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蘑菇哪里可以买:蒋光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38:00
蒋光鼐 
百科名片
   蒋光鼐
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汉族,广东东莞人。祖籍广东东莞虎门镇南栅村,我国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中原大战,后任十九路军总指挥,淞沪警备司令。1949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又历任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中文名: 蒋光鼐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东莞
出生日期: 1888年12月17日
逝世日期: 1967年6月8日
职业: 军人
毕业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主要成就: 在上海率十九路军抗击日本侵略
目录
人物档案少年英雄投身辛亥革命早历戎马
职业生涯著名战争淞沪抗战福建事变
个人荣誉个人影响人物评价英雄逝世英雄故居英雄后人清明寄哀思藏身之所挨了108炮四女“定日”瞒父从军子孙散各地不忘故土
相关书籍相关影视
人物档案
少年英雄投身辛亥革命早历戎马
职业生涯
著名战争淞沪抗战福建事变
个人荣誉
个人影响
人物评价
英雄逝世
英雄故居
英雄后人清明寄哀思
藏身之所挨了108炮
四女“定日”瞒父从军
子孙散各地不忘故土
相关书籍
相关影视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档案
蒋光鼐(nài)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23年入粤军任连长,递升至副师长。  蒋光鼐
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副军长、第10师师长。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1月28日,率十九路军抗击日军侵略。后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驻闽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11月,在福建地区与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等人发动了福建事变,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去香港。1935年,又联合原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联共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7年6月8日卒于北京。
编辑本段少年英雄
投身辛亥革命
蒋光鼐原名煚,后改为光鼐,字憬然,1946年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7年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民革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
蒋光鼐1888年12月17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县虎门南栅乡桐园坊(今属三蒋村)。祖父蒋理祥,清咸丰三年   东莞蒋光鼐故居铜像
癸丑科进士。同治三年授翰林院编修。父亲蒋子敏,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举人,入京为景山官学教习。母亲郑夫人亦广东东莞人,出身世家,知书达理。
蒋光鼐随母留在家乡,并跟随教私塾的大哥读书识字。1903年11月18日,郑夫人因病去世,临终前以时局日颓,嘱咐蒋光鼐“弃文从武”,这对蒋光鼐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蒋子敏怀才不遇,在京因病去世,仅比妻子晚10天,时年48岁。
父母相继去世后,家道日衰,年方14岁的蒋光鼐开始自己寻求出路。190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为东莞师范学堂录取,成为供给食宿的师范生。1906年,位于黄埔的广州陆军小学第二期招生,他与同窗好友张廷辅、袁煦圻等一起报名应试,被录取。经同学陈铭枢介绍,蒋光鼐在入学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
