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经典语句:拔除人民心中那根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09:29:00
拔除人民心中那根刺  

  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政府设立独立委员会来检讨部长薪金制度的决定,我会选择“大快人心”。

  上个星期六晚上在总统府听到李显龙总理在宣誓就职后发表的演说中,宣布将检讨所有政治职位的薪金时,我不经意地频频点头,也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心想总理终于听到民众心中的呼唤,也愿意采取行动来舒解民怨。

  巧的是这时摄像师正好捕捉到检讨委员会主席余福金展露灿烂笑容的表情,而身在宴会厅内透过电视转播画面观看总理演说的宾客,全都被逗得哈哈大笑。现在回头想,全国有多少民众在听到这个消息时,会有同样的反应呢?

  自从大选结束后,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让大家逐渐感受到它改变的决心,两任前总理李光耀和吴作栋双双决定退出内阁,跟着是总理大刀阔斧地重组内阁,三位主管敏感民生课题的部长离任,加上掌管各部门的部长多数都有调动等,这一连串动作无一不让人感到意外。

  但是,我认为让人们最深刻感受到行动党真正在听取民意民怨的,正是检讨部长薪金的决定。政府一向都坚持“高薪纳才”的立场,国家领导人也为此做过无数次的解释,但有些道理不是说了很多遍,就能赢得人民认同的。在大部分人心目中,部长所领取的薪金过高,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人民心中那根刺就永远无法

拔除。

  李总理宣布这项消息隔天,总理公署立即公布政治职位薪金检讨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和职权范围。政府要求委员会在进行检讨时,必须考虑私人企业界类似职务的薪金和其他参考因素,例如新加坡人的一般工资水平

  政府要求把私人企业顶尖人才薪金列为考虑因素是意料中事,但它例明制定部长薪金时也要考虑全国工资水平,在我看来是个重大的突破,也是这次薪金架构改革能否符合民意的关键。   其实,要求部长薪酬同老百姓的薪水挂钩,正是不少反对党所主张的。如新加坡民主党和革新党就认为部长薪金应该以国人收入中位数作为依据,其中民主党今年二月发表“影子政府预算案”时,更明确地建议把总理的薪金定在国人工资中位数的30倍。   不过,我也希望委员会在进行检讨时,不要只考虑企业界薪金和全国一般工资这两个因素,以免最终提出的薪金方案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它应该扩大“其他参考因素”的范围,尽量做更全面、更透彻的思考。例如工人党就主张政府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部长薪金。党主席林瑞莲所点名的参考对象包括丹麦、芬兰和挪威,她认为这几个国家都治理得很好,同时也有良好的民主制度。在我看来,这也是个相当合理的建议,但未必需要一味追求和它们一样。

  检讨委员会已经表明希望能在三个月内提呈报告,现在全城上下都在关注它下一步会怎么做。委员会背负着大家希望见到部长薪金显著下调的期待,但与此同时,它也必须确保所建议的部长薪金水平不会动摇或妨碍能干人才从政的决心。

  所以,我认为不应该由这八名来自私人企业、工运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委员承担所有的责任,而他们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因此,除了参考各种经济和工资数据,委员会也应该打开门户,听取民众的意见。

  其中一个可行的办法是仿效全国工资理事会制定常年工资指导原则时的做法。工资会每年针对工资进行审议前约一个月,都会邀请公众和企业机构把意见提呈给秘书处,让工资会成员参考。当然,更理想的做法是跨前一步,检讨委员会不单单是以所接到的建议作为参考,而是整理出当中可行的,让人们知道这些都是制定部长薪金时的依据。毕竟调整部长薪金本来就是人民心底的呼唤,在作出决策时融入人们的意见,绝对是合情合理的。

  即使委员会不开放渠道征询民意,向来对部长薪金颇有意见的反对党也应该把握机会,主动把它们本身的建议和所收集到的反馈提呈给委员会。与其当一切成为定局之后,才来抱怨委员会的决定不公或忽略人民的心声,各政党,包括执政党的议员不如抓紧时机,扮演积极参与者的角色。

  我想借此文回顾一下历史,让读者了解部长薪金与专业及企业界顶尖人才收入挂钩的由来。制定与市场水平挂钩的部长薪金制度,最先是在1994年1月由当时的内阁资政李光耀提倡。他当年在感谢总统代表政府向国会发表政府施政方针演词时,作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说明政府必须把部长和高级公务员的薪金和市场薪金挂钩,从而确保能继续吸引一流人才担任内阁和公共服务要职,以保持新加坡选贤任能的独特政府制度。

  他当时这么说:“如果见到这样的制度动摇,将会令我痛心。假如谁相信新加坡的好人才必然会去从政,那是很愚蠢的想法。”

  同年11月,政府发表的《部长与高级公务员薪金标准》白皮书经过国会三天激烈辩论后获得通过。从那时起,部长与高级公务员薪金就同企业界最高薪者挂钩,计算的方程式这些年来虽先后有所调整,但基本原则仍保持不变。

  李总理在接受李资政退出内阁的请求后,随即决定检讨部长薪金制度,这个巧合总是会令人产生一定的联想。无论如何,我认为检讨部长薪金这一决定,是李总理在大选后尝试挽回民心的最重要一步,也是正确的一步。

  检讨委员会所担当的是一项苦差事,不论最终结果如何,相信很难做到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但它至少应使整个检讨过程保持透明和公正,能够给大部分理智的国人一个合理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