例如,公元2001年,是中国农历的辛巳年;下一个辛巳年则是在60年以后,即公元2061年。
天干地支的主要序数功能被一二三四等数字取代之后,人们仍然用它们作为一般的序数字。尤其是甲乙丙丁,不仅用于罗列分类的文章材料,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评级与分类。
在阴阳五行理论中,干支按其顺序分为阴阳,逢单数属阳,逢双数属阴。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数。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相生相克的理论,推算人事的和谐、兴衰、冲突及其生灭。
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赋予了丰富的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代中国人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
含义
   天干地支图解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濥也,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也。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作用
——可推算中国历史年代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作用】
干支心解
(案:此文系《大易识阶》部分内容,为它书所不见。)
经天纬地
文以载道。文字是用来承载道体的,天干与地支同样也具有承载作用。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故知天干是入天之通道,地支是法地之通道。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和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然都长在地上,但是万物的生长却离不开天。
研究易,大都从卦开始。其实从历史上看,干支出现的时间更早。
干支是经纬之学!经,贯穿南北,连接上下;纬,贯穿东西,连接左右。
干支,干象天而支象地。道法自然,法天象地,顶天立地,经天纬地。
经天纬地,必作于细。生命的质量取决于对细节的尊重。干支,是应用易学的根本。《奇门大全·序》:“支干者,阴阳之变化也;阴阳者,生死之玄关也。”易学研究中,绝大部分应用易学流派都是依靠干支来作为基础应用单位的。可是,很多研究易学的人却对干支缺少关注,这是最大的通病。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很好的基础,是建不起来摩天大厦的。十天干,十二地支,字字都具有无量义,妙不可言!通过干支就可以推演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如果对干支没有深刻的了解,没有相应,那就是无根之草,无源之水。很多人都是贪图一时的成就,根本不知道追本溯源,导致了食而不化,缘木求鱼的结果,既耗时又费力,咎由自取。
难怪明代的王船山说:害莫大于肤浅! 天上人间
天干有十个,是五行的两极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阴阳变化;而地支是阴阳之道产生变化而成十二位。至于这些名称的由来,与《周易》没有多少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易学的另一种系统。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就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人之学。
相传,六十甲子与二十八宿均由斗姆娘娘掌管,六十甲子太岁是姜子牙封神而定。但其原始出处,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无法考证清楚。
《世本》曰:“容成造历,大桡作甲子。”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出现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并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十二是个特殊的数字,太阳系九大行星,木星对应东方,木星十二年又循环流转回到原位,对应着一个周天。
十二地支就是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简,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使用十二生肖;通过文献追溯,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日书》(放马滩秦简)就有文字内容。
据说,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的《论衡·言毒篇》,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另据北大教授李零考证:干支做盗名,这与金口诀的记载完全相同。
在干支排序中,天干中甲为第一,地支中子为第一。因为苍天有好生之德,五行中有生发之义的只有木,自此而下,万物生生不息,故天干甲木为首。“水润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因此,在地支中水为第一(详见专述《五行次第》)。故而六十甲子中,甲子排在首位。
六十甲子,也称为六十花甲子。天地杂物撰之而成的东西,称为花甲;花甲就是不纯的东西。(六十花甲究竟是什么?)不纯是因为有了干和支的结合。花甲也是“玄黄”的进一步阐述,《易·坤·文言》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干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的。现代社会讲求人性化,以人为本,强调人本位。对待干支也一定要赋予人性化。
