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宠小逃妻免费安小冉:美以铁哥们共度“中东之春”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2:25:17
美以铁哥们共度“中东之春”
 
环球时报 2011年5月26日 第07版/深度报道
本报赴以色列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驻以、美、俄特约记者 陈克勤 木春山 柳直
24日,美国国会山内的演讲现场,两党议员把近30次起立鼓掌的莫大殊荣送给了一个外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今年初,同在这里发表国情咨文的奥巴马也没有得到比这一天更大方的掌声。美国议员似乎是故意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奥巴马“1967年边界”说对以色列的伤害。美以两天来的嘴仗迅速被舆论定性为“咖啡杯里的风波”,而这再次证明了双方水泼不进的铁哥们关系。更有明眼人注意到,奥巴马的边界论调是在阿拉伯的“春天”响起来的,其心目中的“聆听者”或许另有其人;而内塔尼亚胡的强硬呛声则反映了以色列在中东“革命”后日益加重的不安全感。在未来不确定的中东大格局下,美以哥俩关系怎么处,可能还得边“演”边看。
内塔尼亚胡风头盖过奥巴马
在奥巴马19日就西亚北非动荡局势的演讲中,只有大约1/4谈到巴以关系,但有关“一个犹太人的民主国家的梦想无法通过永久占领来实现”,“以巴边界应当以1967年的界线为基础,并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交换土地,使两个国家都有安全的、得到承认的边界”等说法却引起“盟友”以色列的不满。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助手称,奥巴马不了解中东和以色列的现状,“还没谈就亮出底牌”。利库德集团的高官指责奥巴马企图毁灭以色列,因此,以方只有一个选择:直截了当地告诉奥巴马:“门都没有”。20日,出访美国的内塔尼亚胡还给奥巴马讲起犹太人的奋斗史,告诉他“建立在幻想之上的和平最终将撞碎在中东现实的岩石上”,“历史不会给犹太人民第二次机会”。奥巴马则手掩着嘴,静静倾听。
美国国内的“亲以派”也指责奥巴马“正把以色列赶下盟友列车”,称他的危险言论将给美以关系带来“灾难”。内外压力之下,奥巴马似乎开始“变调”,他22日在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发表讲话说,美以关系牢不可破,并澄清他所说的“1967年边界”是指巴以在1967年战前边界的基础上,通过“土地交换”最终划定的安全边界线。
内塔尼亚胡24日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首次明确表示,以色列愿意放弃部分定居点。他向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呼吁,只要接受“以色列是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准备做出痛苦、慷慨的让步”,以换取以巴和平。他用娴熟的美式英语进行的演讲赢得美国议员的近30次掌声。美国媒体说,这比奥巴马发表2011年国情咨文时获得的掌声次数还要多。赢得鼓掌时间最长的一句话是:“以色列绝不会退回到1967年那个站不住脚的边界线上。按照这条线,以色列国土只有15公里宽。”会场中,曾有一名女议员大声诘问内塔尼亚胡,结果不仅让内塔尼亚胡得到更多的掌声支持,她自己也被“请”出会场。以色列媒体打趣说,议员们的热烈回应,无疑是向奥巴马传递明确信号:不要对以色列施压太甚,否则来年总统大选小心选票。
“以色列无法防卫的边界”
针对奥巴马和内塔尼亚胡的这些表态,阿巴斯25日回应说,如果巴以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巴方将继续寻求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奥巴马在几番讲话中刻意避开巴以和谈中的耶路撒冷归属、难民、定居点等敏感问题,但涉及到“1967年边界”时还是引起一场风波。这再次说明以巴和谈的复杂和艰巨。
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把疆界扩大了6倍。有中东问题学者表示,“1967年边界”的说法以色列人早在10年前就提出过,现在反而不满意奥巴马的表态,是因为10年来发生在这个地区的变化太大。除了巴勒斯坦政局变化,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人口在这期间也增长了一倍,达到30万人。鉴于很多阿拉伯村庄和定居点犬牙交错,以方强调这是“无法防卫的边界”。
从以色列海滨城市特拉维夫到与“1967年边界”有牵扯的几个邻居的首都——安曼、大马士革、开罗,以及贝鲁特,都只需要不到一天的车程,但很少有犹太人到过这些地方。埃及政局发生动荡后,原本直飞开罗和特拉维夫的航班被暂时取消。《环球时报》记者从埃及前往以色列,只好经停塞浦路斯。
