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之路下载:宝马教授只是揭开了皇帝的新装(正、反方言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0:32
    《月未圆书斋》整理刊登,欢迎您的光临!
宝马教授只是揭开了皇帝的新装

  “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北师大教授董藩说的话还在梁间缭绕,开着宝马,手机号码有7个8的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一句“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的言论又让我们猝不及防,“叫兽”一词再度四处游荡。(长江日报5月22日)

  此言一出,立即引来许多“卫道士”道德大棒的“袭击”,搬出一堆圣贤名言,以此来驳倒尹教授的“谬论”。虽然尹教授观点刺耳,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国大学的现实生态。与其揪住“毁灭论”、“开宝马”来批驳,还不如正视高校“金字塔”教师结构的现实,分析其成因,思考破解之策。 ■支持方 

熊丙奇:“宝马副教授”不过说了句大实话

转播到腾讯微博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云南大学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副教授尹晓冰在一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他开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自称用在教学上的精力约占1/3。(5月22日《长江日报》)

尹晓冰的话,被媒体作为标题加以凸显,在时下对大学教学普遍不满意的环境中,想不引起网友的注意都难。而针对他的狂放之语,自然是板砖无数。与众多网友不同,笔者认可尹晓冰的“实话实说”,而不是装作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样子。而且,从教学角度看,他的话,并没有错。

他的话给人的感觉是对教学毫不在乎,可是,再看媒体的具体报道,才知道,他本人其实是个教学的“高手”——有11年高校教龄,3次获云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被某网站授予“2009经济及管理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可以说,这样的教授是有资格“教育”同行要全身心投入教学的。然而,他却“实话实说”,自己用在教学上的精力约占三分之一。其实,在今天的大学中,能把自己的三分之一精力用在教学中,这样的教授已经不太多。

大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但如果就教学而教学,很难开展好教学。笔者一直撰文呼吁大学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但并不否认教师也要开展科研。只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才培养服务,而不是本末倒置。一个好的教授,应该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来支撑其进行一流的教学。从尹教授的简历看,能把MBA课上好,与他有深入的一线调研有很大关系。

至于尹教授在MBA课堂上的表现——对MBA课堂上以堵车为迟到借口的学生,他毫不客气地反问:我开宝马就不遇堵车吗?——貌似很张狂,也很不符合教师的标准模式,但这种表现,在民国的大学中,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了。那时的教授,比这有个性得多。这是现实环境用一个模式要求所有人的结果,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甚至失去了鉴赏个性的能力,把个性当做另类,进而对其极为防范。

在如今的各种论坛、报告中,官话、套话比比皆是,很多教授宣称自己全身心爱着自己的学生,而转过身就吩咐研究生给自己代上本科生课,或者一年都难和自己的学生见一两次面。有真活(上课受学生欢迎)、讲真话(不虚夸)、有个性,在今天的大学,这已属难能可贵,尹晓冰这样的教授,在大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笔者所担心的是,他被媒体凸显的这句话,会给他在现实的大学中带来麻烦——被理解为教师不要教学,以及在学生面前宣传物质享受,甚至被上纲上线为:“宝马”教授与“教学毁人论”。如此,他的个性将被毁灭,以后与同行交流时,可能就小心谨慎地选择讨好的语言。
■支持方 

何勇:教师不用讨好学生是教育的回归

发布时间: 2011-05-24 08:12 来源: 荆楚网.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尹晓冰老师讲课(图片来自互联网)   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在全国性的一个研讨会上提醒同行:“教师用不着讨好学生。”对MBA课堂上以堵车为迟到借口的学生,尹晓冰毫不客气地讽刺问:我开宝马就不遇堵车吗?认为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5月22日《长江日报》)
  这些出自大学教授的个性言论,表面上看确实很荒唐,有违师德,有辱教师职业,甚至说有点无耻。然而这种不合群的言论,在笔者看来,观点本身不但没有错,相反道出了教育理论的正确常识,是大学教育的回归,是师道尊严的回归,是以实际行动和言论要求重新建立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平等地位的呼吁,是对一些教育乱象的拨乱反正。
  近些年来,在教育产业化的大旗下,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商业化,逐步偏离轨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逐步颠倒,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没有了,相反很多大学教师为了在学生评价教师的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开始庸俗化,一味的、毫无原则的迁就学生、讨好学生、巴结学生,把学生当成“上帝”来“招待”,不负责任的纵容学生的错误和不当行为,对学生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习以为常,甚至容忍一些侮辱师道尊严的行为,更别说公开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可以说,当下的大学教育在教师讨好学生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已经彻底沦为没有批评教育的非完整性教育,有的只是教师怕学生的大学教育,结果对学生贻害终身,学生在校期间没学到有用的知识,做人的基本道理还在教师的错误指引下不断下滑。当然中小学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很多中小学为了保证优质生源,极力讨好和巴结成绩优秀学生,从不批评成绩优秀学生,防止被其他学校乘机挖走。
  大学教授高呼“教师用不着讨好学生”,并以实际行动讽刺迟到找理由的学生,实质上是纠正过去一些教师的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乱象,是要求建立正确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要求教师负起应尽的责任,要本着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任的原则,要敢于批评学生的错误和不当行为。实际上就是通过还学生一个完整的负责任的教育,达到维护教师的师道尊严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说,对于这样一位不怕得罪学生,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有良心的大学教师,应当给予掌声,而不是嘘声。
  至于说把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其实这话并没有错,只不过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社会对教师的过高的道德要求罢了。教师是奉献者,但是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将全部精力用在教学上,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家庭,这就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这样的奉献精神不要也罢。我想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希望一个教师因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结果自己生病的女儿因没有及时医治而死亡的悲剧在奉献精神下继续上演。换言之,反对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既是要求教师在重视教学同时,还要重视家庭和社会。 ■反对方 