古人早已如此对待了。
北京白云观是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在它的元辰殿中,供有六十甲子太岁名字和肖像。
六十甲子,不管是文官或是武将,统称大将军。太岁,为每年行年干支的称谓;例如今年是二〇〇七年,太岁为丁亥。
甲子太岁称金辩大将军,甲申(二〇〇四年)太岁是高赓,乙酉(二〇〇五年)太岁是蒋专……,每年都有太岁具名可拜。因此拜太岁时,要知道拜的是谁。
六十甲子各自有其名,并对应不同的人物典故。有了名字后,就有了人本位,具备了人性。(关于干支的排序以及阴阳配置问题,参见本书《也说同性恋》一文) 知性好相处
易学的思维方法就是“类象”,八卦和干支及其含义都是类象的结果。对干支的理解与演绎也要通过这种思维方法来了解。
一滴水含三千大千世界,每个干支的含义有无数,不能生硬地去理解。生硬的结果,就是名实不符,名实不符就会造成混乱。了解干支,就跟了解人性一样,知性才能好相处。
干支含有种种特定信息,大无不包,细无不化。例如:从性情来说,甲,个性刚直,自律严厉,具统帅之魄力,有威性,能被多数人信赖;乙,外表懦弱谨慎,内心执拗,保守,拘泥于事物,如此等等。
甲木,属于阳木性人,主仁德、正直、有主意、能忍辱、有魄力、担当力、坚强。强调做人不但要有胆力,还要能够出类拔萃。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实就是十二生肖,这在中国无人不知,但却很少有人了解它的本源和含义。
关于地支藏象的内容,非常有趣。其中每一个都代表什么?其作用是什么?这些都是易学的基础内容。
地支藏象——
子水,代表贼盗,又代表技术性的职业、机密文件、钥匙、跟机密性的器械相关的事物。水是流动的,引申为流动性的行业,也可指代一个人没有主见,喜欢随波逐流,也可以代表一个人机敏;若水泛滥,则代表人狡猾,或感情泛滥,等等。子水多,主情感郁闷,多灾多病。子水为坎卦,坎多则多灾难,为卦象类比所致。
丑土,代表官人,金融业(如金融、会计、出纳、证券、保险等;也代表证件、票据等),务实而沉默,是领军人物,但不喜权力。丑土亦指怨妇——充满了抱怨的女人;也代表冤仇诅咒。
寅木,代表官贵,胆大有学识,代表通讯设备、高科技产品,等等。为人乐于冒险,充满激情,领悟能力强,触类旁通。寅见寅,主连蒙带唬,适合作政客。
卯木,代表车船等交通工具,逢空则代表飞机、网络、信函。例如,发短信就可以用卯来表示。为人体贴和忠诚,喜欢宁静和舒适。卯木多,则主好斗辩论,且婚姻多不和睦;“坤安震杀”之故。
辰土,代表医巫卜相、宗教等相关之人,引申为执法人士,倔强好斗。性格激昂、强大和独立。
地支中,只有龙为图腾物,人未曾见。龙为图腾,麒麟也是图腾,因此图腾之物都可以归到龙类,用辰来表征。
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其中《史记·老子申韩列传》里提到:老子对孔子说,不要一天到晚总是充满斗志想要成就功业,计划着将来如何如何,这样其实无益于自身,并且也恐怕活的不长久,在社会上发展的好,将来会有后遗症。孔子听了他的话,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龙可以“乘风云而上天”,年轻的孔子,认为老子深不可测,高不可攀。
顺便介绍一下:故宫里的角楼,并不是在角落地方就叫做角楼,因为古代建筑都是用木制,为了防火,请龙王来降火,天上二十八宿中的角星对应为龙角,代表着龙,因此就请下角星下界,故名为角楼。角楼是中国的镇城之宝,角楼深刻地体现了“万物各得以生”的五行之和的目的。
巳火,代表文书信息、惊恐、多疑、多梦,也主迷人、明智和深思熟虑,多疑、倔强。健谈、爱生闷气、比较自私。
午火,代表文章、文艺,在人性方面,主敏捷但不安定,虚荣急躁,古道热肠,渴望辉煌而动荡的生活;亲情不睦。午火多了为离卦,问婚姻多有离异之相,不离则两地分居。午火叠见,主人精神比较压抑,所以金口诀里有这样的口诀:“午见午,主精神压抑;未见未,主忐忑不安”……这些口诀,自古于书未见,均来自于家学之传承。
未土:未主口食,多好酒,爱好梦想,多愁善感和利他主义者,缺少独立性,常需要支持。未入坤卦,坤主安宁,二坤叠见则主物极必反。未见未,主忐忑不安。
申金,是传送之神,主军警政法、执法人士、武术枪械。好奇和调皮,力求出类拔萃。申为坤所在位,叠申相见为断。例如,问婚姻,则主分离。
酉金,为暗昧之神。代表化妆品、首饰、镜子,美容机构等。在人性方面,主骄傲,有条理和专横,自命不凡。
美国在海湾战争时,带了好多鸡到战场,这些鸡是为了防备伊拉克的毒气战。酉主暗昧,毒气是暗昧之气,鸡对毒气十分敏感;酉,在内脏代表在肺,肺开窍于鼻,故而鼻子灵。在这一点上,鸡比狗的判断力强。
酉金重叠,主人精于算计,行事诡秘,多疑,理性思维。
地支六合中,辰与酉合,是暗合,私下之合,不是光明正大的过程。若问感情,看到辰酉合,就知道是暗合。酉是鸡,辰是龙,“鸡见辰,乱人伦”。掌握了这些金口诀中的基本口诀,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只要真懂干支关系,运用起来就很神奇,入手便得高层次!
戌土,主玄妙,是非。代表医巫卜相,孤寡之人,宗教之人。在人性方面,主真诚,正直,值得信赖。
亥水,主赏赐、赠送。在人性方面,主憨直,生气勃勃,固执和助人为乐;亦主不守本分之人、娼妓等。在物象方面,代表洗手间,歌舞厅,情色场所,洗浴场所,暗疾(不愿为人所知的病)。
叠亥相见,主有一定的文字专长或文学才能(包括有书法绘画等)。
同样是茶,但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个性。十二地支中,有四个代表土,它们的个性也不相同。辰土是硬石头,表示玉石、钻石;戌土是灰土、灰尘,还代表岩浆、搅拌了的水泥等等;丑土是能长庄稼的湿土;未土是沙土、燥土,代表很难生长植物的地方,如沙漠。
对于天干的理解,通常可以依据天干纳支后所对应的地支来比照。
在古人的基础上,我对十二地支的类象又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尽管它们有着相同的类象,但进一步细化时还是需要慎重鉴别的。每个干支出处不同,自性也就不一样,其效用自然也不同。只有仔细鉴别,才能深入了解干支匹配组合后的自性。好比同样是本科学历,但清华、北大的本科生,与其它院校出来的本科生的受重视程度就不同。再如中药,台湾产的当归,和陕西产的就不一样,陕西的药性更为纯正。这就是出处决定了它的自性和效用。
