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贴贴哪里效果最好:《古兰经》人学思想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0:08:08

没有公告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民族 | 生活 | 商旅 | 人物 | 下载 | 图片 | 教育 | 女性 | 影视 | 读书 | 报刊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三亚穆斯林 >> 文章 >> 正文
《古兰经》人学思想探析           ★★★
《古兰经》人学思想探析
作者:冯怀信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59 更新时间:2009-6-14 11:10:06
摘要:《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典籍,也是关于人生启示的经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古兰经》给人以超越万物的至尊地位,尊重人的现实生活,提倡奋斗人生;注重人的社会关系,重视社会稳定和谐;揭示人的善恶二重性,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这些内容都对阿拉伯社会进步以及穆斯林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伊斯兰教成为世界宗教并保持其生命的奥秘所在。研究《古兰经》人学思想,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伊斯兰教的精神实质,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穆斯林民族精神、社会心理、性格气质产生的深层文化底蕴,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兰经》 人学 伊斯兰教
作者:冯怀信,1964年生,1998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政法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宁夏大学副教授、哲学教研室主任。
《古兰经》作为一部宗教哲学典籍,其形态表现为人对真主崇拜的理论体系,而这种宗教体系及其价值却是通过人的现实生存、生活及活动得以表现的,目的还是通过对人、人生的哲学观照,为人们提供关于人类命运和人生的说明。其中洋溢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和韵味,理论仍属人生伦理哲学。纵观其内容,把热情投注在人、家庭、社会方面,寻求人在道德上的和谐与完善构成了《古兰经》思想的要旨。费尔巴哈说得好:“人的上帝就是人自己的本质”1,“神学的秘密就是人学”2。《古兰经》哲学是宇宙观、人生观、伦理学、认识论等多方面内容整合的价值系统,其中,宇宙观和认识论互融于人生观和伦理学之中,其价值指向是为现实人生和道德修养服务的,价值归宿在于论证人生之道和行善之道。从这种意义上说,《古兰经》宗教哲学就是人学。
既然《古兰经》宗教哲学的本质是人学,那么它对人的问题提出了哪些主要思想呢?概括起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是天地间最高典型”
确立人在天地间的地位,是人学理论的首要问题,而这一问题又是与人类起源问题紧密相联的。在《古兰经》中,对人的起源有明确的阐述,《古兰经》认为,真主是人类的创造者、最高主宰,真主先创造出大地,创造出大地上的山岳、河流、大地上众生的食物。“他精制他所创造的万物,他最初用泥土创造人。然后用贱水的精华创造他的子孙。然后使他健全,并将他的精神吹在他的身体中,又为你们(人)创造耳目心灵。”(《古兰经》)32:7—9,马坚中译本,以下只注章节)在《经古兰》看来,人是真主创造的,是真主在一定的期限内所创造的天地万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制了人类,这一人类起源说尽管带有神创论的色彩,但由于是把人的产生置于动态的过程中,看成是基于自然之上的高级生命阶段,肯定了人对自然的优越性,这是对人的提升,是把人类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的认识飞跃,反映了人与自然独立二分的自觉意识。
人类产生后,在宇宙中处于何种地位,这是《古兰经》进一步揭示的主题。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肯定人、赞美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内容,《古兰经》反复强调“人是真主创造的最高典型”(30:27),是“天地间的精华”(30:27),真主在创造了天地和动植物后,“他以形象赋予你们(指人),而使你们形象优美”(40:64),并“把人造成具有最美的形态”(95:4)。人又是真主在人间的代表,“他以你们(人)为大地的代治者”,真主为人类创造了各种合法而佳美的食物以供人维持生存和享用,要求人并不因信仰后世而否定今生,而要合理享受人生,号召以奋斗今生作为进入后世的途径。这些内容已充分体现了《古兰经》中所蕴含着的伊斯兰教的重人观念,赋予人以超越天地间万物的至尊地位,这是对人的礼赞,是对人生价值的肯定,高扬了人作为现实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思想尽管是以宗教信仰为前提和外壳的,但如果透过这些预设的宗教神学前提,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倾向。