1909年,蒋光鼐自陆军小学毕业,升入南京第四陆军中学。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南京第四陆军中学的同盟会会员们立即筹备起事。因校方藏匿武器,学生们认为赤手空拳难于成功,遂决定到武昌参加起义队伍。蒋光鼐、李章达、袁煦圻、张廷辅及江苏陆军小学的陈果夫等在第一批,由陈铭枢带队,于10月下旬到武昌都督府报到。他们被编为中央第二敢死队,第二天即参加了汉口龙王庙的登陆作战,失利后撤回武昌。
11月16日,黄兴亲自指挥发起对汉口的总攻,蒋光鼐作为总司令部的督战队员,随第三路义军从汉阳向汉口进攻,但因一、二路义军未予配合,战斗失利。蒋光鼐退到汉水岸边时,浮桥已被挤断,不少士兵坠落水中,他幸运地搭上最后一条接运小船,返回汉阳。
进攻受挫后,有些学生萌生退意,不辞而别,蒋光鼐则留下来坚持战斗。先在汉阳阻击清军,汉阳失守后转移到武昌,继续与清军对峙。
南北和议签订后,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元旦成立,随即开始遣散军队。蒋光鼐恰好收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的入学通知书,得以继续学习。在报到前,他回到家乡,与同县大宁乡的谭妙南结婚。婚后不久,他就进入保定军校骑兵科学习。
1913年6月,江西李烈钧准备讨袁的消息秘密传到保定军校,蒋光鼐与同学张廷辅、季方等30多人毅然离开学校,奔赴江西。李烈钧就任讨袁军总司令,通电全国,讨伐袁世凯,正式掀开“二次革命”的序幕。李烈钧委派方声涛为右翼军司令,蒋光鼐为右翼军司令部少校参谋。讨袁军因寡不敌众,被袁军击溃,蒋光鼐与同学张廷辅随一群溃兵沿小路退入福建,历尽艰辛到达福州,又乘船到上海。1913年底,他与张廷辅通过关系,在一艘开往长崎的货轮上充当锅炉工,平安抵达日本。
当时,黄兴、李烈钧等在东京郊外的大森创办一所军事学校,收容流亡海外的革命同志,加以培训,作为回国与袁世凯抗争的基本力量。为掩人耳目,称为“浩然庐”,由殷汝骊主持。蒋光鼐与张廷辅从长崎到东京后就进入“浩然庐”学习,与他们同时学习的还有陈铭枢、胡景翼、吕超等近百人。
1915年初,国内搜捕革命党人的风声已较为缓和,蒋光鼐在春节前回到久违的故乡,看望新婚不久即离别的妻子与尚未谋面的儿子。这时家徒四壁,三位兄长相继故世,姐妹也已出嫁,家中只有还未成亲的弟弟,妻儿全靠岳父家的接济,勉强度日。但他迫于形势,仅停留了20来天,就又怀着对亲人的歉疚匆匆离去。
蒋光鼐与张廷辅、李章达三人离开家乡到香港,在九龙塘边租住一间木屋,靠种植与贩卖花卉来维持生活。后经袁煦圻协助,他们出版一份宣传革命、声讨袁世凯的《平民日报》,当时颇受民众欢迎。早历戎马
1916年春,蔡锷等人在云南发起护国运动,起兵北伐。李烈钧则统率护国滇军第二方面军挥师广东驱逐龙济光。蒋光鼐等4人绕道越南,进入广西参加护国军。他被派到老上司方声涛手下,担任第二梯团少校参谋。在向广东进军途中,传来袁世凯在北京病死的消息,护国军士气大振,顺利进抵广  蒋光鼐和周恩来
州。但到达广州后,蒋光鼐发现龙济光虽已被赶走,但广东的实权却落在广西军阀陆荣廷手中。在颇感心灰的情况下,蒋光鼐与好友李章达、张廷辅、袁煦圻一起住进六榕寺大梅堂,拜师学佛。不久,陈铭枢也来与他们一同学佛。
在六榕寺期间,他们跟随主持铁禅法师学习佛教经典,并起了法号,如李章达号“南溟”,陈铭枢号“真如”,蒋光鼐则为“憬然”,因“憬”与其原名“煚”古音相同,且隐喻了对人生的感悟,故后来他一直以“憬然”为字。
1917年9月,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以方声涛为大元帅府卫戍司令。蒋光鼐离开寺院,出任警卫营第一连少校连长,后改任参谋。孙中山组建援闽粤军时,以陈炯明为司令,蒋光鼐任少校参谋。1919年6月,他随朱执信到香港设立讨桂办事处,配合援闽粤军回粤的军事行动。
1920年夏,蒋光鼐受朱执信派遣,与统率四营肇军驻守阳江的陈铭枢联络,将部队开赴虎门。但不幸的是,朱执信却在调解虎门驻军与民团的纠纷中遇害。
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组建总统府警卫团,蒋光鼐调任警卫团少校副官。1922年6月,他升任警卫第二团中校团附。6月16日陈炯明炮击总统府时,蒋光鼐率队参加保卫总统府的战斗。后他又受孙中山委派,到香港等地去招抚被打散的官兵。
返回广东后,蒋光鼐调任第2旅第4团第3营营长。但在未到任之时,却听到该营连长蔡廷锴弃职而去的消息。原来蔡廷锴是该营资历最老的连长,又战功卓著,故在营长升迁后,全营官兵都认为他会升任营长,已经纷纷祝贺,当得知从外面调蒋光鼐为营长时,蔡大出意外,一气之下遂弃职而去。不过,蒋光鼐上任后,很快就以自己的能力与处事公正、待人宽厚的态度得到部属的拥戴。
1923年8月,蒋光鼐升任第1师补充团团长。1924年1月,孙中山改组粤军,他调任建国粤军第1师第1旅第2团团长,曾经出走的蔡廷锴被任命为第2团第1营营长,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数10年的合作经历。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的邀请,北上共商国是。盘踞广东北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乘机起兵,广东军政府发动第一次东征。蒋光鼐率领第2团充当全军前卫,屡败敌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因病去世,广东革命政权失去最有权威的领导人。受命担任东征左翼军和中路军总指挥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不仅按兵不动,而且与叛军相互勾结,率部发动叛乱。6月,蒋光鼐奉命率部与其他东征军星夜赶回广州,平定叛乱。