掌握了干支的特定内涵和属性,对易学的学习有着非常之益!
来源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于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纪年方法在汉武帝以前主要是使用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
当时的干支主要是用在天文观测,历法和年岁的命名上。
当时使用的岁星体系和现在的干支体系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 天干
甲:焉逢
乙:端蒙
丙:游兆
丁:强梧
戊:徒维
己:祝犁
庚:商横
辛:昭阳
壬:横艾
癸:尚章 地支
子:困敦
丑:赤奋若
寅:摄提格
卯:单阏
辰:执徐
巳:大荒落
午:敦牂
未: 协洽
申:涒滩
酉:作噩
戌:阉茂
亥:大渊献
相关关系
与夏历的关系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相关规律
天干地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如1644年为农历甲申年,60年后的1704年同为农历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仍为农历甲申年,所以一代文豪郭沫若写有《甲申三百祭》;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198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时43分大寒 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闰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认定为闰年(这是因为按照现在立法计算,四年一闰的规定使每年多出0.0078天,经过400年大约会多出3天,如果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个百年不算闰年,则正好平衡),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干支记日比起记载某月某日,其优势是非常容易计算历史事件的日期间隔,以及是否有闰月存在。因为农历每个月29或30日不定(而且有没有闰月也不知道),故如果日期跨月,则计算将会非常困难。至于某月某日和干支的对应,则可以查万年历。
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朝历法,每年的第一个月为十月,然后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也就是出游后过了9个多月(不算闰月),驾崩了。计算此次出游的总日期数。
解:从癸丑(第50天)到丙寅(第3天)总共是13天。所以总出游日期数一定是60n+13。9个月大约是270天,但270天并不是60的倍数,所以可以判断有一个闰月;从而,n=5,总共出行10个多月,日期数为313天。
用日期记日的失败例子: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廿九日到六月初一日,一共多少天?
答: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有29天,所以只有1天。(错误)
原因:洪武三十一年有闰五月(共29天)。《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所以该问题答案应是1+29=30天。 天干地支记时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天干地支次序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比较
公历纪年在时间维的标度是均匀的,而干支纪年在时间维上是不均匀的。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已知公历年份,求对应干支
公元后的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公元前的年份则先用大于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数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然后再减去2;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此方法的根据是公元4年为甲子年(没有公元0年)。
计算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
解:(184-3)/10=18……1,故天干为甲;
(184-3)/12=15……1,故地支为子。
因此,公元184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计算例2: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计算其干支。
解:60*10-551-2=47,47/10=4……7,47/12=3……11。
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已知干支,求对应年份次序
由于天干地支每60年一循环,所以不能直接根据干支计算对应的年份数值。但是可以根据干支计算出对应于60年中的第几年,从而进一步推算。
设x为天干对应的次序,甲-癸依次为1-10;y为地支对应的次序,子-亥依次为1-12.那么对应次序z的计算公式为:
z = 6x - 5y,
如果为负,可再加60。
其计算根据是同余方程:z≡x (mod 10), z≡y (mod 12), x≡y (mod 2),解得z≡36x+25y (mod 60),进一步化简即得。 天干地支与八字要诀
一、先看日干强弱 :看是否得时、得助、得生、得地。得2-3者为旺,否则为弱。
二、次看命造格局 :日元强弱既知,再结合其命造格局,就可以找出喜忌用神了。
三、再看用神喜忌:
