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末世认我行下载:江湖告急:“后三峡时代”的旱情与争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1:58

专业论文:三峡蓄水改变中下游水文

三峡蓄水是否与其下游河湖发生关联?有多大关联?南都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其实早在2010年,由水利部主管主办的《中国水利》半月刊第19期,就刊发过长江委水文局王俊和程海云联名发表的《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及对策》一文,详述了三峡蓄水对中下游干流及湖泊等的影响。

该文“摘要”中说:三峡水库正常蓄水运行后,将改变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水文情势的变化也将带来一定的次生影响。

2010年发表的这篇文章介绍了之前的三峡蓄水情况:2003年三峡工程进入围堰发电期,汛期按135米水位运行,枯季按139米水位运行。2006年汛后进入初期运行期,汛后水位抬升至156米。2008年汛后开始实施试验性蓄水,水位最高蓄至172.80米。2009年汛后继续试验性蓄水,水位最高蓄至171.41米。由于2009年蓄水期间遭遇洞庭湖、鄱阳湖水系(以下简称“两湖”水系)严重枯水,为缓解长江中下游枯水态势,实施应急蓄水调度逐步加大三峡下泄流量。

论文分别以翔实的实验及数据,分析了2009年三峡蓄水期长江中下游干流、湘江下游干流、洞庭湖湖区的低水位成因。

论文称,2009年9月以后,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洞庭湖、鄱阳湖出现较历史同期平均水位偏低4~5米的枯水水情,湘江、赣江等江河中下游出现了历史最低水位,对部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湖区渔业、航运、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影响。

当年的水情概况为:2009年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间,长江流域降雨和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偏少。其中,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明显偏少。

论文称,为分析2009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的原因,对干流水位进行了还原分析。假设三峡水库不蓄水,采用现行作业预报中使用的数学模型,将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过程直接演算至中下游,推求不受蓄水影响的天然状况水位过程。结果表明,上游及“两湖”水系来水严重偏少,是导致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的主要原因。

分析还表明,2009年三峡水库蓄水期间,三峡水库拦蓄水量导致干流水位的降低幅度为2米左右。因此,三峡水库蓄水也是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的重要原因。

从对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下游水沙关系明显变化的分析也显示,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下切,也是近年干流枯季水位降低的因素之一。

论文在分析2009年三峡蓄水期洞庭湖湖区水位下降原因后认为,三峡蓄水对洞庭湖湖区水位有较大影响。

论文在综合分析后认为,三峡水库正常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将发生较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中下游干流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年最低水位平均值略有抬高。蓄水期间,长江中下游干流、“两湖”湖区及汉江等支流下游水位不同程度地受到三峡水库蓄水影响。由于三峡水库蓄水集中在9月中下旬和10月,蓄水量达220亿立方米,蓄水对中下游干流10月平均水位的影响量为2米左右,即较天然情况偏低2米左右(以城陵矶为例)。在来水偏少的年份,因来水偏少导致的水位偏低与三峡水库蓄水影响相叠加,中下游干流低水位情势将会更为突出。随着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冲刷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螺山以下河道下切影响的逐步显现,三峡水库蓄水期对干流及湖区水位的综合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论文最后认为,三峡水库正常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将发生较大变化,干流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等情况将成为常态,并可能产生一定的次生影响。因此,要深入研究这些次生影响及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