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神帝txt免费下载:两岸4地大学排行榜首出炉 大陆盛产博士缺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9:21:39

两岸4地大学排行榜首出炉 大陆盛产博士缺大师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2011年06月04日01:00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 李佳) 高考前夕,首个包括港澳台高校在内的中国大学百强榜发布,排在前十名的高校中,台湾、香港各3所,大陆4所,其中大陆的清华大学与台湾大学并列第一,北京大学列第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排名依次是22、25、77、84、95。

  作为榜单发布方,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昨日介绍:“两岸四地大学的排名,是首个以整个大中国地区的大学为对象,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的排名。”

  据悉,排名选取的是120所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且面向两岸四地招生的高校,其中大陆高校85所,台湾25所,香港区8所,澳门2所。

  发榜方昨日介绍,通过两岸四地高校的研究,大陆高校欠缺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大师,港台多所高校都有多名“高被引科学家”,而大陆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个别学校有1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排名榜子项目的分类“博士学位授予数”里,博士授予学位数量排名前十的高校全部来自大陆,其中多所大学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在1000个。而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在90%以上的10所则全部为港台大学。

  昨日,榜单发布方有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看到的媒体报道还是很正面的”。但记者了解到,该榜在引起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了争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认为,因为管理体制不同,两岸高校的可比性不强。在国际化指标上,大陆高校没有明显优势。他认为,榜单呈现出来的差距,大陆高校如要赶超,“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连线 为发布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中国大学榜单引以为豪

  制榜者:排名透明 允许验证

  发布首个包括两岸四地中国大学排名的榜单的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2003年曾用英文发布“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昨日,记者连线该中心执行主任程莹博士,他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做了回应。

  长江日报:为什么要以两岸四地大学为对象排名?

  程莹:对两岸四地的研究型大学按照统一的质量和表现指标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他们的相对位置和比较优势,最终推动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共同提升。

  长江日报:排名的指标体系是如何设计的?

  程莹: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所采用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大学的特点,我们又增加了若干个同时适用于两岸四地教育状况的指标,形成了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质量、学校资源4大类共13项指标的排名指标体系。

  长江日报:排名的数据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程莹: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是国际性的数据库,二是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三是由我们独立开展的调查。

  长江日报:这个榜单与国内以往的排名有何区别?

  程莹:一是此前的国内大学排名没有国际可比性的指标体系,如两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教学成果奖;二是此前的国内大学排名很少公布各大学在单项指标上的得分和名次,使得外界无法对排名结果进行检验和重复。

  长江日报:被排名的高校如有疑问,怎么办?

  程莹:整个排名高度透明,除了提供各个学校的总得分以外,还提供了学校在每个原始指标上的得分,允许他人检验核实每所大学在各个具体指标上的表现和位置情况。

  长江日报:榜单选择现在发布与高考有关吗?

  程莹: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榜单,这是一件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榜单从去年6月份开始准备,选在现在发布与高考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巧合。有些省份高考志愿此前已经填完了,如果纯粹考虑高考,可以在更早的时候发布。今后还会考虑继续发布两岸四地大学排名。(记者 朱建华)

  【专家观点】港台高校让大陆牛校“靠边闪”榜单警示大陆高校隐忧

  本报讯(记者李佳)在上海交大年初发布的2011年大陆高校排行榜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地区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排在了10位和12位。

  而在6月1日刚公布的全版“中国大学榜”中,北大排到了第7位,中国科技大排在了第9位,华科大和武大更是往后挪了十多位。香港理工大学、台湾阳明大学……许多以前感到陌生的港台大学,进入了前20位。港台高校为何让大陆牛校“靠边闪”?排除对该榜的争议,大陆高校又该有怎样的警醒和启示?

  高教专家:论文“大跃进” 质量难想象

  “因为港台不少高校更具世界优秀学府的特质——崇尚学术自由,学术权力在校内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胥青山解读。他介绍,评价大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科研实力。目前中国大陆论文总数遥遥领先,与美国不相上下,但这种论文“大跃进”却埋藏着隐忧——人均论文发表率、单篇论文引用率、论文影响因子等评判论文质量的指标,大陆却是倒数。

  胥青山介绍,通过与台湾和香港同行的交流,他观察到,他们凭着兴趣确定专业方向,一旦获得资助就“给力”出成绩,耗费多年埋首做好一个项目。相较国内,靠着行政压力搞科研,“有钱就做,没钱就不做”。他举例说,搞化学的,一个学期在三大检索上发几十篇论文,可能每篇只是改几个元素,论文数量上去了,质量难以想象。

  港归硕士:香港少见终身制教授

  张文辉,武汉知名服装设计师,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设计系副主任,2001年到2002年间到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品与时装设计专业读硕士研究生。

  在港理工的每天,张文辉呼吸的都是国际化气息,“80%是外籍教师”。他介绍,在香港,极少数教授是终身制,更多的是聘用制,有在知名企业和大学工作经历的各方人士,聚集而来。

  在内陆高校,这不可想象,一旦专业方向落寞,授课教师只得转到其他专业,适应起来有一定困难,但“萝卜”必须在“坑”里,拔也拔不得。从学生培养来说,港生最爱studio(工作室),经常给企业做研发,课程教授注重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