选取用神是八字论命中最关键一步,所谓“用神”,就是八字中日干(代表命主自身)最需要的东西。因此,取用神首先要看日干的强弱旺衰。日干如偏强则宜抑,如偏于弱则宜扶;知其所缺之点,则宜补其缺;知其受病之处,则宜去其病。即使日干较强,但气候过寒或过热,则需“调候为先”。总之,视日主所需要者而取之为“用神”。
四、终看大运流年 :
格局喜忌已经确定,用神也斟酌选取,接下来就可以推算大运流年,找出人生之中哪些时候是得意的,哪些时候是失意的,甚至是凶险的。
五、判决的先天条件
八字间五行的旺度的变化,决定于:
(一)干与支间的依附、坐基、帮扶、克泄。
(二)干与支间的相合、相克、相冲
所谓天干五行旺度对于判断一个人的命脉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它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天干与支之间是否相依附。
2、天干与支本身及所含人元之间的生克制化等关系。
3、天干与支坐基(即本天干与地支为坐基)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
4、天干与支所含人元是否有相同五行。
5、天干与支之间是否有相生之关系
6、天干与支所含人元之间是否相克。
7、天干是否生地支及是否克地友所含人元,若是,则有泄天干量度,泄损量度之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克多则泄多,克少刚泄少。
8、天干与天干在命局中是否相合,若相合,则视相合所化之五行而定天干之旺度。合化成功则有损天干量度而不化则无损天干量度。
9、天干与天干之间是否相克,若有,则所克与被克二者均有旺度。所损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
10、天干与天干之间是否相生,若有,则被生之于旺度增加,生其它之干则旺度有损。
有必要一提的是所谓天干、地支旺度多半是对日主而言。所谓日主即生日的天干。
那么一个人的天干量度被确定以后,是否可以说日柱的旺度就很强或很弱呢?不是,还要参看日柱之地支的旺度,方能定日主的旺度。
1、地支与地支之间是否依附,若是,则双方旺度有增。
2、地支与地支之间量否相生、克、制化
3、同一地支所含人元之间是否相生克制化
4、相近的两个地支是否相生。若是则被生者旺度增加,生其他之支旺度有损。
5、相近的两个地支是否相克,若是则被克与克者均损旺度。
6、地支与地支之间是否相合,若是,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旺度。合化成则以化神(化出之结果为化神)论,合而不化则以原五行论旺度。
7、地支与地支之间是否会而成局,若是,则以会局之结果论旺度。
8、地支与地支之间是否相冲,若是,则相冲双方旺度有损
9、地支与地支之间是否相刑,若是,则双刑双方旺度有损。
通过对日主旺度综合分析之后,至少给预测带来以下方便:
1、日主旺者,主其人不顺或有灾,因为物极必反之。故取名力度大损日柱之旺茺的运程。
2010年天干地支的推算
知道阳历日期你能快速推算出2010年每天的天干地支吗?下面介绍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1、3、5、7、9、11月的日期分别加47、46、47、48、50、51。
2、4、6、8、10、12月的日期分别加18、17、18、19、20、21
其中1月和5月一样,2月和6月一样(平年)
天干:甲1、乙2、丙3..........壬9、癸0.(个位数)
地支:子1、丑2、寅3..........戌11、亥0(除12得的余数)
例如:阳历 2010.7.13
7月,日期加48 13+48=61
尾数为1则天干是甲
61/12=5. 余数是1,则地支是1,2010.7.13是甲子日
又例:阳历 2010.10.1日
10月,日期加20 1+20=21
尾数是1则天干是甲
21/12=1 余数是9,则地支是9。2010.10.1是甲申日。
六十干支、五行、属相对照表
序干 支五行属相 1甲子金鼠 2乙丑金牛 3丙寅火虎 4丁卯火兔 5戊辰木龙 6已巳木蛇 7庚午土马 8辛未土羊 9壬申金猴10癸酉金鸡11甲戌火狗12乙亥火猪13丙子水鼠14丁丑水牛15戊寅土虎16已卯土兔17庚辰金龙18辛巳金蛇19壬午木马20癸未木羊21甲申水猴22乙酉水鸡23丙戌土狗24丁亥土猪25戊子火鼠26己丑火牛27庚寅木虎28辛卯木兔29壬辰水龙30癸巳水蛇31甲午金马32乙未金羊33丙申火猴34丁酉火鸡35戊戌木狗36已亥木猪37庚子土鼠38辛丑土牛39壬寅金虎40癸卯金兔41甲辰火龙42乙巳火蛇43丙午水马44丁未水羊45戊申土猴46已酉土鸡47庚戌金狗48辛亥金猪49壬子木鼠50癸丑木牛51甲寅水虎52乙卯水兔53丙辰土龙54丁巳土蛇55戊午火马56已未火羊57庚申木猴58辛酉木鸡59壬戌水狗60癸亥水猪
具体时间换算
古时今时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00~5:00
卯时5:00~7:00
辰时7:00~9:00
巳时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中国三套数字系统:
1   天=甲癸:许慎的解释叙述一下天干的意义:
甲为头,乙为头(头颈一体),丙为肩,丁为心(胸)戊为臂,己为腹,庚为齐(几),辛为股(臀),壬为胫(腿),癸为足。十天干次序明了。按我的理解叙述一下天干的意义:甲为头,乙为颈,丙为背,丁为腹,戊为右臂,己为左臂,庚为男臀,辛为女臀,壬为左腿,癸为右腿。
2   地=子亥:唐汉“地支”源自生孩子,“地支”十二个字表现了孩子出生的全过程。
3   人=1-10:唐汉  手指手势
“子、 丑 、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是古代用来表示次序的文字符号。从殷商开始,“地支”与“天干”相结合,用来记日,稍后又用来记时。上古先民是根据什么来创造的这些文字?众说纷纭。现代学者唐汉通过多年对甲骨文进行重新破解,提出了惊人的新观点:“地支”源自生孩子,“地支”十二个字表现了孩子出生的全过程。
子。甲骨文的“子”字有两款。第一款“子”字是胎儿头部从母体中出来时的象形描绘,头部较大,头顶刻意绘出胎发。第二款“子”字是产妇产门的象形描绘,上面的一竖表示已经产出的婴儿。金文“子”字的第一款同甲骨文的第一款,而第二款则是胎儿挥舞的双手和一个大大的脑袋。“子”字的造字构思源自胎儿的诞生,其生活图景来自“产床”。 “子”字的本意为“产子”,即婴儿从产门的出生,即俗语所说的“露头”。胎儿露头是生产的第一步,故“子”列于“地支”的第一位。