二、“两世并重,合理享受生活”
《古兰经》把人生的历程分为今世和后世两个阶段。认为,今世是人生的旅途,是后世永恒生命的开端,后世是人生的归宿,两者互为因果,今世是后世的栽种之场,是通往后世的桥梁,今世的作为在后世得到应有的报酬。《古兰经》要求穆斯林不能两世脱节,而要两世兼顾。《古兰经》明确指出:“不信后世者,确是偏离正路的。”(23:74)《圣训》又进一步明示:“现实是后世的农场。”“谁合法地寻求今世,正直而有乞讨人,为自己的家人生产、爱护同伴,将来他相会真主,面容洁白,婉如十四昼的满月。”这就要求人们既要重视后世,也要珍惜耕耘今生,在今生和后世的交融中生产、生活,这表现出一种信仰融于务实的态度。
这种态度也同样表现在生死观上,《古兰经》认为,真主造化了人类以及天地间的一切,生命来自真主,真主创人之时,就赋予生命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人的生命是宇宙间最宝贵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轻视、毁灭生命,《古兰经》反对轻生和自杀行为,并认定自杀者将在火狱中受难。在《古兰经》看来,死亡是自然的、归真复命的过程,是真主使人脱离尘世而回归到无初的理想的状态。当亲人去世时,应劝告人们节哀,严禁痛哭;人死后的血肉之躯葬于大地,复转为泥土,是一件很自然、很清静的事,因此主张薄葬、速葬,严禁铺张浪费,大兴土木。这些思想不仅体现了珍惜生命、视死如归的人生态度,而且表现出一种合乎人情、求真务实的人道主义精神。
《古兰经》对生命和人生的珍惜,更突出地表现在重视人的现实物质利益方面。《古兰经》鼓励人们:“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7:31)“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伊斯兰教不否定人的现实生活,享受,坚决弃绝禁欲主义,反对悲观主义。正如艾迈德?爱敏所说:“伊斯兰教重视人生,反对弃绝现实生活,反对出家修行,提倡自食其力,反对独身主义,反对不劳而食。”3这深刻地揭示了伊斯兰教的精神本质。伊斯兰教在日常生活行为方面有严格的禁忌,一般情况下,教众是不能违反的,但在非常境遇下,伊斯兰教也采取了宽容通达的态度,《古兰经》多次指出:“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2:173)因饥荒、困境、生命危急关头所迫,即使是教义明令禁食之物,但因维持生命急需,所吃也不算罪过,这也反映了一种宽容重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团结、友爱,穆斯林皆兄弟”
《古兰经》从当时阿拉伯民族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出发,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提倡精诚团结,求得社会的凝聚力,以完成整合社会的使命,“你们应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3:103),真主就是阿拉伯人整个集体的形式代表,是阿拉伯人团结一致的凝聚力量。真主至高无上,代表着权威、等级和秩序,真主又公正宽容、大慈大仁,是整个社会成员的理想道德范式,《古兰经》正是以真主实体实现了宗教神圣性与民族集体性的合一。千百年来,“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1:2)被当作亘古天律日传月诵,这正是通过传播宗教教义,在向人们灌输权威、秩序、集体观念的信息,正是在这诵扬声中形成了穆斯林世界的集体主义精神。
为了加强团结,公正、平等成了伊斯兰教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古兰经》反复强调:“真主确命人公平、行善、施济亲戚,并禁人淫乱、作恶事、霸道;”(16:90)“信奉天经的人们啊!你们来吧,让我们共同遵守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我们大家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他,除真主外,不以同类为主宰。”(3:64)“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尽忠报主,当秉公作证,你们绝不要因为怨恨一伙人而不公道,你们当公道,公道是最近于敬畏的。”(5:8)这些语录和教导都强调了公正、平等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古兰经》一贯主张人类不分种族、肤色,都一律平等,“阿拉伯人不比非阿拉伯人优越,非阿拉伯人也不比阿拉伯人优越,白人不比黑人优越,黑人也不比白人优越;全人类就像真主护佑下的一个家庭,每个穆斯林之间都是兄弟关系。”4正是在《古兰经》所倡导的这种平等精神的指引下,形成了穆斯林的大同世界,在集体礼拜中,各地穆斯林,无论老少、贫富,不分种族肤色,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按到来先后顺序排队,一齐礼拜,念祷真主,显示了和谐友爱的兄弟般情义。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这种兄弟般平等、团结、友爱的精神使广大穆斯林像维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繁荣,而且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也发挥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精神价值。