25日,在特拉维夫的一个公交车站,记者采访了结束休假、扛着大包行李准备返回基地的士兵雅各布。他很镇定地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保卫我们的安全。”如同埃以直飞航班取消一样,“阿拉伯之春”也让阿以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名叫本雅明的以色列司机说,穆巴拉克一直坚定地推进巴以和谈,并执行对哈马斯的封锁,现在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的影响越来越大,埃及对以色列的态度恐怕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在特拉维夫拉宾广场,记者看到一行醒目的文字:“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1995年11月4日在此被杀害。”在拉宾广场出售书籍的伊斯雷尔老人说:“每天都有很多人到这里缅怀拉宾,没有一个以色列人反对和平,但又不相信目前能够实现和平。”还有以色列人在听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的演说后说,如果谁都不做让步,巴以和平就遥遥无期,这成了一个悖论。来自以色列反对党前进党的伊泽亚胡说:“在约旦河西岸居住了几十万犹太人,其中很多是上世纪90年代后迁来的俄罗斯移民,而现在奥巴马却要我们返回1967年边界线,这是不可能的。”
铁哥们间打了次“嘴仗”
内塔尼亚胡在24日的演讲中重申,“以色列没有比美国更好的朋友,美国也没有比以色列更好的朋友”,而且以色列支持美国的中东民主改革“新思维”。他否认美以关系因“边界风波”陷入危机,相反证明了“好朋友间无话不谈”。
60多年来,美以关系如同“铁哥们”,这两个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一致的国家,在战略利益互补等方面都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以色列常被人戏称为“被美国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被美国宠坏的孩子”。美国每年都向以列提供约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将最先进的导弹防御体系运往以色列。可以说,60多年来,以色列几乎在决定生死存亡的问题上都得到了美国支持。有人统计,美国在安理会投的否决票,有2/3是针对不利于以色列的决议的。
以色列人口约为750万,其中犹太人约占80%。而全球1300万犹太人中,目前约有600万至800万生活在美国。犹太人在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巨大能量,犹太人的游说集团有时左右着美国的外交政策。美国前总统卡特曾主张巴解组织享有代表权和保障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结果遭到犹太人的强烈反对,两天之内,就有“近900个抗议电话和7268份抗议电报铺天盖地向白宫袭来”,卡特不得不取消决定,并深有感触地说:“我宁可政治自杀,也不愿得罪以色列。”在历史上,从贝京、沙龙到内塔尼亚胡,在和谈关键时刻,都和美国总统发生过“不快”。内塔尼亚胡去年访美,在与奥巴马谈及“冻结定居点”等问题时不欢而散,当时也有人说,美以关系“降到历史最低点”。
奥巴马被以色列人看成是第一位提出最后边界应以“1967年的边界线为基础并加以双方同意的土地交换”的在任的美国总统。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认为,这不过是美国总统的一个“常态”的表态。殷罡说,曾留学美国的内塔尼亚胡现在是以色列公认的为数不多的“强人”,他的“嘴”特别厉害,通过他在美国的“游说”,美以之间打“嘴仗”的阶段将很快过去。
中东动荡让以色列预感到安全环境可能出现恶化,因此,打“嘴仗”获胜的内塔尼亚胡在国内也面临来自左翼的批评。以副外长阿亚隆说,奥巴马演讲是积极的,他坚定维护以色列安全、反对巴单方面建国,至于“1967年边界”,是谈判策略问题,不会影响美以关系。以前总理、前进党主席利夫尼说,内塔尼亚胡正在把奥巴马变为敌人,危害以色列安全利益。她指责内塔尼亚胡为了保住政府而对抗美国,代价太大,相反,以色列应该支持奥巴马,换取美国的更大支持,而不是为难奥巴马。
据以色列媒体透露,以方提前3天就得到了奥巴马的讲话文本,私下做了协调,因此,两国关系出现的波折“既是美以民主社会的常态,也是双方公关的手段”——奥巴马借机向阿拉伯国家示好,而内塔尼亚胡借此显示维护民族利益,争取更多支持。
俄罗斯中东问题研究所所长叶夫根尼·萨塔诺夫斯基认为,奥巴马发表这一讲话后,以色列与美国的关系未必会有大的改变,但将会影响到以色列人对奥巴马的态度。如果奥巴马能够连任的话,以色列人将不得不再忍几年。俄《报纸报》23日的一篇报道“敲边鼓”说,奥巴马有关以巴回到1967年边界的演讲“是出卖以色列”,这意味着这个犹太国家的终结开始。《俄罗斯报》24日评论说,有句笑话说得好——对付头疼的最好方法是上断头台,用这句话来形容奥巴马提出的解决中东冲突方案是最恰当不过了。
针对美以两国领导人的“嘴仗”,美国不少中东问题专家也各抒己见。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现任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的布热津斯基认为,奥巴马19日的讲话有点“太胆小”,“我赞成他所做的,但是希望看到他走得更远。”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副主席、美国前驻以色列大使马丁·因迪克23日表示,奥巴马担心一旦联合国通过新决议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美国就会处于两难的境地——不能违反大多数国家和阿拉伯民族的意愿,反对巴建国;又不能不照顾盟友以色列人的立场。美国和平研究所研究员斯科特·拉森斯认为,奥巴马的巴以政策还在摇摆当中。拉森斯说:“奥巴马不想完全满足以色列利益,因为还要照顾到巴勒斯坦人的关切,他们身后站的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但奥巴马不能摆脱以色列的影响,也承担不了美以关系受损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