丑。“丑”字是一个象形字,源自对初生婴儿小手的描摹。婴儿出生后的一大特征便是五指紧握,分也分不开,与人死时的撒手归西形成鲜明对比。甲骨文中的“丑”字在手指上添加一短弯竖,在是对这一现象的刻意描绘。
寅。甲骨文的“寅”字有繁简两款:第一款上部如同箭矢之形的符号,表示脐带连接的反向,下部的交叉符号则表示产出的胎儿,中间的“口”表示产门。整体形象表示胎儿产出后,胎盘尚未产出,仍依赖脐带牵连着的情景;第二款上部“三角”表示胎盘,中部两边各有一手,表示小心翼翼接引胎盘的下落。金文第一款刻画的胎盘形状更加逼真。因此说,“寅”字的本义是“导引”胎盘出降。
卯。甲骨文的“卯”字构形源自婴儿及胎盘完全出降后的两体同在,也可视为母婴之间的分离、分体。“卯”字源自对胎儿及胎盘完全产出后的这一图景的描绘,体现了“育产”这一痛苦而伟大过程的完成,标志着一个个体新生命的诞生。
辰。甲骨文“辰”字的;两款均源自上古先民“用刀割断脐带”这一生活图景。第一款上部的一横表示割开、分离之义,下部为一人双手持石刀的象形描绘。整体字形以图解的方式,表示用边缘锋利的石刀割断脐带,使胎儿与胎盘分离。
已。甲骨文的“已”字两款均为婴儿裹在襁褓中的象形白描,两者都虚化其身而显现头部,标志着生育过程的全部终结。
午。甲骨文的“午”字的两款均取象于婴儿身上脱落下来的脐带。从字形上分辨,可以看出脐带的结扎处与剪断的刀口尚有一段距离。从这可以看出古代医药消毒条件比今日差得太远,所以,婴儿身上留出的脐带要比现今的长得多,以防感染。
未。甲骨文的“未”字上半部表示婴儿双臂的挥动;下半部表示婴儿双足的合并和分踢。整体的甲骨文“未”字取象来自四肢蹬踏挥舞的婴儿。
申。“申”字的构形表义,来自生下女婴后的期许。甲骨文的“申”字右半部是一个源自母畜生殖器的指事造字“∫”为尾巴,右上的“∨”形符号表示女婴的性别;左下部的“∧”形符号表示女婴长大后的生育繁衍。因此,“申”字有女婴之义,也有女生女,代代延续之义。“申”字的构形及抽象含义,从一定角度,真实地反映了“王权母系制”社会中的血缘按母系承接推算这一历史事实。“申”字的源自上古社会的生殖崇拜。在母系社会中,“申”代表氏族的女性始祖。向这位女性祖先献祭祈福,便演化出“神”字的初始内涵。
酉。“酉”字的构形来自殷商时代的酒坛。“酉”字紧接“申”字之后,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人们在得知生下来的是一个女婴,而且已经活了下来时所举行的庆祝,开怀畅饮。其中既有对祖先神庇护的答谢,也有期盼女生女,代代传承下去的心愿。
戌。“戌”字的构形,源自一种圆刃而斧身宽阔的短柄战斧。在“地支”中表示的是生下男孩后的期许。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够捍卫氏族的存在,征伐搏杀,开拓疆域。
亥。甲骨文“亥”字的两款均为一个裸体男婴的侧面形象,并特别强调了男性生殖器的存在。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常出现一个叫“亥”的先公,商人称其为“高祖”,即最早的男性祖先。
“地支”中“子、 丑 、寅、卯、辰、已、午”表示的是一种现实中的育产过程;而“未、申、酉、戌、亥”则是表示对婴儿成活、长大、繁衍的殷切期盼。
唐汉先生对地支十二字的独到见解,虽不一定绝对正确,但起码是对汉字的研究大胆创新
揭开千古之迷——天干地支的由来
我们的先祖在造字之初,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从结绳记事转到文字记录,一开使的文字应该是一些简单的图形文字,而且应该浅显易懂。天干地支该是最先的造字之一,绝不会是后来文化积累的产物。关于天干代表的意义和由来更是众说不一,下面让我为您揭开这几千年的秘密!
宰相的由来
天干,仍然要从它表达文字的次序性处推理。我看了几个研究者的推理,都非常牵强。天干仍然是描写人的!近取诸身,就表现在天干上!
“甲”字:以前的学者多数认为是表示盾牌,在唐汉先生的《汉字密码》中,解释“甲”字时,引用了一幅商代青铜器铭文图(头上有甲的武士!)其实那不是头上有“甲”,而是甲字就代表头!甲骨文的“甲”字中间是一个“十”字,外面是一个“口”。“十”字代表五官,“口”是头部的外框。
“乙”字:《说文》认为是玄鸟的简写,唐汉解释为绳套。其实它是对人的脖子部位的白描!
“丙”字:是对人体胸部的白描,那个图形文字表达的是一幅强健的胸肌图!
“丁”字:甲骨文字形是一个小方匡,在青铜器中则是实心的,这个文字耗费了很多人的心血,其实它描写的是人体的腹部,甲骨文的“为”字,中间的“口”就是表示腹部。还有上文我提到的“寅”字,中间的“口”我为什么解释为代表“子宫”,原因就在这里。“戊”字:多数人解释为古代兵器的象形,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这个甲骨文文字代表的是人的右手臂。
“己”字:唐汉先生解释为绳索,也说对了一半,它代表人的左手臂。古人在围捕猎物时,右手拿着标枪类武器,由于怕投掷出的武器不能及时收回,就在武器的尾部拴上绳索,绳索很长,就拿在左手中,由于左右手臂是一样的,古人为了区分开,就想出这个办法来,真是聪明啊!
“庚”字:甲骨文文字是对男性的臀部,包括生殖器在内的白描。甲骨文中有不少以“庚”字为偏旁来代表男性行为的字,如“康”字,是“庚”字下面加四个点,表示男子小便时的情景。唐字,是“庚”字下面加个“口”,表示男子在发号施令!另外盘庚的庚字应该当男性讲,解做姓盘的男人。
“辛”字:甲骨文所表达的是女性站立时臀部和生殖器正面的白描图。甲骨文的“妾”字,上面是个“辛”字,下面是个“女”字,表示“妾”是以生育为主要目的而娶的女人。从这个文字可以明确看出“辛”所表达的是女人的生育器官。
“壬”字:甲骨文表示的是人的左腿。
“癸”字:是两个壬字的相交,表示另外的右腿。由于人类行走时习惯先迈左腿,所以“壬”在先表示左腿。甲骨文的“方”字,就是“壬”字加上一个“人”字,“人”字有正反两个方向,表示人的走向不同。    甲骨文的“宰”字,当解剖讲。那么解剖的是什么呢?那个“辛”字,表示的是妇女的生育系统,他所解剖研究的就是婴孩的由来。这个工作是由原始社会部落中的巫师来做的。通过这个字可以解释原始人为什么要拿活的女人来做祭祀。巫师是给部落首领出谋划策的,后来的“宰相”就是原先的“巫师”之职。由于原先巫师是从事解剖工作的,所以称为“宰相”