“宝马副教授”的张狂颠覆了师道

  □张培元

  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在一个全国性研讨会上发出雷语:“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他自称用在教学上的精力约占1/3。对课堂上接打电话者,他毫不留情:“把你的破手机扔掉,你用的手机我去年8月就用了,我的电话号码有7个8,你买得起吗?”(5月22日《长江日报》)

  假如孔老夫子在天有灵,肯定难过得要哭了。前不久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警告学生:“40岁没4000万不要见我,不要承认是我学生。”此番又有“宝马副教授”尹晓冰公然挑战师道伦理,号召大学教授不要全身心投入教学。在一个物欲膨胀的年代,为师者难道也是如此拜金和刻薄?

  按照尹晓冰的说法,大学教师群落如同金字塔,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部分是既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学术活动家,顶端的则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这种根据世俗成功学标准对教师队伍的具体划分,令人不寒而栗。原来,纯洁的象牙塔之内、神圣的学术殿堂之上,丛林法则、学术官僚化居然被当成圣器膜拜。不以“学霸”为耻,而以“学霸”为荣,这种颠倒的学术荣辱观,其实正是畸形现实生态的全息映射。眼下学术圈似乎处处都离不开跑,从跑课题、跑评估到跑职称、跑评奖、跑项目,在一个处处拼“跑”的语境里,又有多少人能以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功夫潜心治学?

  昔者有先哲云,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现在却有聪明人说,授人以渔者最会打鱼,老师应该是社会上最暴富之职业。过去人们无数次深情颂扬,老师是“到死丝方尽”的春蚕、“成灰泪始干”的蜡烛。如今却有人发出异议,认为奉献精神等同于自毁,太过傻冒了。以市侩思维分析,尹晓冰所言似乎有理。然而站在传统师道伦理的角度看,师道作为社会道德的制高点,其水准降低必然导致整体道德水平下滑,其底线陷落必然导致整个道德框架崩溃。当老师们都津津乐道于开宝马、发大财、以官场厚黑学操控学术圈时,他们怎要求莘莘学子弃浮躁而踏实学习、蓄道德而渐成栋梁呢。

  大学之大,在大师。大师之大,在学问,在素养,在情操,在道德,在人格,而非金钱权位、功名利禄。孔老夫子设帐授徒,有教无类,并没有要求三千弟子必须向富可敌国的“富学生”子贡看齐。韩愈亲自选择能行古道的年轻俊才李蟠为徒,并作《师说》以鼓励,通篇流淌着师道、师爱、师尊的温暖,并无一字怂恿人拜金求财。时代在发展,传统师道会不断吸纳新元素,但其核心内容决不会扭曲或者颠覆。“宝马副教授”以数十万元的豪车、7个8的吉祥电话号码而炫耀课堂,暴露了学术功利化的自私与浅薄。严格说,这样的老师,只能算经过明星化包装的学术人物,而非真正的学术明星或者明星教师。

责任编辑:NN023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反对方 

全心教学是毁灭?教授走火入魔!

  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副教授尹晓冰21日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5月22日《长江日报》)

  这样的观点,竟然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抛出来,恐怕注定要语惊四座了: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原本是对一位教师的本质要求和最高褒奖,但在这位教授眼里竟成了一种“毁灭”,这让人情何以堪?

  尹副教授将此进一步解释为“毁灭自己,照亮别人”,这同样与理不通。教育事业原本就如春蚕、蜡炬,最可贵的就是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而“照亮别人”作为“奉献”之后的硕果,正是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也总能引人孜孜以求,如今怎么竟成了“毁灭”?

