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和:可惜张维为不在国内全职任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30:57
可惜张维为不在国内全职任教文章原标题:张维为教授续聘国务学院兼职教授并作报告作者:张维为来源:复旦大学网来源日期:2011-6-1 

    2011年5月27日中午,张维为教授兼职教授续聘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复旦大学文科楼615室举行,国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副校长、国务学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教授、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萧思健部长、国务学院分党委书记沈兰芳研究员、国务学院陈志敏教授、郭定平教授、任军锋副教授、包霞琴副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刘永涛副教授、宋国友副教授、张家栋副教授,以及公共卫生学院陆嘉良老师以及来自院内外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图片说明:复旦大学副校长、常务副院长林尚立教授向张维为教授颁发兼职教授续聘证书)

  吴心伯教授首先对张维为教授作了简单介绍。张维为教授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现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2008年5月受聘为我院兼职教授至今。

    学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教授向张维为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续聘证书,聘任张维为教授继续担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兼职教授。随后,张维为教授结合其新著《中国震撼》,以“中国话语创新”为主题做了发言。

  张维为教授介绍了自己的新书《中国震撼》及其写作心得。这本书的写作源于到各国的游历让其对西方话语产生了深刻质疑。向来被推崇的西方话语——更多时候是指美国模式——并没有在发展中国家产生良好效果。在东欧,在亚洲,美国式的民主政策、多党体制并没有给这些国家带来现代化。由此,引发了他对中国话语的思考,在他看来,面对西方强势的话语体系,中国人必须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全面的、强势的和透彻的中国话语。所谓全面,就是足够解释中国过去的历史、现在的问题和未来的选择。所谓强势,就是能够应对西方话语的挑战,中国话语背后是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所以中国话语是有实力变得强势的。而所谓透彻,就是需要被普遍理解,尽管有时候被理解不代表被接受。张教授尤为强调在中国话语的建立过程中要连接“地气”,因为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尽管当今中国拥有诸多话语,但那只是执政党的话语。真正的中国话语必须建立在人民的认同上,与中国文化以及中华民族密切联系,尤其要让不信奉共产主义的人也信奉中国话语。

  对于西方话语批判,张教授以“民主与专制”和“多党制与一党制”为例进行分析。西方话语对中国体制的批判,是西方世界有意在道德上树立自己的优越感。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必须打破这些“优越感”对中国思想的束缚。并由此提出了“良政”的话语来对抗“民主”话语,因为在他看来良政与民主的区别在于:良政既可以产生于非西方模式,也可以产生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模式;而民主只有在西方世界有其优越性,却在西方以外的世界四处碰壁。如果民主就是西方式的民主,那么我们就可以不认同这一话语。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实质的民主,即民主服务的价值,其形式应该是适应各国的国情的。这是一次话语创新的尝试,也达到了让西方人理解的目标。

  随后张教授也谈到合法性问题。美国人所标榜的一人一票的选举所带来的合法性,事实上在1965年才基本实现,那么是否可以说1965年以前美国的政权是不合法的,另外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国家的合法性与政权的合法性,以及民意与民心和人心的问题。张教授认为,合法性必然是历史形成的,如果挣脱西方既有的对合法性的定义,中国话语之下的合法性应该包括以下两点:首先是“民心向背”,既民众对于政党连续执政和政策延续性的诉求;其次是“选贤任能”,通过选拔交接的政权过渡,可以保障执政精英的治国才能,而相比之下西方式的选举制度却并无“人才”的概念,谁都可以上台,却忽视了其治国的才能。

  最后,张维为教授阐述了自己对社会科学发展的看法。他认为,西方的政治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建设虽然有其长处,但是过于细化却缺乏整体的把握。他同时呼吁青年学者,一定要挣脱西方话语的束缚,创造中国话语下的学术新天地。

  在演讲结束之后,在场师生踊跃参与到相关话题的提问和讨论。美研中心的张家栋副教授首先认为话语一般是与国家实力相联系,和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小国、弱国固然可以产生大的知识份子,但是国家话语一定是有其政治考量和利益推动,比如现今的美国。

    吴心伯教授表示,话语的比较优势包括文明谱系中的优势和实践谱系上的双重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价值体现,如何在创造话语体系的时候实现价值突破,是中国话语创新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张教授回应说,中国知识分子必须变得自信,因为无论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平视西方现代性的各种长处和短处,然后再来反思自己的实践,就一定能实现价值突破,而不是被外来文明吞并。这就是“以我为主,拿来主义”原则。

    随后,在场师生还与张维为教授探讨了“建立中国话语的时候,如何弱化马克思主义这样西方理论的影响”;“高铁理念对中国模式的影响”;“如何克服西方学术考评体制对中国学术的束缚”;“普世价值背后的时代性特征是什么”等问题。

  演讲活动在师生间意犹未尽的互动中结束,最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分党委书记沈兰芳研究员代表全院师生,将最新出版的《复旦国际关系评论》三辑赠送给张维为教授,并希望张教授能在未来的聘期内继续为国务学院带来更为精彩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