四、“人具有善恶二重性,人应驱恶从善”
关于人的属性,《古兰经》首先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的生理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应予以重视,“准许你们吃一切佳美的食物。”(5:5)“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你们应当吃,应当喝。”(7:31)“真主为他的臣民而创造的服饰和佳美的食物,谁能禁止他们去享受呢?”(7:30)“你们中未婚的男女和你们善良的奴婢,你们应当使他们互相配合。”(24:32)因生理结婚也是允许的,伊斯兰教把此称为“瓦直卜”(意为“当然”)。除此以外,《古兰经》把精神属性看成人的重要属性,指出“他(真主)以智慧赋予他所意欲的人;谁禀赋智慧,谁确已获得许多福利。惟有理智的人,才会觉悟。”(2:269)“求知,从摇篮到坟墓”、“求学问是男女穆斯林的天职。”(穆罕默德语)这都把理智、智慧看成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本性。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古兰经》仍注重从道德属性方面规定人,认为人具有善恶两重属性,一方面,人具有真主所赋的至纯至善的本性,真主“用贱水的精华创造他的子孙。”(32:8)“然后使他(人)健全,并将他(真主)的精神吹在他的身体中,又为你们(人类)创造了耳目心灵。”(32:9)“真主以智慧赋予他所意欲的人”(2:269);但同时,人由于欲望所惑,又具有为恶的一面,“人性是贪吝所支配的”“人确是悖逆的。”(4:128)“有许多人,必因自己的私欲,而无知地使别人迷误。”(6:119)因此,真主造人时赋予人的本性以各种天赋性的品级:“他以你们为大地的代治者,并使你们中的一部分人超越另一部分人若干级。”(6:165)“行善和作恶的人都各有若干等级。”(6:132)这些思想表明:就人禀赋了真主的先天善性而言,人是至善的,但因尘世中金钱、美色、财富等世俗欲望的诱惑,人又具有做恶的可能性,人性是有差别的,人是有等级的。
为此,《古兰经》提出了以走正路为人生的追求目标,通过对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五功”及生活方式、信仰习惯等的规定,就是想利用这些道德的、法律的、信仰的、惩罚的、报酬的杠杆,劝导人们走正路,认为每个人的一生追求目标就是“为进入乐园而走正路”。《古兰经》规定了正路的各种指标,首先要崇奉真主,信仰伊斯兰教,指出:“真主确是我的主,也确是你们的主,故你们应当崇拜他。这是正路。”(3:51)正是伊斯兰教通过以真主作为凝聚力把阿拉伯民族联成一体,使他们从黑暗走向光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民族的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支柱。其次,走正路就要抑恶扬善。《古兰经》说:“信士们啊!你们不要追随恶魔的步伐。谁追随恶魔的步代,恶魔必命令谁干丑事和犯罪行”(24:21),“你当坚忍,因为真主必不使行善者徒劳无酬。”(11:115)这里明确要求人们要行善离恶,由此,《古兰经》规定了特别实际、朴素的具体德目要人们遵守:1.提倡守正正己、自洁。守正就是向善,正己就是自正其身自洁,就是洗涤污垢,超脱缺点,置身于美好的高尚的境地;2.提倡善行,这是指一切善的和能够提高人类的价值、矫正人类性灵的一切行为3.提倡敬畏,要人们不要做那些使真主恼怒和损人害己的行为;4.提倡宽恕,要人们能够忍受他人对自己的无端伤害,以德报怨;5.提倡诚实,要人们有责任感,做到言而有信。这些内容都体现出一种向善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正直的人的人生追求。
五、“乐园是幸福和优美的归宿”
人学不仅要对人生价值和追求作出回答而且要对这种追求所达到的目标和境界作出明确的指向,这就涉及到了人生归宿或境界问题《古兰经》中突出人的地位、肯定现实生活和人的价值追求,注重与人的道德属性、社会关系相联系,在人生境界上推崇人主合一、人与社会和谐完满的宗教修行境界和道德境界。
《古兰经》指出:“你们要像他创造你们的时候那样返本还原。”(7:29)“你们怎么不信真主呢?你们原是死的,而他以生命赋予你们,然后使你们死亡,然后使你们复活;然后,你们要被召归于化。”(2:28)“真主是最后的归宿”。(338)这说明,在世界末日来临之时,一切死亡之人都要复活,真主在该日对人前世的行为加以审判,以此决定人的最后归宿,这一般被称为“返本还原”,后来的苏菲派又把这种返本还原解释为“归根复命”、“天人浑化”等状态。
