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锦旗有什么讲究:语言和情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37:45

语言和情感

标签: 情感  小说  动物  欲望  英语  2007-01-30 20:22

这些年的学习和教学里总是贯穿着一种隐隐的感知,然而每每想要做出个所以然的东西,却往往言不达意,抑或是自己没有理解透彻。

语言和情感究竟是什么关系?暂时不想探讨语言和理性抑或情感与理性的关系,因为就我看来逻辑思维属于进化阶段中人类意识活动的较高级形式,属于基础形式的发展和升华。亦即如若基础结构没有明确的把握,强要理解理性的功能作用以及和语言和情感的互动关系的话是很冒险的。

 

首先我们要承认,人一定是先产生了情感,之后才有了语言。我们可以说,许多动物包括平常可见的猫狗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类似于情感的反应,至少可以从行为模式上看出来,但据我们了解人类应该是现阶段唯一掌握语言的动物。如果我们把情感定义为智慧体对于特定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内在动因的话,那其实通过一系列条件反射实验也可以在更低等的动物身上建立情感。试想一只狗见到肉骨头的时候的内在动因驱动其根据经验而做出去啃食的反应,其实和我们人类在见到异性时难以觉察的些微兴奋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的。

 

情感属于先天的物质基础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定行为倾向,其中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简单的说,如果没有人教你怎么去爱,你真的可以没有爱。心理咨询的案例中曾经出现过,小时候没有在父母处得到关爱和鼓励抑或认可的咨客,长大以后在情感方面完全空白,并且时常陷入孤独抑郁的精神危机,并且对他人的亲近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和怀疑。

 

假设一个人的情感按照正常的过程成长,那么可以假定到达一个临界点,情感的强度变得相当可观了。此时语言的出现就变得相当重要了。如果把最初的情感都归结为某种形式的欲望的话(实际大部分的情感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某种欲望),这个欲望的强度在此人的这个临界点时就强大到了本人可以感觉到的程度,此时需要及时满足这个欲望的这种迫切性就迫使个体改变其行为方式,因为仿佛有一种机制在控制着生物体的进化和发展:如果可以明显地感知到某种欲望的没有满足,那么这种匮乏就证明个体需要做出行为方式上的某些改变。回到刚才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个体的行为模式假设为不行为,那么到达临界点之后就变为行为了。我们可以常常见到一只被激怒的狗会蓄势待扑,紧咬牙齿,发出低鸣,这可以理解为狗的愤怒情感到达临界点以后狗的行为方式的改变(由原来的放松变为现在的紧张)。

 

那么这种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语言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语言出现的早期,大致可以看出有两种功能:第一功能是宣泄情感;第二功能是交换信息。所有经历过大喜大悲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在那一瞬间特别希望大吼一声,让全世界都听见。宣泄情感这部分的功能实际上只能说是一种演变功能,本质上还是交换信息。当一些动物遇到敌人时,首先是发出威胁的声音,这样能够避免争斗。这是条件反射训练的结果,每一次只要自己发出愤怒的声音,敌人就会大多选择离开,这样对于这个动物来说就产生“奖赏”的效果。这是行为方式改变的好处,而逐渐由动物所感知和记忆。这种以发声为行为方式改变模式的尝试可以视为语言的雏形。当然究竟是以退敌为目的在先还是以同类交流为目的在先,已经无据可考了。 

 

可见,实际上语言的发展是与情感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情感是语言发展的驱动力。当然这种驱动力是以最基本的生存为核心的。这种生存指的是能够在高度社会化的环境中以语言交流为手段与其他社会实体发生联系,较好地适应到这个社会环境中去的能力。简单的例子,渴了想喝水就可以问母亲水在哪里或是要求她给自己一杯水。也就是说,没有这种欲望的驱动,人就不会使用语言工具进行交流。并且相对的,如果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对其没有任何情感的投注,学习语言的效率就会相当的低!

 

这种情感的投注是一种广义的情感,不是指心里对自己默念100遍:“我爱英语。”这情感的对象不是英语,而是客观世界,英语只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控制和改造的一个媒介和工具。问题来了:如果我们都能以中文来保证生存,那么我们就不会对英文寄予太多的情感。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种:自我暗示、转换环境、改造环境。

 

所谓自我暗示,需要有技巧地展开想象。比如每每在学习一个英文句子的时候,就开始联想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面用到它,会用怎样的语气说出这一句话,以及说出这一句话对方会产生的反应应该是怎样的。我常常就会在读散文的时候就想象自己面前是一个听众,把自己的感情全部通过语言传递给他。

 

所谓转换环境,就需要物质的支撑,简单点说,就是把自己扔到外国去,或者扔到一堆外国人中去,逼自己用英语生存。有条件和勇气的话,这是最快的方法。

 

所谓改造环境,就是有意识的让所要学习的语言占据自己生活的大部分篇幅。大学时,我常常在人人鄙视的情况下坚持能说英语就不说汉语,看的报纸、杂志、小说也都是英文。在这种“虚拟”环境中,语言的接触开始频繁,承载情感的机会增多,增长也明显加快。

另外需要重点提出的就是小说是我们中国学生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小说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自我暗示,因为读小说的过程就是把自己当作主人公的过程,所以投注情感都是自发的、下意识的、高效率的。我常常会在阅读小说到兴奋的时候就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以英语阅读,因为已经完全融入到剧情中去,投注的情感已经到达了很深的地步。此时的语言学习效率是相当高的,因为英文在这时已经不仅仅占据了情感,甚至已经开始融入人类的高级意识活动--逻辑思维。

分享到搜狐微博上一篇:what a gloomy day! 下一篇:乔迁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