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随后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重新编组国民革命军。原建国粤军第1师扩编为第4军,由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为第十师师长,蒋光鼐任副师长兼第28团团长。
8月20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廖仲恺遇刺身亡。在追查凶手过程中,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因涉嫌而被派赴苏俄“养病”,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被逼出走,军政大权落入蒋介石手中。已经退到闽、粤边境的陈炯明残部,乘机重占东江,并向广州进犯。陈炯明的同党邓本殷也纠集其余反革命势力,由雷州半岛向西江进攻,企图与陈夹击广州。国民政府于10月发起第二次东征,同时派军进行南讨。蒋光鼐率领28团作为南讨军的先锋,与12师一道前进。当得知12师与敌方勾结时,蒋光鼐临危不惧,率部扼守通往江门的咽喉要地单水口,抗击数倍于己的敌军,激战三昼夜。最后在友军的协助下,一举将敌军击溃。他又率部作为全军前卫,继续追击,终于全部肃清南路残敌,为广东根据地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残敌肃清后,蒋光鼐率部在北海、钦州一带驻防休整,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刘慕雨,不久两人结为夫妻(蒋的元配夫人谭妙南因患肺结核,已经过世)。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第4军担任前锋。这时蒋光鼐已因师里事务繁忙,不再兼任28团团长,由蔡廷锴升任团长。
在民众的支持下,北伐军进展顺利,蒋光鼐率部参加进攻平江、岳州的战役。在围攻武昌时,第10师28团利用敌军投诚机会,率先破城。蒋光鼐曾将此次战役的经验与教训加以总结,写成《武昌围城之役经过概要》。
在武汉稍事休整,蒋光鼐受命与张发奎率军支援江西南浔,在马回岭、德安一线大败孙传芳军主力,稳定了战局。同年11月,第4军第10师扩编为第11军,陈铭枢升任军长,蒋光鼐任副军长兼第10师师长,戴戟为24师师长,蔡廷锴为副师长。
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后,与蒋介石的矛盾加剧。陈铭枢不愿与其他兄弟部队同室操戈,于1927年3月从武汉辞职出走,投向南昌的蒋介石。蒋光鼐、戴戟亦相继离去,蒋光鼐被蒋介石任命为第22师师长。武汉政府任命第4军军长张发奎兼任第11军军长,张发奎委任蔡廷锴为第10师师长,叶挺为第24师师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共清党行动,随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形成宁汉对峙的局面。同年7月,11军奉武汉国民政府命令,自武汉东下,讨伐蒋介石,叶挺率第24师为前锋。蔡廷锴师归叶挺指挥,到达南昌后,参加由中共领导的“八一起义”。但在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时,蔡廷锴率部行军到进贤就脱离起义队伍,并将师里的共产党员全部遣散,派兵护送他们安全离开。蔡廷锴率部到达铅山县河口镇,静观变化。
9月,蒋光鼐自沪携带现金10万元抵达河口,解决部队最急需的伙食费用,并决定服从宁汉合流之后的南京中央政府。恢复第11军建制,蒋光鼐仍任副军长,由第10师分编出第24师。蒋、蔡率部队进入福建,到达福州后,应当地民众代表的要求,将祸害百姓的新编第1军谭曙卿部缴械,所获枪械充实第24师。福州局势稳定后,蒋、蔡去电欢迎在日本的陈铭枢回军复职,陈接电即回国复职。陈铭枢与时任广州政治分会主席的李济深联系后,决定返回广东休整。
当时张发奎等已先率第4军进入广东,对11军入粤持有戒心,所以11军部队先开至闽、粤边境地区待命。11月,张发奎等发动“广州事变”,驱逐李济深、黄绍竑在广东的势力,11军在陈济棠及桂系黄绍竑部的配合下,击退第4军。
1929年1月,国军编遣委员会决定全国军队一律缩编,第11军缩编为广东编遣区第3师和第2独立旅,蒋光鼐任第3师师长,蔡廷锴为第2独立旅旅长。第一次粤桂战争爆发后,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部击退桂军的进攻,保住广州。8月,南京国民政府调整全国陆军番号,蒋光鼐的第3师改为第61师,他仍任师长,蔡廷锴部改为第60师,由蔡任师长。
