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丽热巴的qq号是多少: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13:48

    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一种我们希望它延续不断,或我们愿意在它之中长久生存下去的存在方式。财富与成功都不会令人永保幸福。

    □ 文 / 张景臣 刘翔平 康雪

    幸福是很多人口口相传的话题。可究竟什么是幸福?一份好工作,有房有车,成为某个领域的专 家,有着花不完的钱……这样就会幸福吗?要想知道是否幸福,首先要明白幸福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幸福感的核心:满意程度

    幸福,是一个充满困惑、充满神秘的千古难题。古今中外,差不多每个思想家都论述过幸福。但是,关于幸福的每个问题,从幸福的定义、结构、类型到其规律,却一直扑朔迷离,没有定论。康德曾为之感叹:“幸福的概念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的清楚、条理一贯。”为此,康德只好无奈而富有韧性地将幸福定义为:“幸福”乃是尘世间一个有的存在者一生中所遇到事情都称心合意的那种状况。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在《马克思主义与个人》一书中,集中讨论了幸福理论,但他认为不可能给幸福下任何定义,否则就是痴人说梦。

    尽管如此,仍然没有阻挡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探究。现代学者对幸福感下了一个粗略的定义:在生活质量这个层面上的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对于自身生活状态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可以这样认为,幸福感是一种高度的或极其强烈的生活满意状态。

    一个幸福的人会决心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各种困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功能,为高尚的目标奋斗,就算遇到艰难,也是幸福的。可以说幸福是人生永恒的成就。幸福取决于一个人能力的发挥而不取决于一个人需要的满足。

    ◎金钱能买来幸福吗?

    幸福的一个误区,就是有钱就会幸福。这个想法有他可取的一面,的确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会幸福。但是幸福和金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正相关,而是存在复杂的关系。赛利格曼等心理学家从各个国家抽取了1000人的样本进行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发现人的幸福感与购买力的关系不大。总体上说国民经济总产值与幸福感正相关,人均收入越多,人们越幸福。但是,当人均总产值超过8000美元的时候,幸福感受与经济的相关就不存在了。日本人幸福感与中国、巴西相差不多,而它的收入水平却很高,说明日本人对生活的要求更高,收入与幸福有时不成正比。

    根据赛利格曼的观点,财富只是缺少时才对幸福有较大影响,一个特别贫穷的人不会感受到幸福,可当财富增加到一定水平后,财富与幸福的相关就小多了。那么贫穷会不会影响幸福感呢?调查表明,最贫穷的人幸福感并不是特别差,他们的幸福感与中等收入的人只是稍微低一些。贫穷不必然使人精神上痛苦,贫穷更是一种社会病,是由就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与心理不健康关系不大。

    你如何看待金钱比金钱本身更能影响你的幸福感。尽管金钱是快乐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源泉,但财富和幸福感相关并不高,进一步研究显示,过度的财富与物质欲望会降低幸福感。最近的研究发现经济成功与幸福感没有内在的联系,过度迷恋经济成功者会导致低的幸福感,经济成功欲望高于对友好关系,社会感觉,自我接受的需要,会有很多负面效应。之所以经济成功目标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解释是,由于财富集中于瞬间的、肤浅的外在目标的满足而不是内在目标,他们可能忽视和放弃内在潜能的实现与整合,反而这些恰恰才是支持着人格成长与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幸福感公式

    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关于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这里说的总幸福指数是指令你感到持续幸福的、稳定的幸福感觉,主要包括你对你的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你对自己的生命的质量的评价,是指你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比如,一般来说你认为你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这实际上是说与其他人相比,你感觉非常幸福。这个总体幸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一个人先天的遗传素质,二是环境事件,三是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

    1、幸福与先天遗传素质。幸福是单单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还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其作用。一些人具有抑郁倾向,对生活中消极性和阴暗面却十分敏感,易被不好事情所感染。甚至遇到好事也不能使他们快乐。

    此外,人性对好运气和成功具有心理适应性。当好事发生后,人们会很快地适应它,并认为这个好事是合理的,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比如,没有钱时,你认为有钱和富有是多么令人幸福的事情;可当你有了钱后,你不仅不会长期觉得幸福,反而会激发了更多的欲望,希望有更多的钱。事业成功也是一样,如果你事业成功,你会为自己定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希望做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你并不会长期地驻足于幸福,而是具有了更高的雄心。所以财富与成功都不会令人永保幸福。不到三个月,无论是被解雇还是升迁这样的重大事件对人的幸福的影响就会减弱。

    2、幸福与环境。经济收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人均月收入从800到8000是一个递增的曲线,但是当超过8000之后,收入就和幸福没有任何相关了,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婚姻与幸福。根据美国对于35000人的调查,结婚的人中有42%的人认为生活非常幸福,而没结婚的、离异的和配偶去世的人中,认为生活非常幸福的比率只有24%。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同居但没正式结婚的人觉得很幸福,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没有这种感觉。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婚姻并不幸福,那么你的幸福感就会低于没有结婚的人或者已经离婚的人。总体上可以说,在婚的人比非在婚的人更加幸福。

    社会交往与幸福。塞利格曼的研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10%最幸福的人虽然形形色色,但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丰富的社交生活,他们区别于一般人和不幸福的人的一个标志是愿意与他人分享生活,而不是独处。这一点与婚姻有点关联,一个喜欢与他人在一起的人,愿意结婚。而一个愿意独处的人不倾向于结婚。可以说一个幸福的人是一个爱交往的人,具有丰富的社交生活。

    信仰与幸福。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加幸福和快乐,自杀的人和得抑郁症的人也较少。这是因为几乎所有信仰都宣扬爱人、容恕和行善,反对酗酒、纵欲,强调内心的宁静。具有信仰的人更加坚强,身体更好,更为长寿,也更愿意与别人相处。

    3、幸福与乐观。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看到世界的方式不同。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都戴着各自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事物。悲观的人的特征是对于坏事情和坏消息极为敏感,对坏事情和坏消息有偏爱。而乐观的人刚好相反,他们对好事和好消息有偏见,对好事和好消息十分敏感,他们倾向于夸大好事和好消息的作用,经常盯着生活中的好事,不仅如此,他们遇到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坏运气或其他人为因素带来的后果。

    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仅应当关心GDP的增长,还要关心幸福感的培养。心理幸福往往比收入增加更加重要,我们要努力让人们在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好处的同时,提高生活满意度,让人们全面理解和评价自己的生活,重新领悟生命的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相关文章: