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增函数:教师礼仪 之 交往礼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48:42
教师礼仪 之 交往礼仪 关于介绍,握手,接客,打电话,言谈
??????????


其实教育工作就是在不断地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与校长的交往中进行思想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可以忽视交往礼仪。
很多老师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文人墨客形象的影响,认为文人就可以恃才傲物,愤世嫉俗,从而在生活中不拘礼节,不通人情世故,并以此为荣。其实他们忘了,中国教师的祖师爷孔子就是非常讲究“礼”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礼仪教育的,最著名的要数英国的贵族学校,那里,每一个教师都可以称得上是“绅士”和“淑女”。
我们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气质和修养,也许气质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文化和才气上,而修养则更多地表现在他的交往礼仪中。
泛泛地谈交往礼仪非常繁杂,我只想就教师的社交面作一些基本的介绍。

关于介绍
当你将两个陌生人引领到一块时,你自然会作介绍,但是,你是否知道,介绍的礼节是有国际规范的。
介绍的礼节基本是遵循“让长者先知”原则,即先将位卑者介绍给位尊者。如
年轻的给年长的
学校老师给来访家长
非官方人士给官方人士
本国同事给外籍同事
如果你不遵守以上规范,随意地介绍,也许得罪了人还不自知呢。当然,如果都是平辈朋友,则可随意一些,“我来介绍一下,这是张三,这是李四”

介绍的另一条原则是尽可能提供多一些相关资料,如职务职称职业,这样让被介绍的双方多一些了解,便于交谈。
当你被别人介绍时,如果介绍方一时想不起你的名字或单位,你要马上主动接上话自我介绍,避免介绍人和你自已的尬尴,我想他一定会很感激你的。

关于握手
介绍完毕后,被介绍的双方通常会握手问好,这时最突出的问题是:由谁先伸手?
许多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与礼貌,会抢先伸出手去。其实不然,因为握手意味着更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是否愿意继续交往,要遵守“尊者决定”原则。在公务场所,一般由职位身份高者主动伸手;在休闲场所,一般由年长者、女士、已婚者主动伸手。位尊者如不伸手,另一方不宜主动,问候一下或含笑点个头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尊者伸手原则只可用于要求自己,如对方比你位低而已经向你主动伸手,你不可因其违反常例而拒绝响应。

在我们的生活中,受中国传统的影响,许多女性在社交场所羞于与人握手,其实这是不礼貌的,因此女教师应该注意,该出手时就出手。

下列情况下,应由谁先伸手呢?
张三到李四家做客,然后离去。
有礼的做法是,见面时由李四先伸手,表示对张三的欢迎;分别时张三先伸手,表示告辞并对主人的招待表示谢意,如果分别时李四先伸手,那就是逐客了。

平辈之间谁先伸手呢,谁主动则谁是更有礼貌的人。

握手是个小动作,但是却包含很多的信息和规则,非常能体现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我们需要掌握的还有:

握手的力度
一个令人愉快的握手,感觉是坚定有力,表示你对人的热情和友好,也表示你是有责任感和自信心的人。而犹豫的软弱死鱼一般的握手则会使人怀疑你的诚意和自信,因此,把握握手的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力度太轻,给人一种应付的感觉;力度太重把对方弄疼了是非常无礼的。男士对女士更不能使劲,否则当心被扣上“色狼”的帽子。

握手的时间
握手的时间控制在3秒钟内,一般是配合着问候语“你好”“很高兴见到你”,说完即松开。老友相见、安慰病人、对死者家属致哀等可以时间长一些,还可以双手相握以示深情,但男士对爱人以外的女士不宜。

握手时双方的距离
一米左右,太远有冷落感,太近手臂伸不直,也不好看。
握手时的手式
伸出的手掌要垂直,称为“平等式握手”。掌心向上有谦卑之态,掌心向下则太过傲慢,。
一般握手,要掌心相对,满掌相握,如果只伸出指尖给别人是不礼貌的,但男士对女士,则只宜握住女士的手指部分。