同年底,张发奎联桂反蒋,进逼广州,爆发第二次粤桂战争。蒋光鼐任右翼军指挥,击退张、桂联军,并乘胜追击到广西梧州。1930年2月,张发奎率军再度入粤,驻守梧州的蒋光鼐则率部进逼位于广西的桂军黄绍竑部,迫使黄向张发奎求援,使张自广东回师。双方在北流展开激战,蒋光鼐指挥得当,经数度反复,终取得此战的胜利。
这时,桂系加入以阎锡山、冯玉祥为首的反蒋联盟,决定与阎、冯合力夹击蒋介石。6月初,张、桂联军攻陷长沙,继续北进,威胁武汉。蒋介石急调60、61师入湘,截断张、桂联军的后路。张、桂军回师应战,蒋光鼐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击溃张、桂军。
蒋介石得知他们获胜后,因津浦线战局危急,即令蒋光鼐率军火速增援。以蒋光鼐为第1纵队司令,下辖60、61师及陈诚的第18师。蒋光鼐率军迂回到阎锡山晋军后方,击溃泰安周边晋军,并截断大汶河等处晋军的后路,致该处晋军不战而溃。接着,他又奉蒋介石之命,率军迅速攻占济南,扭转了先前的被动局面。8月17日,蒋介石将60、61师组建为第19路军,任命蒋光鼐为总指挥,上将。蒋介石亲临济南进行嘉奖,并调19路军到陇海线进攻冯玉祥部。
蒋光鼐被委任为第6纵队司令,率领19路军及胡宗南的第1师攻击位于汝南、新郑一带的冯玉祥部队,切断冯军的退路,迫使3万余冯军向19路军投诚。此后不久,张学良率东北军进关,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中原大战遂告结束。年底,19路军奉调到江西,1931年初,到达兴国。
1931年4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19路军奉命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围剿”刚开始,蒋光鼐就因病离开部队,到上海同济医院治疗,部队由蔡廷锴指挥。蒋光鼐的夫人刘慕雨婚后不育,而谭夫人所生的长子蒋庆瀛又患有神经疾病,故刘慕雨极力劝说蒋再娶一位夫人,在刘夫人的安排下,蒋光鼐与黄晚霞结识,并在上海完婚。
1931年2月28日,蒋介石因约法之争,扣押了国民党元老胡汉民。胡汉民派系与汪精卫及桂系合作反蒋,在广州另行成立国民政府,形成宁、粤对立局面。在得知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件”后,陈铭枢力主统一对外,出面调解宁、粤双方矛盾。作为双方合作的中间人,陈被任命为京沪卫戍司令长官,19路军也应粤方要求调到南京、上海一带,以保障粤方代表的安全。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蒋光鼐
蒋光鼐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北伐和中原大战,后任十九路军总指挥,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担任最高指挥官。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士气高昂,决心抗击日寇,保卫上海。蒋光鼐召开十九路军营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布置应战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入夜,日军以铁甲车为前导,兵分5路进攻闸北,十九路军奋勇抵抗,当即予以迎头痛击,著名的淞沪抗战由此开始。日军凭借陆海空三军优势,气势嚣张,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四易主帅,死伤累万。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誓死牺牲的精神,组织敢死队与敌白刃肉搏数十次,冲锋陷阵,奋战月余。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庙行、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予敌以重创。仅闸北一役,便使日军开战一周,未取得丝毫进展,损失逾千。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鼓舞了中国军队的爱国热情,张治中率领第五军抵达上海增援助战。全国同胞感奋觉醒,上海各界、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展开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给予十九路军大力支援。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淞沪抗战后,蒋光鼐调福建任省主席兼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与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等发动反蒋政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财政部长,失败后去香港。1935年联合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联共抗日。1946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广东省政府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民革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
