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道之天龙八部:子产的拆与不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43:20
子产的拆与不拆

子产的拆与不拆

王振洲

温家宝当总理后,在记者会上两次引用两千多年前的改革家郑国宰相子产的话。记得刚当总理那一年,他引用的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在今年两会结束后引用的是“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日夜操劳,奋斗不息,一定要把事情办好。子产在他那个时代就受到广泛称赞,孔子说他不愧是国家的柱石,《史记》上说,孔子曾到郑国,和子产见面亲如兄弟。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写了《子产不毁乡校颂》,对子产充满无限思念之情。

夹在晋楚两大国之间的郑国,一度情况相当艰难,上层互相残杀,内乱不断,晋楚两个大国都要郑国进贡,并听从他们,稍有不慎,就给点颜色看看,甚至出兵讨伐。子产是在一场公子们互相残杀的内乱后被任命为宰相的。他当宰相的几十年间,在外交上对大小国家不卑不亢,遇到涉及国家利益和尊严的事必据理力争,使郑国受到各国尊重。这里且举一例:公元前542年夏天,子产辅佐郑简公带着贡物到晋国朝会,晋平公迟迟不接见,也不告诉接见的时间,硬是把郑国君臣晾在了那里。晋国供宾客住的馆舍墙高、门窄,郑国拉贡物的车进不了大门。这明显是对郑国的轻视,子产为了国家的尊严,冒着风险让随从拆毁宾馆围墙,把车赶了进去。晋国负责接待的士文伯奉晋平公之命责怪子产说:我国是盟主,这宾馆是专门为各诸侯国来人修建的,你们拆毁围墙,还叫我们怎么接待?子产回答道:我们带着贡物前来朝会,至今见不到盟主,而这些贡物不经过一定的仪式是不能入库的,放在外边日晒雨淋,一旦受到损害,又会加重我们的罪过。我听说文公做盟主的时候,接待宾客的馆舍比他住的宫殿还好,宾客来到这里被亲切接待,如同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文公同诸侯国同忧乐共患难,从不耽搁朝会者的时间。士文伯把子产的话告诉了晋平公,这位盟主倒也知错能改,他说,用奴隶似的住宅接待诸侯,这是我的罪过啊!他当天设宴款待郑简公,还回赠了丰厚的礼品。子产不仅为郑国争了面子,其他诸侯国也随着受益,不久晋国就修了新的馆舍,接待态度和条件都大为改善。

在内政上,子产亲贤臣,远小人,卿大夫忠诚简朴的就重用,骄横不法的就严惩,从司法到税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城市和乡村有序发展,上下尊卑各有职责。他的一系列改革,有的触犯了权势者的利益,有的使在旧轨道上生活惯了的群众不满,困难重重,流言四起,甚至编成歌谣传唱: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收田亩税,谁杀子产,我助他一臂。有的则咒骂说:子产毒如蛇蝎,这样的人怎能执政!身边的人把这些话告诉子产,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我们在礼仪和道义上没有过失,为什么担忧别人评说,我不会轻易改变所颁布的法度。当时人们在工作劳动之余,常常聚集在乡校议论子产,批评他的改革措施。大夫然明说:“拆毁乡校就好了。”子产回答:“为什么要拆毁乡校?人们做完了事情到那里游乐,对执政进行议论,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就改掉,这是我的老师。我听说用忠善之行可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威势压人可以减少怨恨的。他推行改革三年,舆论大变,由咒骂变为歌唱:“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土地,子弟殖之(使土地增产),子产死了,谁来继位?”子产的改革在其他国家可能也有很多议论,所以远在千里之外的孔子听说子产不拆毁乡校的话后说:“从这件事来看,有人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啊!”

子产还有一项顶着压力不拆人家房屋而广受称赞的事。在位36年的郑简公去世时,要举行隆重的葬礼,盟国都要派人参加送葬。车辆很多,通往墓地的道路需要拓宽,管坟园者的家恰在路边,拆了它,上午就可以下葬,不拆,则要迟到中午,可子产不同意拆。位高权重的子太叔说:“为什么不拆?我们不能耽误各国贵宾的时间啊!”子产说:“各国的宾客能够前来参加葬礼,难道会计较那点时间?不拆,对宾客没什么损害,而百姓也不遭危害,有什么不好!”结果没有拆,丧礼迟至中午,宾客们知道情况后,不仅没有责怪郑国,反而称赞他们不损害百姓的利益合乎礼。写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想起近些年我国不时出现的强暴拆迁。一些官员和开发商串通一气,动不动就对不同意他们拆迁意见的房屋主人进行恐吓、毒打,断水断电,甚至放火,无所不用其极。在他们眼中除了“政绩”和金钱,哪里还有什么百姓的利益。

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馆馆员座谈时,再次强调要以史为镜,引用了唐朝《贞观政要》里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史记》中记载,子产死时,“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由此可见百姓对子产的尊敬和爱戴。以子产为镜吧,像他那样为国家和百姓谋利的人,都会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