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寒爱奇艺:难以理解的中国贫困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2:32:39
难以理解的中国贫困线

作者:王鹏军     发表日期:2011-04-13    

内容提要: 中国的贫困线标准太低这是众所共知的事实,在我生活过的甘肃广大地区,不要说是享受什么娱乐,就是基本的温饱也成了问题。定西和会宁的缺水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曾经有西方报刊里提到在定西“水成了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会宁是全国出名的状元县,曾经有个段子说中关村十个人里就有一个会宁人,很多人都很好奇,但并不知道为什么会那样。答案是会宁实在太穷了,逼得没有办法,只有考上大学才能离开那儿。这就是会宁状元县神话的秘密。


  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或许以为我在讲述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可这就是事实。正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所说:“可以断言,生活在我国低收入标准之下的民众,都处于绝对贫困的状态;而生活在贫困标准之下的民众,应该处于极端赤贫的状态。”(见1046期《南方周末》第九版《谁是中国的穷人》一文)
  
  在经济文明和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很多人都应该泽备这个盛世中国的场景。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那么多的农民——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应该都清楚中国农民为新中国付出了多少——真的不应该被共和国所遗忘。在广大的偏远的西部地区,在杳无人迹的村落与乡村,在广袤的隔壁与沙漠,还有那么多人在与天斗,靠天吃饭。还有很多人没有用过手机,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
  
  但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认为如果贫困线提的太高:“会导致贫困人口大幅增加,从政治、社会稳定等方面考虑可能不太妥当。”(见同期《南方周末》)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在汪教授眼中贫困人口是个主观性问题还是客观性问题?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拟世界?难道让增加就会增加,不让增加就不会增加?
  
  汪教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典型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在很多方面的做法:唯需要论。简单来说,就是我想要什么样的答案,就会出什么样子的问题。如同这几年公务员的考试情况,答案都是“隐身的评委”说了算,完全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或者说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看不见的评委说答案是A,那就是A,说是B那就是B。
  
  可问题是不管增加不增加贫困线,那么多的农民还是挣扎在绝对贫困线下生活。只不过环境变了,现代社会的开放绝度使他们不再闭目塞听。年轻的一代不再重复祖辈的生活,世世代代生活在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循环链中。信息的流通和人口的自由流动给他们打开了一个睁眼看世界的窗口。如果让广大辛勤、善良的农民也得不到中国高速发展的好处,其结果可能就是引发更大层次上的问题。
  
  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农民工参与修建了高级宾馆后自己偷偷住了一晚总统套间,因为这个倾注了他心血的建筑物不属于他,也没有他的位置。第二天这个农民工只能遗憾地离开。可是如果当他经历了太多的遗憾,看到了太多的不平等,他会沉默吗?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回出现“仇富”心里及行为?其实不是仇富,而是仇不公平。合肥工大的团委书记也死了,他就是死在“绝望”上:没有了活的希望,就只能选择死路。希腊神话潘多拉魔盒的寓意是人不能没有希望,如果希望没了,对于有些人如陈刚,就会选择死。
  
  但真正的麻烦在于:如果一个问题出现了,不是去解决它,而是设法遮盖它,并认为“从政治、社会稳定等方面可能不太妥当”,就失去了马上解决的希望。而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丧失失望的话,结果或许不会仅仅是陈刚之死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