编辑本段著名战争
淞沪抗战
蒋光鼐的人生顶峰,是他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国的基地。南京国民党政府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  蒋光鼐蜡像
,奋起抵抗,对敌予以迎头痛击,著名的淞沪抗战由此开始。
战前,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慷慨动员:“我国自甲午战败以来,已不敢作对外之战争,帝国主义者予取予求,我则俯首退让;帝国主义者长驱直入,我则望风而逃。国人皆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此帝国主义日益张牙舞爪而国民悲愤不可抑也。从物质而言,我远不如敌,但我们有万众一心的精诚,就可以打开一条必胜之路。”并向全军发出密令: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攻击时,应全力以赴,奋起反击。
1932 年1月28日夜11时,日军向闸北驻军发起了进攻。日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分布在虹口租界和黄浦江上,由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分三路突袭,攻占了天通庵车站和北站。我驻军奋起抵抗。1月29日,《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发出,电文义正辞严:“光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
2月1日,蒋光鼐亲临闸北前线指挥作战,多次击退日军。战火虽经一个星期,始终在闸北范围进行,日寇进攻没有任何进展。4日,日军又发动了总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十九路军在包围并歼灭日军一个联队后,乘胜追击,发起反攻,最终完全粉碎了日军的总攻击。这是我军的首次胜利,也是败军的首次换将,舰队司令盐泽幸一被免职,调回日本。
残酷的战争一直在继续。2月10日,蒋光鼐在向国民政府的报告中表示:“敌增兵已到,大战在即,誓拼牺牲与敌一决!”13日清晨,日军向十九路军发起总攻。双方的战斗异常激烈,并展开数度残酷的肉搏战,最后迫使敌主力溃退。由于十九路军的战绩,迫使日军再次易帅,日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朗交权下台。2月14日下午,蒋光鼐电告何应钦:“我虽欲求和,而日寇决无诚意,为民族生存,国家体面,只有决心一战。”16日,张治中所率第五军全部抵沪,增加了我军的力量。后几天,守军以第五军为左翼,第十九路军为右翼,密切配合,经反复争夺,使我方阵地转危为安,收复了失去的阵地,并给日寇以重创。日军被迫第三次换帅。
连续的失败使日军威信扫地,日本政府决定再次增兵,并派遣前田国内阁的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大将代替植田担任统帅,兵力增至六七万人。而中国方面,连续作战已将近一个月,十九军伤亡已达5000人;第五军伤亡亦达3000人。士兵白天战斗,夜间修工事,日夜不得休息,急需增援。由于从1931年10月以来中央一直欠发军饷,使十九路军装备严重不足。刚刚开战时,从南方来到上海的十九路军士兵都只穿单衣。当《申报》刊出“前方将士无御寒”的消息,各地就发起赶制征衣活动,五天内收到捐赠全新棉衣三万余套,棉被二千余条。各界民众慷慨解囊,现金、食品、药物等源源不断送达十九路军。蒋光鼐在《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序言中曾感动的说:“淞沪之役,我军得民众莫大帮助,近者箪食壶浆,远者轮财捐助,慰劳奖饬,永不敢忘。此同仇敌忾之心,使吾人感奋欲涕。”
然而,当十九路军向军政部领取军饷时,他们居然说十九路军得到海内外同胞的捐献应当交公,军饷应从示交分款中扣除。在援兵问题上,军政部的态度和军饷一样,虽然蒋光鼐曾多次要求增兵,却始终没有结果。蒋介石的这种做法激起了国民党内人士的愤怒,冯玉祥在国民党中央全会上学面斥平蒋介石说:“若不赶快快定派出多数的军队援助他们,那就是害国殃民!”陈友仁说:“有这们不怕死的军队,又有这样慷慨好义的人民,政府不想收复失地,假若把这个机会失去,军心民心全失掉了。”于右任也责问蒋介石:“为什么到了今天国难这样严重,反倒不下决心呢?”但是国民党当局依然置若罔闻。