握手的神态
与人握手时要认真,满面含笑,目光专注,如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会得罪人并让人看不起。
握手的禁岂
不可以用左手
不可以戴手套
不可以交叉握手,即你与某人的握手不能在另两人正握的手之上。
不可以用湿手或脏手,如果来不及弄干净,那就别握了,诚恳地表示歉意吧。
若非十分亲呢的关系,不要握着手摇来摇去或推来拉去。会让别人哭笑不得。
非亲朋好友不可以用双手相握,因为会被对方误认为讨好他。
戴着墨镜与人握手,是黑老大的派头,最好取下眼镜再与人握手。
不可一手相握,另一手放在衣袋中
不要边握手边长篇大论或点头哈腰,这种滥用热情的方式会让对方很不自在。
不可拒绝别人伸出的手,除非决心与他决交
非特殊情况下,不能坐着与人握手

关于接待访客
教师工作中,时常要接待家长或者同行,此时的礼仪,不仅反映你个人的修养,也代表学校的形象,因此,更要中规中矩。
接待中的礼仪主要有:
迎接:客人来访,要立即起身,邀请客人进屋,然后问明来意及身份,根据情况自己接待或安排别人接待。千万不能将客人堵在门外问话,除非你怀疑他是劫匪。
给客人引路:一般走在客人的左边稍前一点。路长的话,要边走边找点话题或者顺便介绍一下学校。转弯和上楼时,要回头以手示意,并说声“请这边走”。进出电梯时要按住门键让客人先行。到达接待室或领导办公室时,要为客人开门并说“请进”;领客人进领导办公室后,如果他们不是熟人,要抢先一步作介绍,避免客人和领导之间的难堪。如果陪客人走在马路上,自己要走在近车道的一边(表示将危险留给自己,此条还适用于与女士同行时)。
陪客人坐车:
去年出游新加坡,某单位派小车接我,接待的小姐问我坐前排还是坐后排,我愣住了,她后来笑着对我解释说,按国际惯例,客人和领导肯定是坐后排,可许多中国领导都是爱坐前排的,认为那是尊者位。她怕引起误会,只好先问我的习惯。我便就此向她好好讨教了一番坐车的礼仪。
小车的后座较前座宽 而且安全,因此是尊者位。而司机的旁边则是引路者或司机的朋友位。
如果接待领导和客人,上车时要为客人开门并让客人先上,一般让客人坐在后排右边,自己为客人关上车门后再走向左边上车,坐在客人的右边。如果有领导陪同,让领导坐在客人的左边,自己则坐在司机的旁边。到达目的地时,要先下车为客人开车门,如果是年长或者很尊贵的客人,要用手遮住车门顶,以防客人碰到头。
如果被人接待或乘朋友的车,要看对方有几人,如果有接待者,则作为客人可以坐后排。如果对方只是司机一人,则要坐在司机旁边,以示对司机的尊重(此谓有难同当嘛)。我在香港一公司坐他们的下班车,七八个人乘一辆面包车,车到某站时,司机旁边的人下去了,后排立即有一人下车去再坐上,我问其故,答阅,为表示对司机的尊重。


关于打电话
电话交流靠声音,此时语言艺术显得更为重要。
1 打电话
打电话的称为发话人,发话人要首先向对方问好然后自报家门并说出受话人姓名。“家门”有几种报法:
——你好,我是华发学校的校长,我姓陈,我找张经理。 (很正规的业务联系电话)
——你好,这里是华发学校,请找负责图书工作的经理 (公事公办,不需别人知道你是谁)
——你好,我是陈青,我找张老师(校内电话)
无论对方是多么熟悉的人,切记不可让人猜你是谁。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听得出你的声音可他却听不出,岂不让别人难堪。
电话的通话时间主要是由发话人控制,发话人不结束电话,受话人不能主动结束,因此,发话人要注意长话短说,并及时终止通话。如果电话突然中断,要由发话人重拔。
打电话时声音要轻柔沉着,语速比平时稍慢。要充分相信现代电信技术的发达,不要象解放战争片中的将军指挥前线战斗一样气壮山河。也不要象过去的报务员一样把一个句子重复两遍。特别是在公众场所,本来已经是干扰他人了,还要示威一般地大声嚷嚷是很不礼貌的。
在办公室打私人电话要简明扼要,不是非说不可的话不说,一来占用公用电话时间长了会有贪小便宜之嫌,二来涉及个人隐私问题,那怕你觉得无所谓,别人却未必喜欢听你的家长里短。
有些老师喜欢用电话家访,与家长长谈,虽然是工作,在办公室也是不适宜的,因为这无异于让旁听者陪你家访,而别人可没这个义务。
“煲电话粥”是电话礼仪中的一个禁岂(恋人们可以不受此岂)。如果确有事要谈很久,要先告诉对方,并弄清对方此时是否有时间有心情听你长述,否则另约时间。不然你这边侃侃而谈,他那边却是如坐针毡。次数多了,别人会把你打入“婆婆妈妈”之列。
现代通讯技术越发达,人们的私人空间越受侵犯。在美梦中被电话惊起;和孩子嘻戏时突然被传呼;油在锅里热得冒烟,电话在客厅响个不停。。。。。。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有,将心比心,我们在打电话时就要注意不可随心所欲。比较突然地给人电话时,要先说“我想跟你谈谈某事情,现在方便吗?”除非紧要,一般别在下班后给校长打电话汇报工作,也别和正在上班的家长谈学生,如果对方告之你他正在开车,要立即中断电话,告诉对方待会再联系。这些礼节体现了你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如果万不得已违反了这些常规礼仪,要对对方讲清楚原因并在结束时说声“对不起打扰了。”
拨错号码是常有的事。如果你拨错了,不可一放了之,一定要说“对不起打错了”。如果是对方错了,要态度温和地告诉他打错了。