  其实,尹副教授之所以持与众不同的“毁灭”论,根源在于不同的价值观作祟。从座驾宝马车,到手机吉祥号,尹副教授平素用来批评学生、“维护师道尊严”的,本就是其“财气”而非“才气”;而这次敢于在全国的研讨会上放言张扬乃至猖狂,也是凭其经济上的成功而非学术上的成就。说得不客气点,这恰如用燕雀的标准来衡量鸿鹄的志向,只能暴露自己的无知与浅薄,别无他用。

  同样“毁”人不倦的,还有那位前不久对学生说 “没4000万别来见我”的北师大教授。其实,北师大这位教授的头衔是该校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副教授则供职于云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以二者的研究领域来看,对“财富意识”过于亲近乃至偏执了点,倒也情有可原。但不可原谅的是两人皆以自己的标准训导别人,甚至视庸俗为时尚,尽显一己得志后的嚣张,完全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现实中也许真的缺了些师道尊严,但这显然不是靠“拜金”教授的“财气”所能挽回的。相反,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很多教授再也坐不住冷板凳,耐不住寂寞,而是一味迎合学术造假、课题蒙混、敷衍正课、热衷走穴等追名逐利行为,以至在“拜金”的道路上走火入魔,这才是当前师道尊严不断丧失的一大根源。若从此角度讲,目前教育界所缺失的,并非尹副教授这般适应市场经济的“潮儿”,而是恪守教育本真的“范儿”。

  究竟什么才是教育界的“范儿”,怎样才能树立学者风范、师道尊严?我们不妨读读爱因斯坦在其《我的世界观》里的一段话:“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这与孔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思想显然是相通的。话虽听起来过于“阳春”,甚至有些“迂”,但对身处于科研前沿与知识殿堂,肩负着文明的传承与启迪的大学教授们来说,倘若全然缺了它,那恐怕才是一种真的自我“毁灭”。 
■畸形评价机制 

扬子晚报:"毁灭论"是对高校评价体系的另类控诉

2011年05月23日 10:28   来源:扬子晚报   熊爱新 

  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晓冰不但在课堂上以自己的宝马和手机号向学生炫富,还“善意提醒”同行: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他说,自己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教学上。

  课堂上,老师拿自己“开宝马”、用“靓号”来嘲讽学生,乍看到这样的信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不久引发广泛争议的北师大教授董藩“40岁身家4000万”的成功论调。

  不过,尹晓冰是在全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创新研讨会发表此番言论的。他教授的是MBA课程,其学员基本是来自商界的企业高管、老板、总裁之类的人物。在商言商,大谈物质、财富自然不算为过。由此看来,这跟“4000万教授”董藩的论调一样,不过是一次师德和物欲问题上的讨论而已。

  不过,我还觉得,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状呢?尹晓冰实际上道出了几分内情。他表示,大学教师呈现“金字塔”式生态,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大学教师如果想顺着“金字塔”发展,做好教学是基础,但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

  这一番话,倒是有另外一番味道在背后。我们都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时候大学教师的身份和职责有些错位,教学似乎成为了排在最末位的工作,以至于名教授、院士之类的亲自给本科生上课成为了“新闻”,教学任务委托给了助教、甚至高年级的学生。大学教授、老师越来越忙,但是不是忙于教学,而是忙于论文、课题、项目、走穴……上课反倒成为了“打酱油”,教授、导师被冠上了“老板”的帽子,就是一种犀利的讽刺。

  尹晓冰的那番话,有他自己的认识问题,但我们也不妨将其看作对当前高校评价体系的另类控诉。这样的生态,显然是源于一种扭曲的机制,也就是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授课的考核方式,教学任务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参照。有能力、有办法搞到项目的人,往往又能掌握更多学术和行政资源,名师更名,赢者通吃,甚至出现“职称越高、离讲台越远”的怪圈,而常年在教学一线的“教书匠”,成了高校中的“弱势群体”。

  新闻中提到,尹晓冰表示毫不畏惧地批评学生,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维护师道尊严的需要。不得不说的是,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恐怕也是源于他不是处于所谓“只能管教学”的“底层”吧。

  当名师远离教学一线,大学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教学,“传道授业”反而成为“副业”,不仅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对大学本身又何尝不是呢? 

近些年,一些教授学者的“雷语”标新立异、辣味十足,某种程度表明这一群体敢言能言,也是言论自由、社会进步的表现,对此不妨抱有宽容之心,莫要“以言论罪”。尹晓冰只不过道出了一种真相,在当前的高校中,不少教授已经迷失自我,抛弃责任,唯利是图。教授异化为经济动物,板子不能只打在教授的屁股上,还需反思的是,学校的监督体制,考核体制哪里去了?当学霸横行,高校过度行政化、社会上充斥着能赚钱就有地位的氛围,要求老师独善其身、保持君子之道,也许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