UID
TOP
yyyy1970

2
UID
TOP
TOP
yyyy1970
yyyy1970
新手上路

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关于天干地支文字的由来,在甲骨文界一直没有一个另人信服的解释。去年,看了唐
汉先生写的《汉字密码》一书,他坚持把地支解释为关于婴孩出生时的描写,应该是对“孩
”字结构的推理!但是,在地支文字的次序性上解释得有些牵强,天干地支是次序性很强的
一组文字,其在发明之初,这个性质就应存在。他对“孩”字推理的结论是没有错误的!那
么地支究竟是描写婴孩什么呢?
春秋时代为什么称男子为“子”
婴孩出生时的情景对古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然而,小孩子是怎么来的,却是
古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子”字:甲骨文的字形应该是对男性生殖器的白描,描写的是精子的所在地--睾丸!
告诉人们精子是孩子的组成之一。由于是男性的特有,“子”字在春秋时期引申为“男子”

古人为什么把性行为称为“丑事”
“丑”字:甲骨文的字形应该是对男女交媾的象形白描,其字形是中间重叠的两个人。
所以古人称发生性行为时为“丑事”!
“寅”字:甲骨文的字形描述的是精子射入子宫,在子宫中着床。是由甲骨文的“矢”
字和“丁”字组成。甲骨文的“丁”字在这里表示子宫!
“卯”字:甲骨文的字形是关于卵子的描述,告诉人们卵子也是孩子的组成之一。
“辰”字:甲骨文的字形是受精卵的象形白描。这个字的甲骨文原形,我是在康殷先
生写的《文字源流浅说》中见到的。其解释为某些蜷曲的胴体,有环节,疑为幼虫!为此我
拜读了《人体发生学》一书,在人体发育到两个月左右,其形状就象一个幼虫,这时人胚已
有15毫米左右,古人通过解剖已经能够看到。
“巳”字:甲骨文字形是对刚刚成形的人胚的白描。
“午”字:甲骨文字形是对脐带的描写,告诉人们胎儿在母体中靠脐带吸收营养而成长
。胎儿发育到这个阶段,脐带的生成是重要特征之一,古人一定会对其进行描述的。
“未”字:甲骨文字形是对胎儿发育出四肢时的描述。
“申”字:甲骨文字形有转动之意,在胎儿生长到29周时,胎儿的位置倒转。这个字应
该是对这一时期胎儿的描述。
“酉”字:甲骨文字形是对绒毛膜及羊膜的描述。胎儿的生长一直是在膜内的,这个囊
状物也是胎儿生长不可缺少的,古人不可能不对其进行描述。“酉”字后来引申为盛装东西
的皮囊!
“戌”字:甲骨文字形是对胎儿投生时的描述。其中甲骨文的“三角形”符号,表示阴
门,“箭头”形符号表示冲出。
“亥”字:甲骨文字形表示胎儿降生时的情景,胎儿有仰姿和俯姿,甲骨文用两款表示
,因为这对古人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先祖在造字之初,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从结绳记事转到文字记录,一开使
的文字应该是一些简单的图形文字,而且应该浅显易懂。天干地支该是最先的造字之一,绝
不会是后来文化积累的产物。关于天干代表的意义和由来更是众说不一,下面让我为您揭开
这几千年的秘密!
天干,仍然要从它表达文字的次序性处推理。我看了几个研究者的推理,都非常牵强。
天干仍然是描写人的!近取诸身,就表现在天干上!
“甲”字:以前的学者多数认为是表示盾牌,在唐汉先生的《汉字密码》中,解释“甲
”字时,引用了一幅商代青铜器铭文图(头上有甲的武士!)其实那不是头上有“甲”,而
是甲字就代表头!甲骨文的“甲”字中间是一个“十”字,外面是一个“口”。“十”字代
表五官,“口”是头部的外框。
“乙”字:《说文》认为是玄鸟的简写,唐汉解释为绳套。其实它是对人的脖子部位的
白描!
“丙”字:是对人体胸部的白描,那个图形文字表达的是一幅强健的胸肌图!
“丁”字:甲骨文字形是一个小方匡,在青铜器中则是实心的,这个文字耗费了很多人
的心血,其实它描写的是人体的腹部,甲骨文的“为”字,中间的“口”就是表示腹部。还
有上文我提到的“寅”字,中间的“口”我为什么解释代表“子宫”,原因就在这里。
“戊”字:多数人解释为古代兵器的象形,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这个甲骨文文字代表的是人
的右手臂。
“己”字:唐汉先生解释为绳索,也说对了一半,它代表人的左手臂。古人在围捕猎物时
,右手拿着标枪类武器,由于怕投掷出的武器不能及时收回,就在武器的尾部拴上绳索,绳
索很长,就拿在左手中,由于左右手臂是一样的,古人为了区分开,就想出这个办法来,真
是聪明啊!
“庚”字:甲骨文文字是对男性的臀部,包括生殖器在内的白描。甲骨文中有不少以“庚
”字为偏旁来代表男性行为的字,如“康”字,是“庚”字下面加四个点,表示男子小便时
的情景。唐字,是“庚”字下面加个“口”,表示男子在发号施令!另外盘庚的庚字应该当
男性讲,解做姓盘的男人。
“辛”字:甲骨文所表达的是女性站立时臀部和生殖器正面的白描图。甲骨文的“妾”字
,上面是个“辛”字,下面是个“女”字,表示“妾”是以生育为主要目的而娶的女人。从
这个文字可以明确看出“辛”所表达的是女人的生育器官。
“壬”字:甲骨文表示的是人的左腿。
“癸”字:是两个壬字的相交,表示另外的右腿。由于人类行走时习惯先迈左腿,所以
“壬”在先表示左腿。甲骨文的“方”字,就是“壬”字加上一个“人”字,“人”字有正
反两个方向,表示人的走向不同。
本人非常自信自己对天干地支的解释是正确的,请朋友们广为传播! ”,
UID 19277  帖子 10  精华0  积分 10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0-28  最后登录 2003-11-6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执6
“丑”字:甲骨文的字形应该是对男女交媾的象形白描,其字形是中间重叠的两个人。
所以古人称发生性行为时为“丑事”!
问:在古书中“丑事”的“丑”字怎么写(并请找出一句例句)?
先生说,如果这个字说错,就可以断言这篇号称“揭开千古之迷”的文章全是胡说八道。
UID 18498  帖子 18  精华0  积分 18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0-14  最后登录 2003-12-6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文字,研究
本帖最后由 吴步真 于 2009-8-26 09:17 编辑
作为一个业余的爱好者,总是要有一些新的想法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爱上文字研究,得益于唐汉的《汉字密码》,虽然有些见解不敢苟同,但心中仍然当唐汉先生为先知。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超过先知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就从唐汉先生最得意的天干地支说起吧。
甲字研究
《说文》:甲 東方之孟陽气萌動從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頭宜為甲甲象人頭凡甲之屬皆從甲