2 听电话
接电话的称为受话人,受话人拿起电话时也要问好和自报家门。不要用中国人习惯的“喂,找谁?”接电话自报家门也可用几种方式:
——你好,这里是华发学校,请问找谁(接听学校公共外线电话)
——你好,这里是华发学校,我是校长陈青(接听自己办公室专线电话)
——你好,我是陈青(接听学校内线电话)
——你好。(接手机或在家中电话,为安全起见不必自报家门,静待对方报家门)

受话人要及时接通电话,不要铃响很久才姗姗来迟,这样会给人“派头太大”的感觉;也不要铃声刚响就立即接听,这样往往会让发话人吃一惊。通常的电话礼仪原则是铃响三声时接听电话,如果迟了,要向对方致歉。
正在接待客人或谈话中电话响了,要先对客人说:“对不起,请稍等一下”。如果面对的是长辈上级,要说:“对不起,我可以接听一下电话吗?”无论多么重要的电话,要告诉对方,你正在接待客人,长话短说或者告诉对方你等会再打给他。放下电话要再次对客人致意抱歉。如果接打电话时另一个电话响了,要请通话方稍候,接听另一个电话,如果另一个电话的内容较长,要告诉对方你正在通话,另约时间再联络。此时再拿起第一个电话继续通话并要向对方致歉。
人的感觉器官是非常神奇的。电话交谈虽然互相看不见,可如果你手里改着作业或玩着钢笔,眼睛东张西望或者看电视,你的漫不经心很快会被对方感受。这种不尊重会极大地刺激对方的自尊心,我们一定要注意打电话时的专心专意,要和对方面谈一样认真关注,不时在对方和话语中插入应和的话,让对方感觉到你正在认真听。打电话和交谈时一样要面有表情,因为表情是可以通过声音传递的,不信你找一个好朋友试一试,在电话中和他谈一件高兴的事,但是始终板着脸,然后问问他的感受。
听电话时如有人正好进来找你,要用眼神或手式示意他坐下等候或稍后再来,如不希望对方听到电话内容,可用最简短的语言请他先出去,告诉他你等会儿会主动找他。不能一边接听电话一边与第三者说话,这样对谁都是不礼貌的。

3代接电话:
无论家人同事,代接电话是互利互助之事,不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代接电话也要讲礼仪规范。
——如果要找的人在,你应说“请稍等,我找他来”,如果不在,要主动问对方是否需要留言或留电话号码,并尽快地告诉别人。那种说一声“他不在”就挂断电话是非常粗鲁的行为。
——代接电话不能好奇心太强,“你是他什么人?”“找他有什么事呀?”等均属侵犯他人隐私,会引起对方反感。夫妻代接电话,更要避免寻根究底,否则让爱人很没面子。