3月1日清晨,日军三万余人趁浏河守军已调正面增援,兵力单薄之机,强行登陆,至浏河沦于敌手,直接威胁我军侧背。下午,中央阵线也被突破。由于预备队已全部用尽,无法应付登陆之敌。下午4时,登陆日军已进占浮桥,大有切断无军退路之势。蒋光鼐仍令部队拼死抵抗,希望上官云相师能即刻投入左翼,驱逐日方登陆部队,以使正面战线得以维护,然而上官云相师却始终按兵不动。至晚八时,我方因援绝兵尽,全线动摇。蒋光鼐不得已,立即拟定了周密的退守第二防线的具体撤退计划,召集蔡、张二军长到南翔会商,气氛极其悲壮。当晚11时,蒋光鼐含泪下达了全线撤退命令。
3月3日,国联开会决定,中日双方停止战争。历时一个多月的淞沪抗战宣布结束。5月28日,在苏州举行淞沪抗战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各界人士和群众四万多人参加了大会,群情悲壮,挽联如林,蒋光鼐念及数月来所思所感,凝悲愤于笔端,挥毫亲撰一联: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烂海枯犹此志;相约以血湔国耻,四十日见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浆桂酒有余哀。
在这次淞沪抗战中,蒋光鼐率领的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誓死牺牲的精神,组织敢死队与敌白刃肉搏数十次,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庙行、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予敌以重创。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福建事变
  蒋光鼐铜像
1932年10月,因淞沪抗战有功,蒋光鼐获得青天白日奖章。后来蒋光鼐因为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签署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回家闲居。后经劝说才出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福建省政府主席。他主张共同抗日、反对内战,虽被派往江西围剿红军,但数次派代表到苏区与红军联系。毛泽东、朱德等在瑞金会见了他派的代表,经过双方共同努力,10月 26日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月 20日蒋光鼐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反蒋,这就是著名的福建事变。蒋介石一面重兵压境,另一面瓦解十九路军内部,主力易旗,福建革命最终失败,蒋光鼐悲愤地流亡香港。毛泽东在1936年9月22日曾给蒋光鼐、蔡廷锴写信,对他的抗战给予高度民主的肯定和希望:“光荣的十九路军系统在先生等领导下,继续奋斗,再接再厉。 ”“真正之救国任务,必须有许多真正诚心救国之志士仁人”,“热忱爱国如先生”。
编辑本段个人荣誉
曾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犯上海,率部进行抵抗。后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绥靖主任。1933年11月与李济琚、陈铭枢、蔡廷锴等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经济委员,失败后去香港。1935年联合第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联共抗日。
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纺织工业部部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
编辑本段个人影响
蒋光鼐领导的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1988年12月17日,在纪念蒋光鼐诞辰10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对蒋光鼐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蒋光鼐先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一位卓越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亲密朋友,他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他的爱国精神和历史功绩,坚定不移的政治节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蒋光鼐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武昌保卫战、倒袁护法、北伐战争;“一·二八”事变时,他任19路军总指挥,毅然打响了正面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淞沪之战;1933年为反蒋抗日,他与陈铭枢、蔡廷锴成立福建人民政府;抗战期间,他历任第四战区参谋长、第七战区副司令等职。周恩来曾致函给他,尊敬地称道:“先生以抗日前导而为华南和平民主之支柱,力挽狂澜,举国瞩望。”