《说文》中,一曰人頭宜為甲,甲象:人頭。
天干是一组有次序性的文字,古人在创造这组文字的时候,应该根据一种有次序性的事物来创作。人体的外观结构是离人最亲近的事物之一,用它来表示一到十的次序最好不过了。
我认为许慎的年代还知道天干的大概取像,所以甲字是人头部外观轮廓的描述。
收藏分享评分
回复引用
订阅TOP
吴步真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吴步真 当前离线
UID 137188  帖子 159  精华 0  积分 31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6  最后登录 2010-6-28


书生

2#
发表于 2009-8-9 07: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步真 于 2009-8-10 19:41 编辑
1# 吴步真
乙字研究:
《说文》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气尚彊其出乙乙也與|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從乙



  




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气尚彊,其出乙。乙也與“|”同意。乙承甲,象:人頸。许慎释“甲”也为人头,我认为乙当为颈部。甲字三形应是与乙字连写。乙字的造型应该取自鹅类的脖颈。
回复引用
TOP
吴步真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吴步真 当前离线
UID 137188  帖子 159  精华 0  积分 31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6  最后登录 2010-6-28


书生

3#
发表于 2009-8-9 08: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步真 于 2009-8-10 19:43 编辑
2# 吴步真
丙字研究:
《说文》丙字:位南方萬物成炳然陰气初起陽气將虧從一入冂一者陽也丙承乙象人肩凡丙之屬皆從丙徐锴曰陽功成入於冂冂門也天地陰陽之門也








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陰气初起,陽气將虧。從一入冂。一者陽也。丙承乙,象:人肩。
人肩从背部望去,就如丙字形状()。古文“丿”应该是取自人体的左肩胛骨的外形。
“丿”《说文》解释如下:右戾也,象左引之形。许慎解释为右肩。古文没有奈字,以丿的反向代替,丿奈应该分别表示左右肩胛骨。
匕,丿,丙古音应该相同。
12345678910(匕字)
《说文》匕:相與比敘也從反人匕亦所以用比取飯一名柶凡匕之屬皆從匕
3和4匕字,分左右相向之形,第5个是与乙字连写,第6个是与丙字连写,第7个是与戌字连写,第8,9与己字连写,第10个与辛字连写。与不同的字组合将表示不同的状态和情形,也代表不同的意义。匕字的造意应该由肩胛骨磨成的骨匕而来,由于它有刺入的迹象,古人还用匕字来代表男阴。
背是后造之字,甲骨文中没有,丙字是背的源字。
回复引用
TOP
吴步真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吴步真 当前离线
UID 137188  帖子 159  精华 0  积分 31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6  最后登录 2010-6-28


书生

4#
发表于 2009-8-9 12: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步真 于 2009-8-10 19:45 编辑
3# 吴步真
丁字研究
《说文》丁:夏時萬物皆丁實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屬皆從丁









丁:夏時萬物皆丁,實象形丁。承丙,象:人心。许慎解释为人心,我认为是表示前胸部位,可能还表示腹部。
古文,篆文,甲骨文和金文女字:












女字:我认为是丁字形再加上一个表示人形的字组成的.女字创作之始并不表示女人,而是汝的意思。即你字的源字,只有加上两点之后才表示女性。丁字有表示力量的意思(腹部用力和强壮胸肌),表示成熟的男性。如“壮丁”。
     卫字。中间的字符应该是丁字,表示护住心脏或搓揉腹部。
回复引用
TOP
吴步真

书生

5#
发表于 2009-8-9 1
戊字研究:
《说文》戊字:中宮也象六甲五龍相拘絞也戊承丁象人脅凡戊之屬皆從戊
古文,篆文,甲骨文,金文戊字




戊字:中宮也,象六甲五龍相拘絞也。戊承丁,象:人脅。
人的臂膀怎么会象一个武器的形状呢?因为手臂是拿工具做工或投掷标枪的。手臂有两个,我认为戊字代表的是人的右手臂。
(我字)
戊,我是对应的两个字,如果戊表示右手臂,那么我字应表示左手臂(拿的东西不同)。戊字与吾字通,与五字通,五为中心表示自我(通常为男性),我字为戊之伴,加女为娥表示女性。
《说文》娥:帝堯之女舜妻娥皇字也秦晉謂好曰娙娥從女我聲。(娥字)
回复引用
TOP
吴步真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吴步真 当前离线
UID 137188  帖子 159  精华 0  积分 31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6  最后登录 2010-6-28


书生

6#
发表于 2009-8-9 18: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步真 于 2009-8-10 15:19 编辑
5# 吴步真
己字研究:
《说文》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凡己之屬皆從己
古文,篆文,甲骨文,金文己字:

