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袁世凯的家事与国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02:07

袁世凯的家事与国事          

上高中时,班上有个同学叫袁世星,老家项城袁寨,据说跟袁世凯同宗同辈。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学习近代史大家都骂“窃国大盗”袁世凯时,袁世星同学还很不高兴,说不要当他的面侮辱他族人。

后来,我还有个朋友叫袁克伦,籍贯也是项城,说与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袁克文同辈分。每当我们在一起聊天时,他总是兴致勃勃地讲项城袁家——似乎他祖上有很多荣耀。

我发现,一个人,无论他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还是贩夫走卒类的小人物,一生都摆脱不了他出生的地方,都与他的乡土乡音有烙印般的情感维系。你看看,那些军界、政界、商界,一旦有某大人物掌了大权,这个大人物的同乡一般都会得到诸多好处。

在民国,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可以印证我的判断,称呼某大人物,一般直呼籍贯。比如袁世凯,时人称袁项城;黎元洪,称黎黄陂(黎为湖北黄陂人);段祺瑞,称段合肥;冯国璋,称冯河间(河北河间人也)等等,可见乡土,在中国是何等重要。

话说1859年,袁世凯生于河南项城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父祖多为地方名流。叔祖袁甲三曾督办安徽团练,累官至漕运总督。父袁保中系地方名绅。叔父袁保庆曾在甲三军中带兵,官至江南盐巡道。袁世凯自幼过继保庆为嗣子,少年时随嗣父先后到济南、南京等地读书。保庆死后,复随甲三子、户部侍郎袁保恒至北京就读。

少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老袁后带兵入朝鲜,有战功,得李鸿章赏识,其后青云直上,后来,当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来,还当了83天的皇帝。

袁世凯的一生功过是非,暂且不表。我老家鹿邑与项城同属豫东,陆陆续续有些项城的同学或朋友,讲起世凯与家乡的恩怨,倒是津津有味。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袁世凯一下子如待宰的羔羊,你道为何?听我慢慢说来。

戊戌变法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幽禁,他至死都最恨一个人,袁世凯。光绪一直认为是老袁出卖了维新派,导致身边亲近“六君子”被杀以及自己被囚,这乃成为晚清最大一桩悬案。据说光绪死前给自己的继承人立下遗嘱:立杀袁世凯。

年幼的宣统继位,宣统的老爸载沣成为摄政王。载沣何许人也?光绪皇帝的亲弟弟,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使载沣对老袁要痛下杀手了。

但狡诈多变的老袁岂是那么容易被杀的?老袁在天津小站练兵,拥有最精锐的六镇新军,各镇将领都是老袁铁杆亲信,另外当时朝中清流张之洞等人极力上书载沣老袁不可杀。

载沣竟然杀袁不得,只好解除袁世凯的官职,袁称疾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辉县,后转至安阳。袁在此期间韬光养晦,暗地里等待时机复出。被解职的袁世凯回到了河南安阳的洹上村,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并写了名为《自题渔舟写真二首》的两首诗,其中的一首“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此时袁世凯以商朝时同样隐居洹上村的伊尹自比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和志向。

袁世凯是项城人,为何隐居安阳?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和他的身世、家事有关。老袁父亲袁保中有八个子女,长子世昌、次子世敦和两个女儿为原配夫人所生,其余四子皆是庶出,袁世凯行四,7岁时又过继给了叔父袁保庆。

袁世凯做山东巡抚时,他的母亲刘氏病死在天津,灵柩运回项城之后,袁世凯的同父异母兄袁世敦以嫡子主持家务,他认为刘氏不是正房,坚决不准正门出殡,灵柩也不能埋入祖坟和袁保中合葬。虽然袁世凯权势滔天,但囿于伦理纲常,只能和哥哥争执,甚至跪下哀求,但也没有得到袁世敦的许可。袁世凯最后只得另购坟地,才算让母亲安然入土,但也因此和袁世敦闹翻了脸,盛怒之下与之绝交,从此永远不再回项城老家。

袁世凯不仅隐居在安阳,死后也葬在了安阳,现在安阳还有几百亩的老袁墓地,称为“袁林”,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到安阳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不过据说袁世凯不贪财,其死后丧葬费用,北洋政府出银50万两,其余部分由袁世凯北洋旧部个人捐款。

袁世凯与河南老家的传说,多得说不清,大多是情感上的恩恩怨怨。不过这一切,都烟消云散在历史深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