编辑本段英雄逝世
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后,居住于北京的蒋光鼐连同多位党外民主人士被红卫兵点名遭到整肃。期间,虽周恩来力保,仍遭抄家,自我认罪等迫害。1967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6月12日,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周总理、李富春、李先念、蔡廷锴与各界人士数百人参加了追悼会。蒋光鼐的骨灰先存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97年与蔡廷锴一同迁葬于广州19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将军墓。
编辑本段英雄故居
又名荔荫园,坐落在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三蒋自然村。该园以广植荔枝得名,清道咸年间,由抗日名将蒋  蒋光鼐故居
光鼐祖父蒋理祥创建,后废置。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洋别墅式楼房,名“红荔山房”,占地面积223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建筑,门廊及建筑正立面用石米砌成,其它三面为红砖清水外墙,廊柱仿西方爱奥尼柱头装饰。正楼宽13.5米,进深12.4米;侧楼宽4.1米,长5.3米。1946年,蒋光鼐故居进行了重修。解放后,先后分给农户居住和改作南栅大队部。1986年,蒋光鼐家属将故居捐献给国家,1987年蒋光鼐后人和当地村委会进行了简单的维护。2001年,东莞市文化局和虎门文化站委托文物专家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并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拨专款进行维修。故居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5名,每年都有独立的管理经费,至今保存完好。
蒋光鼐,字憬然,1888年生于虎门南栅村。毕业于保定军校,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大本营卫士营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1月28日,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率部英勇抗击侵沪日军。淞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其帅,沉重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在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一页。蒋光鼐也因此成为驰名中外的抗日名将。1933年,参与发动“福建事变”,主张联共抗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回到家乡东莞,组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区统率委员会,亲自担任主任委员,组织成立东莞、宝安、增城各县抗日自卫团。后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率部在韶关、曲江、南雄一带与日军作战。1946年参与发起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参与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全国解放后,历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等职。
故居设有蒋光鼐生平事迹展览。蒋光鼐故居于1989年由东莞市人民政府正式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英雄后人
清明寄哀思
  蒋光鼐全家福
父亲不喜奢华 子女家中祭奠
清明节将到,后辈们将如何祭奠这位抗日名将呢?“大家都分散在各地,无法集体悼念父亲,于是只能各自在家中摆台点香缅怀他。”蒋建国说,父亲一生简朴,奢华的悼念仪式不是他想要的,“我们的平安才是对他最大的安慰”。藏身之所挨了108炮
昨日记者采访到蒋光鼐之子、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蒋建国,他说,父亲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大为不满,于是毅然扯起反蒋抗日的旗号,这也让全家都陷入被蒋介石部队围剿的危机。
为让前线作战的父亲无后顾之忧,母亲带着他们众多兄弟姐妹一起逃到香港避难。
刚逃亡出来的他们却又陷入新的危难,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入侵香港,他们一家只得又一次到处逃难。
蒋建国回忆道,有一次全家躲在父亲的一位友人家,那家的楼就被日本人瞄准,挨了108发炮弹,他姐姐背后的一个大洞就是那时被打的。
之后,在多方帮助下,蒋建国全家终于回到内地与父亲相聚,并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搬回广州。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提倡和平民主的蒋光鼐家庭再次成为反动分子的迫害目标,全家只好再次回到香港避难。
“我们虽然因为父亲而颠沛流离,但我们仍以有这样伟大的父亲而骄傲。”蒋建国说。四女“定日”瞒父从军
蒋光鼐共有12个子女,5男、7女。其中有3人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从军报国。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第四个女儿蒋定日。
“我姐姐原名其实叫‘蒋抗日’,”蒋建国说,按照祖上的规矩,他们这一辈的男孩儿应该取“庆字辈”,女孩儿则取“定字辈”,但由于姐姐出生于1932年底,父亲为了纪念“一·二八”抗日事件,便为其取名“蒋抗日”。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蒋抗日瞒着父亲投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军后,其司令员以我们与蒋介石同姓,而蒋介石并不抗日为由,建议姐姐改名定日。”
蒋建国说,12个兄弟姐妹中,有10人考上大学,大哥蒋庆瀛早逝,最小的妹妹则由于动乱年代未能如愿,“但她是一名优秀的工人,以前五毛钱纸币上印着的纺织女工推纱锭的画像就以她为原型”。子孙散各地不忘故土
蒋建国说,父亲的直系孙辈有大约20人,现在分散在北京、重庆、香港等地,有的定居国外,继续从军的仅一人,其余有从事科研的、有从医的、有从商的。
“虽然我们都已远离东莞,但从来没有忘记东莞这片故土。”蒋建国长兄之子蒋思云是北京市化工研究院院长,曾多次回莞为家乡搞化工实验,而其国外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每每回国,也不忘重返故居。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
  《爱国将军蒋光鼐》封面
《天地悠悠—我的父亲蒋光鼐》
《喋血淞沪》
《我们的父亲》
《爱国将军蒋光鼐》
《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
编辑本段相关影视
历史电视剧专题:中央一套《蒋光鼐与一·二八》,共四集。
军事题材电视剧《南粤战神》
30集连续剧《蒋光鼐将军》计划于2012年在央视首播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蒋光鼐人物介绍http://www.humencn.com/humen/humenin1.asp?id=40063&classcode=200011
2 淞沪抗战总指挥――蒋光鼐http://www.eelove.cn/modules/m/?id=jgd
3 蒋光鼐纪念馆:http://www.lifeall.com/Memorial/MemorialDefault.aspx?MemorialID=568
4 虎门中学:hmzx.dgjy.net
5 蒋光鼐故居http://dgds.sun0769.com/historyview/shownews.asp?id=52
6 蒋光鼐http://www.minge.gov.cn/txt/2008-09/27/content_2496694.htm
7 抗日名将蒋光鼐后人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0-04/02/content_917763.htm
8 蒋光鼐不为人知的辛亥革命经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dde65f01017e89.html
9 重创日军使其四易主帅的一代抗日名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1c5ff01017370.html
10 蒋光鼐没被“文革”归功于周总理的爱护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e0d5c0100rrm9.html
开放分类:历史人物,抗日,中华民国
我来完善 “蒋光鼐”相关词条:
蔡廷锴张辉瓒傅作义张治中陈铭枢李汉魂黄绍竑何香凝沙千里黄琪翔程潜余汉谋李济琛
蔡廷锴张辉瓒傅作义张治中陈铭枢李汉魂黄绍竑何香凝沙千里黄琪翔程潜余汉谋李济琛罗卓英李章达张难先鲁涤平张发奎戴戟陈济棠宣侠父钟菁华黄晚霞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