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表情:阿拉法特——此生敬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3:49:47

认识阿拉法特是在报纸上,那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尽管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沧桑和忧愁。那时他是要离开他的国土,离开那个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土地。所有人都在祈祷他能够回来,巴勒斯坦人民称他为父亲。

阿拉法特,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巴勒斯坦骄子,从小就是孩子王,亲身经历过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毕生致力于争取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他的敌人曾对他发动过50多次暗杀和袭击,但每次均无功而返。九死一生的经历成就了阿拉法特谜一样的“不死神话”,人们称他是中东政坛的“不死鸟”。2004年10月29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病重前往巴黎接受治疗。消息传开,举世震惊。各国政要纷纷发表声明,对阿翁病情表示关注和关心,支持他的人们燃起蜡烛,为他祈祷。然而,11月11日,这位奋斗了一生的战士还是永远闭上了双眼……

一、铁血勇士

络腮胡子,双眼炯炯有神,身穿墨绿色军装,头扎花格巴勒斯坦缠头巾,几十年来,随着中东局势风云变幻,阿拉法特的形象在世界上早已妇孺皆知。据说头巾的形状酷似巴勒斯坦地图,人们称他为“头上顶着国土的总统”。

阿拉法特童年生活并不愉快,苦难的生活使他从小就具备了一个战士和英雄必不可少的品质:勇敢和坚强。10岁左右,阿拉法特就显示出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

1944年,阿拉法特在耶路撒冷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重要人物——巴勒斯坦民族运动领导人侯赛尼。阿拉法特对他无比崇拜,决心要像侯赛尼一样,做一个为祖国勇敢献身的英雄。而侯赛尼在武装激战中阵亡使得阿拉法特决心投笔从戎,回国参加战斗。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投入到了战斗中,他在战场上表现勇猛,又机智灵活,很快引起以色列人的注意,成为以军重点搜捕对象之一。然而,以军费尽周折,却连阿拉法特的人影也没有找到。时过八年,阿拉法特参加了苏伊士运河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受到洗礼。战争结束之后,阿拉法特在科威特筹建秘密小组巴解组织法塔赫。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领土,法塔赫被迫撤到阿拉伯邻国,继续开展武装斗争。

1969年2月,他出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成为巴勒斯坦事业的最高统帅。阿拉法特英勇无畏的气概使他的人民为之倾倒,也让他的敌人胆战心惊。为了杀死他,他的敌人处心积虑,阴谋使尽。然而,阿拉法特总是有如神助,经历50多次暗杀仍有惊无险。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一名以色列狙击手已经瞄准了阿拉法特,可就在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他鬼使神差地犹豫了一下,从此永远失去了杀死阿拉法特的机会。这次战争后,阿拉法特的死对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被迫辞职,而阿拉法特则骄傲地说自己是“惟一没有战败过的阿拉伯将军”。

二、和平战士

倘若阿拉法特沿着“铁血勇士”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他的形象必然定格于“不败的阿拉伯将军”,抑或战死疆场,升华为阿拉伯的“战神”。但这些并非阿拉法特所求,他梦寐以求的是巴勒斯坦的解放。

阿拉法特审时度势,以一名政治家的智慧和远见卓识,左手端起枪的同时,右手伸出了和平的橄榄枝,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找到了一线曙光。阿拉法特花了漫长的5年时间,与300名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的成员逐个谈话。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以296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授权阿拉法特在建立小型国家的基础上与以色列进行谈判。阿拉法特喟叹:“这是一个奇迹,5年时间我们走了多么远的路程啊!”回顾这段历史,1981年10月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极端分子暗杀,1995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死,我们就不能不为阿拉法特的敢为人先的勇气所感动,更为他过人的政治智慧而折服。

和平建国的意愿仅得到巴勒斯坦人的理解还远远不够,还要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1974年10月,第七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召开,阿拉法特说服了与会各阿拉伯国家首脑,获得了主权国家的位置。赢得阿盟支持后,阿拉法特马不停蹄,又把目光投向联合国。同年11月13日,联合国的讲台上出现了一位头戴花头巾的特殊代表。他一入场,各国代表纷纷起立,鼓掌相迎。阿拉法特——这位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传奇人物,第一次有机会向世界人民讲述巴勒斯坦人民蒙受的苦难和和平的意愿,并呼吁世界各国支持巴勒斯坦的解放事业。阿拉法特动情地说:“我是带着橄榄枝和一支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阿拉法特的坦诚和魅力感染了在场的绝大部分代表,场内掌声雷动。11月2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联合国享有观察员地位。