《古兰经》用“乐园”来指谓穆斯林所能达到的这种最高理想境界,“信道而且行善的人,他们的主将因他们的信仰而引导他们;他们将安居于下临诸河的幸福园中。”(10:9)认为,真主为行善者准备了下临诸河的乐园作为人们死后的归宿,那里是幸福优美的理想居所,福荫之地,树木苍翠,环境幽雅,鲜果飘香,水、乳、酒、蜜四河穿流其中,人们饮食丰美,穿绸着缎,佩金戴银,美童男侍奉,生活悠闲自得,无忧无虑5。这是一种超凡脱俗而又引人入胜的美好归宿。
相反,不信真主、不行善事的作恶者,真主为其准备了阴森恐怖、在劫难逃的火狱,居住在那里的人,颈系枷链,垫着火被,口饮沸水脓汁,整日受烈火烤炙、铁鞭抽打,肝肠寸断,备尝痛苦和折磨,而且永无尽头。这又是一种极其令人发指、恐怖悲惨的结局。
为了得以进入幸福优美的乐园,教人必须虔诚信教,力行善事,克制不合理的世俗欲望,发挥人性中善的一面。为此,《古兰经》也为教众指明了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教众应坚信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五功”,这是一个穆斯林安身立命的根本。《古兰经》一再宣示:“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确信真主和使者,以及他所降示给使者的经典,和他以前所降示的经典。谁不信真主、天神、经典、使者、末日,谁确已深入迷误了。”(4:136)并指出:“顺服的男女、信道的男女、服从的男女、诚实的男女、坚忍的男女、恭敬的男女、好施的男女、斋戒的男女、保守贞操的男女、常念真主的男女,真主已为他们预备了赦宥和重大的报酬。”(33:35)“只有这等人是信士:他们只信任他们的主;他们谨守拜功,并分舍我所赐予他们的财富。”(8:2—3)所以只有执行宗教义务和信仰,才是一个坚定信教者和力行善行者,从而得到真主赐予的完美归宿。
其次,教众应“驱恶从善,驱邪归正”,才能永居于下临诸河的乐园。在《古兰经》中,力行善功是与归信真主(即信道)相并列的对穆斯林的又一教诲,认为“自愿行善者,必获更多的善报。”(2:184)只有这等人,才能得以进入乐园、常住乐园。《古兰经》所说的善行主要有:赈济贫民,怜恤老人孤儿,亲爱邻里,孝敬父母,款待旅客,宽待奴仆,不弃绝女婴,不乱伦奸淫,为主道而战等众多内容。这些具有素朴色彩的道德观念,不仅向人们灌输了一种宗教道德情感,形成了宗教社会成员的道德律令,而且注重从道德修养的角度,培养人的灵性、宽容、同情、互助之心,有利于提高人类自身价值,矫正人们性灵,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作为宗教经典,《古兰经》必定有其先验、神秘的、超世的内容,但剖开其神圣的宗教外壳,其中流淌的仍然是人文主义思想,目的仍关注于人生层面;探讨人的地位、规定人的属性和本质、肯认人生价值和意义、构设人生理想与归宿,仍然是《古兰经》的要旨所归。千百年来,这些思想逐步积淀到人类文化和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对于提高人类的道德素质,超越日常生活的平庸,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层次,塑造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气质,都起到了积极的辐射作用。这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注释:
1、2.引自《西方哲学著作选读》,第471页,第476页。
3.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3页。
4.冯怀信:《〈古兰经〉哲学思想》第五章《〈古兰经〉的人生观》,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第189页。
5.参考尚九玉:《浅论宗教人生哲学思想》载《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第1期。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古兰经》美学思想探析
下一篇文章:《古兰经》 经济思想探析
【字体:小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阿舒拉日朝觐专题圣训专题斋月专题古兰专题演讲专题
最 新 热 门
圣训贤言
最 新 推 荐
伊斯兰恐惧症现象研究
[图文]《古兰经》故事中
[图文]斋戒的经训
[图文]喜迎《古兰经》月
[图文]迎接莱麦丹月
斋月是坚忍之月
[图文]关于斋戒
斋月圣训集锦
[组图]阿亚图拉巴赫杰特
[图文]世界末日的大征兆
相 关 文 章
《古兰经》——人类得救
《古兰经》末日教义对穆
参加伊朗国际《古兰经》
《古兰经》故事中的艺术
伊斯兰革命领袖谈古兰研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古兰经》历史(
第三章 《古兰经》历史(
第四章 《古兰经》历史(
第五章 《古兰经》历史(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网站公告 |管理登录 |
站长:islamsa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