使用手机除遵守一般的电话礼仪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办公室、公交车、餐厅、电梯、人行道等公共场所使用手机,本来已经干扰他人,一定要注意尽量减小音量,尽可能远离人群,无论因公因私,不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朋友聚会时接听手机要先向大家致歉。
——级组讨论工作或同事聚餐时不要将手机摆在桌上壮军威。也不要打无关紧要的电话以显得你“公务繁忙”。
——影剧院、音乐厅等地方不能使用手机,可以关机或静音。
——除非特殊情况,开会时要关手机或静音。在会议中接打电话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非接不可的电话要走出会场再接。校长在发言中接电话是不尊重教师的行为。而教师在校长讲话时接电话的效果无异于当众顶撞校长。当然老师更不能在上课时接听电话。
——如果同办公室的老师上课去了,不要代他(她)接听手机,这样会让对方迷惑和误解。即使夫妻和恋人也不可以。
------外出归来发现自己的手机上有未接电话,要打回去询问并致歉。置之不理是非常不明智的,你可能得罪人而你还不自知。
思考与训练
找个理由给本市著名的大企业或酒店打电话,在同一时间里再随意打几个街头小店的电话,注意一下自己接听的感受。
给朋友打电话时,用录音机随意录下自己的声音,事后放来听一听,你对你的语速、语音满意吗?

关于言谈
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言谈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主要方式。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言谈在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明人类重视言谈带来的感觉,常常只是一面之交,只言片语,就将对方划入朋友或敌对范围。
我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投诉电话,谈到与某老师不愉快的交谈,后面加一句,“这话哪像个老师说的”。这说明人们对教师的言谈更在意,要求更高。
教师的言谈应该注意些什么?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态度真诚 真实无虚
无论对领导、同事、家长还是学生,教师的言谈态度应该是真挚真诚的,语气是平和稳重的,多用探询、商讨的口气。太武断会显得傲慢,太谦恭显得自卑;不要用一些官场或商场上的客套话,如“多指教”“请指示”,也不要用一些文诌诌的古语如“久仰大名,如雷贯耳”“才疏学浅,望多指教”等显得做作生硬。

用词准确 注意文明
教师的言谈要显出教师的水平和修养,准确表述非常重要。夸奖的时候不能言过其实,批评的时候不能尖酸刻薄。更切岂婆婆妈妈、罗罗嗦嗦。就算是对低年级学生,尽可能用他能听懂的语言,却不要反反复复,这也是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的要点之一。

关于批评和表扬
对待学生,批评和表扬都要讲究艺术。批评学生时要就事论事,切中要害。泛泛的批评和给学生扣大帽子除了引起学生反感和害怕外别无益处。特别不能用伤害学生人格和挫伤学生自信的语言,如:笨、蠢、傻、呆、滚、木、讨厌、没救了、没出息、神经病等都是课堂中的禁岂语。
多年的工作经历教会我,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表扬和激励永远是促他上进的最佳手段,下面提供的是珠海拱北小学的老师们集体创作整理的课堂常用激励语。

拱北小学课堂激励用语
(一九九九年九月)
二字类:
很好!??? 不错!??? 对了!??? 加油!??? 准确!??? 很美!
三字类:
你真行!??? 你真棒!??? 说得好!??? 有进步!??? 有创意!
非常好!??? 答得妙!??? 有志气!??? 很精彩!??? 好样的!
你能行!??? 很独特!??? 再想想!??? 太好了!??? 有勇气!
四字类:
你很聪明! 你真能干! 你很出色! 你很优秀! 你真勇敢!
再试一试! 你真细心! 很有见解! 你真勤奋! 你真可爱!
你真刻苦!???? 大胆尝试!?? 迎难而上!?? 真不简单! 真会发现!
五字类:
你真了不起!??? 你真有本事!??? 请继续努力!??? 我很欣赏你!
说得有道理!??? 这办法真妙!??? 谁来试一试???? 真令人陶醉!
你很有礼貌!?????? 你很会读书!??? 大家很齐心!??? 条理很清楚!
六字类:
你真会动脑筋! 你的反应真快! 谁能更胜一筹? 拱小为你骄傲!
讨论非常热烈! 真是与众不同! 请反过来想想! 变一变又怎样?
七字类:
你的联想很丰富!????? 你的理解很透彻!?????? 你的观察很仔细!
你真是个小演员!????? 你们合作得真好!?????? 知错就改好样的!
多字类:
我很赞同你的意见!????????????? 你的进步让人惊喜!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想、说、做真完美!
你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你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好孩子!
你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你是一个尊师守纪的好孩子!
继续努力,你会越来越棒的!????? 你的表现不错,老师很满意!
你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你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好孩子!
大家团结协作的精神令人感动!??? 再想一想你会有更好的方法!

关于馈赠
自古以来,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互赠礼品,原本是人们表达亲密友好的一种正常美好的行为。但是,在当代人情如纸、物欲横流的充满商业思想和行为的社会里,“送礼”已经不是简单的人情来往了,很多人把它作为一种手段,一种筹码,此时的“礼”已经非礼了。
自古以来,教师素有清廉的美誉,教师的天职也使得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超世脱俗的风格。我个人认为从职业的特性出发,我们作教师的用不上太多的馈赠收送之礼,但起码的原则还是要懂得一些并且运用要得当。
谨慎送礼
在一般人眼里,不懂人情世故不是老师的缺点,太懂人情世故反而是老师的缺点,会让校长同事及家长侧目。因此,我建议老师们不要随意送礼。
——不要给自己的上级送礼。有些老师认为逢年过节要到校长家坐坐,提点烟酒或家乡土特产表示自己的心意,与校长联络联络感情。岂不知多数校长是不欢迎这种美意的。就我来说我就深感为难,老师上了门,不收他的东西是不给他面子。收了东西不还礼是我不懂礼甚至贪便宜。如果还礼,受宠若惊的下级岂不要再回送更大的礼?我想但凡明白一点的领导都不想与自己的下级建立这种拉拉扯扯的关系。因为只会降低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威信。送礼物给上级的另一个危害是得罪同事,你送了礼物给校长,同组的其它老师会为难,他本不想送的,现在怎么办呢?
我在学校当校长时有一条看来很不近人情的规定,却深得老师们喜欢,那就是学校每逢放寒假前的大会上,就规定一条,不许老师给校长们拜年,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解放。同时我也解放了我自己。
有人说,我们校长不像你,他可喜欢收礼呢,那我更要奉劝你,对于贪婪的上级,你去送礼无异于虎口送食,他的胃口一开,你还喂得饱吗?不过此时已经脱离我们所讨论的礼仪的范畴,我们就不在此谈论这种恶习了。
——不要轻易给同事送礼,须知学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而微秒,因此处理人际关系应奉行美国人“简单生活”的原则,同事就是同事,不要建立太多的私人圈子。当然同事有病或婚嫁大事,级组内凑凑份子,大家一起去慰问和祝贺另当别论。
——不要给家长送礼。家长送礼给老师是常事,我却不主张老师回礼,并非师道尊严的因素。而是因为一旦与家长建立一种“礼尚往来”的世俗关系,会减低教育效果。你会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也很难再以一颗公平心对待班上所有的孩子,家长则很容易在来来往往中对你的要求越来越多。
谨慎收礼
既然不主张给家长送礼,那么只收不送岂不违礼?
每逢教师节、新年等节日,很多老师会收到来自家长的礼物。有的家长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风俗,也有的出于希望老师对自己孩子作更多的关爱的目的,还有的是看别人送,自己不送怕孩子受老师冷落而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教师收受家长的礼物要慎之又慎。
——过重过多的礼物不宜收。俗话说“人情都是债”,受人重礼以何为报?我校曾有一名教师,常常接受某家长的礼物,并以对该生的偏爱来表示报答。岂知该家长从孩子的座位安排、放学开小灶补课、到当不当班干部、三好生评比等都对老师一一提要求,老师无奈只好一点点让步。弄得其它家长愤愤不平向校长投诉。老师又只好取消该生在班上的特殊地位。结果该生家长一怒之下也来投诉老师。我最后奉送该老师一句毛泽东语录: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收受家长一般性的礼物如水果挂历之类,要态度真诚地表示谢意,如果是孩子带到学校来的,要通过电话主动向家长致谢,并真诚地告诉家长“下不为例”。不能收的贵重礼物要婉言拒收或事后完璧归赵,如家长持意要送,可托言这是学校的纪律。家长之所以非要老师收礼不可,是怕孩子得不到关照,所以更重要的是作教师的要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你的爱心是公平地给每一个孩子的。
——任何时候不能暗示学生和家长送礼,那怕只是贺年卡这样象征性的礼物。我见过一名教师,在元旦节来临时在班上公开感谢一名给老师送挂历的同学,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回家向家长要求买挂历,弄得家长投诉这名教师变相索要礼物。另一名教师在新年后报到的第一天,把个别家长送的“利是封”放在讲台上,引起其它家长强烈反感,不得不送之后又到校长室来投诉。这些都是有失教师人格的举止。
如此说来,教师与校长、与同事与家长之间就没有人情来往了吗?逢年过节想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或敬意怎么办呢?我建议采用一些比较高雅的做法,不就是表示心意吗?一张卡片、一束鲜花足矣。或者找个理由聚会或一起出游等等,都可以更自然地联络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