此后,为了争取更多国家、更多力量的支持,阿拉法特不辞劳累,几乎跑遍了世界各国。他是世界上空中飞行最多的领袖人物,被称为“空中总统”。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在阿尔及利亚召开,阿拉法特在会上庄严宣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诞生。尽管巴勒斯坦的领土还被以色列占领着,但毕竟,数十年来无数巴勒斯坦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实现了。1993年9月,巴以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为了表彰阿拉法特为和平做出的贡献,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博瓦尼和平奖”。1994年,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外长佩雷斯一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同年阿拉法特结束27年的流亡生活,回加沙定居。

三、困境雄狮

高处不胜寒,阿拉法特是孤独的。随着岁月流逝,阿拉法特就像一头暮年的雄狮,他的雄威正一点点褪去,他的领地正一点点被蚕食,他日渐羸弱的身躯终于不堪肩上的重负。

在伊斯兰社会,一个成年男子可以娶5个老婆,可阿拉法特在60岁时还没有成家,没有孩子,没有私生活。阿拉法特并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作为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他不止一次地说:“我已经同一个女人结了婚,她的名字叫巴勒斯坦。”1990年,苏哈敲开了阿拉法特封闭多年的心扉。同年7月,61岁的阿拉法特与27岁的苏哈秘密结婚。一个风华正茂,一个日暮黄昏;一个秘书小姐,一个国家元首。一切似乎那么不可思议,一切似乎又那么理所当然,职位、年龄、阅历等差距都没能阻挡他们结合。巴以之间冲突不断,阿拉法特表示:“我目前所进行的是长期而艰苦的斗争,让任何一个女子和我共患难都是不公平的。”因此,阿拉法特希望他的夫人和女儿能够远离战乱的巴勒斯坦。女儿出生后,阿拉法特又恢复了孑然一身的生活。

而作为政治家,晚年的阿拉法特同样孤独。由于多种原因,巴以和平进程停滞不前。2001年12月3日,以色列军队入侵,并将阿拉法特围困在拉姆安拉官邸之中。从此,阿拉法特失去了行动自由。这只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飞在空中的“巴勒斯坦之鹰”,成了以色列的“笼中之鸟”。

在美以的战略围困之下,阿拉法特遭遇到他政治生涯中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美国明确表示不与阿拉法特打交道;西方国家在美国的压力下为避免引火烧身,也逐渐疏远阿拉法特;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的援助,无论是在物资上还是精神上都在逐渐减少;而在巴勒斯坦内部,库赖、阿巴斯等新一代领导人的崛起已经对他的地位构成了现实挑战;由于腐败传闻和在中东和平进程上无所作为所导致的民意支持率下降,更是直接威胁着阿拉法特的领导权威。阿拉法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直线下降,从前宾客如云的总统官邸如今门可罗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阿拉法特的故事演变成了一场“独角戏”。

对于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将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阿拉法特而言,“碌碌无为”才是对他最致命的打击。年过古稀的阿拉法特,像迟暮的夕阳,正在孤独地老去。惟一没变的就是他衣服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徽章,还在提醒着世人,这位伟大的领导人将一生献给了巴勒斯坦的和平事业。

他是一个总统,可是每天的食物却是矿泉水、饼干和一些罐头食品。拉姆安拉座官邸多次遭以色列空袭、炮击和坦克破坏,到处是断垣残壁和碎石瓦砾。阿拉法特的活动空间很小,除了办公和会客外,他还住在这里。只有在以色列围困稍有松懈的时候,他才能在贴身警卫的陪伴下走出办公楼,坐在废墟上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两年多直到病重不得不离开。

这就是阿拉法特,一个将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巴勒斯坦,一个永不言败永不言退的勇士,一个手握橄榄枝和和平战士的枪的战士。一生戎马,只为巴勒斯坦。这样的赤子之心,深深的打动了我。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无所畏惧,如此令人敬畏。他的离去是对巴勒斯坦运动的一个毁灭性打击。

如今,斯人已去,但是“不死鸟”的传奇必将在巴勒斯坦人民中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