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男人喜欢中国女孩:(转帖)关于引火归原治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33:48

(转帖)关于引火归原治法浅议  

  发表于 2009-4-29 14:18 |显示全部帖子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后由 山佬 于 2009-5-18 14:43 编辑

关于引火归原治法浅议--广东省中医院--禤国维

     “引火归原”也叫“引火归元”,最早见于《景岳全书》。
     “引火即是导引肾上浮之虚火,归原即是使其下归于肾”,张景岳指出引火归原除了治疗命门阴盛则元阳畏避而龙火无藏身之地,故致“游散不归”之外,还可以治疗“阴不足以配阳,病在阴中之火”的火不归原证,指出肾之阴虚阳虚证均可导致火不归原的特殊病理状况。
     对该法的理论认识,历代医家意见不一,后伤寒学派亦将(伤寒论·少阴病脉证并治)314条、317条之通脉四逆汤、四逆汤治法归于“引火归原”法。
    “引火归原”作为治肾火上浮方法之一,是协调肾中阴阳的特殊方法。
一、“引火归原”之内涵
     “引火归原”朔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唐代王冰注:“病之火甚者,尤龙火也,得湿而焰,遇火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火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其“龙火”、“以火逐之”成为“引火归原”的先河。
     引火归原之“火”可以是虚阳上浮之火,也可是阴不涵阳之火,还可是阴寒内盛,迫阳外越之火。
     其“原”是指阳气所在之处,主要系指命门肾宅。肾为水脏,位居下焦,藏真阴真阳,为一身阴津阳气之根本。
    《景岳全书》曰“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水中含火,又称命火,能生元气。
     朱丹溪谓“人非此火,不能有生”,与真阴相守,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肾水充足,则火之藏于水中者,韬光匿影,龙雷不升”。即是说,肾中水火应保持相对平衡,否则将会导致“火不归原”。
     肾阳,又称命门之火,在人体生理、病理上至关重要。
     张景岳在《类经附冀·大宝论》中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又说:“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汪昂也有类似论述,“人无此火,则神机灭息,生气消亡”。
     因此,当阴寒里盛、虚阳上浮之际,必须亟予温阳之品、以急救回阳,使一线浮脱之元阳仍能归之于命门。
     对于这种治法,赵养葵在《医贯》中说得最为明确,“火可以水折,惟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故必择共同气招引归宁,则火始不上浮而下降矣”。
     引火归原法是治疗肾火上升的一种方法,肾火上升亦即指“肾火上浮”、“虚阳上浮”、“孤阳上越”等等。
     其作用机理为阴阳“互藏”、阴阳“互根”,《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云:“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襄之”,又云:“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
二、“引火归原”之临床运用
     “引火归原”之治法究其根本是一种用温热药治疗阴虚阳亢的方法,此处之火,有人称之为“龙雷之火或“无根之火。如朱丹溪在其《相火论》中就认为肝肾相火就是龙雷之火。相火其性剽悍,可煎熬真阴,使阴虚而发病,即龙雷之火为阴虚之火。
而无根之火亦可认为是阴虚之火,也有认为不独是阴虚,还有阳虚,即阴阳两虚者。
肾火上升往往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腰酸腿软,舌质嫩红,脉虚等症。其病机主要为阳虚、阴盛或阴虚。
     阳虚,主要指肾阳虚,命门火衰,阳气无根,虚阳上浮所致的上热下寒证。治疗可于滋肾药中加附子、肉桂,以引火下行,使阴阳平调,虚火不升,“导龙入海”,引火归原。
阴盛,主要指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上)所致的内寒外热,即真寒假热证,外象似热,内系真寒,治当引火归原,可用桂姜汤;
     阴虚,主要指阴精亏损,肾水不足,以致阴不涵阳,出现的种种虚火证或真虚假实证。
三者以阴虚和阳虚者多见。“肾火妄浮”,由于它既有阴虚的一面,又有阳虚的另一面,治疗上,若一派滋润,不顾温阳,或大剂温阳,不顾养阴,则妄浮之肾火愈演愈烈。
     “ 引火归原”系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特殊方法之一,属于“热因热用”的反治法范畴。它既与苦寒折火有异,与扶阳抑阴也有区别,与反佐法也不尽相同。
