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兵王高飞全文阅读:年代悠久的绿色史书(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09:27
年代悠久的绿色史书(图)

(2005-07-20 13:15:57)

——同安古树的传奇故事

同安(包括今翔安区)历史悠久,自西晋太康三年(282年)设县迄今,已有1700多年。这座三面环山、南襟抱大海的古城,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境内山峦众多,奇岩嶙峋,流泉飞瀑,不少乡镇都生长着年代悠久的古树。这些树中寿星,由于生命力很强,乡人视之为“神树”,不但长期受到精心保护,而且还演绎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朱熹在小盈岭种下的榕树

三株古樟 各有传说

公婆樟:同安区洪塘镇郭山村西向祖厝后两翼,生长着两株相距30米的古樟。居北者为公樟,胸围11.3米、树高16米、冠影211平方米,树干已空心,人们在树洞中用石条砌成长2.1米,宽1.1米的供神台,用于奉敬树神。该树主干的心材已腐,但边材昌盛,枝叶繁茂,老当益壮,生意盎然。南侧生长着的母樟,胸围9.9米,上端长出两叉犹如动物触角的枝叶,心腹已全空,当地群众还在树洞里关牲畜。

相传商周时期,通天教主高徒金灵圣母于农历十月十六日下山,在樟树下收闻仲为徒。师栖母樟腹中,徒栖公樟冠上,村民相沿成俗,每年十月十六祀樟王公,演戏酬神。据专家考证,两棵古樟的树龄确实在2000年之上。

樟府王爷:现翔安区新圩镇后埔村黄氏祖厝口也保存着另一对公婆樟,形象十分生动。公樟顶天立地,雄伟壮观,树高15米,胸围8.8米,离主干3.25米处,长出四大直径分别为90至100厘米粗的分叉,冠幅直径17米,单株材积8立方米。相距3.8米的南侧生长着一株文静阿娜的婆樟,树高10米,胸围4.9米,冠幅直径13米,单株材积5立方米。两棵古樟根相连、冠相叠。

相传古时曾有一李姓壮士在京考中武进士后失踪,皇帝遣人寻找到后埔村时,只见樟树上悬一官衣而不见人,随即赐封“樟府王爷”。这对古樟系源于自然,树龄已达千年以上。

樟王公:翔安新圩后埔村和金柄村现存的三株古樟树,据明万历年间黄文火召撰写的碑记考证,系金柄黄氏开基祖黄肇纶手植,迄今1300多年,被当地村民视为樟王公,世代加护。

嘉木无辜 蒙受恶名

同安县城东面九跃山,有一株古椿树,学名叫南岭臭椿,树高约20米,胸围长4.1米,四季长青,叶可治牛病,故俗称“牛牯树”。据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大奸臣贾似道被押解路过同安时,曾在这棵古树下歇凉,故当地群众称它们为“贼树”。

贾似道为南宋末年权臣。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军侵宋,鄂州危急,贾似道奉命赴援,但他却遣使与忽必烈讲和,答应以长江为界,每年奉送银绢20万两、匹。蒙古退军以后,贾似道隐瞒事实真相,竟以出师大捷上奏,遂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被召入朝,从此独揽朝政。景定四年(1263年),他施行所谓“公田法”,将浙西官民户逾限的田产,抽三分之一,压低田价,购买以充公田,以此来解决财政困乏。度宗即位,因贾似道有定策之功,被称之为“师臣”,加太师,特授平章军国事。

咸淳九年(1273年),襄樊陷落,他秘不上闻。次年,宋度宗死,四岁的恭帝即位。贾似道受命抗元,不战而逃,鄂州失守,国家危在旦夕。迫不得已,他才于德佑元年(1275年)调兵应战。二月间,他在丁家洲(今安徽铜陵东北之江中)被元军打得大败,只身逃到扬州。群臣激愤,民怨沸腾,谢太后不得已把他贬解广东高州团练副使。

由于监押官郑虎臣与贾似道有杀父之仇,每日晨起,必飨此贼二十“上马鞭”,晚宿驿站,更赏二十“下马鞭”。迨至同安,贾贼皮开肉绽,投宿九跃山下民厝。乡民对奸贼切齿痛恨,心存厌恶,遂称此屋为“狗厝”,厝后地名称“狗厝后”(闽南话“贾”与“狗”近音)。而这株贾似道歇过脚的古椿树,便被称为“贼树”,无辜蒙受恶名。

德佑二年(1276年),贾似道被郑虎臣诛于龙海木棉庵。

雄关巨榕 朱熹手植

在县城东北小盈岭“同民安”关隘,有一排相传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栽种的榕树,至今仍然黛色参天,挺秀葱茏。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朱熹首仕同安县主簿,年方二十有四。虽是初出茅庐,“然其所为文字,已如老成人。其教人无非格言至论,其与诸生辨疑解惑,皆有以发前圣之微旨,足为后学之印证”(林希元《紫阳大同集序》);“朱子之学,自其少壮,已臻仁圣之域”(刘兰《高士轩记》)。

朱熹出仕之际,正是南宋赵氏王朝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时候。作为一个富有儒家救世思想的仁人志士,必然忧心如焚。因此下车伊始,他便不辞劳苦,勘地理、察风水,几乎走遍了同安的山山水水,被人民称道“三年之绩,有百年之思”。

同民安关隘是古同安与南安交界的地方,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驿道曾穿岭而过,现在的324国道和泉厦高速公路也在其下方与古道并肩同行。

朱熹视察小盈岭时,见该岭两翼高山夹峙,形成漏斗,导致风沙为害,遂建石坊,以补“岭缺”;并手书“同民安”三字于其上,寓意“安斯民于无既”,寄托同安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至于这排挡风榕树,民间传说是他为使当地百姓少受“沙溪七里口,无风沙自走”的风沙之苦而栽种的。

在同安县城北面的应城山下,朱熹还发动士民“筑堤补其脉,造峰耸起势,所以保护县治”(《阖邑绅士公禁应城山罗汉峰掘砂伤坏县脉碑》),直至现在,当地还留存有“文公堤”、“文公尖”的遗迹。

如今,“同民安”关隘这排挡风榕树,每棵树干粗容三人合抱,树高近20米,生机盎然,叶茂枝繁,撑着如擎天大伞的树冠。游人至此,顿觉心旷神怡。

郭山村母樟

新圩后埔公婆樟

五里三树 皆为“进士”

翔安区新店镇洪厝村洪朝选故居庭前,现在还有两株兀立挺拔的铁树,其中一株高为6.1米,胸围长1.15米。这两株铁树,相传是明代隆庆年间,刑部左侍郎洪朝选出仕后从外地随轿运回家乡栽种的。至今洪氏祠堂尚有“堂坐金钩呈瑞气,庭栽铁树蔼祥光”的古楹联,即是佐证。

洪朝选(1516-1582),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吏部郎中、四川按察副使、广西右参政、山西左参政、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右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制职。居官清廉,不阿权贵。隆庆三年(1564年),因得罪权相张居正被罢官归里,后蒙冤死于福州狱中。著有《芳洲初稿》、《归田稿》、《续归田稿》等书。

同安西柯镇美人山水库旁,有一株学名白桂木的古树,叫“好流丹树”,主干被风刮倒横卧地面,树梢向上长出茂盛枝叶,是一种无花果树,果实圆形,皮粗肉黄,每年八月成熟,是至今同安地面稀有树种。

此树相传是明万历年间,潘涂村进士林一材在云南、广西任参政时特地带回栽种在祖宗林瑶灌墓后的。林一材,字以成,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万历九年(1581)以郎中任太平府知府,在任三年,政声颇佳。

同安新民镇禾山康厝祠堂前,有一株学名为鸡蛋花的万年春树,树高约5米,一年开两次花,花香扑鼻,可当茶解暑。传说是同为“五里三进士”的另一名士康尔韫于万历年间在山东兖州为知府时,特地带回家乡的。

康尔韫(1591-1629),明万年四十七年(1619年)与晋江状元庄际昌为同榜进士。康尔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任户部主事、山东衮州知府期间,政务勤勉,事必躬亲,如“督河西税课”,“督促粮运”等,无不尽职尽责,圆满完成。他为人正直,秉公办事,“清狱理冤,汰役革耗,旱蝗俱不为灾。”深受黎民百姓的敬重。

其时,因家乡贫瘠荒凉,康尔韫每次回闽省亲,都携带万年春及油杉等树苗回家,带领乡亲上山栽种,绿化大小山岭。至今禾山前房及牛岭山,其当年手植的树,仍枝干遒劲,蓊郁葱茏。€

郭山村公樟

理学名宦 “蜈蚣治蛇”

与金门一水之隔的大嶝岛西北面,有一片黄连木树组成的防风林。这是大嶝岛最早的防风固沙林木,树龄有480多岁了。传说为明嘉靖年间,同安“理学名宦”林希元亲手种植的。

林希元(1482—1567),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举,次年联捷进士,初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后提升为南京大理寺丞。因为人耿直,“凡事只论道理,不问利害”,屡次上疏对主抚派大加抨击,并力劝皇帝“勿为近臣所欺”,从而得罪大学士夏言等人。嘉靖二十年,夏言私拟圣旨,以“考察不谨”为由,罢了林希元的官。

虽然仕途坎坷,但他从不动摇。去职居家,逢同安连年旱灾,林希元为民请命,连上三书请太守发银赈济,还亲自传授方法,参与施赈。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进犯同安,时希元已古稀高龄,仍上书提出抗倭保境策略。

据《大嶝田郑氏族谱》载,“林次崖先生来谒见外祖,表兄弟相率迎之时,皆少年。先生曰:‘何长者之不克见也?’少年答曰:‘人多不寿,此迎者皆长辈也。’先生戚然久之,乃为相地脉,曰:‘下手宜筑沙堤。’乃教植木止沙之法……”

原来,大嶝岛孤悬海外,淡水奇乏,完全靠老天作美下点雨水维持生活,农作物难以成活。加上海风特大,海潮汹涌,狂卷起大量细沙,家宅不安居,吃穿无保证,人畜皆欠安,寿命自然较短,能活过40岁就是长者了。

深谙玄学的林希元,决心找到一个彻底根除风沙祸患的解决方案。他到海边看风水,发现同安有九条溪如翻滚的白蛇奔向大嶝岛,人民因此遭到“蛇害”。何以治蛇,惟有蜈蚣。于是,林希元发动乡人种植大片黄连木树,形成蜈蚣林带。从此以后,岛民“人长寿,家殷盈”。 €

文/颜立水 乡土 图/蔡恺

(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