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
许慎认为己为人腹,如果戊表示双手臂,那么己就应该表示腹部。我与己随着文字的发展,都表示自我。
妃字:                                                                                                                                                                                                                                                

《说文》妃:匹也從女己聲。妃子有两种造法:由女和己构成,由女和巳构成。那么己字应该表示人的左手臂,同时表示女性。“我”字手里拿的东西我猜想有两种可能:一是古代织布的梭子,二是记录历史的典册。
这是唐汉在解释甲字时所举的商代青铜铭文。他认为是头上有甲的武士。这个铭文我认为是表示商族的职业。
商代的先祖为“契”,“唯商人有典有册”,契应该是黄帝时期的史官。创造文字记录历史度量运算是契的工作。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回复引用
TOP
吴步真

书生

7#
发表于 2009-8-10 16: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步真 于 2009-8-10 19:54 编辑
6# 吴步真
庚字研究
《说文》庚:位西方象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庚承己象人齊凡庚之屬皆從庚

古文,甲骨文,金文的庚字。
庚:位西方,象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庚承己,象:人齊。
(齐字)
《说文》齐: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齊之屬皆從齊。徐锴曰: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二地也,兩傍在低處也。
《说文》上没有脐字,没有臀字。象人齐?人齐是什么呢?是肚脐吗!己字已经表示腹部了,还要用一个字来表示吗!齐字古时发什么音呢?是否是ji(几),就是我们人类的男阴呢!从齐字的解释上来看,我想齐就代表男性生殖器。那么庚就是男性臀部的描述。
康字
体若筛康:是否可以解释为吓得尿裤子。康字描述的是男人在小便。
伏羲女娲交媾图
图中伏羲和女娲手中拿的符号,应该就是分别表示男女符号的“文”。女娲手中拿的三角符号就是庚上面的符号(几ji)。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回复引用
TOP
吴步真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吴步真 当前离线
UID 137188  帖子 159  精华 0  积分 31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6  最后登录 2010-6-28


书生

8#
发表于 2009-8-10 17:21 |只看该作者
7# 吴步真
辛字研究
《说文》辛:秋時萬物成而孰金剛味辛辛痛即泣出從一從****辠也辛承庚象人股凡辛之屬皆從辛

辛字的古文,甲骨文,金文形状。
辛:秋時萬物成而孰,金剛味辛,辛痛即泣出。從一從****辠也。辛承庚,象:人股。
(股字)
《说文》股:髀也從肉殳聲
人股:学者们解释为大腿骨,其实应该是大腿骨的外面——屁股。而且是女人的屁股!
(妾字)
《说文》妾: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從?從女。春秋厔女為人妾,妾不娉也。
用女人的生殖器来传宗接代,“妾”是以生育或性为主要目的而娶的女人。妾上面的字符就是辛字。
丙为人背,丁为人胸,庚为人阴,辛为人股,这是这几个字的经常用法。
“從****辠”中间的省略当解释为“女生殖器”。“從?”也不是从口(KOU)而是从丁(
偏旁部首里的大方框是丁字的原型,很多字的解释都应该重新考证,比如“田”“男”等等。我在后面会研究这两个字。
回复引用
TOP
吴步真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吴步真 当前离线
UID 137188  帖子 159  精华 0  积分 31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6  最后登录 2010-6-28


书生

9#
发表于 2009-8-10 17:44 |只看该作者
8# 吴步真
壬字研究
《说文》壬:位北方也陰極陽生故易曰龍戰于野戰者椄也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與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脛脛任體也凡壬之屬皆從壬
壬字古文,甲骨文,金文的字形。
壬:位北方也。陰極陽生,故易曰龍戰于野,戰者椄也,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與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脛,脛任體也。
那么壬当解释为腿,我认为还可以表示为左腿。
在与腿脚有关的文字创造中,多用壬,从“壬”的发音与“印”的同音来分析,壬有足迹的意思。“壬辰”引申为怀孕的迹象,表示有幼虫在里面运动引起反应的意思。
(方)
甲骨文的“方”字,就是横向的“壬”加上一个“人”字,“人”字有正反两个方向,在写“方”字时就可以表明人的走向或者男女。
(攻)
甲骨文“攻”字是由壬,卜,手的符号组成,表示走过去拿武器进行破坏的意思。
回复引用
TOP
吴步真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吴步真 当前离线
UID 137188  帖子 159  精华 0  积分 31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6  最后登录 2010-6-28


书生

10#
发表于 2009-8-10 18:18 |只看该作者
9# 吴步真
癸字研究
《说文》癸: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凡癸之屬皆從癸
癸字古文,甲骨文,金文字形。
癸: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
癸就是轨迹的意思,描写的是足迹印在地上的情形,因此用癸代表人的脚。我认为还可以代表人的右脚。癸字可以看成两个壬交叉在一起。腿不象手臂可以用拿不同的东西来表示,先迈左腿为壬,后跟右腿为癸。
下面按许慎的解释叙述一下天干的意义:
甲为头,乙为头(头颈一体),丙为肩,丁为心(胸)戊为臂,己为腹,庚为齐(几),辛为股(臀),壬为胫(腿),癸为足。十天干次序明了。
按我的理解叙述一下天干的意义:
甲为头,乙为颈,丙为背,丁为腹,戊为右臂,己为左臂,庚为男臀,辛为女臀,壬为左腿,癸为右腿。
十天干创造之初是用来记日的,地支应为后创的文字,随着观察星体的不同,历法的不断修正,天干和地支结合到一起用以记日,月,年。
古人在不同的场景,会用不同的计数文字,我将在后面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