临床上,常用肉桂、附子为引火归原的主药。但不一定非用桂附不可。《圣济总录》治口疮用巴戟天、高良姜、猪腰煨服,亦具引火归原之意。
     附子对于元阳将绝,或浮越脱陷者能救其急,肉桂对于杂症中的寒甚阳浮之症也能屡建奇勋,二者相须为用,有“猛将加以旗鼓”之功效,能入肾命之间同气相求,引火归宅。
     附子的药理作用表现为: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扩血管作用,附子含降压和升压成分。生附子有一过性降压作用,同剂量制附子有一过性升压作用;提高耐缺氧能力作用;抗休克作用,附子对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内毒索性休克、纯缺氧性休克、血管栓塞性休克等具有保护作用,可延长休克动物存活时间。
     对神经系统作用:镇静、镇痛作用;局麻作用;抗寒作用;抗炎作用;提高免疫作用。
促进血浆凝结,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反应,缩短血浆凝血酶时间。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附子还具有抗过敏、抗过氧化作用。
     肉桂有提高垂体、肾上腺系统及交感神经水平,兴奋中枢,扩张末梢性血管,增强血液循环作用。
     有兴奋胃肠功能,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等“补火助阳、温经止痛”的功能。
有解热、镇静大脑、抗菌、降压等“除浮火”作用。
     引火归原,与肉桂的综合作用有关。
     “ 引火归原” 临床适应病症甚广:
     神经性头痛
     尿崩症
     失眠
     慢性咽炎
     口腔溃疡
     糖尿病
     低热
     更年期综合征
     癔病
     前列腺肥大
     高血压。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系水火之源,阴阳之根,肾虚是许多疑难病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补肾法是中医皮肤病的治疗大法之一,“ 引火归原”用之于皮科顽症,用之确切,其疗效立竿见影,用之不当,犹火上浇油,临床应当细辨病机。
     运用本法,阴虚是基础,用于治疗临床病人大多偏于阴虚,也有血虚的,血属阴类,阴虚则阳相对偏亢,因此亦属无根之火。运用此法时是在滋阴的基础上少佐桂附,也可配黄柏、龙牡以滋阴潜阳。
     使用注意:
     证的特征,即辨清是阴虚还是阳虚,是实热还是虚热,抑或是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 。
     用药以桂附为主,是一种反佐的治疗方法,热药一是要少用,二是用量要小,一般仅用3g即可。意在微微升火,使阳潜阴回,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肾为水火之脏,恶燥而喜润,如肉桂、附子剂量过大,反易耗损肾阴,致阳无所依附而生弊病。
     病案举例1:
     唐某某,男,83岁,2005年春节前会诊病例,患者患糖尿病肾病合并肺部感染、褥疮感染。诊见面部浮红如妆,躁动不安,膝冷足寒,尺脉微弱,重按似有似无。当时家人考虑能否过完春节,以便准备后事,邀中医会诊。余根据以上情况,用滋阴敛阳、引火归原之法治之,处以附桂八味汤加味。
     处方:
     熟附子10g(先煎)、肉桂3g(焗服)、五味子10g、山茱萸10g、茯苓15g、  淮山15g、丹皮15g、  泽泻15g、甘草5g
     另炖高丽参10g,送服安宫牛黄丸1丸。
第二天病者家属来电话曰:服药半天后躁动减少,呼之稍能应答,说明有所好转。嘱仍按上方处理。第三天再诊病者面部转苍白,已无躁动,应答灵活,膝冷足寒亦好转,尺脉仍微弱,但重按已明显。嘱仍继续用上方处理。经半月治疗,患者全身情况好转。
本症属肾阴虚极不能敛阳,阴阳将欲离决之状态,此时真阳不能内守真阴之中,上越外浮,多见于一些危重患者,此时应以滋阴敛阳、引火归原之法以治之。
     病案举例2
     黄某某,女,43岁,2003年7月初诊,口腔反复出现溃疡已3年余,经中西医多方治疗仍反复发作,严重每月发作2~3次,间歇1~2天,患者异常痛苦,就诊时精神疲倦,并有牙龈肿痛、松动,头晕耳鸣,舌质嫩红,脉细尺弱表现,余考虑为肾水不足,虚火上炎,以知柏地黄汤加肉桂,以滋阴壮水,引火归原。
     处方:熟地15g、山茱萸10g、茯苓15g、淮山15g、丹皮15g、       泽泻15g、    知母15g、黄柏15g、肉桂3g(焗服)、甘草5g
     服药7剂后复诊,溃疡大部分愈合,进食无疼痛,再处上方10剂以巩固疗效。两年后因患斑秃来诊,告之口腔溃疡再未发生,并以此方介绍给两位同事亦治愈其口腔溃疡。
     肾为水脏,肾阴不足,水不济火,真阳无根,虚火上炎。可表现为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松动,但有头晕耳鸣,舌质嫩红,脉细尺弱。此时应以滋阴壮水,引火归原法治之。
     正如《医学心悟》中指出:“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冶游于上,当用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